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然后阐述了互联网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演 变,接着论述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层级式教学模式设计,最后论述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层级式教学模式 实践。
关键词:层级式教学模式,互联网思维,教学资源
互联网已经渗透并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 方面,如人际交往、工作娱乐、企业形态、文化传播、社 会管理等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人们立足互联 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也随之发生变化,即产生了 互联网思维 。前期互联网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发展较 慢,主要局限于从技术层面服务教学,鲜有涉及教学 理念和教学生态的变化 。而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 2.0 的加快推进, 特别是近几年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开展, “互联网+”教育正从技术手段信息化向思维信息化转 变,由此推进了教育理念、教学结构的重塑,促进了互 联网思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最初应用于 商业领域,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对商业 生态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它强调用户的核心地 位,以用户驱动企业,并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平等、互 动、协作、共享等理念进行运营与管理[1-2]。而后互联网 思维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互联网思维在商业领域应用的核心宗旨是“用户 至上、体验为王”,即用户思维,追求客户的需求和良好 体验, 并通过颠覆性的创新思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这与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不谋而合。当前的“互联网+”更加强调应用互联网技术 服务教学,即更加强调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互联网思维 则更加强调将“互联网+”教育从技术手段信息化转向 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 将互联网思维逐步深入渗透 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形成信息化教学新生态[3]。
二、互联网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演变
目前,“互联网+”教育正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新趋势 。关于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有许多探索和实 践,但大多停留在与原有教学模式较浅层次的融合。 如兰州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党建宁和西北师范 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杨晓宏[4] 探讨了互联网思维下 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表明,有效运用互联网思 维,对翻转教学平台、参与式学习机制 、教学结构与 流程、学习行为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可以 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突显学生本位;东北石油大学马 克思主义学院的魏业蓉[5] 和湖南工程学院的庞洁丽[6] 分别对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进行了 相关研究, 结果显示,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 新,互联网思维能起到引领与推动的作用;达州职业 技术学院的朱鹏飞、杨慧[7]提出教师使用互联网思维 进行教学,在避免信息不对称等缺点的同时,能发挥 学生作为互联思维在课堂应用的消费主体的作用, 使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过程,发挥学 生的能动性 。 目前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 研究较少,同时在思政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尝试 比较多,而对于工科方向尤其是专业课领域则几乎没 有涉及。
如图 1 所示,本文以受到广泛认可的互联网九大 思维为切入点, 对互联网思维与教育改革融合点进 行分析,发现互联网思维“用户至上、体验至上、服务 至上、平台至上”的核心要义与教育改革理念是高度 契合的。
用户思维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其契 合 OBE 教育理念,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 导,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由此不同学生 可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达成学习 目标;简约思维 、极致思维即化繁为简 、化零为 整,是指在教学内容上将知识点重新整合,并划分 为不同学习模块, 同时利用线上平台的各项功能, 个性化建课、组织学习活动、进行学习反馈等,精心 打造各模块的每一 环节,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各个 学习环节;送代思维即动态持续改进,针对教学评 价和反馈,迅速对教学设计做出相应调整,不断优 化和改进教学过程;流量思维 、大数据思维和平台思维强调课堂交互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设置不 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一 方面充分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另 一 方面可充分应 用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助力教学,并鼓励学生自主 拓展,挖掘其学习潜力;社会化思维和跨界思维要 求教学打破原有教学工具 、师生关系设定,采用多 渠道、多平台协助教学,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同时强调各模块知识的融合。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层级式教学模式设计
