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8 11:24: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一直是广受人们关注的一项事业。幼儿园到小学是衔接的重要阶段,应该切实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真正从幼儿的思想入手,增强幼儿成为小学生的荣誉感。但是从当前幼小阶段的实际教育工作情况来看,整体仍存在一些不足。要想真正实现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针对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之后,整体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幼儿园阶段是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阶段是以学习教育为主,所以幼儿园应该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找出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寻找相关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够全面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
 
  一、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化”倾向严重
 
  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而言,教师的衔接理念和衔接方法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教师在实际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从根本上了解幼小衔接教育的重点。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之后,幼儿的身心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小学生阶段,两者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不同,整体的设计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切实了解这些问题,准确把握不同阶段教学方式的特点,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能够及时适应小学生的身份。从当前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
 
  首先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小学化”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阶段就跟学生分享了一些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将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放到幼儿园课堂上进行教育,或者是以小学的方式开展学前教育。教师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忽视了幼儿本身的接受能力,也忽视了整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
 
  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照搬小学教育模式的情况,将小学阶段的一些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直接套用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很多幼儿园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并不是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而是通过理论讲述的方式。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还会给幼儿制定一定的学习要求和标准,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端正坐好,要一切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的目的是希望幼儿能够乖乖听话,但这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后续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很多幼儿园在实际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双向性的教育模式。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将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目标都倾向于小学阶段的发展情况。幼儿园的教师做出了很大的整改和调整,但是小学阶段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按部就班地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小学教育,并没有结合幼小衔接幼儿的学习能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没有进行密切的协作,导致整体的教育模式过于片面化。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真正体现非智力因素在当前儿童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不仅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激发整体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行为有待改变
 
  目前,很多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整体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待提升。对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输,还应该开展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指导。
 
  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开展纯理论的教育,而应该考虑儿童后续进入小学阶段可能会接触到的一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准备。
 
  这种适当的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幼儿进入小学之后的压力。幼儿的学习能力有限,如果片面地提高整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可能会使幼儿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进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率。
 
  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点作为大班教学的主要内容的问题。教师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步入一年级之后更加轻松地完成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在学习成绩上有一定的突破,却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幼儿本身的年龄比较小,在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待改变。
 
  (三)家长理念落后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仅需要学校方面尽到一定的教育责任和教育义务,还要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家长是对孩子教育的第一环节,在实际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长的重要性,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与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一起探讨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开展模式和开展方法。
 
  目前,很多家长在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错误思想,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就归属于学校,因此并不会积极地投入幼儿的身心教育中,也没有及时了解当前孩子的实际教育情况。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是重视孩子的技能教育和技巧训练,忽视了孩子整体的全面发展。部分家长还存在一定的错误心理,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短期教育,甚至会采取一些并不科学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注重孩子在短时间之内获得的进步和提升,却忽视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为孩子灌输一些超出其年龄范围和接受能力的知识内容。幼儿本身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压力和负担,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握其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真正从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伴随着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内容、数量和难度逐渐增加,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压力。所以家长、幼儿园和小学方面应该进行密切的配合和联系,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后续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
 
  二、当前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转变观念
 
  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相关教师应该从根本上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明确幼儿和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应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和衔接思想,还应该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仔细分析入学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准确把握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使幼儿的身心实现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
 
  在实际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当前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性,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环境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相同。幼儿园有各种活动室和各种娱乐休闲区,幼儿除了进行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宽松有趣的游戏。
 
  但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生的座位都是比较固定的,而且游戏区、休闲区的数量也比较少。所以教师应该结合这一问题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幼儿逐步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
 
  还应该考虑到师生关系和相处关系之间的差异。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幼儿都是接受教师的悉心照料,包括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但是到了小学之后,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倾向于知识教育方面,所以无法无微不至地对小学生进行关照。针对这一问题也应该进行研究,避免小学生心理出现严重的落差,从而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更多以口头语言和游戏的方式开展教育,整体的教育模式更加直观、形象。但是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教师更多通过文字的方式开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相对传统且缺少趣味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小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
 
\

 
  (二)加强多方配合
 
  在实际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多方进行密切配合,要加强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之间的多方配合。多方配合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小学生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要保证幼儿进入小学阶段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就应该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引导,保证幼儿的学习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
 
  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幼儿园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倾向。了解各个学科的教育内容,真正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稳定幼儿的实际情绪,让幼儿能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不断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引导,才能够让幼儿产生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续小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教师也应该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经常和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园的主要工作模式。小学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和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与幼儿多进行接触,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幼儿进行沟通,一起讨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能够有效拉近小学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开展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年级教师还应该了解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后期活动设计的基本特点。教师不能直接开展相对严格的小学教育,应该实现幼儿大班教育到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可以加入一些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活动,适当减少一些知识性的课程。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过渡方式,切实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幼儿园建立沟通和联系,做好密切的配合。例如,开展相关活动的时候应该邀请大班的幼儿参观,并引导一年级的小学生照顾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有效增进幼儿对小学阶段教育的了解,让幼儿对小学生产生一些亲切感。
 
  (三)加强监督指导
 
  当前,“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与线下辅导班的学习,保证学生充分的玩耍与睡眠时间,从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教师转变旧有的教学理念,减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多玩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实际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加大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开展的力度,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并将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治理情况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情况,分析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在当前小学阶段的交流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了解大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模式。学校要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切实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学校应该真正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还要切实做好衔接预防管理工作,对衔接的内容进行切实指导。了解相关的内容之后,还应该切实做好监督和执行,有效干预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求小学教师严格按照相关内容形式开展预选衔接工作,还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抽查,保证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融合性和灵活性。
 
  总而言之,当前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完善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开展相关的活动讲座,加大对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沟通与联系,切实做好教育合作工作,找出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推进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迟佳鸣,李庆云.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24):140-141.
 
  [2]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1-63.
 
  [3]张婷.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好家长,2017(12):169.
 
  [4]王雅红.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7):194.
 
  [5]曹喜燕.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75.
 
  [6]郭阳芳.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才智,2020(12):171.
 
  [7]孙婧瑶,于开莲,刘超然.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策略思考[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9(Z1):14-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0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