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推进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践课教 学的价值意蕴,然后以“风景写生”课为例,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践课教学的主要途径 。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类专业实践课,“风景写生”课,高职
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最早提出了课程思政的 概念,其初衷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各类课程, 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 标 。因此,课程思政就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中隐藏的思 政元素,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艺术类专业课程基 于“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要坚持以美育 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E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 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1] 的理念,要以专业实践课为载 体,通过树立专业实践课的思政目标,梳理专业实践课 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 入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过程 。教师要通过文化溯源、历史 分析、案例引导、故事熏陶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爱国热情 等,实现艺术专业实践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践课教学的价 值意蕴
课程思政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 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活动”等关键词,其含义可 以初步阐释为“依托或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 识课等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 政实际是“课程+思政=人才”这一模式的体现,但课程思 政又不仅仅是“课程+思政”,即二者的结合要发挥出“1+ 1>2”的效果 。因此,课程思政首先是一种教学观念,包含 着新的时代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其次课程思政是一种 教学方法,即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体现思 政目标,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作为“观念+方法”的结 合,其可以培养出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育人。“三全育人”体现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 求,契合了全面发展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思政元素融入艺术专业实践课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首先,实现 了全员育人,即每一位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 、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其中教师 负责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等,而学生将知识转化 为思想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其次,实现了全过程育人, 即贯穿了教学的始终;最后,实现了全方位育人,即运用 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管理、服务、组织育人等载体, 调动了各部门、各群体、各岗位的积极性,以深化课程思 政建设、专业思政建设。
(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 升不能只靠思想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的引领, 同时学生 的思想教育也不仅是某一科教师的责任,而应是全社会、 全校、全课程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艺术专业实践课中蕴 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在思政教育方面有着天 然的优势:第一,实践课在户外进行,突破了传统课堂教 室的局限,教学中更能体现“八个相统一 ”中的坚持灌输 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更益于学生接受;第二,户外实践可 以更真实地感受,而真实就是力量,让学生在户外实践中 感受当地的真实故事及蕴含的思政元素, 能起到润物细 无声的作用;第三,户外实践可以通过体验式教育引领学 生 。因此,艺术专业实践课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思想政治 教育元素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2]。
(三)提升课程质量的内在需求
课程质量的建设包括教师能力水平和学生课堂获得 感两个方面, 其中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课程质量 和学生的课堂获得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课程思政 理念,有助于提升课程质量 。一方面,这样可以提升教师 的思想政治E悟,即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更多的历史知识、 文化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将课程思 政理念融入课堂;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加强艺术专业教师 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语文教师等公共课教师之间的 交流,如此,在教学设计上,公共课教师可以帮助其寻找 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二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践课教学的主 要途径
拉尔R·泰勒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被|为“教育评 价之父”,他构建了经典的评价模式—“泰勒原理”,这 是西方第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评价模式。“泰勒原理” 提出了四大根本问题:①“学校应该T求哪些教育 目 标”; ②“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可望达成这些目 标”;③“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交易组织”;④“我 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为了对应四个 问题,泰勒确定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 织教育经验”“评估学习结果”的教育科学化基本程序[3]。
文章以艺术类专业实践课“风景写生”为例,利用 “泰勒原理”的四个维度,从“风景写生”课思政教学目标 的确定、思政内容供给的甄选、思政元素融入的设计,以 及考核评价体系这四个方面展开探究,以期为艺术类专 业实践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确定教育目标—思政目标引领
就课程思政的融入来说, 思政目标是重要的方向, 思想引领着能力,思政目标引领着教学目标,而思政目 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深入研究 专业实践课的三维目标,发掘、提炼、精选其中蕴含的文 化背景、思想内涵,从而提出可测、可评、可操作的思政 目标。“风景写生”实践课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实现能力提 升的校外专业实践课,会选择国内风景较好的地区作为 写生地点,故该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发展、历史背景 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 素,教师可以此为基础确定该课程的思政目标,并使之 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相辅相成,如图 1 所示 。首先,风 景写生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的精神不m而合;其次,写生过程中也需要学生有很强 的创造能力, 以便其能用更加美好的方式呈现风景;再 次, 写生一般都会去古村落和自然风光较好的地方,而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写生过 程中,学生能感受到美丽中国和当地文化,这是培养爱 国热情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元素[4]。
