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童谣串联 趣味识字论文—— 《姓氏谣》教学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0 10:58: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课外素材,选取中华百家姓为内容,属于集中识字,适合低年级段学生。

  【教材解读】

  本课是集中识字,以中华百家姓 为内容,按照中国传统的姓氏选取了 64 个单姓、6 个复姓供学生学习。课 文分为三部分,第一、二部分为单姓, 以韵文的形式,按每四字一组排列, 十分严整。第三部分为复姓,选取的 是常见的 6 个复姓,也以韵文的形式 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设计理念】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百 家姓既有单姓又有复姓这一基本情况。 尤其是最后一句“华夏儿女是一家”, 能让学生产生爱我中华大家庭的思想 感情。

\

 
  【教学目标】

  1.认识“ 姓 ”“ 氏 ”“赵 ”“秦 ” “尤”“何”“魏”“陶”“姜”等生字, 掌握识字方法。

  2. 初步了解中国的姓氏,激发学 生探究姓氏的兴趣,产生爱我中华大 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姓氏生字的教学。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了解 班上同学和亲戚朋友的姓氏情况。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姓氏”,激趣导入

  1. 同学们,这首好听的童谣里 唱的是什么? (百家姓) 对,童谣里 唱的都是我们的姓。我们认识一个人, 通常也是从了解他的姓开始的。现在, 我们就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

  2. 你好同学,请问你贵姓? ( 问 三个同学 )

  有没有同学想问问我姓什么?我 姓刘,文刀刘。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 这节课,刘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姓 氏王国,了解我们的姓氏。

  3. 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课题,读课题。

  4. 认识姓、氏

  (1)姓:

  我们先来看“姓”这个字,你们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姓,这 真是个好方法。

  大家看,这是古字“姓”的写法。

  [ 出示“姓”的古字 ]

  左半部分像什么?真会想象,左 边确实像一位侧身而立的女子。右半 部分是“生”。在古老的母系社会,孩 子都跟着妈妈姓,女生子,就有了 姓。读。

  (2)氏:

  “氏”该怎样记呢? (减一减的 方法)

  你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了氏,这 也是个好方法。

  师:认识了“姓”和“氏”,我 们再读课题。

  二、童谣串联,认识姓氏

  (一)初读全文

  1.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 《姓氏谣》,请大家拿出课文纸,借助 拼音自己认真地读一读,开始吧。

  2. 谁想读给大家听?请你读第一 小节。我们认真听,有读得不对的地 方,我们给他指出来。

  (出示第一小节)“华”是个多音 字,做姓氏时读四声 huà ,来, 读, 完整读—— “孔曹严华”。

  3. 谁接着读第二小节?第二小节 比较难,大家更要认真听,心里默默 跟读。

  “凌”要读准确,跟老师读。一 起读。完整读—— “樊胡凌霍”,再读。

  4. 第三小节谁能读好?

  【设计意图】:初读姓氏谣,对要 学习的内容有系统的初步认识,在读 中自动筛选出重难点。

  (二)认识单姓

  1. 猜字谜

  (1)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姓氏谣 的第一、二小节,看看有没有你熟悉 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的姓,把 它圈出来,读一读。

  (2) 谁来介绍你圈出的姓?

  介绍得多清楚啊!我们就像他这 样介绍。

  (3) 我们借助家人、亲戚、朋友、 同学,认识了一些姓氏,这是认识姓 氏的好方法。我们还可以给姓氏编字 谜呢! (出示“冯奚秦尤施刁蔡凌 霍樊”)

  (4)看,这些姓氏都可以编字

  谜,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学生自己 读)谁做小老师领读?

  (5)你能给哪个姓编个有趣的小 字谜?

  预设①:我给“冯”编个字谜—— 马喝了两口水。

  这个字谜编得好啊, 读。 你还能给哪个姓编个字谜? 预设②:龙少一撇,是尤。

  你真聪明,读姓氏。谁还想编? 预设③:“习”字少一点就是刁。 你也很会编字谜! 读。

  (6) 老师给这些姓都编了字谜, 快来读一读,猜一猜。(课件出示谜面 和姓氏)

  (7)谁来猜? (根据学生的交流 提问)

  “施”:原来,“放”的左半部分 和“拖”的右半部分组合成施, 读!

