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智趣读写”探究 —— 以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14:19: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语言形式,初中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更应当注重语用功能的体现,即读写结合。为了提升学生读写结合的兴趣以及提高读写结合的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智趣读写,发掘文言文学习的别样乐趣与魅力。

  关键词:改写,续写,仿写,评点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文言文的学习不能简单停留于表面,更要强调语用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就是一个重要策略,智趣读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言素养,在表达中促进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一、改写课文,加深文本理解

  所谓改写,就是指让学生在不改变课文主题的原则上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学生可以发挥想象,适时在文章中补充一些细节描写。

  以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一文为例。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但作为文言类文章,其语言表达与现代汉语有些差别,这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障碍。纵观全文,多以短词成句,短句成文。比如,“忽逢”“夹岸”“欲穷”“俨然”等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却需要多加表述才能把意思表达完整、清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并理解文本,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改写。在指导学生进行改写时,教师可以设定这样一个主题: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桃花源记》的内容吗?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另外,为了提升改写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添加一些合适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改写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比如,有学生想象岸两边的桃花林的美景并加以描写;有学生对桃花源中的房屋进行了描摹;还有学生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学生的创编都是基于文本,又超脱文本的。在这样的改写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文本内容,又有了自己的思考。通过对文言文语言体裁进行转换改写,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加深理解,突破文言文阅读的屏障,让学生在改写中与文言文走得更近。

\
 

  二、续写情节,发挥自主想象

  文言文语言简练,情节描写会留有空白,使得文章内涵更加深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续写情节无疑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对自身思维进行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文本加以恰当的情节补充,能够体现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的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美丽安宁、自由和乐的地方,是一篇寄托作者美好追求与理想的文章。作者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时,国家政权动荡,军阀混战,自己虽然归隐田园,但仍然关心国事民生,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将满腔情怀投入文学创作中。桃花源是一个代表和平幸福的地方,是作者幻想中的美好境地。因此,文章结尾才会写渔人“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欣然前往但“未果,寻病终”。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深意,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后来再也寻不到桃花源了呢?学生经过思考,有了天马行空的想法,续写了许多不一样的情节。有的写道:“原来桃花源是一个偏远村落,但由于战火波及,很快被战争摧毁了。”有的写:“桃花源只是渔人做的一个梦,毕竟当时各地战争频发,怎么还会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呢?”还有的写:“桃花源的祖先深知外面的世界的黑暗残酷,于是在入口设有机关,渔人只是碰巧进入,后来带人来寻找时,里面的人早就感知,关紧了机关。”……通过这样的情节续写,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作者的心境以及创作的立意,从而懂得文言文的“言外之意”。

  基于课文主题的情节续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续写表达自己的思维感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三、仿写特点,提高语用迁移

  初中文言文以写人写事为主,这与学生的习作学习密不可分,给学生习作提供了借鉴的文本。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从仿写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写作训练。仿写可以帮助学生抓住课文写作的精髓,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作为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语言精练。比如,文章开篇只使用了几十个字就把故事的时间、地点等一些基础内容交代清楚了。课文用词十分贴切、精准,句式多为短句,富有节奏感。学生在仿写时可以模仿这样的遣词造句的风格,尽量用简洁工整的语言来描写,凸显文章语言的概括力。《桃花源记》的结构也十分巧妙,作者借用小说笔法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同时,通过虚实结合的小说创作手法表达了自己在时代压抑下的美好理想,突出了文章主题,避免了直接说教,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作者在情节处理上详略得当,重点描写桃花源内的美丽、安宁。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将渔人、太守与桃花源中人以及高洁人士南阳刘子骥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桃花源存在的可贵。在带领学生分析完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桃花源记》仿写另外一个地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激发,有助于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仿写不是生搬硬套,也是需要基于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的。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艺术特点,从而在仿写时有章可循。

  四、评点交流,促进读写共通

  文言文的读写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学生需要抓住每一次训练的机会,将效果提升至最大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及时进行评点,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内交流,将学生个人的读写收获在集体内传播,从而促进全体学生文言文读写能力的提升。

\

  评点交流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但对于文言文的读写评点一定要围绕文言文的特点开展。例如,在对《桃花源记》进行评点时,教师就可以多时段、多维度、多方式开展。所谓多时段,就是评点的时间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是课堂上的一个小片段的仿写,师生进行及时的点评;也可以是课后的一次改写习作,在习作展示课中进行集中评点。所谓多维度,就是评点的角度应该是多样的,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情节、人物塑造、立意呈现等出发,发现每一个作品的闪光点。当然,也可以指出作品中的明显不足,并给予修改意见。所谓多形式,就是指评点的方式不能死板。可以通过课堂的小组评点、集中评点,也可以采取阅读批注、朗读评点、作文角张贴优秀作品、集中修改作文等方式进行评点,让评点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这样,在多样的评点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乐趣,更能有真实的收获,让自己的写作不断精进,在交流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五、结语

  文言文的智趣读写,就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发掘写作的训练点,在改写、续写、仿写的多样写作中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最后通过评点总结让读写融合。在这样的读写结合学习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产生自我效能感,积极性被有效激发。

  参考文献

  [1]李畅.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2):39-40.

  [2]徐翠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中学语文,2022(12):34-35.

  [3]高文琪.基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法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06):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8518.html
本文标签: 改写 ,续写 ,仿写 ,评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