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重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30 11:38: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内涵,然后分析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现状,接 着说明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重构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共生关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上旗帜鲜明地指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 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 题。”田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辅导员工作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党的先进精神和价值体系 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要想落实 这一核心目标,需要依靠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共生关 系。本文基于共生理论,通过剖析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 生关系的内涵,调查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现状,进 而探讨在一系列原则的指导下,如何重构辅导员与学生 的共生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内涵

共生一词最早源自生物学的相关理论,而20世纪中 期以来,这一理论逐渐被引入并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领 域。相关研究者认为,人类社会的“共生”指的是“人类之 间、自然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和谐的、相互依 存的、共同发展的一种生存样态”向。我国学者袁纯清回认 为:“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 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共生关系的形成须具备共生单 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要素。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 换单位,它是形成共生关系的基本物质条件。人是社会 性的生物,共生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于资源 所形成的关系;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四3。因此,人是 社会共生关系中的主体,即共生单元。社会共生关系中, 主体间的共生关系以资源为纽带,如辅导员与学生之间 能够为对方提供教育资源、成长资源,因而辅导员与学 生可以成为共生单元。

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共 生行为模式和共生组织模式。其中,共生行为模式反映 共生单元之间或共生关系内部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共 生单元之间的本质联系,包括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 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叫对辅导员与学生这两 个共生单元的共生利益特征和共生作用特征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双向关联。具体表现 为在实际工作工程中,学生需要辅导员为其提供教育、 管理、服务方面的资源,辅导员也需要学生的配合与支 持,两者存在明显的互惠互利关系。可见,二者之间存在 互惠共生的可能。共生利益特征表现为两者在共生关系 中产生新的利益,即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从共生作用特征这一角度进行 分析可以发现,辅导员与学生在共生关系中存在共同进 步、共同成长的情况,但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对称性, 辅导员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呈现出非同步性,体现为辅 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学生对辅导员的影响。概言之, 辅导员与学生的共生行为模式为以辅导员为主导的非 对称性互惠共生。

共生环境是指共生关系存在的外生条件。共生单元 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辅导员与学生的 共生关系主要受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的影响。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 征程,其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加快重构辅导员与学生的共生关系。 在共生关系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教育与 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被动与主动的关 系,而是地位平等、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这种共生关系 最终将会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共赢,,的状态, 具体体现为学生能够在与辅导员的日常沟通和政治指导 中拥有正确、积极的思想,向美好的高校生活这一愿景努 力;辅导员能够通过学生工作,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获 得职业成就感。

\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现状

要想分析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现状,需要 先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这是共生关系存在的前提和 关键,然后再根据贴合实际的问卷调査,了解辅导员与学 生共生关系的状况。

(一)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 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 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 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 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冋结合高校实 际工作,了解到辅导员和学生具有非常亲密且重要的关 系,其每一项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展开。

1.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 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 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发展新局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思 想的贯彻落实。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始于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中央 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何,其 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主要负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故其首先是一位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者。《规定》中,关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第一条规 定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第六条规定是“做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要求高校辅导员首先做好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并主动学习和应用当代网络新媒体技 术,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同时结合当代大学生 特点,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信息 技术深度融合,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 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 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 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即辅导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帮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 生成为心理素质过硬、心智成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管理日常事务。辅导员工作贯穿大学生入校到毕 业的全过程,在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 的角色。部分大学在学生入学前,辅导员就与所带班级 的学生有交流沟通,如解答学生入学相关的问题、通知 相关注意事项等。在大学生入校后,辅导员要负责学生 的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困难认定、助学金和奖学金评 定、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 件应对等事务性工作。大学生毕业时,辅导员要做好毕 业生教育及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由此可见,辅导员是 高校“三全育人”的主力军。

指引学生成长。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高校的核心育人任务。新形势下,辅导员要做到以下 三点。一是要引导学生锤炼高尚品德。'‘人无德不立”,德 行是人立世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 切期盼:“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 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 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回二是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时代重任,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o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3.用功利主 义、感恩之心较弱等不良心态及行为表现得较为明显。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要引导学生练就过硬本 领。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会面临各种压力与困难,如学 业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及人际关系问题等,辅导员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引导学生勇于艰苦奋斗,直面成长道 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积 极心态,进而引导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在大学期间,辅导 员要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过硬的专业技 能,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