  “蔡”:你为什么猜的是这个姓? 是这样吗?我们来看。(动画演示)

  “警察”的察的宝盖头就像一定 小帽子,咦,宝盖头变成草字头了, 所以我们这样编:警察帽子草做成, 蔡。读。

  “霍”:为什么谜底是霍? (学生 交流) 有道理。看,这是“霍”的古 字。根据古字写法,结合现在的字形, 说说这部分是什么?下面这一部分又像什么? (找两个孩子说自 己的想法) 你们的想象真有趣。其实 这是三只小鸟,三只鸟组合在一起是 鸟群,指鸟儿在雨中奋飞发出呼呼的 声音。

  “霍”的下半部分读“隹”,指 的是鸟。所以我们这样编,雨中鸟奋 飞——霍。读。

  “樊”:这么难的字谜,老师很好 奇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对,“攀”下面的手不见了就是 “樊”,所以攀高不用手就是 —— 樊 (出示字谜)一起读。

  (8) 看,这些小字谜组合起来不就 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字谜谣吗?我们合 作读一读,老师读谜面,你们读谜底。

  (9) 我们再来打着节拍读字谜谣。

  (×× 两点上马冯 ×× 溪水流去奚)

  师小结:刚才,我们借助 [ 板贴: 猜字谜 ] 猜字谜的方法,记住了这么 多姓氏朋友,是不是很有趣?

  【设计意图】:字谜是以文字为谜 底,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做谜面的 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 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 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同学们智趣 双益。

\

 
  2. 认名人

  (1)为了奖励你们这些猜谜识字 的小高手,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动画片。

  就像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说的,我 们认识姓氏也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这 位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他叫什么?(陶 渊明)

  (2)陶渊明姓—— (出示“陶”), “陶”的部首是什么? (耳刀旁变色) 你还知道哪些姓也带有耳刀旁? (三 个孩子说,老师注意听) 你们知道的 可真不少。(出示“陶陈阮郑郭邱”)

  这些姓的部首都是耳刀旁,自己 读一读。我们男女生接力读,男生先 读,女生接上。阮姓不常见,我们多 读两遍记住它。

  (3)在这些姓氏中,还藏着不少 名人呢!你们看,这位名人叫什么? (郑板桥)他可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 学家,你们知道他特别擅长画什么? (竹子)对,他不仅擅长画竹,还写过 很多赞美竹子的诗。这是他写的《竹 石》,来,一起读。

  竹石

  [ 清 ]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4)读读这位名人的名字——邱 少云。邱少云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邱少云在一次潜伏任务中,突然 被敌人的一枚燃烧弹击中了左腿,熊 熊大火瞬间包围了他。当时,邱少云

  只需打个滚翻个身就可以把大火扑灭。 但他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保护潜伏 的战友不被敌人发现,邱少云就这样 在大火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 壮烈牺牲。

  让我们满怀对烈士的崇敬,响亮 地读出他的名字。

  (5)这位名人,叫 —— 郭沫若, 跟老师再读。对,郭沫若是我国现代 文学家、历史学家,《女神》是他出版 的第一部诗集。

  (6)这位名人是—— 陈毅。陈毅 可是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不仅 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还是一位大诗 人!他曾出版过《陈毅诗词选集》。

  (7) 认识了这些名人,也就记住了 他们的姓。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和姓 氏朋友一起闯迷宫。认识它就大声读 出他的名字!

  师小结:恭喜大家顺利走出迷 宫。[ 板贴:认名人 ] 认名人记姓氏, 名人效应果然有用。这首姓氏名人谣, 先自己读一读,一起读。

  【设计意图】:名人效应确实有 用,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边听故事边了 解名人的资料和背景,同时在对名人 进行了解的过程中更轻易地记住了名 人的姓氏。

  3. 辨字形

  (1) 认识了耳刀旁的名人姓氏, 我们再来看这些姓氏。请你们借助拼 音,认认真真地读一读。

  找一位小老师领读。(强调“褚” 是翘舌音,我们要读准。“闵”是前鼻 音,跟老师读。“蒋”和声调容易读 错,读三声。“蒋”,读。)一起读。

  (2)同学们,还记得刚上课时老 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姓的吗?我说我 姓刘,文刀刘。我们班有姓张的吗? 你来介绍。(我姓张,弓长张)有姓李 的吗?(我姓李,木子李)

  (3)看来根据字形编三字谣的方 法难不倒你们,这些姓也可以编三字 谣(出示“褚蒋何魏姜闵贾娄骆盛”), 快来读一读、编一编,可以和同桌讨 论讨论。

  (4)谁来编三字谣 ?

