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学业挫折感的相关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0 11:00: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探究大学生生命愿景对学业挫折感的影响,文章采用生命愿景量表和学业挫折感问卷对 6 所本科 院校共 592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学业挫折感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生命愿景对 学业挫折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命愿景,学业挫折感,大学生

  学业挫折是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而学业挫折感 是学生体验到的挫折感中的重要部分[1] 。学业挫折感 是指当学生个体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认为自 己 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2], 具有持久性、弥散性、两面性等特征[3]。曹静梅[4]首次对 大学生挫折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挫折 感的发生率较高,从而开启了国内对大学生挫折感的 相关研究。蒲清平等[5]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受挫程度 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黄光扬[6]研究发 现,学业受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学业正常的大 学生差。车文博等[7]研究发现,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 压力感的最主要来源 。史小力、杨鑫辉[8]认为,学业受 挫是引起大学生种种心理不良反应及影响大学生再 学习的重要因素 。据上所述,学业挫折感困扰着大学 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 学业挫折感的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积极应 对学业挫折、调适学业挫折感,已势在必行。有研究表 明,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其承受的压力显著相关,且生 命愿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9] 。所谓生 命愿景是指对自我超越信念的执着和生命意义的追 寻 。江云清等[10]指出,生命愿景越高,心理压力越小。 李虹[11] 研究发现,生命愿景对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 用 。马军[12]认为,实施大学生生命愿景教育的核心在 于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的关怀和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目 前,尚缺乏关于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学业挫折感关系的 研究,故探讨大学生生命愿景对学业挫折感的影响具 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假设生命愿景是影响大 学生学业挫折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便对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学业挫折感进行相关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 6 所本科院校的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回 收 592 份有效问卷 。其中,男生 298 人,女生 294 人; 独生子女 177 人,非独生子女 415 人;城镇学生 230人, 农村学生 362 人;文科生 164 人,理科生 240 人,工科 生 130 人,术科生 58 人;师范生 228 人,非师范生 364 人;成绩排名前 1/3 的学生 201 人,中 1/3 的学生 299 人,后 1/3 的学生 92 人;大一 237 人,大二 127 人,大 三 179 人,大四 49 人。

  (二)研究方法

  1. 生命愿景量表 。本研究采用李虹编制的生命愿 景量表[13],包括生命意义的追寻、消极生命意义、积极 生命意义、生命控制感四个分量表,共 38 题,包含生 命控制感(13 题) 、积极生命意义(8 题) 、意义的追寻 (8 题) 、消极生命意义(9 题) 4 个维度 。该量表采用四 级评分制,高分表示高的生命愿景水平,低分表示低 的生命愿景水平 。该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 0.91.分 量表信度分别为 0.77、0.79、0.79、0.87 。总量表与分量 表相关系数在 0.3~0.7.效度指标良好。

  2 . 学业挫折感问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学业挫折 感问卷,共 41 题,包含学习动机挫折感(13 题) 、学习 环境挫折感(7 题) 、考试挫折感(5 题) 、学习压力挫 折感(6 题) 、学习适应挫折感(6 题) 、学习 自信心挫 折感 (4 题) 6 个维度 。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754~0.913 。采用李克特式 5 点记分,“1”表示“完全 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学业挫折感越强。

  (三)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 SPSS 21.0 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相 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中介建模。

\

 
  二、结果

  (一)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学业挫折感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学业挫折感及其各维度与生命愿景及 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 。如表 1 所示,大学生生命愿 景与学业挫折感及其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 说明大学生生命愿景水平越高,学业挫折感及其各维 度水平越低。大学生生命控制感与学业挫折感及其各 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大学生生命控制感 越高,学业挫折感及其各维度水平越低 。大学生积极生命意义与学业挫折感、学习动机挫折感、学习环境 挫折感、考试挫折感、学习压力挫折感呈显著负相关 (P<0.01),说明大学生积极生命意义体验越多,学业挫 折感、学习动机挫折感、学习环境挫折感、考试挫折 感、学习压力挫折感越低 。大学生意义的追寻与学业 挫折感及其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大学 生对意义的追寻越多,学业挫折感及其各维度水平越 低 。大学生消极生命意义与学业挫折感、学习动机挫 折感、学习环境挫折感 、考试挫折感 、学习压力挫折 感、学习 自信心挫折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大 学生消极生命意义体验越多,学业挫折感、学习动机 挫折感、学习环境挫折感、考试挫折感、学习压力挫折 感、学习 自信心挫折感水平越高。