目前,针对层级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仍停留在 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上, 即所谓的分级 教学 。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殷瑣[8]在《以学生为本探 究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新模式》 一文中 曾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刀切”的现象进行反 思,探究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可行的分层教学实际方法; 河南财政金融学 院的侯迎慧[9]和三亚学院理工学院的成晟[10] 分别针对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改 革进行了探索 。 同时目前分级教学主要用于公共课 程,如针对英语课程,个别高校有 A、B、C 三级模式, 但也只是在选课之前对学生能力和教学难度进行分 级,授课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没有任何区别 。而 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层级式设计,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层次的相关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 。因此,本文基 于互联网思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提出了贯穿整个 教学设计的层级式教学模式。
将互联网思维贯穿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内容整 合、教学策略选定、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方案的分 层设计,设计要点如图 2 所示。
①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基于用户思维,根据学生具体获得对教学 目标进行分层, 整体上涵盖知 识、能力、素养三层要素,同时应用极致思维将目标 细化到每个教学单元,使得教学目标在教学对象上 考虑到每位学生、在教学设置上涵盖每个知识单元 。 ②教学内容分层整合 。融合用户思维 、跨界思维与 简约思维, 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置为五个层级, 不同层级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逐级完成学习 任务,达成相应的学习 目标 。具体可设置必选层级 和选做层级,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 趣点,以达到个性化选择和发展的 目 的,同时内容 上突出各模块、课程及学科之间的融合 。③教学策 略分层设置 。不同层级安排不同的学习方案,低层 级学习以学生自主线上完成为主,高层级学习则充 分设置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为主,同 时增加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④教 学实施过程分层设计 。学生进行闯关式分层学习, 教师应线上线下分层组织,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工 具开展多种参与式学习活动,加强课堂交互 。⑤教 学评价分层组织 。 充分应用大数据思维和送代思 维,利用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不同层级分别展 开学习评价,同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与分析,进而 据此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层级式教学模式实践
(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分层方案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对 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并设置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活 动,最后进行教学评价和改进 。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 标定位课程目标,再明确各层级教学目标,并基于目 标确立教学组织形式,从而进行课程建设。具体来说, 可基于教学平台,将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按难度等级 分为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综合应用、素质拓展和创新 实践五个层级,并针对不同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 任务。
层级式建设中,基础知识层实现一般知识点的记 忆和理解等学习目标,由学生线上完成,对应基本的 知识点视频和章节测试;能力提升层旨在达成对问题 的分析、理解和应用学习目标,对应主题讨论、案例分 析等活动;综合应用层旨在实现综合设计、案例实践、 团队合作等学习目标,教学设置上侧重于案例的设计 应用、学生分组完成任务、相关实验;素质拓展层重点 培养学生知识拓展、关联和应用的能力,重点为知识 的探索延伸、链接学科前沿等内容;创新实践层借助 创新竞赛、课程设计等环节,引导学生针对复杂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与创新能力 。整 个分层方案中,各层级的设计遵循布鲁姆教育目标分 类中由低到高的目标设置,即从记忆、理解到分析、设计,最终可实现应用、综合、创新的学习目标。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分层方案实施
1.教学平台规划。以“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技术” 课程为例,采用超星泛雅平台建课,开展基于互联网思 维的线上线下混合的层级式教学。本课程要求学生学 习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和 PLC 控制两大电气控制 解决方案。章节设置上,将课程重新划分为五大模块, 每个模块设置从基础到创新的 5 个层级。如此,由之前 每节课为一个教学单元转变为每个层级为一个教学单 元, 每个模块按照不同层级的学习任务设置对应的学 习活动,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以第一模块继电—接触器控制方法的教学为例, 层级 1、层级 2 以学生线上自学为主,要求学生完成各 类电器、电器符号的记忆与理解,理解电气原理图的 设计原则,掌握各电器设备的功能和应用领域,主要 以知识点视频和测试为主;层级 3 需完成各类电器应 用案例、典型电气控制线路的仿真和设计,本层级以 线下教学为主, 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实践与应 用;层级 4 从简单的器件延伸至控制系统,要求学生 掌握 DCS 与 FCS 等系统的控制理论与应用实例,如 此可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点的延伸拓展与应用关联;层 级 5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发散思考,并引导学 生进行前沿理论研究或实践方案优化设计。层级 3~5 设 置专项测试、主题研讨、工程实践案例介绍、任务介绍、参考资料、分组任务等活动内容,结合线下课堂推 进教学实施。另外,利用教学平台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统 计功能,为分层教学、闯关式实施、激励和评价等环节 提供技术支撑 。最终的综合评价中,过程性成绩占比 提高至总成绩的 60%,包含课堂活动、任务报告、答题 测验、阶段作业等部分,同时为保证过程评价的准确 性,线下活动的部分采用线下实施、线上评分的方式。