  (5)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 们创编的《姓氏三字谣》诞生了。我 们一起读。

  (6)请同桌两人合作拍手读一读吧。

  师小结:通过 [ 板贴:辨字形 ] 辨字形,编童谣,我们又记住了这么 多姓氏,了不起。

  【设计意图】:这种三字谣是记忆 姓氏的顺口溜,通过对姓氏字形的分 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这些字。

  4. 寻来历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 氏,有人说,伴随我们一生的,除了 我们的影子,就是我们的姓了。那姓 氏是怎么来的呢?

  (2)我们来看看《百家姓》中的 第一个姓,是什么? (赵) 为什么把 赵姓排在第一位呢?答案在这儿呢! (播放视频,了解赵姓的由来。)

  原来因为当时的皇帝姓赵,所以 赵姓自然排在第一位。

  (3)猜一猜百家姓中排名第二位 的钱姓是怎么来的?鼓励学生大胆猜 想交流。是这么回事吗?请看动画片。 ( 播放动画 )

  原来钱姓和金钱有关啊。

  (4)每个姓氏都有它的来历,沈 姓和韩姓都是以春秋时期国家的名字 为姓。春秋时,沈国被蔡国所灭,它 的子民逃奔到了楚国,因怀念曾经的 国家沈国,就以原来的国名为姓了。 同样地,在战国时,韩国被秦国所灭。 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一起读读这几个姓氏。

  师小结:[ 板贴:寻来历 ] 寻姓氏 来历记住姓氏,一首有趣的童谣又诞 生了,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姓氏的来历 很感兴趣,为什么赵姓排第一,钱姓 又跟什么有关?从故事中认识姓氏是 一种学生很容易接受的轻松的识字方 式,而且效果很理想。通过这种途径 识字,学生也会对自己的姓氏来历产 生极大的兴趣。

  (三)巩固落实

  1. 看,这是我们刚才认识的姓

  氏, 自己读一读。瞧,调皮的姓氏娃 娃要和我们捉迷藏了,你能又准又快 地找到他吗?我们来抢读。(出示课 件,检查识字情况)

  2. 听到了大家的召唤,调皮的姓 氏娃娃又回到了课文中,我们合作拍 手读一读,我读一句,你们读下一句。

  3. 我们还可以变换节奏读,老师 示范,像老师这样读,女生读第一小 节,男生读第二小节。

  (四)认识复姓

  1. 刚才我们认识的姓氏,都是以 一个字为姓,叫单姓;那姓氏中,有 没有两个字的姓?

  (预设一:陈王。他说得对吗? 这是两个单姓,有没有两个字表示一 个姓的?

  预设二:对,像司马这样的姓叫 复姓。)

  快来看看《姓氏谣》第三小节都 提到了哪些复姓,我们一起读一读。

  2. 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复姓中的 名人:三国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诸 葛亮姓什么?),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欧阳修(他姓什么),十六国时期西燕 国皇帝慕容冲,(他又姓什么)。

  3. 他们的姓比较难读,一起读。

  【设计意图】:姓氏的认识,需要 时间,更需要过程。教师留给学生充 分的时间去跟文本从容对话,并与自 己的生活发生联系,找出熟悉人的姓 氏,让学生了解姓氏并不是那么遥远, 进而激发学生认识姓氏的兴趣。通过 童谣串联,再次激起学生认识姓氏的 兴趣,通过变化不同的语境,使学生 更好地掌握姓氏。

  三、了解《百家姓》,激发探究欲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单 姓复姓 70 个,它们都出自《百家姓》。 (出示书的图片)百家姓中的“百”就 表示有 100 种姓氏吗? (不是)猜猜 有多少呢?到底有多少?我们来看资 料袋的介绍。

  2. (出示姓氏分布地图)这么多 姓氏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祖国的四面

  八方。(地图拉近收回)有人姓王, 有人姓张,有人姓赵……但不管我 们姓什么,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 家人。

  [ 板贴: 姓氏遍四 方,我爱 我 中华 ]

  3. 来,让我们站起来,有滋有味 地拍手读《姓氏谣》。

  4. 同学们,你想认识更多的姓 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吗?你 想知道自己姓氏背后的故事吗?读读 《百家姓》 吧,这一切都可以在书中找 到答案。

  【设计意图】: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中华姓氏,成百上千;单姓复姓, 遍布四方;华夏儿女,都是一家。我 们都是华夏儿女,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了解《百家姓》,激起学生感受这古老 的文化,品味我国的百家姓。

  板书设计:

  附课文内容:

  姓氏谣

  欧阳慕容和上官,

  诸葛司徒与东方。

  中华姓氏上千种,

  单姓复姓遍四方。

  不管你我姓什么,

  华夏儿女是一家。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3302.html
本文标签: 姓氏 ,教学 ,趣味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