(二)选择教育经验—思政元素精选
结合已确定的思政目标和教学目标,以“三结合”为 原则对含有思政元素的内容进行精选 。首先,与社会热 点相结合,选择职业精神、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2021 年 是建党百年,也是第一个百年规划的实现之年,基于此, 教师可将写生地点的党史故事、脱贫d坚、工匠精神融入 课程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又 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其 次,与写生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创造思维、团队 协作、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 。比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 风景写生曾选择井冈山作为基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 地,其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如“一根灯芯点亮中国 的未来”“一首歌唱出的鱼水情深”等革命故事就蕴含着 感人的故事,也蕴含着革命真理,基于此,一场以“弘扬井 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写生路上构筑起人生价值 观”为主题的井冈山写生课程可以在边 ~、边看、边画中 进行 。学生身着红军服、身临井冈山,感受先烈们为革命 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豪情壮志,能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 更加炫丽的时代光芒[5] 。学校选择的另一个写生点— 孔美村, 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地点 。通过手中的画笔为 孔美村生活增添色彩,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 带给当地带来的发展 。最后,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选择 环保意识、爱国热情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并用动人的故事 吸引学生 。在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 教师可为学生描绘 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乡村发生的变化, 感受祖国的美好,从而促进思政目标的实现 。因此,结合 社会热点、当地特色、学生兴趣和课程教学目标等因素,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将思政资源融入“风景写生”课 程,并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供其他课程参考 。思政元素 与教学目标的融合点如表 1 所示。
(三)组织教育经验—思政内容融入探究式课堂
教学设计是保障教学过程实施的首要环节,同时思 政元素融入课程是通过教学设计实现的,因此教师既要 C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也要考虑思政元素融入课程 知识的适*性。“风景写生”课是一 门专业实践课,具有 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等特点,故在设计思政元素融 入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特点 。对此, 探究式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能贴切地融入思政元素,具体流程如图2 所示。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根据教学 目标,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创设与学习对象相关 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学生刚到达 写生地点时一般充满好奇心,对此,教师可抓住学生这 一特点布置教学任务“感受当地氛围,在初步感受中了 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确定写生的目标”。学生带着教师的 问题增强对写生地点的了解, 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也满足了教学情境的创设需求[6] 。例如,学生去井冈山写 生时,初入井冈山会被美丽的风景吸引,进而在红色革 命氛围的感染下,会主动了解革命故事,而教师要抓住 这个好时机, 布置每人了解一个井冈山革命故事的任 务,并组织时间召开故事分斗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启发思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通过第一步骤 的初步感受与了解, 学生能感受到写生当地的风格,且 带着教师布置的写生要求与目标,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自主探究,进一步细致地探究当地的故事,如可以采访 当地有名的画师和手艺人等,从而感悟工匠精神和敬业 精神的内涵,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学会精雕细琢、精益 求精 。 比如,带队教师中有一位是江西吉安人,当过知 青,也做过职业画师,他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状 态下都画过井冈山的风景,到 2021 年建党百年时,共累 积了 100 幅作品,并办了个人画展 。对此,学生就可以采访他,从他的行为中汲取力量,了解一个熟悉的场景可 以画 100 幅不同作品的原因,并理解精益求精的内涵,这 充分体现了这位教师的工匠精神,是学生身边的榜样[7]。 学生可以通过感受井冈山的树木高耸入云、溪水清澈见 底的秀丽风景,进而感受美丽中国,激发爱国热情;可以 了解当地的历史故事, 特别是一些革命圣地的相关故 事,感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还可以感受当地村庄的变化, 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变 化,坚定紧跟党走 的信念 。比如,井冈山市碧溪镇的一位 村民在当地政府和脱贫干部的帮助下办起了榨油坊,这 个小小的榨油坊已经为村民一家带来了 3 万元收入,这 位村民的小孩上学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这一扶贫过程真正体现了“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的理念 。真实 的故事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走访细 致地了解当地的人和事,培养对当地的感情,并让其把这 种感情通过作品进行呈现,如此,学生的作品将不仅是技 术的体现,也会成为文化的体现。
第三,自主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 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 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 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这个阶段是写生核心能力锻炼 的主要阶段,故在上一步骤细致感受文化氛围的基础上, 教师可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4~6 人为一个小 组进行绘画,并设置小组长,由其负责与教师联系及协调 管理组员,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完成不同要求的作品[8]。 这一步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提升专业能力的重 要环节 。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 一笔一画地描绘祖国的 大好河山,一次一次地修改,可培养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的态度,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好作品的呈现来之不易,从 而培育匠心,传承匠艺,进一步强化思政效果。
第四,协作交流,探究疑难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 导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 论, 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及解疑 。讨论的形式可以灵 活多样,可以是两人、四人甚至多人小组研讨 。在“风景 写生”课中,学生通过上一个环节完成作品,再进行交流, 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绘 画技能上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双方也可以交流自己的 创作灵感,以及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特色文化、创作特点 等多方面的理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9]。
