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程思政”背景下成功教育融入高职《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3 10:47: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微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药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学 习动力不足、自信心缺乏、学习成功感偏低的现状 ,本研究开展“课程思政”背景下成功教育融入高职《微生物 与免疫学》的教学实践研究 。研究从熟悉学情 , 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课 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开展教学实践 ,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课程思政,成功教育,高职,《微生物与免疫学》


  【Abstract】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is a require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vocational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level is low, the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 lack of self-confidence and stud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eeling of success is lo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to carry out the “course education ”success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research. Study from the familiar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is carried out in reforming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ummarized and reflected.

  【Key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uccessfu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20 年 5 月 28 日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 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 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 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人才 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

 

  《微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药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 基础课程,是学生在一年级接触的专业课 。湖南省高 职药学类专业的生源较复杂,有普通高中生(物理类、 历史类),有“三校生”即中专、职高、技校 ,“三校生”中 有医卫类专业的学生,也有非医卫类专业的学生。《微 生物与免疫学》与《高中生物》知识关联度很大,由于 学生生源复杂,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且总体水平较 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中考、高考的失败者 ,是传统 意义上的“差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缺乏、学 习成功感偏低。

  成功教育的研究始于 1987 年,由上海市闸北中 学的刘京海校长提出,最初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相对集中的薄弱学校而实施的一项改革。成功教育就是通 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 最后促进学生主动争取成功, 主张在教学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的教学策略[1] ,发现了“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 性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不断成功的基本要素[2]。将成功 教育融入高职《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践研究,为提 高学生学习成功感、提升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提供新的思路。

  1.课程性质

  《微生物与免疫学》是药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 课程。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 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诊断和 防治原则。免疫学则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 能 、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 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免 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药学导论》《人体解剖生理 学》《无机化学》等 ,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理 论和操作基础;同步课程有《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药理学》《药 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技术》等的学习夯实基础。

  2.课程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将《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为绪论、微 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免疫学四个 模块 ,总学时 48 学时 ,全为理论课 。同时课程配套实 训课程《微生物基础实训》,开设培养基的制备、微生 物的接种和培养、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三个实训项目 , 总学时 20 学时 ,全为实践课。

  3.教学实践研究

  (1)熟悉学情 ,因材施教。对新入校学生发放学习 成功感问卷、推送基础知识测试试卷 ,熟悉学生学习成 功感现状和基础知识水平 ,根据学生现状 ,因材施教 。 摒弃高职学生是“差生”的传统观念 ,多发现学生的闪 光点 ,在教学中多鼓励、表扬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心:高职生一样可以在学习中、职场中获得不错的成 就。《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知识抽象 ,特别是免疫学部 分原理复杂难懂 ,学生学习较困难 ,教学中遵循“必需 够用”的原则 ,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的教学策略 ,降低授课难度 ,将课程中一些过于晦涩难 懂的原理从教学内容中删除; 根据学生掌握程度控制 授课进度、避免进度过快;课程中采用讲授法、案例教 学法、PBL 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 、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对 教学的建议 ,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在《绪论》的“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中 ,先介绍我 国曲蘖酿酒 ,酿制酱、醋、乳酪的方法 , 民间常用的盐 腌、糖渍、烟熏、风干等保存食物的方法等 ,让同学们 了解我国古人在生活中对微生物的利用。然后采用案 例教学法引入跟微生物学发展有关的科学家:荷兰人 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 ,并且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了 细菌 ,揭开了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序幕;科学巨人 巴斯德证明了“自然发生说”是错误的 ,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 巴氏消毒法至今仍然广泛地应用于奶类、酒类 、 果汁等不耐热食品的消毒 ,研制了狂犬疫苗 ,为人类 疾病的预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教学中提醒同学们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学习科 学家们不畏牺牲、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教学中 ,先采用讨论法 ,请 同学们讨论并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哪些是微生物导致 的疾病?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症是怎么样的 ,应该 怎样预防? 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新冠病毒导致的新冠 肺炎 ,并且说出了对该疾病的了解 ,通过播放清华大学 李赛团队对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细结构的研究视频 ,介 绍新冠病毒结构研究的最新知识 ,同学们很感兴趣。

