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实施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7 10:50: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快速 跑分组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实施意义,最后提出了 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实 施策略。

  关键词:快速跑,分组教学,小学生

  分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是通过 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这样一 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团体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之 间的配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快速 跑运动基本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 识,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但目前小学快速 跑分组教学常因分组混乱、分组形式化等问题影响教 学开展质量, 且将原有的充足课堂学习时间压缩,导 致体育课堂出现高耗低效问题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 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深入探究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 学的设计策略。

\

 
  一、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现状

  快速跑作为基本的跑步运动形式,以短距离快速 跑为主,因此也叫短跑或短距离跑 。快速跑运动对学 生的体能素养等各项标准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起跑后 能迅速激发自身冲力, 合理协调手脚摆动幅度和频 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短距离跑步 。如何让学生在最 短的时间内充分激发自身潜力,以最快的速度、最短 的时间跑完全程,提升学生的体能素养,优化学生的 课堂体验是关键 。快速跑作为一项极限运动,要求学 生挑战自己的极限, 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 缚,创新教学方式,将课堂模式打造成灵活多变的形 式,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其真正投入其中,从而达到提升体能素质的目的 。快 速跑是人们日常生活及运动的基础,只有打牢快速跑 根基,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及运动中各项具有 冲力的因素[1]。例如,在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中,像篮球、 跳远等,都会用到快速跑运动技能,掌握快速跑运动 技巧的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爆发出强大的冲力,快 速地适应篮球、足球等的运动强度。

  小学阶段的快速跑教学主要以兴趣教学为主,让 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学习中, 掌握快速跑发力技 巧、起跑动作要领等,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如何 让学生更好地接收快速跑动作要领,让快速跑教学真 正符合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需要教师不断创 新快速跑教学方式。分组教学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师普 遍采用的快速跑教学方式,很多教师采用该教学方式 开展快速跑教学,虽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但部分教 师并未真正掌握快速跑分组教学的分组原则和分组 方式,导致分组教学存在各种问题,教学效果不明显、 不突出[2]。

  (一)分组混乱,影响课堂秩序

  调查中发现, 在小学快速跑分组教学实施过程 中,部分体育教师虽然有分组教学意识,但并没有完 善的分组教学方法,由此导致分组混乱,扰乱课堂秩 序。有教师将 60 名学生的班级平均划分成 4 个小组, 一个小组有 15 名学生,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众多,不 符合分组标准的人数要求, 加大了快速跑教学难度。 有教师按照性别划分小组, 将男生划分为一个小组, 将女生划分为一个小组, 教授完基本的动作要领后, 要求男女生两个小组各自组织快速跑运动训练,性别 比例严重失调。此外,还有教师在分组过程中,没有合 理划分各个小组人数,最后剩余 1~2 名学生没有被分 配到小组里,对于这两名学生,教师通常会让其跟着自己的动作自行模拟训练,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配 合 。 以上混乱分组的形式对课堂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不利于快速跑教学的开展。

  (二)教师过分关注快速跑教学形式,忽视内容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快速跑教学中 采取了分组教学形式,但仅停留在形式上,较多关注课堂形式,忽略了学习内容的分配 。以 50 m 快速跑教 学为例,按照以往的教学习惯,为了充分利用好一节 课的时间,能够给学生多留出小组学习的时间,教师 通常会占用前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述动作要领及基 本的技能知识,如如何起跑,起跑时左右腿应处于什 么状态、手臂摆动幅度应处于什么位置等,并围绕快 速跑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速跑、重复跑、变速跑、 上坡跑、下坡跑等的起跑姿势、手脚摆动幅度等),带 领学生梳理一遍各项动作要领,剩下时间通常会交给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分组训练。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并 没有关注各个小组的练习情况,这时就会导致由于没 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出现自由散漫的情况[3],即在自主 化的小组学习中,很多学生忽视了教师的要求,在体 育课上肆意玩耍,甚至有部分学生开始展示自己独特 的起跑技巧和起跑姿势, 这就失去了小组教学的意 义,小组教学形式化严重,严重脱离教学目标[4],进而 造成学生之间的训练效果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师之所以在快速跑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形式, 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与其中,真正从课 堂中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但是在实际的小学快速跑 分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大部分原因在 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即在分组过程中,教 师只考虑自己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而开展分组教学,导 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分组。这就让喜欢快速跑运动的 学生或跑步能力较强的学生乐于参与其中[5],而体能 素质差,以及有快速跑起跑慢等问题的学生认为自己 在小组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丧失快速跑学习 的积极性。

  二、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实施意义

  快速跑教学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 习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快速跑运 动技能技巧,才能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才 能更深入地学习其他体育课程 。 因此,创新学校体育 教学方法,既有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有政策的势在必 行 。分组教学作为快速跑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对提 升学生身体机能,增强体育课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反 应能力

  分组教学形式改变了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做”的 教学方式。分组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跟着教师的动作一起做,一起练习起跑动作等运动技能 。当学 生掌握了全部动作要领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组情 况,下达任务指令,让各小组分工协作,也可以通过小 组竞赛形式强化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而提升其心理素 质,充分调动学生快速跑学习的积极性[6] 。此外,小组 竞赛形式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由此 能够充分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任务驱动,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技能

