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心理韧性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高职护 生 心理韧性的提高建议,包括重视培养高职护生的 自信心、自尊心,激发高职护生的效能感;指导高职 护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其心理韧性;通过加强抗挫教育,提高高职护生承受压力的强度;积极评价 高职护生,让高职护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
关键词:心理韧性,高职护生,影响因素
心理韧性是指个人在面对创伤、逆境、威胁、悲剧 及其他重大压力时,良好适应的过程,以及在面对困 难时反弹的能力 。恶劣环境会增加心理压力,心理韧 性不同,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影响存在差别 。在面临 相似的逆境时,不同心理韧性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 反应[1]。通过提高心理韧性,能够改善身心健康 。由于 就业压力、学历压力等的影响,高职护生很容易产生 心理问题 。研究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影响因素,并提 出应对建议,挖掘高职护生的潜能,减少高职护生的 心理压力,可促进高职护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一、心理韧性概述
(一) 心理韧性的概念
韧性是一种物理学的概念,主要是指物体在受到 外力挤压时形成的回弹[2] 。心理韧性最早在美国开始 研究,但是各个国家对心理韧性的定义一直没有形成 统一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心理韧性存在三种定位,分 别为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及特质性定义 。过程性 定义主要是将心理韧性当作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有 学者认为,心理韧性是指当人们面对较高的压力或要 求时,仍然保持明确的目标、较强的动机,可以积极面 对困境,并伴随着认知及情感上的改变;在动态交互 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危险或重大压力时,可以快速恢复 情绪,并冷静成功应对 。结果性定义主要是根据事件 发展结果判定心理韧性 。有学者认为,心理韧性是指 当处于高危环境中时,人们为了得到积极发展的结果 而采取的措施 。主要特点为在面对严重的威胁时,人 们可以很好地适应、发展 。有学者将心理韧性分为三 种:①在个体处于危险的环境中获得的实际发展结果 超过预期发展结果;②在面对压力环境中,个体积极适应环境、积极发展;③个体能够在受到心理创伤后 尽快恢复。特质性定义是指将心理韧性看作个人特有 的品质及能力 。也有学者将心理韧性定义为有机体自 我复原的倾向。心理韧性是一种可以弯曲但是不至于 破裂,进而逐渐恢复正常的能力 。个体承受破坏性的 变化强度是有限的,而通过约束不良行为,提高心理 韧性,可以提高承受压力的强度,由此个体可以从消 极经历、体验中逐渐恢复过来,并灵活积极地适应外 界多变的环境 。因此,心理韧性的概念与抗逆性、复原 力及心理弹性具有相似之处。
(二) 心理韧性的判断标准
心理韧性的判断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仍存在一 些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行为与社会 及文化相适应[3] 。有些学者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没有 出现精神性疾病或其他影响认知及意识的疾病 。也有 学者认为,具有心理韧性的个体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 挥作用 。还有学者认为,个体只需要在一个领域中表 现优秀,其他领域较为平均,就可以成为具有心理韧 性的人。
(三) 心理韧性的特征
在对心理创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心 理韧性的特征 。①差异性 。每个人的心理韧性存在差 异,且与其经历、生活环境及性格特点具有重要的关 系。在面对创伤事件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 些人可以逐渐恢复,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情绪崩溃 。面 对心理韧性的差别性,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心理 韧性,进而增加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 。②普遍性[4] 。心 理韧性主要是指人们在遇到危机事件时会发生的常 见反应 。大多数情感、心理积极并且具有经验的个体可以面对困难情境,并逐渐恢复 。即个体在经历创伤 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还可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 力 。③心理韧性的获得或保持具有多种途径 。人们 可以通过抑制性应对 、自我增强 、积极的 自嘲等方 式应对危险事件。
(四) 心理韧性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心理韧性的危险因素是指导致个体消极发展的 因素 。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主要是指在危险情境中, 可以帮助个体达到良好发展的因素 。个体心理韧性 的保护因素可能会抵消危险因素对心理造成的负面 影响 。有学者认为在面对相同的危险因素时,不同的 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这主要由于不同个体中存 在的保护因素存在较大差异[5] 。有学者认为,保护因 素越多,那么在面对危险因素时,承受的消极影响就 会减少 。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方面、个 体方面及社会方面 。