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0 11:18: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两路”精神的价值意蕴,然后分析了“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包括融入思政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两路”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交通院校
 
  “两路”精神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通战线技术工人和汉族藏族人民群众等在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的修建、养护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目前,交通院校应充分挖掘交通领域的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将“两路”精神有机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为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勤奋学习、不懈奋斗。
 
  一、“两路”精神的价值意蕴
 
  2014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时作出的重要批示中首次提出了“两路”精神,概括了“两路”精神的基本内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提出了弘扬“两路”精神的明确要求[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由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100年里5个不同时期的46种伟大精神被纳入该谱系,其中就包括“两路”精神[2]。这充分表明了“两路”精神的伟大贡献和时代价值。

\
 
 
  (一)“两路”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3]位于拉萨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碑文开首写道:“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1950年1月2日,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修好汽车路或大车路,准备于5月中旬开始入藏。”1952年,毛泽东为川藏公路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4]川藏、青藏公路的修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促进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的不懈努力。“两路”精神修筑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了改善藏区人民的交通状况,加强藏区和内地的交通联系,为藏区经济发展打通交通大动脉,不畏艰苦,迎难而上,在雪域高原上创造了交通筑路史上的奇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
 
  (二)“两路”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在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山脉纵横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修筑公路特别需要不怕牺牲的精神。参加筑路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士兵们经常会面临炸药爆破、悬崖作业、滚石坠落、山体塌方、高寒缺氧等危险。据介绍,“那时修筑公路,将士们所使用的基本都是铁锤、钢钎、十字镐等简单的工具,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悬崖峭壁上,修路将士们就是在身上捆绑着麻绳,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钢钎,一个人挥舞铁锤,这样硬生生地在峭壁上凿出一条天路”[5]。据统计,全长2 000多公里的川藏线平均每公里就长眠着超过一名筑路烈士,而二郎山路段,平均每公里有7名战士为此献出生命。但危险和牺牲没有吓倒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英勇的中国人民。从1950年4月13日至1954年12月25日,他们硬是凭着“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让2 255公里的川藏公路(雅安至拉萨)、1 937公里的青藏公路(西宁至拉萨)全线贯通,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极大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艰苦创业为人民,个个逞英豪……”(歌曲《歌唱二郎山》)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刻画得十分生动。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不仅能在革命年代鲜明地体现出来,而在和平建设年代也从未失去战天斗地的革命热情,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在个人精神品格方面的鲜明体现。
 
  (三)“两路”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无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川藏公路翻越了14座海拔4 800米以上的雪山,跨过了12条水流湍急的江河和8条大断裂带,横跨了数不清的沼泽区、冻土区、地震区、碎石塌方区、大冰川和原始森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工程机械装备十分落后,修筑条件十分艰难,参与筑路的将士和工人们经受了几近极限的意志考验。以十八军为代表的“四路大军”指战员和广大进藏干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进军一边修路,顶风雪、冒严寒、抗缺氧,克粮荒、战顽敌、斗反叛,最终把红旗插上了喜马拉雅山[6]。尽管大自然给筑路将士找了许多“麻烦”,但战士们的劳动热情却像在冰峰雪地上点燃的熊熊烈火,工地上的标语“雀儿山再高,没有我们的信心高”“雀儿山再硬,没有我们的骨头硬”正是筑路将士们无坚不摧革命意志的充分表达。2014年8月,有记者在海拔4 270米的雀儿山隧道挖掘现场进行调查,一些施工人员反映,“这里海拔4 270米,刚上来都会失眠头痛,甚至流鼻血”,“每天难受窒息的感觉,让我害怕”。项目负责人王刘勋说:“在雀儿山这样的地方,拼的就是意志。”[7]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空气稀薄的青藏线上,将士和工人们同样经受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共产党人无畏艰难的坚强意志,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追求,在意志层面涌动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钢铁意志。
 
