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其职业倦怠影响的建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1 13:47: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研究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文章采用问卷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 力、职业倦怠、应对倾向和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不担任班主任的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非人性化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 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应对倾向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 系(P<0.05);应对倾向在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中小学教师

  当前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 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中小学教师而 言,其工薪待遇较差、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设备相对落 后等,因此工作状况令人担忧 。工作压力最直接的体 现就是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很多研究都证实了中小学 教师的工作压力会对其职业倦怠产生显著影响[1],但 是这种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可能存在很多中介变量[2]。 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有可能是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 对职业倦怠影响的中间变量之一[3]。

  此外,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生活 满意度之间也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4] 。本研究试图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 倦怠、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建 立结构方程模型, 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 应对倾向、生活满意度及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 关系,为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和提升生活 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措施。

\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以云南省 JC 县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 332 份,回收有效问卷 287 份,问卷有效 率为 86.44% 。其中,男性 79 人,女性 208 人;小学教 师 158 人,中学教师 129 人;班主任 181 人,非班主任 106 人; 年龄在 30 岁以下的 50 人,30 岁到 39 岁的 166 人,40 到 49 岁的 66 人,50 岁及以上的 5 人;教龄 5 年以下的 35 人,5 到 10 年的 41 人,11 年到 19 年的 147 人,20 年及以上的 64 人。

  (二)工具

  1.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 。本研究采用中小学 教师工作压力问卷中的工作压力源分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工作压力源分量表由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校 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及社会八 个分量表组成,采用 5 级评分,0~4 分分别代表从“没 有工作压力”到“工作压力很大”5 个级别。问卷上的总 分越高,表示其工作压力越高 。石林等[5] 的研究表明,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中八个分量表的 Cronbach’α 系数为 0.68~0.97. 全问卷的 Cronbach’α 系数为 0.95.

  2.Maslach 枯竭问卷(MBI) 。本研究采用马萨拉其 (Maslach) 和杰克森(Jackson) 编制的“Maslach 枯竭问 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 ”[6],该问卷在国内 的运用十分广泛,由三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情绪衰 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其中情感衰竭由 9 个 题目组成,去人性化由 5 个题目组成,低个人成就感 由 8 道题目组成。问卷采用 5 级评分的方式,0~4 分分 别代表“从不”到“总是”5 个级别,其中低个人成就感 分量表采用反向计分的方式。本研究中三个分量表的 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 0.72、0.83 和 0.88. 全量表的 Cronbach’α 系数为 0.86.

  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S)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S) [7]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共计 20 道题目, 其中积极应对分量表由 12 道题目组成, 消极应对分量表由 8 道题目组成 。所有题目采用 4 级评分的方式,0~3 分分别代表“不采取”到“经常采 取”4 个级别,在某一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则代表 个体采取该种应对方式的倾向越高 。解亚宁的研究 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中两个分量 表的 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 0.78 和 0.85. 全问卷 的Cronbach’α 系数为 0.82.应对倾向的计算方式为 被试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平均分的标准分减去被 试在消极应对维度上所得平均分的标准分,即应对倾 向=Z 积极应对 -Z 消极应对 。

  4.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 。本研究采用迪内(Di- ener) 编制的生活满意感量表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 [8]对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该量表共包含 5 个项目,测量个体总的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 7 级评 分,0~6 分分别代表“强烈反对”到“非常赞成”7 个级 别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α 系数为 0.853.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 AMOS 22.0、SPSS 25.0 对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本研究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方法对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在性别、是否班主任这两个人口学变量上的 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如表 1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男 性中小学教师和女性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三个分 量表上的得分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 。而担任班主任的中小学教师则与不担任班主任的中小学教 师在职业倦怠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性的 差异,具体表现为非班主任在情感衰竭及非人性化上 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班主任(P<0.05.P<0.01),而在低个 人成就感上的得分则显著低于担任班主任的中小学 教师(P<0.05) 。

\

 

  (二)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应对倾向 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双变量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 2 所 示 。从中可以看出,除了工作压力中的教育教学改 革及低个人成就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没有显著的 相关性(P>0.05),其他所有变量都呈现显著的相关 关系 。其中,应对倾向与除生活满意度之外的所有 变量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生活满意度也 与除应对倾向之外的所有变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P<0.05),其余变量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 。因此本研究将除教育教学改革及低个人成就 感之外的所有变量纳入结构方程模型。

\

 

