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倦怠现象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11:18: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倦怠都处于均值以下;②自 主学习能力与年级、性别无关,与是否任班干部和学习成绩相关;③学习倦怠与年级、性别无关,与是否任班干部和学习成绩相 关;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学习倦怠。由此向教师提出建议:①设定合理目标,评价以表扬为主;②充分发挥学生积 极性、主动性;③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④科学总结,发挥学生特长。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倦怠

  一、研究概述与假设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概述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齐默曼提 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激发自我学习动机,灵活运用元认 知策略等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 程积极做出自我观察、自我辨识和自 我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学 习活动。我国学者孙芳指出,自主学 习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 生共同构建有助于学习的资源环境, 使学生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完 成学习目标的设定以及学习计划的制 订,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完 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心理学各流派理论体系中, “自 主学习”是研究重点之一。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主张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 够积极进行自我管理,以新旧知识的整 理归纳为基础, 加工解释各类信息观念, 以此构建新的体系内容。社会认知理论 认为,自主学习受个体内部因素、行为 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 学家罗杰斯批判传统教育中将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提出了“以学生为 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

\

 
  (二)学习倦怠的研究概述

  倦怠理论最早在工作领域中开展研 究,由此产生“职业倦怠”的概念。美 国心理学家马斯拉奇对职业倦怠进行了 深入研究,并构建了三因子职业倦怠模 型——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 就感。之后,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类似 职业倦怠的现象,倦怠理论开始被引入 学习领域。以色列心理学家派因斯认为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 出现的精力耗竭、对学习及学校活动缺 乏热情、对同学冷漠疏远、因长期达不 到预期学习目标而对学习产生负面态度 的一种现象。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 技术学院教授连榕等人将学习倦怠定义 为当学生面对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 时,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 行为。职业健康心理学家肖菲丽认为, 学习倦怠是由于学业需求过度,学生产 生学业疏离、情绪耗竭和低成就感。这 与本研究所使用的《小学生学习倦怠现 状量表》所测维度是一致的。

  国内外关于影响学习倦怠因素的研究有很多,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①人口学因素,如年级、性别、家庭 结构、父母文化水平等; ②内在个体 因素,如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归 因方式等; ③外在环境因素,如社会 支持、社会风气等。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倦怠 相关关系的研究概述

  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王幼 琨以 481 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被试对 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索自主 学习能力、学习倦怠与英语成绩三者之 间的相互关系后发现,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倦怠与英语成绩两两相关显著,自 主学习能力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低, 英语成绩越高,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习倦怠水平, 进而影响英语成绩。南通大学护理学院 赵芳芳等人以护理本科生为被试对象的 学习倦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也 证实了学习倦怠和自主学习能力呈负相 关关系。

  (四)研究假设

  目前,学习倦怠现象呈现低龄化 趋势。处于学习倦怠状态下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无助感强, 自信心不足, 对学习冷漠、悲观;在学习情绪上表 现为容忍度低、性急易怒、沮丧颓废。

  目前,关于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 倦怠关系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都局限 于大学生群体,在小学生群体中的探索 几乎为零。所以,本研究将探索小学高 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倦怠的关 系,并做出假设:①小学高年级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倦怠分别在年级、性 别、是否班干部以及学习成绩上存在显 著差异;②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和学习倦怠总分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 显著负相关;③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 解学习倦怠。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 四、五、六三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 3 个班级,一共 382 名学生,发放问卷 382 份,收回有效问卷 335 份,回收率 87.7%。被试对象基本情况如下:四年 级 107 人, 五年级 109 人, 六年级 119 人, 分别占总人数的 32.0%、32.5%、 35.5%; 男生 193 人, 女生 142 人, 分 别占总人数的 57.6%、42.4%; 班干部 132 人,非班干部 203 人,分别占总 人数的 39.4%、60.6%; 学习成绩优秀 54 人, 良好 160 人, 中等 102 人, 及 格 14 人,不及格 5 人,分别占总人数 的 16.1%、47.8%、30.4%、4.2%、1.5%。

  (二)研究工具

  1.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由庞维国等人编制的自主学习能 力量表共 113 题,杨帆选用其中的学 习结果分量表评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715. 分半信度为 0.637.使用该分 量表有助于初步评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本研究决定采用这份量表 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量表由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 我评价和自我强化四个测评维度构 成,共 17 题,反向计分 4 题,采用 5 点计分法,从“从不这样”“很少这 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到“总 是这样”,依次记 0 到 4 分。得分越高, 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2. 小学生学习倦怠现状量表

  在吴艳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习倦 怠量表》的基础上,王安易进行修订与 完善,得到《小学生学习倦怠现状量表》, 包含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 个分量表。该量表共 16 题,反向计分 7 题,采用 5 点计分法,选项从“完全 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值越高, 该学生学习倦怠越严重。量表的内部一 致性系数为 0.799. 分半信度为 0.667.

