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音乐“课后练习单”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8 14:03: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小学音乐教学也在此契机下做出了相应的创新与完善。“双减”政策更加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强调课堂知识点的落实与课后作业的巩固和练习密不可分。音乐课程不仅是学习唱歌,也是学习聆听与鉴赏的一门学科,在课后作业过程中进行练习单的设计,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将封闭的课堂教学逐渐拓展至课外以及更多的领域,增加了音乐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有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

  [关键词]“双减”,小学音乐,课后练习单,设计策略

  在传统观念里,音乐是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一门辅助课程,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只有文化理论课程才会给学生布置作业,音乐课程并不受到重视。“双减”的背景下,越发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对艺术类课程的认识与理解。音乐课后作业练习单的设计要遵循愉悦性、趣味性以及生活性,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巩固课堂所学,以学生为根本,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在音乐中去探索和发现多元化的音乐世界,全面助力美育的实施与发展。

  一、引入生活元素,提升音乐体验

  生活与音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在街边的店铺和热闹的广场随处都能看到音乐的影子,人们能从音乐中去寻找喜怒哀乐,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双减”背景下,在设计小学音乐作业练习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以生活为宝贵资源,指引学生从生活中深深地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真谛,调动学生对音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扣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中能够真正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层面。

\

  例如:在学习《找春天》的音乐内容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与欣赏。在音乐课后作业练习单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季节的感知能力还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及其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周六日或者是节假日一起走进春天,去寻找春天的特点。课后练习单的内容可以为:“寻找音乐的足迹,在生活中去发掘更多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设备,将这首歌曲发送到家长群中,在外出时为学生播放,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使学生在歌曲的带动下进一步领会歌曲的寓意。这不仅增强了整体的音乐学习体验,而且充分将美妙的歌曲与美好的生活相互结合,再也不是简单的聆听与歌唱,而是帮助学生多方面感受生活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提醒家长带一些画纸和画笔,指引学生将自己在春游过程中的画面记录下来,去探寻春天的脚步,提高学生的理解。

  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情感波动与主观理解入手,在作业设计方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体验感,通过练习单的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感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丰富的情感认知,从音乐学习中寻找更多的乐趣,在学习借鉴中感受音乐的强大魅力,增强对音乐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引入情感元素,提升音乐感悟

  小学音乐是一门具有强烈情感性的艺术课程。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操作仍然相对薄弱,普遍存在重知识而亲情感的现象,学生只是对音乐内容进行了学习和了解,却不能够从中发掘更多的情感因素,因此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非常关键。在小学音乐课后练习单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挖掘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体会音乐的真正作用,升华学生的情感品质,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在“双减”背景下让情感在小学音乐课后作业中实现更好的飞扬。

  例如:在学习《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音乐内容过程中,歌曲相对抒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家乡以及祖国产生热爱之情,因此在作业布置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聆听歌曲,并在自己的脑海中联想,感受祖国河山之魅力。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网络设备为学生进行练习单的设计,可以为学生或者是学生家长传送关于这首歌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使学生在课后一边观看资料一边聆听歌曲,在不断的欣赏过程中,更加透彻地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力量。课后练习单的内容可以为:“请根据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进行歌曲的欣赏,并将你对歌曲的感受用语言或者是文字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能够从多角度去欣赏音乐,并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写下来,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在不断的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课后练习单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家乡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引导学生及其家长去观看更多祖国和家乡的相关资料的视频。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国家和家乡的歌曲,为学生在课下布置一个演唱的小舞台,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歌曲进行演唱,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点评,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展示自我,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无论是自控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相对较差,很多学生甚至对音乐课后作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作业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并不能够在课堂之内进行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而是要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练习单的设计是对课堂内容的再次巩固,只有不断加深学生的记忆,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中,主动联系自身情感,从艺术的角度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文化,感受旋律、曲调中所独有的、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和情感。

  三、引入教育元素,提升音乐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无法真正投入音乐作业的完成之中,很多学生甚至是敷衍了事,对音乐缺乏深入了解,课后作业的真正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目标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相互结合,不仅是让学生学习音乐,还要透过音乐实现对学生的教育,通过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发挥音乐教学的真正作用。

