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的开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1 10:51: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开展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大学生 革命道德教育开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开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革命道德教育,大学生,中医药专业,因材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 遭遇过如此多的 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 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 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 风骨和品质。”[1]在面对艰难险阻、开展艰苦斗争的过 程中,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革命道德 。革命道德作 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理论资源,凝结着革 命先烈在革命年代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因此高校在进 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传播和发扬,对于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及大学生成长成才,将产生重 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本文拟对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的 开展加以探讨。

\

 
  一、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开展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 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 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 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 道德财富”[2] 。“从发生学角度出发,革命道德应发端 于革命年代,与革命者息息相关,可理解为‘革命’与 ‘道德’二者结合,是革命者所倡导的、革命者所具有 的行为准则和规范。”[3] 中国革命道德以马克思主义伦 理思想为指导,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和建设伟大实践,传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一 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道德体系。

  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脊梁,具体 来说,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开展革命道德教育,具 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

  在开展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时,仅从学理或学术 层面厘清革命道德的内涵是不够的,还需要回到蕴含革命道德的历史情境中,还需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 学生感受那些革命道德践行者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深 入体会他们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 。关于 革命道德的很多故事都十分感人,如习近平总书记提 到过的“半条棉被”的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 名女红军 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 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 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 给了徐解秀 。这个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共产党人“只有 一条棉被也要分半条给老百姓”的情怀,以及“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对大学生进行革命道德教育, 能让大学生汲取党史中的精神力量, 提升自身修养, 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延续革命先辈的道路。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面对挫折的意志力

  大学生处于从高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面临 着这个时期特有的多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 重影响自身的成长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学业压力和 就业压力 。学业方面,家长历来有望子成龙的愿望,特 别是当今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的 愿望更加强烈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要面对 繁重的学业,还要承受来自家长的高期望值带来的压 力 。就业方面,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 众教育阶段,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 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始终是他们最关注的一个问 题,也是最容易引发他们焦虑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由于学业或就业方面压力导致的悲剧事 件时有报道,本该是乐观向上的年轻人群体却如此悲 观消极,这反映出他们缺乏足够强大的意志力面对人 生中的不顺 。对此,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革命道德教 育时,应多讲一些革命者凭借强大意志力克服重重困 难的故事(如长征),让大学生意识到他们现阶段面临的人生困难相比革命者面对的困难要小很多,进而鼓 励大学生像革命者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大学生 的意志力。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错误价值观的免疫力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 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 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价值观教育是一 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场域 的教育活动或环节合作发力,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中,大学阶段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或预备阶 段,学生极容易受到社会上负面价值观念的影响 。当 今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有些价值观念是 互相对立的,这往往让大学生无所适从 。比如,市场经 济中追求利益的价值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的价值观之间的对立,以及西方个人 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突等。革 命道德资源中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故对大学 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革命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正确价 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开展面临的挑战

  (一)时代的差异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00 后, 革命道德形成的年 代距离他们较为遥远,因此他们对于“彻底地为人民 的利益工作”“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 相爱护、互相帮助”的道德理念难以有深刻的体会与 认知 。比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在敌人围剿封锁的情 况下,红军物质生活资料十分匮乏,吃饭都成问题。那 个时候传唱着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 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 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由于红米 粗糙,食用时难以咽吞,因而被富人视为“次等粮”。但 那个时候,红军和贫苦农民一样,只能吃这种“红米 饭”。这首歌是红军井冈山斗争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 后期) 生活的真实写照,既反映了红军的革命乐观精 神,又反映了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 。正是因为这两种 精神,井冈山军民才能不被任何艰难困苦吓倒,星星 之火也终成燎原之势。