  (三)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 分析处理数据。

\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和学习倦怠现状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计分为 0、1、2、3、4. 故取中间值 2 作为参考标准。从表 1 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问卷每题平均得分 1.93.处于均 值以下。四个具体维度中,自我检查 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自我总结和 自我评价,自我强化最低。

\

 
      《小学生学习倦怠现状量表》 的计分为 1、2、3、4、5. 故取中间 值 3 作为参考标准。由表 2 可见,小 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每题平均得分 2.16.处于均值以下。其中,身心耗 竭的平均得分最高, 其次是低成就感, 学业疏离最低。

\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和学习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 异比较

  由表 3 可见,在自主学习能力总 分上,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得分显著 高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不同学习 成绩的学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事 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 得分显著高于成绩良好、中等、及 格和不及格的学生;成绩良好的学 生得分显著高于成绩中等和及格的 学生,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存在 显著差异;成绩中等的学生与成绩 及格的学生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成绩及格的学生与成绩不及格的学 生的得分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
 
  自我检查维度上,担任班干部的 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班干部 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得分存在显 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优 秀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成绩中等的, 成绩良好的学生得分也显著高于成绩 中等的学生,其他得分两两比较后不 存在显著差异。

  自我总结维度上,担任班干部的 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班干部 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得分存在显 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优 秀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成绩良好、中 等、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成绩良好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成绩中等、及格 和不及格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得 分显著高于成绩及格的,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成绩 及格的学生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得分 不存在显著差异。

  自我强化和自我评价维度不存在 年级、性别、是否班干部、学习成绩 上的显著差异。

  由表 4 可见,在学习倦怠总分 上,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得分显著低 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不同学 习成绩的学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优秀的学 生得分显著低于成绩良好、中等、 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成绩良好的 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成绩中等、及格、 不及格的;成绩中等的学生得分显 著低于成绩及格、不及格的;成绩 及格的学生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 存在显著差异。

  身心耗竭维度上,不存在年级、 性别、是否班干部、学习成绩上的显 著差异。

  学业疏离维度上,担任班干部的 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没有担任班干部 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得分存在显 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优 秀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成绩良好、中 等、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成绩良好 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成绩中等、及格、 不及格的;成绩中等的学生得分显著 低于成绩不及格的,与成绩及格的学 生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成绩及格的 学生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得分不存在 显著差异。

  低成就感维度上,担任班干部的 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没有担任班干部 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得分存在显 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优 秀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成绩良好、中 等、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成绩良好 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成绩中等、及格、 不及格的;成绩中等的学生得分显著 低于成绩及格、不及格的;成绩及格 的学生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存在显 著差异。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和学习倦怠的关系

  1. 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倦怠的相 关分析

  由表 5 可见,在总分上,小学高 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倦怠呈 显著负相关。在各维度上,自我检查 与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学习倦怠总 分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总结与学习倦 怠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自 我强化和自我评价均与身心耗竭呈显 著正相关;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与低成 就感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

 
  2. 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倦怠的回 归分析

  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四个维度为自 变量,学习倦怠总分为因变量,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力, 结果只有自我总结和自我强化两个维 度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且这两个维 度可以解释学习倦怠 25.0% 的变异。



  详见表 6.
\

 
  四、讨论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与学习倦怠的现状

  采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

  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厦门市同安区祥 平中心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结果显示小学高年级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均值为 1.93.低 于标准值 2.我国倡导全面发展的素 质教育,但在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 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子,如得分率、 升学率等,这让很多一线教师依然困 在应试教育中,长此以往,学生的认 知就会出现“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老 师叫我们这样做的”。另外,家庭教 育模式也是一大影响因素,父母的认 知未能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 总以“孩 子还小”为借口包办孩子的学习生活。

  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四个维度上, 自我检查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自 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自我强化最低, 其中,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的得分低 于标准值 2.究其原因,自我检查习 惯的养成得益于教师与家长日复一日 地强调“做完作业要检查”“写完考 卷检查一下”等。自我强化和自我评 价得分低是因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大 程度上还依赖于外界,需要外界的行 为准则监督、调节和控制。

  采用《小学生学习倦怠现状量表》 调查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四、 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结 果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每题 平均得分 2.16.低于均值 3.这表示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偏 下程度,不算严重。但这种倦怠情绪 会在同伴中传染,教师和家长还是不 能忽视,应及时加以正确引导,让学 生朝着乐学方向发展。在学习倦怠的 三个维度上,身心耗竭的平均得分最 高, 其次是低成就感, 学业疏离最低, 其中,身心耗竭和低成就感的分数特 别接近,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 倦怠主要表现为身心疲惫和缺乏成就 感。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提出超量的学习任务和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学 习目标时,学生就特别容易产生学习 倦怠和厌恶心理。所以,教师和家长 在教育、培养学生时,应当充分考虑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定合理的 学习任务及目标,在评价中多以表扬 为主。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年级、性别、是否班干部和学 习成绩差异

