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从历史宏观视角培养学生的海权观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6 14:53: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历史学科纵观古今,集综合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对于塑造学生三观,培养学生健全 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 作用。2017 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课标修订原则明确提出“加强法治 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文章针对当下海洋强国 战略提出的新形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提纲挈领、横纵对比、主题探究、以小观大等策 略,以历史学宏观视角培养学生的海权观展开相应的探讨,希望可以对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培 养学生海权观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权观   历史教学

  历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 学科以其独特的学科视角对培育学生三观、厚植爱 国主义情怀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有限 的历史课堂有意识地渗透海权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纲挈领,以海权为主线串联教学内容

  从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可以看出,高中历 史教科书不同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叙事详细,以提 纲挈领为主,概括程度相当高,涵盖面也很广。对 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详细叙述过的历史细节,高中历 史教学中可以减少赘述,更多地聚焦在学生面对史 实、解决历史问题、构建历史认知、培养学生以宏 观视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在认识历史的过 程中使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综合发展。教科 书的“高度浓缩”也使历史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引导学生 总揽全局,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理性思辨,形成历 史整体认知,以海权为主线探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遭遇的“海患”从 16 世纪中期葡萄牙以欺骗方式占领澳门开始,一直到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从海权视角看,便是中国海权不断受到列强侵害的血泪史。尽管中国的海岸线漫长,但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一直与海洋保持着心理上的距离。在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阶段性史实都有系统掌握的前提下,通过对葡萄牙人占领澳门、第一次鸦片战争香港岛的割让、甲午海战中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等海权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以海权为主题对史实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寻找共性。近代史中在海洋这个国家利益竞技的角斗场,中国已逐渐被淘汰出局,“东亚海权格局由中国主导的等级制状态,逐渐演化为列强并立的多极均势状态”。通过对近代史海权屈辱史实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海洋并不是天然的屏障,而是沟通交流的媒介、桥梁,也是发展中危险的潜在来源。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直接与海洋相关,海洋安危关乎中华民族的安危。

\

  二、纵横对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海权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对比让学生形成比较式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新课标更加强调通史体 例,《中外历史纲要》中教材的主线是世界历史的全 球化进程。

  其一,通过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的变化, 让学生理解海洋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 由于生产力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 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新航路开辟后, 各大陆的人们通过海洋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人类 的生存发展空间更加多维,不再局限于大陆和近海, 越来越多的人从大陆走向海洋,海洋真正成为人们 沟通发展的媒介、载体,全新的海陆共生时代诞生。 从此,海洋和大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同样重 要的作用。早在多年以前,  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到 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虽 然当初没有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但人们已经洞察 到了这一切。在海洋纵横驰骋的主角从葡萄牙、西 班牙、“海上马车夫”荷兰,再到 18 世纪自诩为“日 不落帝国”的英国,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角逐直 接建立在“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绝对的海上优势 以及海军实力基础上。通过对比新航路开辟后国家 实力的重大变化,让学生理解海洋在全球性竞争中 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二,通过西方与中国近代以来海权现状的对 比让学生理解,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海洋是中国 实现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在中华民族封建 社会晚期的认知中,海洋并不是西方国家所认为的 拥有丰富资源、沟通彼此联系的重要载体,而是成 为像城墙外护城河一样保护自己安全的盾牌。中华 民族传统意识中始终与海洋保持着心理上的距离, 人们更乐于把脚下的土地认定为财富的来源。于是, 人们安土重迁、乐于守成,不仅被土地束缚了手脚, 也被土地束缚了思想。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对海洋的 这份淡漠,才使海洋这个“保护屏障”成为帝国主 义侵略中国的突破口。在中国实施海禁、闭关锁国的同时,鸦片战争前期的英国舰队已在中国近海北上南下、攻破自如。通过对比同一时期其他国家和 中国在海权方面所呈现出的强烈反差以及导致的直 接后果让学生领会,  海权事关民族和国家兴旺,启 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海权。对于今天的中国来 说,海洋是中国实现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 载体。

  其三,通过对比我国古代和现代海权观让学生 理解,  海权观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郑和下西洋是 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宣扬了明朝国威, 换来万国来朝的盛景,但本质上对明朝海洋的开发 却收效甚微,没有利用海洋为中华民族增添任何物 质财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封 建社会后期海权观保守性、落后性的必然结果。海 洋意识本质上是个体、公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在长期 的海洋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海洋的自然 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 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与古代海权观发展 不同,  21 世纪的中国越来越认识到海权发展的重要 性,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党的 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 快建设海洋强国。”过去的中国没有作为国家经济支 柱的海外贸易,而今天中国的远洋船队遍及世界, 海上航线遍及世界各地,在海洋工程方面也取得巨 大成就。海权的发展需要海权观给予指引,海权观 直接影响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三、主题探究,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探索海权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  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  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学习活动”。主题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以  往以讲授法为主的演讲式教学方式,它更强调师生就解决某一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实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 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 能力。以“海权的兴衰同大国的命运紧密联系”为 研究性学习探索的主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 用,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调动学生积极性,以  历史的声音回应当下的话题,以海权相关问题为导 向,提前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并在研究性学习中加以  分析和运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以“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也体现出历史研究性学习论证性的学科特 点。学生从历史的高度思考海权的发展与大国的兴 衰,甚至国际秩序的调整、世界历史发展的走向之 间的联系,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合 作探究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建构。

\

  四、以小观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相比于 其他要素,历史人物更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树立远大的目标,  塑造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 养。我们长期以来讲述的历史,更多是以国家、王 朝为中心,以个人视角关注历史的情况较少。培养 学生海权观,可以在学生了解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 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了解一个个与海权相关的真实 历史人物,从而洞察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海权状况。 从人的感受出发,学生“神入”历史,能够拉近学 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审慎思考历史人物的行为 对事物产生的影响。通过了解历史上仁人志士反抗 外来侵略、建设强大祖国的不懈努力,让学生在树 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 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涵养家国情 怀。39 岁便英年早逝的郑成功,面对殖民帝国荷兰, 带着强烈家国情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夺取制海权, 结束了荷兰人殖民统治台湾长达 38 年的历史。在甲  午海战中以身殉国的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沈寿昌等爱国将领,为保卫祖国海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用行动证明虽然中国水师实力不及日本,但我们却有一颗必胜的决心。无数历史人物用实际行动甚至生命向我们证明,  制海权是中华民族必须直面的问题,中华民族要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海上世界。

  总而言之,海洋是地球的主打色,是地球生命的发源地。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权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  树立海权观念,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以宏观视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海权观,大有可为,教师应跟随新课改的步伐,认真研究新教材,不断创新,将培育学生海权观有机地融入历史教学当中。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以提纲挈领、横纵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建立海权观,开展海权主题探究活动,以历史人物视角解读海权等多种教学方式,  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历史视野。培育学生关注海洋、重视海洋、保护海洋、自觉维护海洋领土主权的海权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成长为拥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和扎实科学文化素质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

  [2] 赵宗金,  尹永超 . 我国海洋意识的历史变迁和类型分析 [J]. 临沂大学学报, 2012, 34(4):65-6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 金新 . 东亚海权格局演化历程探析 [J]. 太平洋学报,2017, 25(4):45-56.

  [5] 张海鹏,徐蓝主编 .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 中外历史纲要(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6] 徐蓝 . 历史核心素养统领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J]. 课程 ·教材 ·教法,2019,39(9):20,33-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52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