  与革命年代相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 GDP 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2021 年我国的 GDP 合 计为 17.73 万亿美元。在今天,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学生难以真正地体会那个时候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 满足,以及那种革命乐观的精神 。这说明不同时代物 质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革命道德的认知。革命的 年代认同革命道德容易,而在物质极大丰富、衣食无 忧的当代,真正理解革命道德及其价值则具有一定的 难度。一些大学生对革命道德的理解是十分表面和僵 化的,在他们的脑海中,革命道德就是“艰苦奋斗,无 私奉献”,革命道德就是“没有享受”,而现在生活条件 这么好,不用为衣食发愁,完全没有必要谈革命道德。 这种理解背后的深层逻辑在于道德是随着时代发展 而发展的,革命道德属于革命年代,现在早已经不是 革命年代,革命道德既无所依附,也没有现实的指导 价值 。按照这样的思路,传统道德似乎在今天也没有 任何价值了 。然而事实证明,传统道德对我们的社会 治理、国家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而仅从时代 更迭判断道德是否有效的逻辑是错误的。

  (二)各类思潮的冲击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私 有观念对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我国是社会主义 国家,但是消灭私有观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 陈先达先生对此做过准确的分析:“我们的先烈为共 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推翻了旧政权,但不可消灭几千 年私有制度永恒的观念。私有制度观念比旧的制度要 活的长久。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与传统的私有制观念在 本质上是相一致的,它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私有制度的 当代形态,具有深厚的私有观念的传统。”[5]

  值得注意的是,与私有观念相契合的利己观念极 容易发展为“彻底的利己主义”或“极端的利己主义”。 而不论是“彻底的利己主义”者,还是“极端的利己主 义”者,实际上就代表着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具体利 益问题时,更多的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争取实现 个人利益最大化 。当前,他们也显现出较为明显的特 征,如在理性认知上表现为高智商、在人际交往中呈 现出高情商、在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上具有不一致性 等,这些特征会或多或少地映射在其具体行为上 。如 此一来,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便会对当下的青年 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青年学生难以成长为一名合格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 况,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存在着缺失与 不足 。进一步来说,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利己”与“利 他”的边界,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国 家利益的关系,那么年轻大学生将会对中国革命道德中强调的“革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原则” 缺乏理解。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 义上通话的工具,而是每天向大学生推送各种各样信 息的载体,且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易使其陷入“信息的 海洋”而无法自拔。在“信息的海洋”中,大学生由于鉴 别力判断力不够,容易受到各类价值观(如道德虚无 主义、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 的影 响 。这些价值观冲击着主流的意识形态,对革命道德 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

 
  三、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开展的应对策略

  (一)善于把握不同专业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2021 年 8 月 27 日,教育部发布《2020 年全国教 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 模达 4 183 万人,比 2019 年增加 181 万人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 54.4%,比 2019 年增加 2.8 个百分点 。全国 共有普通高校 2 738 所,比 2019 年增加 50 所 [6]。将近 3 000 所普通高校按照办学水平、学校的性质进行划 分,或者是按照学科的不同进行划分,而不同划分方 式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现笔者结合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学情加以阐述。从 专业这一角度来说,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情况是比较 特殊的,其在大学阶段主要进行的是医药类方面的知 识学习,专业的学习方向决定了一个人主要的知识储 备及思维方式,因而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群 体特征。

  第一,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认真务实 。对于医药类 专业大学生来说,在实验中,某一个步骤出现了哪怕 很细微的错误,都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进而导致 实验的失败;在学习中,他们认识到开错药方诊断错 误对病人带来的不良后果, 因而会始终保持严谨细 心 。医药类专业认真务实的这种要求会潜移默化地 塑造着大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变得认真和注重细节。 医药类专业的应用性较强,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这 使得该类专业大学生普遍比较务实, 很少产生浪漫 的想象, 更多的是去思考并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 问题。

  第二,在知识储备方面,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人文 社会政治类知识不够丰富。如果问一个中医药专业的 大学生“英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 同”,大多数人都不能回答好;但是如果要问一个中医 药专业的大学生“孙思邈的医学思想有哪些”,他们都能给出很好的回答。这反映出了中医药大学生在知识 储备方面,具备更多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医药类知识。