  (三)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应对倾向 及生活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本研究假设中小教师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应对倾向及生活满意度之间有 可能存在以下关系: 工作压力会对职业倦怠产生直 接的影响; 应对倾向在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生活满意度在工作压力对职 业倦怠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具体假设路径 如图 1 所示。

\

 

  本研究使用 AMOS 22.0 对以上的模型进行检验,模型的拟合指数如表 3 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假设模型的各个指数都达到了常用的标准 (χ2/df = 2.50.GFI=0.94>0.90.CFI=0.96>0.90.NFI=0.94>0.90. RMSEA=0.07<0.08),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但生活满 意度对职业倦怠的回归路径系数并没有达到显著性 水平(P=0.50),且模型的修正指标建议增设应对倾向 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路径及工作特征和学校管理误 差项之间、学生和社会误差项之间、社会和身心特征 误差项之间、社会和家庭误差项之间、学生与学校管 理误差项之间、身心特征与学生误差项之间、职业发 展与学生误差项之间的相关关系 。此外,生活满意度 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路径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P= 0.07),给予删除。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数也都达到了常 用的标准,且比假设模型更为优越(χ2/df=1.66.GFI= 0.97 >0.90.CFI =0.99 >0.90.NFI =0.97 >0.90.RMSEA = 0.05<0.08) 。

\

 

  因此, 修正模型更能代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 、应对倾向、生活满意度及职业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修正模型具体路径和回归系数如图 2 所示。

\

 

  三、讨论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是近年 来心理学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 研究。职业倦怠会给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严重的负 面影响,不利于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会危 害教师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对中小学生的 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因此,要认真探讨中小学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 以解决, 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 度,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压 力对职业倦怠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张建人等认为工 作压力明显促进了职业倦怠的形成,而工作满意度则 影响了倦怠水平,并且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起中 介作用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教师的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应对倾向及生活满意度进行调 查,力图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其职业倦 怠影响的路径。

  调查发现,中小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是否是班主任 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非班主任在情感衰 竭及非人性化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班主任(P<0.05. P<0.01), 而在低个人成就感上的得分则显著低于担 任班主任的中小学教师(P<0.05) 。这有可能是班主任 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与学生、家长有更多的交 流并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导致的。

\

 

  从表 2 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工 作压力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 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及社会八个维度与职业 倦怠的情感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 之间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应对倾向之 间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 。此外,工作压力 中除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七个维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 也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9], 表明工作压力能够对应对倾向、生活满意度及职业倦 怠产生显著的正向或负向的影响。应对倾向则与生活 满意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职业 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 表明应对倾向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 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生活满意度则与职 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及非人性化之间有显著的负相 关关系(P<0.05),表明生活满意度也能对职业倦怠产 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这些研究发现与前人的研究结 果一致[10-11]。

  本研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假设中小学教师的 工作压力、应对倾向、生活满意度之间有可能存在如 图 1 所示的关系,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 。根 据检验结果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后, 得到了拟合程 度良好的最终模型(χ2/df=1.66.GFI=0.97>0.90.CFI= 0.99>0.90.NFI=0.97>0.90.RMSEA=0.05<0.08)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倾向、生活满 意度及职业倦怠之间存在复杂的路径关系:①工作压 力会对职业倦怠产生直接的影响,且应对倾向在这种 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②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 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应对倾向在这种影响中起到部分 中介作用。

  从本研究的结果出发, 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以 下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和生活满意度的措施: 由于应对倾向在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和生活满意度 的影响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可以通过培养中 小学教师积极的应对倾向,从而降低中小学教师工 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的影响, 使教师积 极主动参与教学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 由于研究结果在可推广性上还存在一些疑问, 故在 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扩大取样范围,以达到增强研究 结果普适性的目的, 进而据此更好地指导教师工作 开展,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富明.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95- 197.

  [2] 郑晓芳,崔酣.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因素差异探讨[J]. 医学与社会,2010.23(4):94-96.

  [3] 郑晓芳.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 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 荆怀福.应用梯形量表评估初中青年教师的生活满意度[J]. 中国 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263-3265.

  [5] 石林,程俊玲,邓从真,等.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编制[J].教 育理论与实践,2005(20):37-39.

  [6] 冯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社,1999.

  [7]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 心理学杂志,1998.6(2):114- 115.

  [8] 张建人, 阳子光,凌辉.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 倦怠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5):39.

  [9] 王青.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3(14):68-69.

  [10] 袁锦芳.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 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5):547-549.

  [11] 邱秀芳,刘兵.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 相互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0):1341- 13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33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