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下的单元整合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5 11:31: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单元主题教学是教师将学科内容创造性地与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并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单元主题学习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符合,既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单元整合的特点及价值、主题阅读和概念,并分析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单元整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模式,教学研究
 
  语文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将各种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将课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主题化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单元主题教学的形式是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运用形式。
 
  一、单元整合的特点以及价值
 
  资源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也是展开教学的一种手段。单元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语言知识系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
 
  在单元主题学习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师要关注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对语文知识进行感悟。语文资源整合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根据当前学习的课文将写作、阅读等板块进行综合教学。
 
  (2)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需要,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调整,如调整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的顺序等。
 
  (3)将教科书上的单元进行重组。这是一种依托于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以高质量、高水平为原则的整合形式。教师在进行教科书的单元重组时,需要考虑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以长时间周期的学习目标为主,让学生掌握这一个周期内所教授的语文知识,这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4)主题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主题,并根据这个主题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材料,从而展开主题式探究学习。
 
  单元主题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节。教师在展开单元学习时能够对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研究,让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阅读是单元主题教学中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获取主题信息,并通过对比分析加深阅读的深度,这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充分理解语文知识,还要学会口语表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能够通过语言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以及内涵,学会把头脑中的意象或者想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单元主题教学将写作、阅读、口语以及写字等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教师构建更高的教学目标。
 
  单元主题教学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整体思维,同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课堂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同一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些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思考,如作者的写作风格、文章的体裁、文章主题等,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理性的认知。
 
  二、主题阅读的概念
 
  阅读是小学生发展语文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以及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力和感受力,让学生通过文章欣赏文学作品。目前,并没有“主题阅读”这一概念的统一标准,但教师要通过专题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要在主题阅读中对教材的使用进行创新,把课程资源合理运用起来,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主题阅读教育形式。
 
  主题阅读既可以是对单篇文章的解读,也可以是对单元中文本的比较阅读,还可以是根据整本教材进行的针对性阅读。学生要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发展自己的文本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文化接受能力。单元主题学习是把主题相似的文本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在单元文本的相互比对分析下,帮助小学生突破阅读内容的局限,让不同的阅读篇目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系统、整体性的学习,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目前,大部分教材是按照阅读主题划分单元的,每个单元的主题相似,但文学体裁和风格可能不同。教材选取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三、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策略
 
  (一)依托教材设计单元主题教学
 
  单元主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主题单元教学时,也要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单元主题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单篇教学等其他教学形式,单元主题教学是对单篇阅读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及丰富,单篇阅读教学和单元主题教学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中各自发挥两种教学形式的优势。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采用单元主题教学或单篇阅读教学。单元主题教学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更深的把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探究学习、归纳学习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知识探究能力、辩证思维。以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例,编撰者将整体知识结构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并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分散在各年段的教科书中。部分文章虽然主题不同,但是前期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后面的主题学习可以对前期的学习进行深化。
 
  教学时教师要依托教材设计单元主题教学内容,以整体化的形式安排教学流程,为此教师要设立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或中心任务,将中心任务贯穿于单元主题教学环节中,以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因为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同一主题的文章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就不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文章进行概括理解。
 
  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选编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三篇精美的文章。教师可以把“感受自然的奥秘、熟记生词、流利的口语交际”作为中心任务,并安排主题活动: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动物的神奇之处。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对表达的内容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展开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可以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
 
  第1课时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在第1课时中,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后的生字摘抄下来,进行自主识字学习并收集一些与动物相关的经典文章。第2课时和第3课时中,教师用文章带动其他文章的学习,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课文,当学生阅读完这一篇课文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后面的课文分别讲了什么植物和动物?这些植物以及动物有什么神奇之处?”当学生将这三篇课文都进行了阅读后,教师又带领学生展开课外阅读。
 
  第4课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理解。教师先给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每篇文章的描述方法的不同之处,通过课内外主题阅读让学生感悟拟人、比喻等修辞表达手法。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对这个动物的外貌进行描述,并让其他学生猜测这个动物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5课时,让学生进行读写联动,即让学生在阅读后仿照课文进行写作。将读、悟、说、写融合在一起,将整个单元的所有文章组合成一个整体。
 
  (二)立足单元整体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课堂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建立高质量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学习,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为了发挥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围绕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材分析能力,以部编版教科书为例,教材一般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主题在选择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且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的特点。基于单元整体视角综合考量每篇文章在语文要素落实上的重点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缺乏的意识。课堂教学应该构建整体性、单元性的教学框架,高效落实语文要素,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阳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其中包括古代寓言故事、现代学生生活故事、童话故事,有人物、动物,并且每个故事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谈看法”?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道理。如教学《寓言二则》,在观察养羊人的言行之后,让学生想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例,思考正确的做法应是怎样的。
 
  (2)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不同的想法。如《小马过河》课后练习第三题就是让学生多动脑筋,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想问题。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应该怎样进行“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的指导?
 
  (1)引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读好疑问、反问和感叹的语气。
 
  (2)引导学生根据对话内容,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如《画阳桃》一课中有几组师生对话,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文中教师和学生的语气变化。
 
  (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如《小马过河》中小马接受老马任务时的“连蹦带跳”,被松鼠拦住时的“吃惊”,进退两难时“叹了口气”,和妈妈“难为情”地解释,羞愧时“低下了头”等。教学时,让学生关注提示语,更好地读出人物的语气。
 
  作业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十分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作业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价值。在单元主题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类型。
 
  (1)阅读作业。布置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或者《伊索寓言》。
 
  (2)口语作业。让学生自主朗读一篇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以及背后的道理。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也可以让学生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录制成视频交给教师。
 
  (3)创编。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创编一则简短的寓言故事。教师可创设情境或者提供几个词语,让学生创编故事,要求故事里蕴含一个简单的道理。这项作业学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优秀作品。
 
  这几项作业有实践作业、写作作业还有总结作业,需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思考总结。这些作业的开放性较强,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要融入多种评价元素,如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性、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等。对作业进行科学评价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归纳总结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单元主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流程,让单元主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符,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昌林.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下的单元整合策略浅谈[J].新课程,2021(40):167.
 
  [2]王玲.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下的单元整合策略浅谈[J].天津教育,2021(22):144-145.
 
  [3]任宏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下的单元整合策略浅谈[J].家长,2021(18):161-162.
 
  [4]张悦.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环境下的单元整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9):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4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