具体的保护因素主要包括学术 能力、社会成熟度、自我管理、心理愉悦感、自我效能 感、身体健康状态和气质、从儿童时期到中年时期的 情感支持、母亲的能力、在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事件数 量 。有学者认为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包括家庭资源、 个体资源及社区支持资源 。其中,家庭及社会支持资 源主要包括朋友的数量及质量、家庭 、社会资源、文 化影响等;个体资源主要包括自我控制、积极态度、 人格特征、对自我健康的评估、宗教信仰 。心理韧性 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消极情感、悲观态度、身体疾病 及自卑等 。有学者认为心理韧性强的个体具有积极 情绪、爱的能力强、善于工作、高自尊、高自律、自我 控制力强、问题解决能力强、幽默感 、批判思维能力 强的特点 。还有学者认为心理韧性的特征包括主观 愉悦感、幸福感、智慧、信念、乐观、创造性、优秀、美 德、能力、自我控制力、道德感、宽恕、感恩、希望、梦 想及谦虚。
(五)心理韧性的理论模型
1.马斯顿(Masten)与科茨沃斯(Coatsworth)的理论 模型。1998 年,马斯顿与科茨沃斯提出的心理韧性发 展模型, 主要是指将个体在不同特殊领域中的能力 作为出发点,进而对心理韧性进行定义 。特殊领域主 要包括学术能力、控制能力、同伴的接纳度等 。①学 术能力, 主要是指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中 获得的足够的学习能力 。②控制能力,主要是指在幼 年及儿童时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能够顺 从父母的引导;进入学校后,可以遵守学校的管理;在青年时期,在没有直接监督的情况下,可以遵守社 会、家庭及学校的规则 。③同伴接纳度,主要是指在 个体中接纳同伴的能力。
2.科维(Covey)规则模型。科维规则模型主要是指 根据一系列不变的规则提高心理韧性的模型。其认为 有七种习惯可以增加个体的心理韧性,且可以通过培 养习惯,进而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①有前瞻性,善 于想象,积极主动,对自己的行为及态度负责;②在做 事开始前就有明确的最终目标;③确定哪个事件可以 先做、哪个事件可以后做,对时间有合理的安排;④做 事有足够的勇气,同时具有深思熟虑的想法;⑤在与 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他人的话进行认真的 理解,然后让对方可以理解自己的话;⑥在团队合作 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纳不同的方法及观点;⑦能够培养 以上的习惯,并不断自我更新。
3.姆拉泽克(Mrazek)及其能力模型。该能力模型 提出需要关注生活能力及技巧, 在面对变化环境中 的危险时,具有足够的技巧及能力可以处理好 。①提 前成熟;②对危险的快速反应;③独立的情感;④找 出足够的信息;⑤利用及形成各种关系;⑥积极的自 我预期;⑦果断性;⑧坚信自己是被爱的;⑨积极面 对挑衅者;⑩可以面对痛苦事件进行认知重建。
4.瓦利恩特(Vaillant)的 自我保护机制模型 。瓦利 恩特提出的心理韧性自我保护机制模型指在无法忍 受现实时,个体可以通过改变内心状态,减少或消除 对自身的损伤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心 理升华、利他主义、期望、幽默。
二、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 100 例高职护 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韧性评定量表对其心理韧性 情况进行调查 。具体而言,通过研究高职护生的心理 韧性与大五人格、社会人口学指标、一般自我效能感 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关系, 确定心理韧性的影响因 素,进而得到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
(一)大五人格对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大五人格主要是指 5 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因 素,主要包括外向、随和、可靠、情绪稳定、文雅 。根据 中国人的特点,将个人的这五种因素分别命名为适应 性、社交性、开放性、利他性、道德感 。研究发现,大五 人格量表评分较高的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较强,在面 对外界压力时,可以更快地适应环境,通过人际交往 等多种方式,找出解决方法,稳定情绪。
(二)社会人口学指标对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社会人口学指标主要是指年龄 、性别 、空间、文 化、职业、收入及生育率等指标[6] 。在高职护生中主要 是指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指标,其中年龄较大的高 职护生的心理韧性往往比较强 。在求学过程中,经过 三年的学习、生活,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得到提升。在 高职一年级时,护生首次远离家乡,进入校园生活,需 要适应学校的生活方式, 会发生心理韧性较低的情 况;在二年级时,虽然学习压力及就业压力较高,但学 生已经适应学校生活,且不需要适应工作,因此心理 韧性会增加。学习成绩较好的高职护生往往心理韧性 较高,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三)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可以 完成一项行为的判断及推测 。一般自我效能感也可 以被称为 自我控制、自我掌控、自我喜好、自我感知 能力、自我概念及自尊等 。一般自我效能感强的高职 护生自信心较强,会对心理韧性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就越强,面 对困难时就会更加积极。
(四)社会支持对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主观支持及客观支持 。其中, 客观支持主要是指社会对高职护生的学业支持、物质 帮助、稳定社会关系等;主观支持主要是指高职护生 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的被理解、被支持的体验等 。得 到家庭、同伴、师长的认可、理解等社会支持较多的高 职护生,往往心理韧性越高。