  (四)“两路”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
 
  在修建川藏、青藏公路时,民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筑路过程中,军民团结,结下了鱼水深情。据了解,在川藏公路雅安至昌都段,参加修路的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52、53、54师的官兵,还有当时康藏工程处西南公路局的7 000多位技工和3 000多位民工;在川藏公路拉萨至巴河段,参加修路的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52师步兵115团、西藏军区炮兵营官兵,还有8 000多名藏族民工。西藏人民还组建了浩大的牦牛队运输建材。在修路的过程中,解放军官兵经常同民工一起拉家常,给农民工讲解和平解放西藏的重要意义及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教农民工学习修路技术,为农民工分担重活,帮助农民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群众路线都是成功的法宝。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获得的,包括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在内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成就的取得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实现的。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性质的彰显,也是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形象概况。
 
  二、“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为“两路”的建设和养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两路”精神的重要创造者、发扬者、践行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中,面对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使命,交通院校应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引领广大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两路”精神,并将“两路”精神转化为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献身交通的强大动力。
 
  (一)融入“两路”精神是交通院校担负起建设交通强国历史使命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赋予了中国交通工程技术人才新的重大历史使命[8]。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而作为交通院校,必须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交通工程技术人才,用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交通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两路”精神的宣传教育,让“两路”精神成为交通工程技术人才克服困难、勇攀高峰、致力献身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
 
 
  (二)融入“两路”精神是交通建设奋起直追的精神动力
 
  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创新,我国不论是路上交通,还是水面交通、空中交通,不论是公路交通,还是轨道交通,不论是交通工程技术,还是交通工程装备等,都实现了飞速发展,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但是距离现代交通强国还有一定距离,还有很多“两路”难题需要破解,故还需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例如,中国在汽车、大飞机等交通工具方面,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的制造水平,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仍然有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攻克;在制造交通工程大型装备数控机床方面,制造水平还需要大幅提升;在智能交通时代芯片研制、绿色交通时代新能源技术等方面,还需要下大力气创新;在超大规模城市化、超大规模交通线路、超大规模区域人流物流背景下,中国的交通管理水平也需要有更大提升。“两路”精神正是在我国交通建设极端落后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伟大精神,因此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将“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为新一轮的交通建设提供奋起直追的精神动力。
 
  (三)融入“两路”精神是交通建设“走出去”的文化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当前,交通人才首先应胸怀祖国和民族,不仅要努力破解“两路”(交通)的难题,而且要以交通技术和管理革新协同破解其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充分促进国内外经济资源(人力、物力)优化配置,努力为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最大贡献。中国交通建设“走出去”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即我们不仅要破解中国“两路”难题,还要破解世界“两路”难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贡献。伴随着交通建设“走出去”的步伐,将“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为中国交通建设“走出去”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三、“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9]。交通院校可将“两路”精神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融入路径如下。
 
  (一)融入思政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0]。将“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工作是融入思政课程。一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融入第一章“人生观”部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把弘扬“两路”精神,为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贡献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可融入第二章“理想信念”部分,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两路”英雄先进事迹,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坚强意志;可融入第三章“中国精神”部分,通过讲解“两路”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及其精神内涵,教育引导学生继承交通前辈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两路”精神。二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融入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分,通过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路”精神的重要背景及意义,教育引导学生将培育践行“两路”精神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式。三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可融入第七章“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部分,通过讲解西藏和平解放历史事实及“两路”建设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四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可融入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部分,教育引导学生从“两路”修筑的历史中深刻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当中的作用”及“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以增强学生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融入课程思政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两路”绝大部分都穿越高山、峡谷、森林,并建造在山坡、河流、绝壁、冻土之上,建筑条件之差、桥梁隧道之多、坡道跨度之大举世无双,是一部永远都不过时的鲜活的交通专业教材。交通院校可将“两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机融入交通专业课,在专业课教学中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并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撑和亮点。一是在道路、桥梁、隧道等勘测设计类课程中融入“两路”勘测设计故事及具体案例,主要讲述“两路”勘测设计的历史条件及感人故事,讲授“两路”勘测设计的典型案例及宝贵经验,教育学生深刻领悟“两路”精神内涵,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现代交通勘测设计方法改进“两路”设计线路及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二是融入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施工类课程,主要讲授“两路”施工过程中面对的种种特殊情形、遇到的种种特别难题、采取的种种具体措施、涌现的许多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深刻感悟“两路”精神真谛,学习“两路”施工的宝贵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两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工艺改进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是融入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管理类课程,主要讲授“两路”建设的总体管理经验及具体工程的管理举措,教育学生深刻理解“两路”工程的管理难度及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并引导学生尝试在既定历史条件下运用现代工程管理学知识优化工程管理流程、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两路”精神伴随着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的修筑维护历史发展而来,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化形式,如红色旅游文化、川藏公路博物馆、“两路”精神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而高校校园文化应当突出行业特色、地域文化和专业优势。如交通院校校园文化的“交通”特质与“两路”精神文化内涵相通、目标相同,具有融合建设的便利条件,因此,交通院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将“两路”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在条件允许下可建立“两路”博物馆,全面展示“两路”建设的历史场景和精神风貌,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基地;二是可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两路”精神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及展演,让学生在创作、展演及欣赏过程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三是可在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选择一定区域建设“两路”精神主题文化墙,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空间营造“两路”精神文化氛围;四是可在校园主要通道、主要场所放置“两路”精神主题文化雕塑,使“两路”精神成为交通院校校园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指引。
 