\

 
  (二)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学业挫折感的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生命愿景及其各维度为自变量,以学业 挫折感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命 愿景进入了回归方程,这说明大学生生命愿景是学业挫折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如表 2 所示,大学生生命愿 景可以解释学业挫折感 9.1%的变异,且生命愿景对学 业挫折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P<0.001),这说明大 学生生命愿景水平越高,学业挫折感水平越低。

\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学业挫折感总体上存在负相 关关系 。本研究发现,生命愿景与学业挫折感及其各 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包广华等[14]研究发现,生命愿景越 低的大学生,压力感越强;曾天德研究发现,大学生生命愿景水平越高,越倾向于积极地应对压力 。当大学 生愈发成熟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愈发主动地寻求生 命意义时,便会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长远,把希望寄 托在未来,对眼下的压力便更倾向于尽快扫除,以防 止其长时间地妨碍自己的规划, 影响 自 己追求自我 超越 。林辉等[15]研究发现,较高的学校认同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获得更高的生命愿景。 大学生越是适应学习生活,学习适应挫折感就越低。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16]此时 会驱使大学生在适应学习生活后去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完善自身的理想价值,同时也会拥有较高的生 命愿景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生命控制感与学业挫折感及其 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姜微微[17]研究发现,生命控制感 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积极应对挫折 。张旭东等[18]研究 发现,积极应对挫折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挫折感 。 由 此可以得出,大学生生命控制感越高,学业挫折感越 低,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蔡培原[19]研究发现,大学生 生命控制感与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呈显著正相关, 与避免失败呈显著负相关。拥有更高生命控制感的学 生认为人生要靠自己把握, 对生活的掌控感更强,其 更倾向于实现学业上的成功, 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且越不畏惧失败,学业动机挫折感就越低。林雪[20]研究 发现, 生命控制感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 力。生命控制感越高的大学生,其社会适应力越高,而 学习适应是大学生需要学会的重要适应能力。当大学 生社会适应力提高时,更容易适应学习,从而较少地 体验到学习适应挫折感 。 由此说明,大学生生命控制 感越高,学习适应挫折感越低,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发现,意义的追寻与学业挫折感及其各维 度呈显著负相关;积极生命意义与学业挫折感及其除 学习适应挫折感与学习自信心挫折感外的其他维度 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生命意义与学业挫折感及其除学习 适应挫折感外的其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金玲玲等[21] 研究发现,生命意义感能够正向预测深层学习动机。商 莉[22]研究发现,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提升的同时,其深层 学习动机也会间接提升,且学习动机的提升会伴随着 学习动机挫折感的下降,这说明生命意义感的提升会 造成学习动机挫折感的下降,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董 妍、王妍[23]研究发现,生命意义感越低,动机水平也越 低, 而当大学生体验到的学业动机挫折感越强时,其 学习动机便会下降,由此可以说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与学习动机挫折感呈显著负相关, 这与本研究结果类 似。陈泉凤等[24]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环境与消极生命 意义呈显著负相关。学习环境是大学生生活环境的重 要方面,学习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环境挫折 感水平的高低 。合适的学习环境会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也会降低大学生学习环境挫折感,更能够激起大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当大学生发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与学习环境能够相互促进时,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 成绩,获得对自身的肯定,也更愿意主动追寻积极的 生命意义。概言之,生命意义对大学生至关重要,由此 可见,生命愿景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大学生生命愿景对学业挫折感的预测作用 。本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生命愿景对学业挫折感具有显 著负向预测作用 。这说明大学生生命愿景水平越高, 学业挫折感越低 。石春、贾林祥[25]研究发现,大学生生 命控制感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的消极方面。大 学生生命控制感越高,生命愿景水平越高,就越会采 取积极行为主动控制学习生活的节奏,因为规律的学 习生活能够带来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学业挫折 感等消极体验的影响。李娟[26]研究发现,生命愿景可以 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应对压力 。 曾天德研究发现,生命 愿景是大学生有效的压力应对源。学业压力是大学生 最主要的压力之一,会对其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而大 学生生命愿景越高, 其越能有效地应对学业压力,学 业挫折感体验也就越低。

  (二)建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学生间竞争压力的 加剧, 大学生常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遭遇学业挫折 感 。若大学生产生过多的学业挫折感,将不利于自身 健康成长, 也不利于促进教与学关系的良好发展,因 此调适大学生学业挫折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本研究 成果,针对影响学业挫折感的因素,现从以下三个方 面提出调适学业挫折感的建议。