第五,总结提高,拓展学习 。通过前面四个步骤的教 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绘画的专业技术,也强化了思政 目标,基于此,教师要注重总结提高环节的安排。一方面, 要通过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学生现有专业 能力及文化素养中的不足,继而对其不足进行弥补,促使 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文化素养获得提升;另一方面,教 师要引导学生对特定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并联系实际 对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让学生在思考和感悟中感受文 化自信,成为全面发展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四)评估学习结果—思政评价突显
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 不仅能引导教学活动趋向教学目标, 检验教学成效,促进教学改进;还能够促进教师、学生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内 部动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把思政教育目标考核融入教学评价, 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成果的直接反映。“风景写生”课的评价机 制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 体的评价指标如表 2 所示。
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 合,其中过程考核关注细节,结果考核注重成效,两者相 互融合、相互支撑 。在思想态度的考核中,教师可以对学 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同时应进行相应的操作记录。 如在写生实地考察中,学生是否在安全的前提下体现了 不怕苦,不怕累,W为人先的态度;在作品完成过程中, 是否有精益求精、认真`谨的职业精神;在小组协作中, 重点关注学生能否践行积极团结、相互合作,且体现友 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作品分析中,是否能融入文化 背景、历史故事等思政元素。通过对学生各个方面细节的 关注,结合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可形成“思想 态度”这一栏的得分 。课堂考勤通过-律委员的记录完 成[10]。课内实训是课堂内针对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是 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在课内实训中,学生相互分 + 自己的作品,交流创造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技能 的难点等,其评价通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完成 。作业是 实践课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品,可 以了解学生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思政元素及其对知 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 可)航思政目标的有效考核 。教师通过学生作品、行为 观察、课内实训等多种方式对于教学目标进行过程性评 价,学生也能通过作品分析、个人行为表现、成果展示表 现自己多元化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 自身行为的变化、思想的进步及劳动观念的转变,进而 有助于落实思政教育目标[11]。通过“过程+结果”的考核评 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反馈通过外 出写生不仅提升了专业绘画技能,人文素质也得到很大 的提升 。在井冈山写生期间,通过对当地红色革命故事的了解,在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更多的红色元素,其用 画笔加深了自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在孔美村写生期间, 学生通过墙绘美化村庄环境,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有效提 升了学生的获得感,最终达成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三、结语
艺术课程本身就具有引导学生自E传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在此 基础上,课程思政的融入充分体现了以美育人、以美化 人 。对此,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培养 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同时具备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德 才F备的人才标准,深挖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适* 性的思政元素,积极挖掘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Z合 的思政元素融入点。
文章以泰勒原理为基础,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 实践课的主要途径,首先,确定符合课程内容的思政目 标;其次,结合思政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挖掘可以 融入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再次,利用探究式五步教学 法的步骤,将思政元素植入实际教学任务,达到春风化 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最后,构建“过程性评价+结果 性评价”的多维度课程评价体系,以确保思政目标的达 成 。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不仅是外出写生,还包括校内 写生、课内实训等,故课程思政的融入也不仅在课堂内, 还可以延伸到课堂外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做到课程思 政教育落地生根,不分层、不断线,从而实现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0-05-28)[2022-0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 (7):10-14.
[3] 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_点及未来 ~ 向[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S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6.
[4] 余双好,周伟.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高校辅导员, 2020(6):8-13.
[5] 李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S学社会科学版),2021(5):137-144.
[6] 张红玲,王晓娜.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体制机制的新时代构 建[J].思想教育研究,2021(6):138-141.
[7] 扈毅娟.音乐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华 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2):67-71.
[8] 张宇,蒲学红.红色音乐经典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 作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6):57-60.
[9] 徐乾.“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牡 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6):99-101.
[10] 郭瑾莉.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价值赋能的三重维度[J]. 中 国大学教学,2021(12):48-51.81.
[11] 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 思 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