  (四)融入日常教育管理
 
  高校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交通院校可将“两路”精神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助力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一是可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业引导和思想疏导,即利用“两路”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不怕吃苦、勤奋学习、顽强拼搏,同时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锤炼品格和意志。二是可融入学生生活管理,即利用“两路”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粮食、学会节俭,学会包容、学会忍让,学会奉献自己、学会帮助他人,将“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与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可融入学生的班团建设,即利用“两路”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注重班级团结,注重提高班级的组织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以“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强化班级集体主义建设。四是可融入学生群团活动,由于高校共青团、学生社团和其他群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质与“两路”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通相协,所以交通院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的行业特色和交通文化优势,结合“两路”精神,将学生群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升群团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
 
  (五)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可以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发挥好“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着力提升大学生将相关理论知识外化于行的能力[11]。“两路”精神形成历史长、辐射地域广、涉及行业多,在筑路养路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川藏公路博物馆及沿线分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沿线遗址,青藏公路纪念馆,慕生忠将军纪念馆等。交通院校可依托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深度挖掘“两路”宝贵的教育资源,将“两路”精神融入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两路”精神、践行“两路”精神。具体而言,一是利用课程实训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两路”典型路段、典型工程开展实地勘测、考察,感悟“两路”精神,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利用专业实习时间,教育引导学生在建设工地实习过程中充分践行“两路”精神,努力学到真技术、真本领。三是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两路”及沿线,实地开展“两路”精神主题社会调研和文体活动体验,在实践中切身体验和广泛宣传“两路”精神。四是进行“两路”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且教学的形式应当充分依托优势资源,突出实效性。“两路”精神的思政价值和交通特色与实践教学目的价值高度一致,因此在交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中设置专门的“两路”精神专题,将会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结语
 
  “两路”精神熔铸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推进交通建设的恢宏历史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地位。“两路”精神与交通行业文化内核高度契合,蕴含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不断推进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红色资源。交通院校应当将“两路”精神全面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推动交通强国战略迈上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N].人民日报,2014-08-07(1).
 
  [2]《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首发式在京举行[EB/OL].(2022-02-25)[2022-05-01].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225/c64387-32360089.html.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4]王茜.【行在畏途】进藏路上的红色记忆:山河诉说峥嵘十八军百炼成钢[EB/OL].(2019-04-26)[2022-04-21].http://www.tibet.cn/cn/culture/wx/201904/t20190426_6564476.html.
 
  [5]吴梦琳,吴平,王眉灵,等.“两路”精神:雪域高原筑大道[N].四川日报,2021-07-01(A38).
 
  [6]邵苗苗.永远矗立在雪域高原上的精神丰碑[J].新西藏(汉文版),2021(10):38-42.
 
  [7]点赞中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雀儿山上筑天路[N].人民日报,2014-08-12(4).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10]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4-11.
 
  [11]冯刚,陈梦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97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