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四大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6 10:50: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贯穿学习过程的 主线,高质量的地理问题设计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对于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等方面对问题设计进 行多方面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提问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也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轴线。 教学问题的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 设计对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 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现阶段初中地 理课堂问题设计存在设计形式单一、 层次性不强、缺乏问题情境、忽视学 生主体地位等问题。

\

 
  一、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价值

  (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一方面,积极有效的课堂问题能 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营造 生动活泼、师生良好互动的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 良好课堂氛围也能让教师 获得充分的教学满足感、自豪感和幸 福感,积极向上、热情好学的课堂环 境也是教师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亲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平等和 谐的师生关系构成的重要中介,“亲其 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 说,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也是学生热 爱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课堂学习上, 学生们往往容易将对课堂、教师的喜 欢转化成对学科的喜欢,因此问题设 计在初中地理课堂不仅在于知识的引 导和解答,更是教师表现自己的亲和力、 感染力、吸引力的重要方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能力

  要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需要 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当学 生对所提问题感兴趣,并迫切地渴望 得到问题的解决时,就会不断地深入 思考和探究。由此可见,有价值的提 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 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是促进学生思维 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存在 的问题

  (一)提问次数偏多,设计形式 单一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 “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被“满堂问” 所取代,有的教师平均一节课提问 13 ~ 15 个问题,高频率的问题很难 做到对学生全面的高质量引导。这些 频繁的无效或低效的问题除了使课堂 显现得热闹和忙碌之外,并没有在引 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思考、巩固、反思 知识点的过程中起到作用。

  (二)问题设计层次不清晰,逻 辑不严密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 一。但是如何运用好这一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是对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能 力的考验。通过实践发现,初中地理 教学在设计问题时普遍存在问题设计 层次不清晰,逻辑不严密,没有形成 完整的问题体系。

  (三)缺乏问题情境,忽视学生 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课堂上 70% 的问题以简单的集体应答为主, 10% 的问题是教师自问自答,唱独角 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时,跳过 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教师直接把答 案告诉学生,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 考和深入学习的机会。设计的问题忽 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部分问题的设计难 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恰当的切 入视角,缺乏问题情境,脱离了生活 实际,从而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

\

 
  三、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问题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 要求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 知识、获得能力,教育部通过上层设 计制定了课程标准要求,而问题设计 是在教师教学实践层面为了学生能够 更好地吸收学科知识、更好地理解学科体系、更好地应用学科理论所做的 具体实施方法,因此课程问题设计首 先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要符合课程 标准的总体方针、思路和目标。教师 应该在标准的总方针、总政策、总目 标下设计合格、合理的课程问题,从 而达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回答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以及“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 什么程度’”的问题。

  (二)问题设计要以教材为依据

  初中地理课程的问题设计要以教 材为依据,不仅要重视并充分利用本 年级教材中提供的“地图、阅读材料、 活动”等材料,也要充分了解整个初 中不同年级在教材上的知识层次关系 和同一年级不同学科教材中的知识框 架关系。即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过 程中,需要深刻把握好当前阶段主题 内容的深浅程度,比如,地球自转与 公转涉及日夜交替与四季更换,但同 时也涉及时区的认识及气压的形成和 移动,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不能越过当 前阶段的知识深度,以免给学生带来 无法理解的挫败感和难以接受的畏惧 感。另外也需要了解学生在特定学习 阶段的知识结构,比如,七年级学生 还没开设物理课程,也没有学习几何 知识,因此在进行七年级的地理课程 问题设计时,要避免需要借助物理知 识和数学几何才能回答的问题。

  (三)问题设计要有生活性和趣 味性

  学以致用,才能让知识落在实 处,而不是成为空泛的理论。地理学 科是一门研究人与地球关系的学科, 也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初中地理更是 与身边的事物、实际的生活、日常的 现象紧密相连。在设计课程问题时围 绕生活,不仅把知识应用到生活的生 命体验之中,同时把生活的观察和感 受联想到地理知识当中,从而真正让 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又在学习中 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教育研究 者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所有学习动力中极为重要和活跃的部分,有兴趣 的学习与无兴趣的学习相比,前者可 以让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 识,可以带给人丰富有趣的生活,可 以使人愉快而开心地生存发展。”因 此,在课堂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要 从学生学习认知心理出发,设计新颖、 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 意,通过课程问题设计来引发学生对 知识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求知欲,从 而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思 维创造,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心理的内 在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 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发学习和 以学为乐的个人品质,让学生向往学 习、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例如, 在讲解“认识地球”主题下“认识家 乡”的课题时,一些符合当地民风民 俗又富有趣味性的课堂问题设计不仅 有极强的亲切感来吸引学生,让学生 感觉好玩同时愿意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广州是全国著名的花城,早在两汉时 期广州便有爱花的民俗,形成这一爱 好的重要因素就是广州鲜花常开,这 与广州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呢?”“广东自古至今对外贸易就比较 发达,广东地区的商人特别是潮汕商 人闻名全国,地理因素给广东带来了 什么样的便利?”对于广东的学生来 说,这类问题本身就能让学生有归属 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而探索这些问 题也让学生增加了不少学习探索的兴 趣和乐趣,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语境 和氛围之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很 容易使其主动思考甚至回家给家长炫 耀所学,从而达到深刻理解、乐于钻 研、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挑 战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规划时,课堂教 学任务和课堂教学时间是做过严格的 匹配的,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 握好教学进度,调整好教学节奏,是 每个教师都必需具备的能力。对于一 堂课来说,教师需要有所针对的问题 设计来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探索和解 答,从而让学生精准、明白、灵活地 掌握好课堂教学的知识,达到学生需 要什么,课程制定什么、教师教会什 么、学生学到什么的目的。例如,在 教学“世界的人口主题”时,教学重 点和难点主要在于人口对地理环境和 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那么在设计 课程问题时,就可以针对这一重难点 来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厘清人口与环 境、经济、社会等地之间的关系,从 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这一地 理概念。

  另外,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 不能让知识的探索浅尝辄止,也不能 只给予学生表面的、粗显的知识满足, 因为人的本性总是追求挑战的,轻易 获得的满足总是容易让人感到无趣。 所以,需要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 挑战性的问题,这一类问题有利于勾 起学生内心的探求欲,有利于激发学 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发展学生 钻研的求知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 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 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 程标准(2022 年版) 的通知 [EB/OL].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26/ 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 . html . (2022-04-21)[2022-05-22] . 附《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方 案(2022 年 版)》 .2022 :2.

  [2] 牛亏环 . 学 习兴趣研究进展 分析 [J]. 教育学术月刊,2014(10): 33-36.

  [3][ 苏 ] 瓦 ·阿 ·苏霍姆林斯基 . 给 教师的建议 [M]. 杜殿坤,译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1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