  在“消毒与灭菌”教学中 ,采用讨论法 ,请同学们 讨论并说一说生活中使用过哪些消毒灭菌的方法?同 学们讨论热烈 ,积极回答:餐具用消毒柜高温、紫外线 消毒 ,奶瓶用沸水煮消毒 ,75%的酒精对手消毒 ,生鲜 食品买回来放冰箱可以保存更久 ,等等 。从而引入常 用的三大类消毒灭菌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 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 同学们普遍觉得该知识更容 易被接受。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顺应时代发展 ,在教 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手机 APP“学习通” 开展教学 ,在“学习通”中推送测验、课件、视频、动画 、 讨论等多种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在 课堂中可以利用学习通中的签到、选人、问卷、抢答 、 投票等多种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 以在“学习通”中推送作业 ,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生 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作业进行评分 。2020 年春 季学期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 ,为响应教育部“停 课不停学”的号召 ,《微生物与免疫学》开展了一学期 网络教学 ,采用腾讯课堂直播教学 ,课中与学生线上 互动 ,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腾讯课堂观看回放;同时结 合超星“学习通”APP ,在“学习通”中上传课件、习题 、 视频、电子教材等教学资源 , 同学们可以在平台中完 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测试、讨论等 ,教学效果 良好;课程与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密切相关 ,将新冠病 毒防治知识贯穿于教学中 , 同时注重学生生命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从抗疫英雄事迹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爱党、爱国家、爱人民的情感。

\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学生普遍对理论课接 受程度不高 ,对实践课程更感兴趣 ,动手能力较强。针 对这一特点 ,课程配套实训课程《微生物基础实训》, 开设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接种和培养、细菌的革 兰氏染色法三个实训项目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开 设 ,完成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微生物学的 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与无菌操作技能;熟悉微生物的种 类、分布、药物制剂工业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控制; 熟悉显微镜 、高压灭菌器等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原 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微生物 的概念。②能力目标:能够严守无菌操作规程;能够独 立完成培养基制备、微生物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微生 物接种和培养以及药品微生物检验等工作。③素质目 标: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具备预防为主的意识;具备无 菌观念;具备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素养;崇尚劳动、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实训集中在 一周进行 , 实训开始前推送实训操作相关微视频、实 验指导给学生 ,要求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 ,实训 中请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演示 、教师补充 ,学 生在整个实训周中分组完成培养基的制作 ,用自己制 作的培养基完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接种 培养 ,用培养出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 革兰氏染色并用显微镜观察。实训课中学生学习热情 高涨 ,通过实训的完成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 ,提高了 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掌握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 方法与无菌操作技能。

  (4)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在本校药学类专 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考查课 ,为了更全面考核学生 学习情况 ,提高学生学习成功感、提升教学质量 ,对课 程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改革后的课程考核包括学习过 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其中学习过程考 核成绩占 40% ,期末考核成绩占 60%。具体课程考核 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办法中期末 考试不再限于传统的纸质闭卷考试 , 教师可通过笔 试、口试、提交期末课程作品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学期 理论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更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 情况。

  4.教学效果与反思

  通过“课程思政”背景下成功教育融入高职《微生 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实践研究 ,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整体成绩得到了提升 ,在课堂 中认真听讲记笔记、跟着老师节奏完成课堂练习的学 生的比例提高 ,课堂纪律明显改善 ,学生体验到了《微 生物与免疫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自信心、学习动力 不断增强。但是 ,教师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关注到每一 位同学在教学实践前后的变化 ,也没有制定根据每位 学生情况个性化的学习成功感提升方案 ,值得在以后 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

  5.讨论

  本研究从熟悉学情 , 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等方 面开展“课程思政”背景下成功教育融入高职《微生物 与免疫学》教学实践研究 。研究表明 ,经过教学实践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整体成绩得到了提升 ,学生自 信心、学习动力不断增强 。由于本人对成功教育的理 解还不够透彻 ,研究不够深入 ,将成功教育融入《微生 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方式还不够丰富 ,有待在以后的 教学中进行更深入透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京海.成功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J].基 础教育参考,2010(8):34-38.

  [2]刘京海.成功教育探索—薄弱初中成功路径 [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10):8-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3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