(二)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现状

为探究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现状,本文设 计了针对辅导员群体与学生群体的关于辅导员与学生 共生关系调查的问卷(A卷和B卷),以此为本课题的研 究提供数据支撑。本次调查釆用线上填写问卷的方式,A 卷面向11所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发放37份,回收有效问 卷37份;B卷面向23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发放116份, 回收有效问卷116份。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高校 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主流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叫 但辅导员与学生的共生关系还存在以下问题。

1.共生度:辅导员与学生熟悉度不高。共生度是指辅 导员与学生这两个共生单元之间质参量变化的关联度, 反映了二者间质参量相互影响的程度。辅导员虽是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仅依靠辅 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高校践行立德 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需要。因此,我国提出了 “三全育人” 这一要求。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可知,现阶段,辅导员虽是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教师,但实际上,辅导员与 学生的熟悉程度并不高。调査结果显示,有45%的师生 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与所带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不高。 辅导员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直接 影响着工作的开展方式、工作效率及工作成效。当前,教 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 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实际上很多高校辅导员与学 生之间的比例已远超教育部规定的比例。因此,辅导员 开展日常工作时,多以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如主题班会、 团日活动等,辅导员很难熟悉每-位学生。除学生管理 与服务工作之外,辅导员会将更多时间消耗在烦琐的日 常事务中,导致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机会和时间受限。 另外,学生也极少主动与辅导员沟通,认为非必要不用 和辅导员交流。以上原因导致当前整体上辅导员与学生 的熟悉度不高。

共生界面:沟通效果不佳,信任程度较低。共生界 面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的媒介。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是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信息、服务和能量传导的 通道。随着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不断提 高,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辅导员与学生间对教育、管 理信息和服务的交换频率日渐增加,这为辅导员与学生 共生关系的发展创2.造了有利条件。但当前辅导员与学生 的共生理念、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等存在差异,制约了 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发展。

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大多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 一代,是网络陪伴长大的一代人,对网络有较高的依赖 性,尤其对网络沟通平台的依赖,使他们习惯与人在网 络平台上进行沟通。当前,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主 要有面对面沟通和网上沟通(QQ、微信)两种方式,而辅 导员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主要在办公室等办公场所开展。 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目的主要是 解决学生的问题与矛盾、布置工作任务、了解学生近况 等,而在指导学生发展方面的沟通较少,且缺少有效的 深入沟通。根据调查,有72%的学生不会主动找辅导员 谈心谈话,这主要是由师生时间难以协调、学生不愿意 沟通、师生信任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另一方面,在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方面,二者之 间信任程度较低。在学生填写的问卷中,只有10%的学 生认为自己跟辅导员之间比较熟悉且彼此信任,这部分 学生往往是表现突出者或是学生干部,相较于其他普通 学生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和交 流,不仅可以在工作中熟悉彼此,而且可以在日常相处 中增进感情,以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此外,有90%的 学生忙于自身学业,缺乏和辅导员沟通的机会,这是二 者信任程度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辅导员参与学生集体 活动较少、缺乏基本沟通也是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信任程 度较低的原因。

\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重构的原则

基于以上对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内涵的理 解,以及当下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状况,想要重构两 者之间的共生关系,需要辅导员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促 进二者共生关系的重构。这将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 效率及效果,并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辅导员的-切工作都要围绕 学生,为了学生。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三观基本会在大学阶段 成型。因此,重构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首先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方面,辅导员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 育新形势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辅导员面对的学 生基本都是18岁至22岁的大学生,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进步,每一届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都有所不同。对 此,辅导员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学习、更新思想政 治工作理论与方法,提高沟通技巧,倾听学生心声。

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工 作。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虽是师生关系,但辅导员的 工作除了管理学生、教育学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 容是服务学生。因此,要想做好学生服务工作,辅导员首 先要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的真正需 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辅导员应根据学生所 处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服务,做到全过程、全方位服 务学生,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

(二) 平等互信

沟通是辅导员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为辅导 员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当代大学生自 我意识强烈,追求平等,因此有效的沟通离不开"平 等”二字。

沟通,或者交流,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突显 和个性的彰显;对于辅导员而言,是一种教育活动,更是一 种精神氛围。交流的本质是学生主体性的突显,即辅导员与 学生交流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身为主导,认真倾听 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爱护,主动倾吐。

辅导员与学生的共生关系应是以一种相互信任、相 互依赖、共同适应、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彼此依存的关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发展的必备条件。由 于工作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开展各项学生工作时离不 开学生的信任与支持。而增强互动是辅导员与学生共同 成长、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石,辅导员可在平等沟通、相互 信任的基础上推进师生共生关系的重构。

