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合唱教学法的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1 15:05: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音乐学科的创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与审美能力 ,并在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在小学 音乐教学中存在合唱教学的过程 ,但是因为小学生未具备音乐艺术能力 ,在合唱时未掌握合唱要领 ,影响合唱 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 。 因此 , 需要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时能够从小学生的角度 对教学法进行有效的创新 ,保证教学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同时快速实现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法,创新策略

  目前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 ,小学作 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 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外 , 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养 。音乐学科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 审美能力的培养、利用音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 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目的 ,进一步实现促进 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1] 。在音乐教学 中会开展合唱教学 , 合唱教学注重的是群体合作 ,需 要参与的学生在合唱中做到音量能够配合其他声部、 音色要达到平衡有力的要求 ,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提 出了挑战。由于以往教师实施的合唱教学策略未能激 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并且学生合唱的效果也未达到最 佳化 , 需要教师对合唱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 , 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拥有学习热情并提升合唱能力的目的。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合唱教学具有的作用

  (一 )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水平

  在音乐学科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水平 ,音乐素养包括和声能力、节奏掌握效果、听音与 读谱能力、是否掌握丰富的音乐史、是否具有音乐欣 赏能力等 。由于合唱蕴含了音乐素养中的所有元素 , 在音乐教学中带入合唱教学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合 唱教学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拥有的历史 ,并 且需要学生具备和声能力、有效把控节奏、听音能力、 读谱能力等 ,达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水平有效提升的 目的[2]。

  (二)促进学生拥有集体意识及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当代小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 ,并且在生活中受 到了家长与亲人的宠爱 ,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特的个性 ,在思想上并未存在集体意识与 团队精神。 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 ,需要学 生能够配合其他学生保证合唱的效果 ,可以促进学生 的集体意识 ,并在配合的过程中提升合作能力 ,对于 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3]。

\

 

  (三)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合唱虽然是由多个人组成合唱团队进行音乐艺 术的演绎 ,但是同个人演唱相同 ,也要带有强烈的情 感 ,能够将歌曲所拥有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并达到 引起听众共鸣的效果。 因此 ,音乐学科教学中开展合 唱教学时 ,需要学生对合唱的歌曲进行情感方面的分 析 ,将歌曲拥有的情感挖掘出来 ,并在合唱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表现表达出这一情感[4]。在此过程中 ,学生 在挖掘情感时需要通过思维想象的过程 ,在有效拓展 学生想象空间的同时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 力快速提升。

  (四)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音乐是作者根据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情感而进行 创作的 ,拥有较强的人文性 。因此 ,在音乐学科教学 中 ,可以将音乐学科具有的人文性传递给学生 ,进而 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不断成长。由于合唱可以让每 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 并且需要有效配合其他声部 ,还 要将自己演唱的部分所具有的情感表现出来 ,可让学 生对所合唱的歌曲进行深入性的分析 ,进而在全面理 解、掌握音乐情感与演唱方式后 ,将自己的理解应用 于合唱达到良好演绎的效果[5]。在此过程中 ,学生深入 分析的过程会将音乐具有的人文性融入自己的思想 意识中 ,显著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水平。

  二、新课标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要充分发挥出合唱教学具有的美育作用

  目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 ,而音乐 学科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 , 特别是合唱教 学 ,可以将广阔的音域特色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歌曲 表现力方面要比其他演唱模式更具有优势。 因此 ,音 乐学科在开展合唱教学时应充分体现出合唱具有的 美育作用 ,让学生拥有审美能力的同时可以喜爱音乐 艺术,并在音乐的学习中提升其艺术情感。

  (二)要注重学生音乐视野的有效拓展

  合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音乐艺术的 欣赏能力与感受能力快速提升,并且在合唱中需要先 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再在练习的过程中将作品具有 的情感通过合唱表现出来。由于合唱的音乐作品拥有 不同类型的曲目 ,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促进学生 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并且会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感 受到音乐具有的魅力。 因此 ,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充 分发挥合唱的作用促进学生不断拓展音乐视野。

  (三)要注重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合唱的过程会存在较多的声部 ,并且需要各 声部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 ,特别是每个声部都具有不 同的表现力 ,如果各个声部能够将自身的表现力充分 表现出来,可以显著提升合唱的效果。因此 ,音乐教师 在开展合唱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让学生 在演唱各声部时能够将这一声部具有的表现力充分 表现出来。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合唱教学法有效创新的策略

  (一)利用合唱现场激发学生合唱的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 , 但是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 如果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策略,教学会因缺乏新鲜感 而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 ,教师需要采取不断创新 教学策略的模式,在激发学生合唱欲望时,可以利用 播放电影的方式,将故事中的人物合唱演绎的过程展 示给学生,达到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 合唱演绎欲望的目的。例如 ,有一部电影叫作《修女也 疯狂》,可以将电影中学生合唱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学 生会因为电影中的人物同样是学生而引起共鸣。 同 时 , 精彩的演绎会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 并会激发学生内心的艺术演绎因子 ,产生想要合唱演 绎的欲望。此时 ,教师及时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可以让产生演绎欲望的学生积极进行学习,并积极配合其 他声部进行演绎。 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的欲望,教师还 可以让学生如同电影中的学生一样 ,利用边演唱边跳 舞的方式,进行充分的演绎。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 感受到合唱学习的趣味性,并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 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指导改善学生存在的喊唱行为