  本研究得出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小 学生自我检查能力逐渐降低这一结果, 但是本次研究并未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选取的被试在地域上不同,所 接受的教学风格不同导致的。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性别差异分析上,同样不存在显著 差异。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 是否担任班干部的差异分析上,担任 班干部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担任 班干部的学生,也就是说班干部的自 主学习能力更强。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 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学习 成绩越优秀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 强。这是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能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 主动性,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倦怠 的年级、性别、是否班干部和学习成 绩差异

  邓慧敏发现小学生学习倦怠在年 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王安易的研究也 表明小学生学习倦怠在年级上存在显 著差异,并特别点出学习倦怠程度在 中年级最高。本研究并未得出这一结 论。分析其原因,本研究选取的被试 对象为四、五、六年级学生,年级跨度不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 习压力差异不大。

  学习倦怠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 异,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 “男 女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和 家长都提出了相同的要求,给予了同 样的支持。

  在学习倦怠差异研究中,班干 部无论是在总分上还是在维度得分 上都显著低于非班干部学生。按照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理论,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好 孩子”取向阶段,担任班干部在一 定程度上代表着“我是班级佼佼者” 的意思,而且这些孩子更容易得到 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更容易体验到 成就感。

  本研究分析学习倦怠在学习成绩 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时,得出不同学 习成绩的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及学业 疏离、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其学习倦怠程 度较低。个体自我效能感受到成败经 验的影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 会比成绩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得到更 多的成功体验,自我效能感自然就比 较强。

  (四)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与学习倦怠关系分析

  总体上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 关,即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 习倦怠感低。这表明, 激发小学高年 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降 低学习倦怠。细看两因素各维度上 的关系比较, 自我检查和自我总结与 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 关,尤其是自我总结维度,不仅进 入了线性回归方程, t 值还为 -10.58. 这表明积极的自我总结对降低学习 倦怠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正 确的自我总结,促进其改正不足, 发挥特长,以便在学习活动中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拥有积极的情绪 体验。

  自我强化与自我评价这两个维度 均与身心耗竭呈显著正相关。当学习 目标超出自身所能达到的水平时,再 多的自我奖励也无法消除身心疲惫。

  (五)不足

  本次问卷调查尚且存在一些不 足:①调查对象仅在厦门市一所小学 中选取,所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 调查结果的可借鉴性有限; ②考虑到完整自主学习量表施测的 困难性,本次研究只选用其中一个 分量表进行施测,故调查结果只能 初步代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五、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从总体 上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学习倦怠都处于均值以下; ②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 年级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 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 班干部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非 班干部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存在显 著差异,成绩越优秀的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越强;③小学高年级学生 学习倦怠在年级和性别上不存在显 著差异;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存在 显著差异,班干部的学习倦怠程度 显著低于非班干部学生;在学习成 绩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绩越优秀的 学生,学习倦怠程度越轻;④小学 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 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 缓解学习倦怠。

  参考文献:

  [1] 孙 芳 . 浅 谈 自 主 学 习 的 含 义 及 理 论 依 据 [J]. 改 革 与 开 放 ,2011(06):156+158.

  [2]MASHLACH C.Burnout:The Cost of Caring[M].San Jose:Malor Books,2003.

  [3]PINES A,ARONSON E .Career Burnout:Caus e and Cur e s[M] .New York:Free Press,1988.

  [4] 连榕 , 杨丽娴 , 吴兰花 . 大学 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 系 [J]. 心理科学 ,2006(01):47-51.

  [5]MASLACH C ,SCHAUFELI W B,LEITER M P .Job Burnout[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

  [6] 王幼琨 . 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倦怠与英语成 绩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英 文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9(01):79-91+137.

  [7] 赵芳芳 , 徐益荣 , 刘玮玮 , 等 . 护理本科生学习倦怠和自主学习 能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解放军护 理杂志 ,2014(05):5-8.

  [8] 庞维国 . 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 [J]. 心理科学 ,2003(05):882-884.

  [9] 杨帆 . 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D]. 福州 : 福建师范大学 ,2018.

  [10] 吴艳 , 戴晓阳 , 温忠粦 . 青 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 [C]// 中国 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 . 全国 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 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 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8:87-88.

  [11] 王安易 . 小学生学习倦怠现 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 上海 : 上海 师范大学 ,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2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