三、高职护生心理韧性的提高建议
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护理技术方法,精通 护理理论基本知识,成为应用型、实用性及专业性的 护理人才[7]。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存在一些问题,而通 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心理韧性 。积极心理 学是指从人本心理角度思考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对人 身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进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一)重视培养高职护生的自信 心、自尊心,激发 高职护生的效能感
在使用积极心理学方法提高心理韧性的过程中, 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第一,心理韧性的 基石为自尊心,心理韧性的外在体现为自信心 。在帮 助高职护生建立自信心及自尊心的过程中,需要先让 高职护生感受到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准确的定位 。在感受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方法, 如对高职护生进行性格测试、心 理测试等,让其对自己产生准确的认知 。在高职护生 形成自我意识后,其便处于了解“本我”的阶段 。接下 来,在“自我”阶段,教师要让高职护生明确“我要干什 么”“我是谁”等问题 。在“超我”阶段,教师要让高职 护生在准确定位自己、具有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自 信、自尊等道德品质进行重点发展,进而让高职护生 可以提高效能感,控制自己[8]。学校可以通过实行心理 检测、进行调查问卷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心 理韧性的强度,进而再使其通过调节情绪,加强人际 交往,主动参与学校、社会活动,拉近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与他人交往, 高职护生可以逐渐形成开朗的性 格,进而提高心理韧性,提升面对困难的能力。具体而 言,高职护生应养成帮助他人的习惯,如帮助宿舍其 他成员打热水、倒垃圾、打饭等,提高自身的道德感及 利他性,进而增加心理韧性。第二,自我效能主要是指 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建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 上,高职护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效能,进而在面对 困难及问题的过程中将自身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勇敢 地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当面对困难、挫折时,高职护 生很容易出现消极心理, 进而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正 常的生活及学习[9]。对此,高职护生可以通过做一些小 事,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并逐渐增加做事的难度,体 验成功的感觉,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如此通过积极 心理学方法,建立自信心、自尊心后,就能提高心理韧 性 。另外,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需要,通过组织活 动、提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效能感,增强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其心理韧性。
(二)指导高职护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其心理韧性
高职护生可通过树立理想 、确定目标的方法,提 高心理韧性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困难险 阻,这会迫使高职护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问题,其心理 韧性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 因此,高职院校要从以下 两个方面指导护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进而提高心理韧 性 。第一,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解读专业发展前 景,使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学 习,提高成绩,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第二,通过访谈 与护生进行沟通,激发高职护生对理想的渴望,增强 其效能感, 继而指导高职护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在访谈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凭借 面对面的交谈,形成真诚沟通、平等对话的交流形式, 让高职护生回想过去的时光、经历,将最初的梦想找出来 。 同时,在访谈过程中需要对高职护生的未来规 划进行重点访谈,让高职护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 并对未来具有足够长远的规划 。如此,可激发高职护 生前进的动力, 使其为了实现理想, 让自己更加强 大,进而提高心理韧性。
(三)通过加强抗挫教育,提高高职护生承受压力的 强度