  在学生学习合唱时会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 “合唱就是要声音大、声音高”,进而在合唱学习的过 程中产生“喊唱”,不只影响了合唱的美感、合唱的和 谐 ,还会对学生的声带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 健康成长 ,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 需要在合唱教学中加强指导 ,改善学生存在的“喊唱” 行为 ,进而掌握正确的合唱方法 ,实现合唱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玩具进行曲》这 一合唱歌曲时 ,教师需要先传授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 姿势,比如,双臂要自然地放置于身体两侧并达到收 腹挺胸的效果 ,身体站直并集中精神 ,将自己最精神 的一面展示出来。然后,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歌曲,并 让学生自己感受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可 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玩“玩具”时具有怎样的情感 ,进而 达到帮助学生感受到歌曲情感的目的。在学生获取情 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怎样的声音,运用怎 样的表情 , 怎样的动作能够将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 在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后 , 通过合唱过程演绎出来,可 以通过学生对情感的拿捏提升合唱的效果。由于学生 在合唱时未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 ,会对合唱的效果产 生影响 ,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呼吸方式进行正确的指 导 ,可让学生进行呼吸练习 , 比如在自然站立下放松 心态 ,在全身心放松后进行深呼吸练习,进而在演唱 时能够运用充足的气息完成演唱的过程,最终达到帮 助学生解决“喊唱”问题的目的。

\


  (三)调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准确理解音乐作品

  在歌曲演唱中需要对歌曲进行解读 ,达到掌握歌 曲的情感的目的 , 在掌握情感后与演唱技巧相结合 , 在将作品表现出来的同时引起听众的共鸣。 因此 ,教 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时 ,应采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理 解音乐作品的方式 , 促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音乐作 品 ,并对自己演唱的声部进行有效的分析 ,将这一声 部所具有的情感通过自己的表现表达出来 ,进而合唱 出优质的音乐作品并达到合唱的教学目标。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海啊 ,故乡》合唱歌 曲时 ,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歌曲 ,让学生在“听”的过 程中产生自己的感受。然后 ,教师为学生讲解这部作 品具有的内涵 ,促进学生对作品中拥有的情感进行有 效的理解 , 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表达这一情感时 ,应 运用怎样的声音? ”由于小学生很难回答教师这一问 题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三个选项让学生选择 , 比如 深情与柔和的声音、激昂的声音、感伤的声音。学生根 据对歌曲情感的了解 , 自然会选择深情与柔和的声 音 。同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视频将“母亲哄孩子”睡 觉的过程展示出来 ,让学生通过视觉观看感受到母亲 的爱 , 进一步将其感受的爱与音乐作品的情感相结 合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感受过的情感能够准确地把握 作品的情感 ,在演唱自己的声部时可以将这一情感表 达出来 。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达到促进学生 全面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

  (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时应明确学生的差异性 ,并 将其作为创新点与出发点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再通 过个性化教育引导模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提 升 。首先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 特点选择简单的作品 ,可以在降低难度的同时让学生 快速掌握 , 并产生自信心积极参与到合唱学习中来。 其次 ,教师在调配学生时应先掌握每位学生的声线特 点 , 并根据学生声线特点将其安排至适宜的声部 ,进 而能够在合唱中达到突出作品具有的立体感与层次 感的目的 。与此同时 ,也充分发挥出了不同学生具有 的优势 ,并达到了增强学生自信心及积极参与合唱的 欲望 。最后 ,教师在选择题材时应适当地引入打击乐 与音乐律动 ,可以达到显著提高层次感与节奏感的目 的 ,进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声部进行把握 ,在与 其他声部学生有效配合的同时提升合唱的效果。

  (五)注重学生音准的培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应注重学生音 准的培养 ,如果学生在合唱中出现音高与伴奏的音调 不相符的问题 ,会严重影响合唱的效果。首先 ,在学生 合唱练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轻声发音的方式将 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 ,进而实现演唱中能够达 到音色透明并提升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同时 ,还要指 导学生在演唱中合理化应用腔、字、声、气 ,使音乐能 够将作品所具有的情感清晰、和谐地表达出来。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自身的角色及具有的地位 ,进而 能够在合唱中达到协调统一的要求 ,可以与其他声部 的学生进行有效的配合。最后 ,教师还应向学生讲解 音乐作品的风格、结构、创作题材与创作背景 ,让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层次理解歌曲 ,进而根据自己 的理解运用相应的音色进行合唱 ,并把控好力度与速 度提升合唱效果。

  (六)引领学生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要想使学生能够在合唱中体现出作品的情感、能 够与其他声部进行有效的配合 ,需要学生拥有审美能 力、快速把握作品的情感。因此 ,在合唱教学中应采取 引领学生鉴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措施 ,可让学生通 过不断鉴赏的方式提升其审美能力 ,为后续教学奠定 良好的基础。首先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首 歌曲的独唱与合唱过程展示给学生 ,可以让学生通过 独唱与合唱的对比 ,感受到不同演唱方式具有的不同 魅力 ,促进学生初步产生鉴赏能力。其次 ,教师可以准 备好不同类型的音乐合唱作品 , 在向学生播放时 ,让 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不同情感下合唱的方式、采用的音 色、力度与速度 ,然后再开展实践练习 ,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合唱的效果。

  四、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师实施合唱教学时应创新教学方法 , 并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创新 ,可保证创新后的教 学策略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提升教学效果 的同时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柳瑜.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的教学方法[J]. 神州,2020(4):1.

  [2]顾健.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创新[J].西部 素质教育,2020.6(7):2.

  [3]姜萍.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和改进策略 的研究[J].好日子,2020(15):1.

  [4]程平.探究小学音乐课堂合唱创新教学[J].今天, 2020(11):1.

  [5]李欣芷.合于声 融于情—探索小学音乐合唱 教学的创新路径[J].科学咨询,2021(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12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