\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设计出更具有实践性的作业练习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内容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并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实现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爱的奉献》的音乐内容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演唱的基本技能与经验后,教师可以在课下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巩固,将音乐与多学科技术相互融合,在课后作业练习单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交流调查作业,让学生去了解社会上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课后练习单的内容可以为:“(1)说说谁帮助过你,在别人帮助你时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2)通过调查你了解到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人都遇到了什么困难?(3)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这些人呢?”学生通过调查,真正理解歌曲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含意。

  从多角度帮助学生体验到歌词之美,实现情感的升华,还可以引出现阶段的热点话题。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今天,疫情下很多逆行者仍然不畏艰险,甚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观看一些关于疫情防控的小故事,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更加感恩那些为国家奉献的人,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鼓励学生由歌曲联想到自身:“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觉得如何让世界充满爱呢?”“在你遇到困难时,是如何渴望他人的帮助的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家长以及教师的帮助下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歌曲,在实践活动中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帮助学生去展现爱,感受爱的强大力量,通过音乐学习充分体现出爱的真正意义。通过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更加饱含激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认知也会更加深入。

  在“双减”背景下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探寻歌曲的深意,使学生能够感受不同阶段中的不同情绪,学会用不同的力度表现和演唱,提高音乐能力。

  “双减”的到来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注重分层教学理念的融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作业难度进行等级的划分,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中都能够逐渐体验到成就感,在激励中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同时在“双减”背景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为学生设计“超市型”作业,每个学生都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促使作业更加多元化。

  四、引入游戏元素,提升音乐乐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各种游戏有着极强的兴趣和热情。在音乐课后练习过程中,通过游戏的引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度,将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不仅提高了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还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实现更加愉悦的教学过程。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课后作业练习单的设计中引入游戏元素,能够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让更多的学生爱上音乐课程,从中发掘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让音乐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游戏化的作业形式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爱上了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在游戏的帮助下为学生架设起音乐学习的桥梁。

  例如:《拔河》是一首游戏性的儿童歌曲,整首歌曲节奏鲜明,情绪也相对欢快。在学习这首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并通过各种打击乐器为整首歌曲营造一个更加激烈的场面。

  教师在课后练习单的设计中,将游戏与音乐相互结合,鼓励学生在完整学唱歌曲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情境再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科学划分音乐游戏小组。

  要想取得游戏的胜利,不仅需要力量和坚持,更需要小组之间的相互团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回到学习歌曲本身之中,想要在拔河比赛中取得胜利,口号非常关键,口号的声音要洪亮而有激情,还必须要有强烈的节奏感。那么整个拔河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把握好口号的节奏,如“一二三,一二三,用力拉。一二三,一二三,用力拉”。很多学生在这里都非常容易唱错,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就这一小节进行反复训练,为学生设计具有节奏性的课后练习单,让每个小组自己在课下根据练习单进行反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在校园内开展拔河比赛。

  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进行游戏,让学生真正将游戏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学生的团结一心、相互配合,帮助学生体验强大的集体凝聚力。游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游戏的作用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与创造。

  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音乐知识,有效丰富了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又从中帮助学生找到了更多音乐学习的方法。在“双减”背景下让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缓解课堂教学压力,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

  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不仅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也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双减”背景下,虽然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不能有丝毫松懈,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学创新,多途径地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与能力,通过音乐课后作业练习单的设计,从教育的本质入手,结合教育实际为小学音乐教学开辟一方新天地。相信不论是在学校的教研力量上,还是在学生的音乐素养上,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小学音乐作业练习单的设计,小学音乐教学都将会有质的提升与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活动作业设计的探究——以《童年的音乐》一课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2(05):63-64.

  [2]张池.小学音乐作业的优化和设计[J].现代教学,2022(Z1):95-96.

  [3]张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9(03):172+179.

  [4]张弛.从“学”的角度设计“教”——浅议小学音乐课堂发声练习[J].北方音乐,2018(10):177.

  [5]谢翠娟.小学音乐示范导学创新设计思考[J].教育艺术,2017(08):21.

  [6]辛灵.提高自学能力促进自我发展——谈小学“音乐课堂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08):31-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3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