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理论依据,然后论述了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构建,包括确立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电子档案袋、监督评价实施过程、成果验收与评估。
关键词: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英语翻译能力;大学生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目前,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普遍使用的是结果评价,而过程评价正在兴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还在探索阶段[1]。脱胎于建构主义(Constructionism)和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的电子档案袋(Electronic Portfolio)通常被平行应用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英语教学评价中实施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有效手段。电子档案袋是学生长久以来学习记录的电子收集,其搜集内容涵盖写作案例、图片、视频、研究项目、课堂表现、学习计划、教师评语、学生互评和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2]。相较于传统的测试与评价方法,电子档案袋能够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多元证据,其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为优越。此外,电子档案袋通过搭建证据与判断相结合的平台拓宽了以往测试与评价运用的视域,在处理信息化时代较为复杂的学习和测评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可操作性[3]。自21世纪初引入国内后,电子档案袋评价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研究集中在写作教学(如张红霞、王同顺[4])、阅读教学(如洪民、詹先君、赵景梅[5])和口语教学(如李晓东、张虹、曹红晖[6])等课程评价的有效性上,对于翻译这一考察语言学习者综合素质的能力却鲜有涉及。不同于听、说、读、写等单一语言技能,翻译能力的特殊性导致其教学与评价过程较为困难和复杂。许多学者试图通过革新题型设计的方式改进翻译测试形式,但这些改进更多的还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的[7]。作为质性评价范式的典型代表,电子档案袋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与循序渐进的翻译能力培养过程不谋而合。同时,其能够基于评价标准收集相应的学习材料,并对过程与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更加客观、翔实、有针对性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涵盖确立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电子档案袋、监督评价实施过程,以及成果验收与评估五个阶段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以期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手段,实现以评促学,最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一、研究理论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起,翻译能力(Translation Com-petence)便成了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早期研究集中在翻译能力与双语能力关系的界定上。此前,研究者对这一问题主要持有以下三种观点:①翻译能力由双语能力发展而来,如哈瑞斯(Harris)[8];②翻译能力不等同于双语能力,如皮姆(Pym)[9];③双语能力和其他能力是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如贝尔(Bell)[10]。尽管学界对于翻译能力究竟由哪些因素构成立场各异,但其出发点却高度一致,即否认翻译能力是单一的语言能力。此后,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翻译能力是由若干子能力构成的体系或系统,如诺伊贝特(Neubert)[11]将翻译能力分成主题能力、文本能力、文化能力、转化能力和语言能力五个构成要素;艾维斯(Alves)[12]把翻译能力看作是一种由策略、能力和知识组成且建立在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基础之上的复杂认知系统;苗菊[13]认为翻译能力是人脑在复杂操作中认知思维能力的表现,因此其将翻译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三个范畴。此外,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研究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型被学界普遍认可,具有较强的信服力。该小组[14]基于其实证研究和任务实验的成果,经过多次修正后提出了完备的翻译能力可视化模型,此模型反映出翻译能力是翻译所必需的潜在知识系统,该系统包含心理—生理要素,以及五个互相牵连且密不可分的子能力,即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工具能力、翻译知识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策略能力是核心要素。虽然该模型多用于探究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构成,但其提出的构成要素和认知逻辑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测评的改革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评促学(Assessment for Learning)理念在西方外语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认可,由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档案袋评价模式应运而生。信息化时代,档案袋开发与使用者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保存、管理和展示,进而发展成为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评价之所以适用于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测评,关键在于其固有的特点、优势与翻译能力的提升途径高度契合。具体而言,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具有以下优势:①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互动,便于其及时获得教师反馈信息和开展同伴互评[15];②能够较为直观地评估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应用水平,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16];③允许教师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灵活评价学生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水平[17];④打破了教师片面评价的局面,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同学和家长,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同的评价主体作出的评价结果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18]。
概言之,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与理论研究成果斐然,其交互性强、便于携带储存、不受时空限制和透明度高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效度,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过程漫长、构成要素复杂、测评手段多样的翻译能力培养能够给予更为全面、客观且人性化的评价,并通过强调过程与反思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构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校本评价与其他多样化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即依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对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开展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有效地为课程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推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19]。就此,为实现《指南》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目的,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帮助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以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本研究构建了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
(一)确立评价目标
