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6 11:46: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了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接着论述了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包括充分认识到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各个学科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推动中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中职学校

  当前,中职学校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方面,不能仅依赖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获取各种类型信息的门槛逐渐降低,而中职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这就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中职学校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可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因此,对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与路径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建设与传统的中职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有着较大的不同,所谓的思想政治课程就是在中职学校内单独开设一个学科,每个年级均会开设独立的思想政治课程,课程的主题就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1]。而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将思想政治内容全面融入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其基本的内涵如下: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建设全面贯穿其中,所有课程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目标。在中职学校中,通过将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公共课程与思想政治内容全面融合,可形成全员讲思想政治的工作格局。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上升为课程思政建设,并非简单地将课程内容进行组合,更多的是中职学校育人理念、育人体系的深度构建。

\

  二、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当前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全面提升教育实效非常关键,这里所说的教育实效的提升不仅针对专业课程,更强调的是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而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可以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级的思政培养格局,全面解决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突显中职学校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的特点,更加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这符合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标准[2]。

  (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但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树立“强技先立德”的工作价值理念。换言之,中职学校在开展各类教育的过程中,均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进行全面引导,这也是中职学校开展思政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所以中职学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力量,将各个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具体而言,应通过采取系统化的思维,对各门课程的教育评价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等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提升,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全面融入所有课程,不仅重视学生成才,还要重视学生成人。特别是要通过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将中职学校各个专业中包含的职业素养和精神等全面融入公共专业课程,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更为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能够学习到更多做人的道理,这对于提升中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非常关键,也是推动中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重点所在[3]。

  (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中职学生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技能,还要求学生有高水平的人格素质。尤其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而通过在中职学校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可为学生提升能力和素质提供更多的可能和空间,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专业技术知识,还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得到综合性、全面化的教育,由此可促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三、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从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在很多方面还表现出较多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视程度不高

  虽然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观念和想法仍旧普遍存在,这使得学校并没有从体制机制等层面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和健全完善,很多情况下,仅仅是在口头上形式性地进行安排,这样便会影响到课程思政建设在中职学校的正常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不重视,而之所以不重视,主要是由于其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整体教学实效方面的作用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概言之,当前中职学校往往只重视理论教育、专业技术教学,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不高,进而影响到了学生整体能力素质的锻炼和提升[4]。

  (二)思政育人元素挖掘不够深入

  当前,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和教师已经认识到开展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但是从各项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体仍处于较为表层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育人元素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导致整个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不足。特别是中职学校开展的各类专业教学包含着浓厚的专业化发展取向,导致很多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整体表现出接纳度不高的问题,这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部分中职学校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仍不够理想。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存在明显的人才培养目标“窄化”的问题,仍旧局限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更看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缺乏对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价值观念的培养[5]。

  (三)对教师的引导和考核不足

  在中职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具体的实施人员是教师,若教师整体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必然不能取得较好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从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来看,由于教师层面因素导致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较为明显。究其原因,首先是学校层面并没有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导致部分教师仍旧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相关考核工作也明显缺失,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这影响到了整体课程思政建设效果[6]。

\


  四、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该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涉及各个方面的教学,因此为了实现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这样才能够取得应有的建设实效。

  (一)充分认识到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当前,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需要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还需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而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可较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换言之,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对于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必须完成的“规定任务”,同时是推进教学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进而在政策制度、人员保障、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投入,为顺利、高质量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基础,最终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7]。

  (二)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在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推动隐性教育、显性教育相统一。除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对其他课程包含的思政工作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并在课堂上有技巧地讲授,从而在中职学校中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在具体实施中,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应当从制度规划的角度出发,秉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在全校范围内统一制定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不仅要有宏观层面的设计分析,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落实方案,从而为整个中职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出扎实的制度保障。例如,国内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采取了分步骤、分领域、分学科推进的方式,即先从学校的部分专业中选取一些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在成熟之后,再逐步将课程思政建设在全校内推开,从而全面实现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同向而行、协同推进。其次,为了确保各项制度机制的有效运行,中职学校应当在学校领导层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由学校“一把手”担任推进该项工作的组长,各位副职则担任副组长,负责具体推动分管领域内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必要情况下,还需要成立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中职学校内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全面统筹协调。最后,应当注重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要包含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建设、过程建设、成果建设模块,并将各个模块的建设再细分为各个具体的评价指标,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用来指导全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8]。

  (三)深入挖掘各个学科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

  为了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将相关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非常关键,只有将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应用,才能实现各个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相互协调的效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各个专业群应当将本专业中“大国工匠”蕴含的“工匠精神”全面挖掘出来,然后在学校层面上汇总、提炼、总结成系统的学习材料。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立足专业课程授课的特点,将其中包含的“职业素养、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爱国情怀”等要素全面提炼总结出来,还要将这些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进而有利于学生吸收内化,提升思想素质。同时,在具体提炼综合和应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原有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严防出现因为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使用而打破整个专业原有的教育体系的问题。此外,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在价值观念、生活、学习及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对学科中专业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环节进行分解的方式,将其中包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中重复的内容或关联度不够的内容去除,使这些思政育人元素进一步明确,这对于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十分关键,有助于后续的课程思政教学。

  (四)推动中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特别是专业技术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自身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全面强化对教师思想观念的引导,让各位专业技术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持续深化各位专业技术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定位的认识,特别是要求专业技术教师对党中央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深入汲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包含的德育要素,将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切实转变为自身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南,并将这些元素全部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体悟其中包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此外,还要全面强化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考核,量化考核指标,进而通过高质量的考核,推动各位教师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为中职学校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9]。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对中职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加以重视,更新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和短板,故通过全面增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整个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0-12]。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将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加大工作投入,健全体制机制,配齐配强力量,强化宣传引导等,为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营造出较好的氛围,汇聚起各个方面的思想政治建设力量,进而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建设水平,同时也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时代新人[13]。

  参考文献:

  [1]张树永.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实现途径刍议: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为例[J].大学化学,2019,34(11):4-9.

  [2]李永,刘晓敏.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82-84.

  [3]韩宪洲.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J].北京教育(高教),2020(5):48-50.

  [4]李春萌,马翠凤.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55-58.

  [5]赵富学,黄桂异,李程示英,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释析及践行诉求[J].体育学研究,2020,34(5):48-54.

  [6]赵富学,陈慧芳,李攀飞,等.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6):27-34.

  [7]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8]李艺英,于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访谈录[J].北京教育(高教),2019(6):23-26.

  [9]陈磊,沈扬,黄波.江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基于江苏省50所高校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87-91.

  [10]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增刊3):11-14.

  [11]孙志伟.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1):93-97.

  [12]孟瑣.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0(3):88-92.

  [13]王金娇.浅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现代交际,2021(11):142-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0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