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STEAM 教育理念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科学知识、数学知识、工程思维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理念方式。而小学科学课程 是一门有很强综合性的自然学科,该学科内容和技术、艺术、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等领域均有较为紧密的关联,其内容和 STEAM 教育理念非常契合。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 STEAM 教育理念,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鉴于此,本文围 绕 STEAM 教育理念的内涵展开分析,并对 STEAM 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小学科学,科学教学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重新规范和修改了小学 科学课程的性质,明确了小学科学课 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小学科学的跨学 科综合性,并对该学科的课堂教学活 动及实践探究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指出实践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 识的关键手段,只有让学生参与到 实践探究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吸收知 识、获取技能,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科 学素养的效果。
新课标的这一规定和 STEAM 教 育理念不谋而合,两者均强调培养学 生的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这 也为小学科学与 STEAM 教育理念 的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现代 教育工作应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况及 STEAM 教育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 学资源结合,从而为学生学科核心素 养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STEAM 教育理念的内涵
STEAM 教育理念最初由美国学者 提出,随着该理念的不断发展完善而逐渐向其他国家与地区蔓延,成为一种跨 学科综合素质教育理念。STEAM 教育 理念主要涉及五个板块,其中 S 代表科 学(Science)、T代表技术(Technology)、 E 代表工程(Engineering)、A 代表艺 术(Art) 、M代表数学(Mathematics) , 即指导学生结合不同学科内容来进行跨 学科学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复合型、 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越来 越多领域需要复合型人才利用多学科 知识解决问题,这也为 STEAM 教育 理念的发展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我 国于 2016 年开始正式将 STEAM 教 育理念规划到基础教育中,并强调应 在小学时期开始结合 STEAM 教育理 念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从而为复合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 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该学科具有很 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小学阶段开 展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 的科学思 维、锻炼学生以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思维与能力有积极作用。为此, 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充分理解 STEAM 教育理念的内涵,并探 索 STEAM 教育理念与科学教学的融 合路径,真正将 STEAM 教育理念渗 透到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
二、基于 STEAM 教学理念的小 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重视趣味教学,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所有智 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想要提 升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想办 法激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认知仍然 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理论性 较强的内容理解力较弱。小学科学课 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且有一定的抽象 性,如果只是沿用传统灌输式方式进 行理论知识讲解,那么不仅无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掌握 科学知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 分考量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小 学生好奇心强、贪玩好动的特点,对 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感受科学 的魅力,从而主动投入科学知识的学 习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体,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 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 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 以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 “瓶子吹气球”实验。实验开始前, 教师可以先“卖个关子”: “老师会 变魔术, 可以用饮料瓶把气球吹起来, 大家相信不相信? ”此时,很多学生 都表示不可能、不相信。教师不需要 着急解释,而是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空 饮料瓶、气球、白醋和小苏打,然后 将白醋倒入空饮料瓶内,将小苏打装 入气球内,并将气球套于饮料瓶上。
教师在进行上述一系列操作时, 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过来了,教 师再趁机提出问题: “你们觉得饮料 瓶可以把气球吹起来吗? ”有的学生 说: “不可能,气球要有气体才能吹 起来。”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见 证奇迹”,在将气球提起后,气球快 速被吹了起来。看到这一场景,学生 十分吃惊。通过这样趣味性的实验, 学生对该学科知识自然有浓厚的兴 趣,学习主动性必然会随之提升。
(二)重视问题引导,促进学生 思维发展
STEAM 教育理念注重在教学 活动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 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以 STEAM 教育理念为基础开展小学科 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要注重转变 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合适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深 入知识的分析与探究中,从而充分体 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引 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实现知识 与问题的连接,锻炼学生应用已有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 下册“铁生锈了”这一课时,教师可 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 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现象,如生锈的 铁钉、生锈的旧铁门、自行车或电动 车上生锈的零件等,在学生完成图片 观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 在哪些地方见过铁生锈的现象。以学 生熟悉的物品图片及生活问题作为导 入,拉近本节课知识和学生的距离, 减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畏难心理。
在学生给出回答后,教师可以及 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并围绕教学内容 适当提问,以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 考,如“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为 什么铁钉会生锈”“想要预防铁钉生 锈应该做些什么措施”等,在问题的 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 活,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切入课堂内 容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以 保持更高的专注度与积极性。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巧妙地 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研究知识, 并在探索研究中感受科学知识和生 活实践的关联,感受科学知识的价 值与魅力,从而激活学生对科学学 习的内在动力。此外,以问题为引 导进行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同样 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重视实践探索,锻炼学生 实践能力