  1.将生命(智慧)教育与抗挫折心理教育相融合。 生命智慧能够降低大学生学业挫折感,因此要将生命 (智慧) 教育与抗挫折心理教育相融合 。个人层面,大 学生应多加思考生命的意义, 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丰 富实践经历,以提升自身生命智慧。学校层面,应开设 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加强生命智慧宣传工作,善用 校园媒体平台对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内容进行普及 化宣传,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生命智慧,增强大学生对 挫折的积极认知,从而降低学业挫折感。此外,生命智 慧的培养要与学校德育相结合。高校要相信并承认每 一个大学生都是有生命智慧的,由此其要为大学生生 命智慧的显现提供支持性条件、切实性帮助 。从广义 的学校德育来讲,其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 。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教育,都应当把 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智慧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只 有把道德品质与生命智慧品质结合起来,才能使道德 品质易于养成并得以巩固 。概言之,生命智慧对于促 进大学生对自身的超越,提升生命的精神境界,实现 生命价值, 寻求和创造生命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高校必须加以重视。

  2.注重大学生课堂体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 业倦怠的大学生会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 为,而由此引发的消极情绪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学业挫 折感,因此要注重大学生的课堂体验,营造良好的学 习氛围。个人层面,大学生可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增加自身与教师之间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 学习氛围;积极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缓解消极情 绪,获得心理支持,以消除学业倦怠,并进一步降低 学业挫折感 。学校层面,可通过完善课堂纪律制度, 减少大学生消极学习行为; 采取新颖的课堂教学方 式,丰富大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以便减少 大学生学业倦怠所带来的消极情绪,进而降低大学 生学业挫折感。

  3.开展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目 标与需求。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的一个重 要因素,当大学生过于信奉权威,常以权威人士的价 值判断作为参考时,将不利于其降低学业挫折感,因此 学校要开展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目 标与需求。个人层面,学生应关注自身的目标与需求, 并独立思考目标与需求, 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收 获更多学业成就感,进一步降低学业挫折感 。学校层 面,要让大学生了解权威价值取向对于学习生活的利 与弊,形成合适的价值观;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优化大 学生个人价值取向,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学习生活产 生积极的理解,从而降低学业挫折感。

  总之,本研究发现,生命愿景对大学生学业挫折 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拥有生命愿景的大学生较缺乏 生命愿景的大学生更能降低学业中的挫折感 。因此, 提高大学生生命愿景水平是降低其学业挫折感的重 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 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及调适[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2:38-39.

  [2] 杨秀君,杨晓丽.大学生学习挫折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 中 国学校卫生,2012(3):298-299.303.

  [3] 曾伏云.学业挫折感对学生的影响及其成因[J].湖南第一师范学 院学报,2002(3):71-74.

  [4] 曹静梅.对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3(2):58- 63.

  [5] 蒲清平, 白凯,高微.大学生学业受挫心理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11(17):61-63.

  [6] 黄光扬.SCL-90 及 MMCS 在学业受挫大学生中的应用报告[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5):297-297.

  [7] 车文博,张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 究[J].应用心理学,2003(3):3-9.

  [8] 史小力,杨鑫辉.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及大学生学 业受挫成因与对策研究[J].心理科学,2004(4):973-976.

  [9] 曾天德.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 理学探新,2007(4):54-58.

  [10 江云清, 吕柳迪,余欣欣 .研究生心理压力与生命愿景的相关研 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91-92.

  [11] 李虹.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 理学报,2006(3):422-427.

  [12] 马军.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愿景教育[J].衡阳师范学 院学报,2012(2):143-145.

  [13] 李虹.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107-123.

  [14] 包广华,杨丽丽,张敏,等.压力感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影响:生命 愿景的中介作用[C]//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论文集.北京:中国心理学会,2015:672-673.

  [15] 林辉,潘小焮, 陈新苗,等.大学生学校认同、集体自尊与生命愿 景关系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20-125.

  [16]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4 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71-373.

  [17] 姜微微.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及生命教育研究[J]. 中国校外教 育,2012(3):55.

  [18] 张旭东,缴润凯, 肖冬玲.高职生应对方式与挫折感的关系:抗挫 折心理能力的中介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219-223.

  [19] 蔡培原.大学生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命愿景的关系 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98-102.

  [20] 林雪.大学生生命控制感、应对方式和社会适应力的关系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21] 金玲玲,李芳,刘芳,等.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与学习动机关系 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25.

  [22] 商莉.生命意义感对提升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2015.

  [23] 董妍,王妍.大学生无聊状态与人际关系、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 其干预[C]//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 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心理学会,2013:1199-1201.

  [24] 陈泉凤,蔡慧思,徐小雪,等.大学生生命愿景与积极生活事件的 关系: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6): 933-939.

  [25] 石春,贾林祥.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 中 国学校卫生,2013(11):1347-1350.

  [26] 李娟 . 生命愿景与大学生压力应对[J].考试周刊,2009(1):177- 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3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