《指南》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级别,其中翻译能力的基础目标为“能借助词典等工具对题材熟悉、结构清晰、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能运用基本的翻译技巧”;提高目标为“能翻译常见的应用性文本,如求职信、推荐信、正式邀请函等,译文准确完整;能翻译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一般的文本,译文准确达意;能借助词典等工具翻译体裁较为正式、题材熟悉的文本,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语言表达清晰。能较好地运用翻译技巧”;发展目标为“能借助词典等工具翻译与所学专业或所从事职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原文理解准确,译文语言通顺,结构清晰,基本满足专业研究和业务工作的需要;能借助词典等工具翻译具有一定深度、介绍中外国情或文化的文字资料,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正式实施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前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以便根据地域特征、院校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年级及学生的英语基础、翻译能力和个性化需求等因素确立能适应和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的评价目标,实现电子档案袋的评价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一致。此外,由于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进行大范围应用,且翻译能力的测评较为缓慢、复杂,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控制授课班级和学生分组人数,避免因评价任务量过大而导致同伴互评与教师反馈成果失真。
(二)制定评价标准
只有明确了基于电子档案袋的外语教学评价标准和目标,教师才能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有据可依,学生才能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反思学习情况[20]。现阶段,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标准可借鉴西方国家推出的《欧洲语言档案袋》(以《欧洲语言教学共同纲领》为评价标准)和《美国语言档案袋》(以《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为评价标准),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可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或直接采用其作为评价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将英语能力分为“基础、提高、熟练”三个阶段,共设置九个能力等级,为我国英语学习者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为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此外,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独有的优势在于学习者可以积极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这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高校层次和学科特色,对所带班级学生开展调研和验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翻译能力适当调整或修改评价标准。同时,评价标准不能局限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与翻译技巧等学习成就,还须涵盖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及进步程度等综合内容,但仍要以学习成就为主。
(三)建立电子档案袋
电子档案袋能够从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表现,建立电子档案袋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践证明,使用电子档案袋评估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通过制订学习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能有意识地使用学习技巧。学生在同伴活动、小组活动,特别是在项目小组活动中,运用英语完成一项他们感兴趣的真实任务,能学习各种技巧,学会合作学习和工作。为提高电子档案袋的建立与使用效率,降低教师运营与学生操作难度,学校可依托互联网社交平台或校园网搭建电子档案袋评价系统,并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相应的操作技术培训。通过该评价系统,学生可基于个人需要确立学习目标和进度,选择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计划,检验学习任务,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不足并持续改进,最终实现稳步提高自身翻译能力的学习目的。针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电子档案袋主要收集固定项目与自由项目两大模块信息,具体如下:①固定项目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包括课程教学期间的学习记录及材料(如教师引导的随堂翻译练习等),课后练习的历史记录(如记录一整个学期的课后翻译作业等),并附上教师评语、同伴互评、学生的自评与反思;②自由项目涵盖错题总结、知识点汇总及个人翻译练习记录(如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时练习的历年翻译真题)。教师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开展同伴互动,同时确保学生课后收集并整理材料上传至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下的翻译能力培养过程应当以自主学习为主,以协作学习为辅,并对学生与教师、同伴的互动合作情况和参与英语翻译竞赛或其他翻译实践项目的情况加以记录。
(四)监督评价实施过程
教师积极参与档案袋评价是评价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档案袋评价过程中的角色不是孤立的,更不是游离在评价过程之外的,教师是除了学生这个主体之外的“次主体”角色,是档案袋评价的积极参与者[22]。在引导学生构建电子档案袋后,大学英语教师还须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以班级为单位统筹学生的电子档案袋,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或校园网搭建的评价系统,向学生展示教学大纲和相应的翻译能力培养计划,以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伴互评。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形式,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既要做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进度及效果进行反馈,又不能对学生操作的具体环节有过多干涉。因此,为了对学生开展有效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学生按照先前制定的学习计划完成项目。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学生在电子档案袋中的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划、学习态度、交流合作、翻译水平等。例如,开展课堂翻译练习时,教师可在课堂上讲授如何洞悉练习文本的篇章结构和体裁,如何有效地掌握相应的翻译技巧,如何了解涉及的背景知识。课后学生可通过学习平台上的此类练习材料自由练习,以检查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并记录学习过程以充盈电子档案袋。
(五)成果验收与评估
对学生的电子档案袋完成质量做出评估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表现性原则。即评价电子档案袋完成质量必须基于学生在学习成就和学习进展等方面的实际表现,换言之,学生在构建的电子档案袋中表现出来的翻译能力才是整个评价过程的根本。教师可要求学生采取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即时答辩等形式将项目的完成情况展示给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评价主体要根据先前制定的评定标准对其完成质量做出评估。②开放性原则。即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电子档案袋的完成途径不固定,如学习过程中的固定项目与自由项目可以互相弥补,若学生的随堂翻译练习表现不佳,但错题总结等方面有可取之处,也应当给予正面评价以加以鼓励。③多样性原则。即电子档案袋包含的项目类型是多样的,如个人成果和集体成果均能被认可,且除先前提到的固定项目与自由项目等学习成就,还需考虑如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综合内容。同时,为淡化分数的影响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电子档案袋完成质量的评估可基于评价标准采取等级制,具体包括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针对翻译能力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学生自评三个步骤。教师在对学生的电子档案袋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时要考虑学生的翻译能力、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对优秀项目在课堂上做示范讲评;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维持其学习热情,对于水平较差的项目要展示其中的可取之处,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提高翻译能力上的潜力。在同伴互评中,学生可自由结组,轮流评估组内成员的电子档案袋学习成果并填写互评表,总结本组档案袋项目的优劣之处,特别是翻译练习普遍存在的错误和疑问,最后讨论改进方法并通过课堂展示的形式进行汇报。同伴互评的总结讨论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关于翻译技巧、背景知识、资料获取等方面的交流,进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对于学习过程的调控作用,学生自评应当是最后一个步骤。教师可采用让学生填写自评表的形式记录本次电子档案袋评价的结果,以便学生调整后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在学生自评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了解自己的翻译水平和项目完成质量,促使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相结合,推动翻译技巧的内化和运用。最后大学英语教师还须反思整个评价过程,如评价是否达到既定目标,评价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如何等。此外,教师也应当为自己构建翻译教学电子档案袋,对自身应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理论指导等进行总结、反思,以便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成效。