实践探索是 STEAM 教育理念突 出的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 程的学科特征之一。STEAM 教育理 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标也要求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开展实践 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 获取知识。在此背景下,小学科学教 师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探索 活动的开展,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实践 探索学习氛围、创造实践学习机会, 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探索学习活动的过 程中,深入感知科学知识,锻炼其知 识探究能力、应用能力,促使其实践 能力得以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可 以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单方面知 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 室,走入校园,开展校园内的科学探 究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 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 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进行小组内 任务分配、明确小组内分工,保证每 位学生都有观察任务;然后指导学生 运用哪些方法观察树木,观察树木时 应该观察哪些内容,及时完成观察笔 记等;最后发放准备好的工具材料, 包括环保袋、放大镜、尺子、本子、 笔等。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探讨的过程,不仅凸显了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还可以在学生相互交流探讨 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有利于锻炼 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活动中,学生 按照由远及近的方式观察校园内的树 木,通过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观 察果实、闻树叶、拓印树皮、捡拾标 本等方式观察树木;有的学生还会用 对比法比较不同树木的异同。
回到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根据 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在相互交流各自发现的过程中,学 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激活。如此,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也获得了实践探究能力的锻炼, 并在 相互交流、小组合作中拓展了思维, 锻炼了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对 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 的意义。
(四)重视学科整合,提高学生 综合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有很强综合性的 学科,该学科和数学、工程、技术 等不同领域间均存在密切关联,而 STEAM 教育理念也强调培养学生的 综合能力。为此,STEAM 背景下,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前,教师必 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深入研 究、分析教学内容,重视科学知识和 其他学科间的关联,并合理地将这种 关联应用到课堂内容的教学中,实现 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帮助学 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增 强科学课堂的连贯性、系统性,实现 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对 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 级上册“有关光的思考”这一课时, 完成了课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围绕 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影子” 设计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探 究中感受“光”。同时为了保证实践 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师可 以根据学生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 组,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在完 成小组划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 置探究作业:①观察早上、中午、晚 上放学路上太阳的位置,以及自己影 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情况。②以校园 内固定的一棵树为参考, 看一看早上、 中午、晚上放学时太阳位置的变化情 况,树木影子的变化情况。③将观察 结果记录下来,并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根据柱状图找一找影子变化的规 律,最后由小组代表阐述结论。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弥 补了传统单方面灌输式教学的不足, 真正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取 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为了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不仅需要认 真观察太阳及影子的变化情况,并且 需要利用方位知识分析太阳位置的变 化、影子位置的变化,同时还需要利 用数学知识对比不同时间影子的长 短;最后以柱状图的方式呈现自己的 观察结果,分析一天内阳光下影子的 变化规律,最终获得结论:①影子的 形成和光有关,太阳光照射不到的 地方就没有影子;②随着太阳方向 的改变, 影子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而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 反的;③太阳的位置不同,太阳下 物体影子的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太 阳位置低时影子长,太阳位置高时 影子短。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了 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融合,增 强了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极 性。在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实现科学知 识与数学、地理知识的整合,让学生 在分析、探究、总结问题的过程中逐 渐形成探究思维,锻炼其探究能力, 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此外,通过实践活动,还可以让学生 明白影子的形成和光有关,可为后续 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等相关知识 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科学学科作为小学教 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需要学 校及教师予以充分的重视。尤其是随 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及 STEAM 教 育理念的不断渗透,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更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 习兴趣,并通过问题引导、实践探 索、学科整合等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 力发展。但教无定法,在今后小学科 学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STEAM 教育理念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方法, 以不断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 青 . 基 于 STEAM 理 念 的 小 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 以“自制 小杆秤”一课为例 [J]. 实验教学与仪 器 ,2018(10):55-57.
[2] 付 明 . 基 于 STEAM 理 念 的 小 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探讨 [J]. 学周 刊 ,2021(01):91-92.
[3] 刘娴 . 基于 STEAM 的小学科学 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的教学研究 [J]. 小 学 科 学 ( 教 师 版 ),2018(06):101- 102.
[4] 孙沛尧 . 基于“STEAM+ 创客” 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实践与探 讨—— 以《小小桥梁工程师》为例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1(25):3-4.
[5] 郑定荣 . 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 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浅谈 [J]. 新教育 时代电子杂志 ( 教师版 ),2018(38):24.
[6] 季 月 萍 . 浅 谈 STEAM 教 育 在 小 学科 学课 中 的应 用 —— 谈“ 光 ” 单 元 教 学 策 略 [J]. 文 理 导 航 ( 下 旬 ),2018(04):83+85.
[7] 陈斐 .STEAM 教育视角下初中科 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2(06):19-21.
[8] 郑靓 .优化设计 有效教学—— STEAM 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探讨 [J].科普童话 ,2020(2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