有些高职护生在面对困难及挫折时,会产生一些 消极的心理,并且心理波动比较大,这不利于高职护 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 。高职护生在面对各种问 题时,很容易出现情绪起伏较大的情况 。因此,高职院 校需要进行抗挫教育, 以提高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 抗挫教育主要是指提高高职护生在面对挫折时抵抗 的能力。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加 强抗挫教育。第一,开设挫折教育的课程。在课程教学 中,教师要运用真实的案例让高职护生对挫折有正确 的认知,能正确归因挫折,从而在遭受挫折时,可以用 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 进而达到提高心理韧性的目 的[10]。第二,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挫折模 拟训练活动 。 比如,教师可以破坏学生努力完成的任 务,人为地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让高职护生体验挫 折的感觉, 并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开展抗挫训练,锻 炼高职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心理韧性。
(四)积极评价高职护生,让高职护生形成积极的 心理态度
在心理健康领域中广泛应用心理评价的方法,有 利于高职护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知,找出自身存在 的问题,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高职护生实行心理 评价时, 教师可依托自主编写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并融入一些积极心理学的要素,如日常生活的幸福感、 积极心态、勇于面对挑战的态度等。通过使用积极的评 价,对高职护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可使其向着心理健 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 。比如,在进行问卷调查时, 需要对高职护生的心态积极性、 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韧性程度等进行重点调查,接 着将调查结果中好的部分进行公布,促使学生的优点 继续发展,提高心理韧性。另外,还可以通过有效额测 评以调查,制定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调查意见,即主要 使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 为高职护生提供一些指导, 让高职护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科学、有效且具有针对 性的心理指导, 进而促使高职护生形成积极的心态, 提高心理韧性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 做好事时,多表扬学生,给学生积极评价,引导学生积 极学习,面对困难学会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心理韧性[11]。
四、结语
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总体心 理韧性比较低 。而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有利于提 高高职护生的心理韧性,使其养成积极心态,树立人 生理想,进而促进高职护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蕾.高职护理学生操作技能成绩与专业动机、人格类型的关 系:基于一所公立高职院校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 吕俊燕,孙肠. 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5(22): 248.
[3] 代景华.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自尊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继 续医学教育,2015.7(22):6-8.
[4] 郭艳侠,梁珣,徐凌霞.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生线上学习现况调查及 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3):124-127.
[5] 刘雪琴 , 董长龙 , 薛雅卓 .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 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11):1270-1272.
[6] 郭慰 .某卫生职业学院学生睡眠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 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7] 张迪,赵丽华, 陈宇慧.“00 后”高职护理贫困生心理健康及影响 因素调查研究[J].文存阅刊,2020(40):182-185.
[8] 黄国梅,周小利,沈军,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幸福感与原生 家庭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456-459.
[9] 纪忠红,赵谦.高职护生心理韧性干预研究探索[J].医药高职教育 与现代护理,2019.2(4):237-240.
[10] 孙晓梅.高职护生心理韧性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佳木 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3):218-219.
[11] 赵谦,纪忠红,吴震卿.高职护生心理韧性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136-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