2.教学资源重整。教学实践中,丰富的线上线下教 学资源的配置可为层级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 持,具体包括线上的视频、测试、题库、作业库、拓展链 接等内容,以及线下的实验设备、学习软件、创新平台 等 。同样以“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技术”课程为例,首 先,对于教学资料,除了教材、教具,笔者团队共同录 制了76 个微知识点讲解视频, 并积累了丰富的题库 和作业库;其次,延伸资料包含 55 个简短的知识点 拓展视频,同时推送与专业相关的文章链接、公众号、 前沿文献等;再次,教学软件包括电路设计仿真、电工 技能与实训教学系统、西门子编程与仿真、组态王等; 最后,电机拖动实验室、PLC 实训室、学生创新实验室 等实验室资源满足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
3.教学活动设计 。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原 则,设置了突出“体验”的多样性教学活动,如主题讨 论、案例分析、应用拓展、PBL 分组任务、验证实验、 综合设计、创新研究等,学生可通过直观体验的方式 对新知识进行建构和应用 、对工程项目进行开发和 实践[11] 。其中,低层级教学内容以教具演示、限时答 题、案例分析、主题讨论、仿真模拟为主要教学活动, 环境创设相对简单,通过教师的简单引导,学生借助 线上平台、仿真软件等工具即可完成学习任务;而较 高层次的教学内容涉及分组任务、综合实践、创新研 究等学习活动, 环境创设相对复杂, 需要在智慧教 室 、实验室或科创中心完成, 因此在教学活动设置 上, 要提前完成理论铺垫与引导 、拓展知识点的介 绍、研究方向的确定等环节。
(三)教学效果分析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控制与 PLC 应 用技术”课程中开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层级式教学模 式实践后,从教学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认可度较高。在 学习通平台中,对于讨论、互动、分组任务等活动,学 生参与度高,出勤率、任务完成率全部达到 100% 。在 系部展开的问卷调查中, 该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达到 100%,两个授课班级共 71 人,其中非常满意的有 54人,满意的有 17 人,不满意的有 0 人,教务系统中的 课程教学评价达到 99.09 分。
课程结束后,团队进一步在学生中开展半结构化 访谈,主要围绕学生目标达成度、课堂参与情况、自 己 的收获和期望三方面进行 。通过访谈可知:①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普遍选择较高层级目标去实现,且这种选 择是自发的,即教学改革切实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 动力,同时参加大学生竞赛的人数也有所增加;②学 生课程参与感增强,普遍反映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有利 于提升学习效果,尤其是课程实施中确保每学期每位 学生都能上台汇报这一举措, 激励了许多学生参与、 表达的热情和勇气;③学生反映收获很大,尤其是通 过本门课程掌握了编程、组态、仿真、电路设计等软件 的应用技巧,可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训练,且具备完 成相应综合型实践任务的能力,部分学生随即进入了 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的备赛当中。
总之,本文深入解析了互联网九大思维内涵并与 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融合, 同时基于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进一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层层递进的五大层级, 重构了教学生态和实施策略。通过实践可知,融入互联 网思维的层级式教学模式能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 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俭. 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我国的“互联网+ ”教育战略[J]. 中国电 化教育,2017(1):99-104.
[2] 杨现民,赵鑫硕 .“互联网+ ”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 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88-96.
[3] 张薇, 陈静漪.“互联网+”背景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 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51-154.
[4] 党建宁,杨晓宏.互联网思维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价值观瞻与 设计创新[J]. 电化教育研究,2017(11):108-114.
[5] 魏业蓉.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智库时代,2019 (49):64-65.
[6] 庞洁丽.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智库 时代,2019(46):93-94.
[7] 朱鹏飞,杨慧.互联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与运用[J].科教文 汇(下旬刊),2019(10):44-45.
[8] 殷瑣 . 以学生为本探究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新模 式[J]. 中国新通信,2019(24):212-213.
[9] 侯迎慧.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分级教学创新探索[J].河南 农业,2019(33):31-32.
[10] 成晟.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分级教学改革探索[J].黑 龙江科学,2020(1):74-74.
[11] 韩雪婧,安涛,周进.知识创造视角下教师现场学习活动设计研 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9(1):47-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