  分组教学是指教师在利用课堂前几分钟时间给 学生讲完技术及动作要领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通 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训练,依据快速跑的训练目 标及技能要求充分将课堂时间利用好,让学生在集体 氛围中产生动力。快速跑教学更注重学生对技巧的掌 握,只有训练量达到一定标准,学生才能在训练中更 有收获 。在教师向学生讲授完重点并演示后,学生会 根据教师的动作进行小组训练,这一过程就是知识技 能强化的过程,学生会一遍一遍地重复训练教师演示 的关键动作,而通过小组训练形式,其能够将自己的 缺点与优势暴露在大家面前,便于大家纠正,从而尽 快改正错误动作,掌握快速跑运动技能。

  (三)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快速跑分组教学通过分组形式, 可加强学生之 间的合作交流,而通过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可达 到效果最大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各小组成员 都会为了完成小组同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小组赛过程中,每个小 组都会为赢得比赛做好准备, 赛前共同商议比赛对 策、配合方式等,共同为实现最终的胜利出谋划策, 这一过程中, 小组思考和商议的全过程都是学生之 间团队意识的体现。例如,在 50 m 接力赛跑中,考验 的是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只要有一个参赛成 员失误,就会拉低全组的比赛成绩,尤其在接力棒交 接过程中,其对团队协作要求较高,小组参赛成员必 须提前商议好交接流程, 提前练习交接前的预备动 作,从而在比赛过程中与小组成员完美配合,最终赢 得比赛胜利。

\

 
  三、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实施策略

  (一)明确分组原则

  1.坚持以服务课堂为目的,合理分组。课堂是师生 与教材的统一体,教材是支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 载体,可以将教材看作是一盆“菜”,而分组教学就是 “调味料”,如何让“菜”更有食欲,需要充分发挥“调味料”的作用 。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 握情况、男女性别搭配,以及快速跑课程的运动特点 等进行分组,进而发挥分组教学的最大作用。

  2.坚持创新分组原则,提质增效。在小学快速跑教 学中,分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 充足的时间锻炼自己,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近 几年,从国外引进的 SPARK 快速分组理念,开拓了教 师分组教学的思维空间,给予了教师更多的空间进行 创新 。以“颜色卡牌”分组方式为例,依据分组数量,教 师要将班级学生分成 8 个小组,可以向空中抛掷 8 种 不同颜色的卡牌,要求学生匍匐前进拾取卡牌,每人 只可拾取一张卡牌,然后找到教师插在前方的颜色标 志杆,即捡到卡牌的学生可以按照标志杆的标识自动 站位[7]。采用“捡卡牌”的形式帮助学生分组,改变了传 统分组教学形式, 提高了快速跑分组教学的趣味性, 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形成新的队形,有利于激发学生 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联系强度, 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 还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 流,促进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

  3.坚持快速分组原则,注重平时积累。快速分组教 学的顺利实现,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平时的积累 。好的 分组方式,一方面体现的是智慧的积累,另一方面体 现的是熟能生巧 。在快速跑分组教学中,若要实现快 速精准分组,最重要的方式是平时多训练,养成分组 习惯,这样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快速分组 。习惯 是建设有序课堂的基础和前提,即便有再好的分组理 念,再优秀的教学团队,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也难以 保证一堂高水准、高效率的课 。而习惯的养成不只是 教师的行为规范, 更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规范,只 有教师将习惯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在自己 的言传身教下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在快速跑分 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分组教学目标及方式深深烙印 在心里,并结合学生的能力特点等做好动作拆分及关 键动作规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从而在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分组意识 。在训练的不同阶 段,教师要采用多种分组方法,使学生熟悉每一种分 组方法的程序和呈现,以便积累经验,最终能够在后 续相应阶段训练时快速分组。如以“颜色卡牌”分组方 式为例, 学生拿到卡牌之后要按照教师指定的方式,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分组[8] 。同时,每次采用某一分组 方法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该分组方法的要点,并进 行多次训练, 加固该分组形式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使学生逐渐形成习惯。

  (二)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分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观察并了解不同学生的情况 。在教 学过程中, 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受益。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有利于保证分组的科学合理 性,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分组教学。而通过分组教学,可 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掌握快速跑 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体 育成绩 。笔者曾于 2020 年对所在院校某班学生身体 素质进行过调查,得出如表 1 所示的结果。

\

 
  表 1 数据显示,男女生身体素质有所不同,男生体 质优秀率为 23%,女生体质优秀率为 20%,男生体质良 好率为 46%,女生体质良好率为 30%,男生体质及格率 为 31%,女生体质及格率为 50%,由此能够看出大部分 女生体质仅仅处于及格水平,需强化锻炼。通过对学生 体质状况的了解,教师可以“对症下药”,让学生得到 针对性的锻炼,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体质。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快速跑 教学,以下将针对新授阶段、常规训练阶段、巩固提 高阶段,制定合理化的分组方式。