  因而教师在进行革命道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考 虑到不同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 的立场出发,从学生的专业背景出发,从他们感兴趣 的背景或故事出发,引入革命道德教育的主题,并用 他们熟悉的认知方式与其讨论交流相关的问题 。 以 中医药专业来说,教师可以用石门(今石家庄)“红色 中医生”吴子珍作为一个案例故事来组织学生讨论 革命道德 。吴子珍自幼家境贫寒,为谋生来到北京拜 名师学习中医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远近闻 名、技艺精湛的医生。20 世纪 20 年代初,吴子珍来到 石门,在北后街 16 号开设永生堂药铺。1945 年 8 月, 吴子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 年,吴子珍被国民党 特务逮捕,面对酷刑,他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死亡,他 从容淡定,留下了不屈的英雄故事 。教师灵活应用吴 子珍医生这个案例,可以更有成效地教育大学生珍惜 今天的幸福生活,勿忘过去的苦难岁月,牢记革命牺 牲精神。

  (二)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并不会自然而 然地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的客体对象,因而在 进行思政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需要具有学术素养,还 需要使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及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正 如孙其昂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活动,当教师 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时,课堂就不能真 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课堂,相反会变成杂乱 的课堂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进 行,而且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整体产生不良的影 响。”[7]为了有效地在思政课堂现场把学生转变为革命 道德教育的对象,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革命道德为内容的教学,教师 可以借鉴万美容提出的一个模型:“内容、方法为目的 服务,方法是内容的表现手段,方法是实现目的的工 具 。 目的改变了,内容就要改变,方法就要发展 。而目 的决定于世界观、方法论,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决定 着人的活动目的、活动内容,从而决定着人的方法。”[8] 革命道德产生的年代离现在还有一段距离,采用情景 剧教学方式,能够减少时间上的遥远感,让学生化被 动为主动,在情景剧的采编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主动 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具体做法上,在情景剧的教学 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承担编剧、策划、布景等工作,鼓励学生大胆扮演革命道德故事中的角色 。在课外,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空余时间查阅革命道德相关人物 的历史资料及相关传记, 为情景剧做好理论上的铺 垫,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 取知识的能力。概括来说,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进 行以革命道德模范为主题的情景剧教学,会让学生有 一种直观的代入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革命道德内 涵与当代价值的认识。

  除了情景剧教学,在有关革命道德的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师还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 话,从而深化学生对相关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 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 享阅读革命道德相关文献资料的感受与想法,让学生 在交流中收获更多的启迪;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应 用革命道德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 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

  除了在思政课堂教学方面进行创新,要想提高大 学生革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还需要将其融入大 学生日常生活 。除学校教室这个较小的受教育场域, 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日常生活还涵盖了很多其他场域, 如图书馆、食堂、宿舍、文化中心等 。在这些场域中进 行一些革命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会产生一种“润物细 无声”的教育效果 。故在充分挖掘学校各类资源的基 础上,教师要将革命道德相关元素有机融入大学生日 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无声处发挥功效。

  国内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于,学 生对教师传授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命题都“知道”,但是 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或因素,始终无法落实到行动 中,这也就是常说的知易行难 。突破知易行难这一理 论和实践相背离的困境的关键就是要真正做到知行 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一个 重要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强 调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 分的,即不仅要认识(“知”),还应当实践(“行”),只有 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易行难 体现的是一阶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 重知识的传授、 认知能力的培养,轻视实践能力,往往导致德与行相 背离;而知行合一则体现了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可以这三方面加以定义,即生活中生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生活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为了美好 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里,生活中生成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本质, 通过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为 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9]革命道德人物往往 都是道德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德模范是有形 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 入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 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 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 氛围。”[10]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革命道德,自觉同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 争,以顽强的斗志挑战生活中的困难,助力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四、结语

  当前,在价值观领域,不同的价值观同时流行于 不同的群体之间,形成了价值观的冲突与对立,大学 生由于阅历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分辨和选择 。在 这一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革命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善于把握不同专业大学生 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融入日 常生活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的路 径 。当然,成功地开展大学生革命道德教育需要考虑 的因素还有很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 11.

  [2]《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 年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51.

  [3] 汪荣有. 中国革命道德的百年发展历程及启示[J].道德与文明, 2021(3):14-26.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 座谈会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5]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十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0.

  [6] 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8-27)[2022- 04-20].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 555004.html.

  [7] 孙其昂.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52.

  [8] 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7:33.

  [9] 盛跃明.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论:现代性的观点[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5:233-234.

  [10]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 习出版社,2016: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3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