三、结语
诚然,践行翻译能力电子档案袋评价绝非易事,其关键在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档案袋评价能力。开展电子档案袋评价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转变教育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评价途径,这不单涉及教师电子档案袋评价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还需要教师将电子档案袋评价的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应给予更多的引导与支持,为一线教师提供适当的时间、机会与场合进行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学习和尝试。另外,学生的自评、反思及同伴互评是开展电子档案袋评价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评价经验欠缺,尽管经过一定时间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培训后,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的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其评价的可信度较低。此外,相较于传统的终结性考试,开展侧重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更加费力耗时。在引导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以后,后续还要进行进程监督、材料汇总、成果评价,这无疑会加重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负担,使得推广和普及针对翻译能力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障碍重重。此外,受到传统终结性考试的影响,目前大学师生对电子档案袋评价的认同感并不高。尽管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可电子档案袋作为形成性评价方式的有效性,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电子档案袋评价的设计、构建与评价活动并非易事,最终容易导致评价与教学割裂,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流于形式。
概言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与电子档案袋评价注重学习过程、鼓励自主学习、便于总结反思等固有优势不谋而合,也为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翻译能力测量和评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为提高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多维化,本研究构建了包括确立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建立电子档案袋、监督评价实施过程、成果验收与评估五个环节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旨在通过创新完善评价方式,促使电子档案袋评价与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相融合。该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的应用范围较为宽广,使用者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该评价模式做出纵向或横向的调整,如采用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语言能力评价标准即可转变为相应的语言能力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或者基于不同的教学大纲修正评价目的即可转变为基础教育阶段或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由此可见,其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达,李雪莲.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J].中国考试,2020(9):27-31.
[2]BARRETT H.Balancing the two faces of ePortfolios[J].Educação,Formação&Tecnologias,2010,3(1):6-14.
[3]LYNCH L L,PURNAWARMAN P.Electronic portfolio assessments in US educ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rograms:are they sup-porting teacher education[J].Techtrends,2004,48(1):50-56.
[4]张红霞,王同顺.电子档案袋:外语写作测评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4(1):41-44.
[5]洪民,詹先君,赵景梅.复合型档案袋评价对外语阅读能力的影响[J].外语界,2011(2):82-89.
[6]李晓东,张虹,曹红晖.云环境下基于电子学档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7):82-86.
[7]文军,王东生,王磊.翻译课程档案袋评价的实验研究[J].中国外语,2006(6):50-54.
[8]HARRIS B,SHERWOOD B.Translating as an innate skill[M]//GER-VER D,SINAIKO H W.Language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NewYork:Plenum Press,1978:17-155.
[9]PYM,ANTHONY.Redefin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an electron-ic age.in defence ofa minimalist approach[J].Meta,2004,48(4):481.
[10]BELL R T.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M].London:Longman,1991.
[11]NEUBERT A.Competence in languages,and in translation[M]//SCHÄFFNER C,ADAB B.DevelopingTranslation Competence.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0:3-18.
[12]ALVES F,GONÇALVES J.A relevance theory approach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inferential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J].Benjamins Transla-tion Library,2003(45):3-24.
[13]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47-50.
[14]KOZLOVA I,PRESAS M.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Meta,2005,50(2):609-619.
[15]BOLLIGER D U,SHEPHERD C E.Student perceptions of eportfo-lio integration in online courses[J].Distance Education,2010,31(3):295-314.
[16]BROWN H D.Language Assessment:Principles and ClassroomPractice[M].2nd ed.London:Longman,2010.
[17]黄纪针.国外档案袋评价应用和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6):46-52,125-126.
[18]刘洋,兰聪花,马炅.电子档案袋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2):75-77,107.
[19]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0]谈宏慧,黎师然,贺荣昭.基于电子档案袋的外语教学评价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1(3):14-95.
[21]刘建达,杨满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J].外语测试与教学,2021(2):1-11.
[22]徐忠勇.教师在英语档案袋评价模式中的角色定位[J].教学与管理,2011(6):126-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