  1.新授阶段的分组教学。以 50 m 快速跑教学为例, 虽然在前期调查中, 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 但整体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所以并不能真正分出等 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异质分组方式,将 成绩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的学生合理划分小组, 具体可采取“帮带”模式,通过将不同层次学生合理搭 配,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实现优势互补,即让优秀的 学生带动不合格的学生学习,让不合格的学生的进步 刺激成绩优秀的学生继续进步,这种互补的形式更能 让学生之间建立联系,相互促进。在快速跑教学中,教 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形 式只会让学生选择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同伴,女生选 择与女生组合,男生选择与男生组合,这样的组合形 式会让学生玩心更大,把体育课堂当成游戏娱乐的课 堂,不利于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在 50 m 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四人分成一个小组,其中有两男两女, 男女生性格互补,女生比较小心谨慎,能够在起跑时 督促男生集中注意力,而在起跑后的加速阶段,男生 加速度快,可以带动女生一起加速,从而提升整个小 组的水平。

  划分好后的小组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学习完一 个单元,教师就应该重新划分小组,让学生适应与不 同伙伴结盟的感觉[9],更好地实现互补,从而提升整 体运动水平。

  2.常规训练阶段的分组教学 。 以 50 m 快速跑为 例,常规训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先按照四列横队 的常规站队形式进行分组,让学生展开基础的热身运 动,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热身目的,从而具备继 续锻炼的身体条件。教师将简单的基础动作教授完毕 后,可以直接将四列横队过渡为集体游戏队形,开展 “老狼老狼几点啦”游戏,借助游戏让学生更好地记住 分组方式,达到快速分组的目的。

  游戏结束后,学生呈分散站位 。为了保证学生占 位前后空间充足, 教师可以让学生侧举起双臂转圈 , 直至碰不到周围同学为止,站立好后,再让相邻的两 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模仿教师的动作,开始原地摆 臂,并提醒各小组注意观察侧面摆臂的动作,以肩关 节为轴,肘关节发力,进行初步的技能训练 。如上所 述,在这一常规训练阶段,从“四列横队的常规队形” 到“集体游戏队形”,再到“两人一组的分散站位队 形”,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需求变换分组方式,可以充 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使其能 够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 以最快的速度参与训练,这 样,能够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最快的习得 。在这一 过程中, 教师以组合式的分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 , 有效保证了常规训练的质量。

  3.巩固提高阶段的分组教学。在巩固提升阶段,由 于学生身体特点、接受能力、基础素质等仍然存在些 许差异, 这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目标及需求, 采取同质分组方式,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及接受能力合 理分组,并制定针对化的教学目标。在巩固提高阶段, 学生会出现明显的成绩差异,教师可以依据优、中、差 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分组[10] 。教师可将体育接受能力 强的学生划分为一组, 这一组学生基础能力较好,让 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 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此外,教师还应适当提高其学 习 目标,不断创新,让他们体验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让他们明白除自身外还有更多比自己更优秀的 人,进而促使其向更高目标迈进 。教师可将体育接受 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 这一组学生身体素质一 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不稳定,有时会对学习快速 跑技能产生浓厚兴趣, 有时又会对体育学习感到厌 烦。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适当采取游戏教学模式, 采用比赛等形式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体 育学习。教师可将体育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分为一个 小组,这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平时又不注重锻 炼,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 不愿学习、不愿锻炼的心态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 一状态,先让学生学习简单、基础的快速跑动作,如摆 臂、小步跑等,每当他们完成一个动作就给予其鼓励, 逐渐变“要你学”为“我要学”,从而提升学生体能素 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快速跑分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技能学 习的过程中发现联系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爱上体育 运动。

  四、结语

  小学生快速跑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不 仅要通过基础性运动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合 理分配小组,开展分组教学。在小组分配的过程中,教 师不应为了分组而分组,而应该让分组教学服务于课 堂, 让学生通过小组运动更好地锻炼快速跑能力,并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 告》发布[J].福建教育研究,2018(4):2-5.

  [2] 徐建伟. 田径运动中速度能力训练方法与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 学报,2018.20(5):99-101.122.

  [3] 贾锦山. 田径训练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J].宿州教育学 院学报,2018.21(1):170-171.

  [4] 韦瑞凯.试论田径运动速度力量类项群体能训练策略[J].运动, 2018(1):31-32.

  [5] 周宏思.对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 当 代体育科技,2017.7(25):17-18.

  [6] 鞠旭杰. 田径运动速度力量训练理论及方法研究[J]. 当代体育科 技,2016.6(31):32.34.

  [7] 李铁录,王保成.深刻认识专项速度理论 推动提高田径运动成 绩:运动训练必须重视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 田径,2015(9): 31-37.

  [8] 周福蓉.小学生快速跑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天津教育,2022(4): 51-52.

  [9] 顾静伟.初中生 50 米快速跑的技术特点与教学思考[J].体育视 野,2021(19):85-86.

  [10] 徐凯.小学生快速跑教学方法实践研究[J]. 田径,2020(12):25-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3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