(三) 协同共生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 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等重要角色,担负着引导学生成长 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成长 成才离不开辅导员的教育与引导。另外,辅导员的职业 发展也与学生息息相关,其在学生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 验、工作方法和科研成果是自身职业发展与晋升的重要 基础与发展资源。辅导员与学生的发展并非是两条平行 线,而是相互交织紧紧缠绕在一起的。因此,要以协同共 生原则为指导构建辅导员与学生的共生关系。

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重构的路径

在一系列原则的指导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 系的重构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策略上。这些具体策略需要 在共生理念的指引下进行重构。

(一)强化共生意识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主体,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 力量。构建学生与辅导员的共生关系,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活动亦是如此。高校辅导 员队伍及相关人员首先要认识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并 非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教育与被教 育的关系,而是还存在着协同共生的关系。辅导员的职 业晋升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且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围绕学 生开展。另外,教育部规定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含思想 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班团组织建设、评先评优等方面, 因此自大学生入校以来,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 辅导员的影子。可见,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辅导员的职 业发展实际上是协同共生的关系。

概言之,应从学校、院系、辅导员、学生多层面强化共生意识,引导高校各主体主动构建辅导员与学生的共生关系。

(二)搭建共生平台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但时间常 被消耗在事务性工作上,实际上,这些围绕学生开展的 工作就是重构辅导员与大学生共生关系的平台。

首先,搭建学习平台。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学风建设方面,利用好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平台,促使 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与进步;开展形式多 样化的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搭建 共享平台。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三下乡”、“互联 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 赛等活动、比赛,并在了解学生兴趣、能力等实际情况的 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在指导学生参加 活动、比赛、社会实践等过程中,辅导员要与学生共享成 长经验,从而提升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最后,搭建沟通 平台。针对当前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沟通效果不佳的 问题,教师可从多方面搭建沟通平台,提升沟通效果。在 党团和班级建设方面,选好、培养好、用好学生骨干,搭 建与学生之间良性沟通、互动的“桥梁”;在心理健康教 育与咨询工作方面,尽量充实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培 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此外,针对不同 的工作内容,辅导员需找准自身定位,做好学生成长成 才的指路人和知心朋友。

(三)健全共生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辅导员的专场,教务 处、学工办、团委等多部门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的义务与责任,即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构建还需 学校和各部门为其提供保障。首先,成立由院领导、教务 处、学工办、团委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 筹规划、协调推进育人工作和师生共生发展平台的构 建,进而形成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方位协同,共促师 生关系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其次,以服务教师、学 生为出发点,在制度、纲领方面,不断修订相关文件、辅导 员管理规定,明确体现以学生为本位;在辅导员考核评 价方式方面,改革考核方式,引入学生评价作为辅导员 考核指标,并将辅导员职业发展及评定指标与学生发展 成果相结合㈣。

五、结语

"达尔文说:'生物之间的互相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 重要的,生物的进化主要在生物的互相关系之中。'同样, 人之间的互相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重要的,社会进步就 是改善人的共生关系。”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 步就是改善各主体间的共生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 是辅导员与学生的共生关系。辅导员与学生共生关系的 构建,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但当 前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存在熟悉程度不高、信任度较 低、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与学生共 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对此,可通过强化共生意识、搭建共 生平台、健全共生保障等路径,促进高校各主体达成理 念共识,孵育利益共同体,提升共生度,改善共生环境,优 化共生界面,形成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 同适应的彼此依存的关系,以达到共赢的目的,进而助 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髙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12-09⑴.

[2]张家军.共生及其教育意蕴[J].新课程(综合版),2009(6):4-5.

[3]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 (2):101-102.

[4]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5]常凤,李国平.健康中国战略下体育与医疗共生关系的实然与应 然[J].体育科学,2019,39(6):13-21.

[6]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9-29)[2022-02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 70929_315781.html.
[7]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N].人民 日报,1952-04-16(1).

[8]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 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EB/OL].(2017 -05 - 03) [2022-02-19Jhttpy/www.gov.cn/xinwen/2017-05/03/content_5190697. htm#l.

[9]张微.高校辅导员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方式及瓶颈因素分析[J].山 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4):68-70.

[10]陈凤.基于命运共同体的师生关系重构与促进策略[J].机械职 业教育,2019(9):58-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42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