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自主建构 — 以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7 15:16: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以问题情境为学习导入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目前物理教学当中常用的方式之 一.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构建个 人的学习体系,让学生生成学习的内动力. 本文将以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为例,进行问题情境教 学策略的探究,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初中物理;问题情境;自主构建

当前,不少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会产 生倦怠心理,特别是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 学习基础较差,或则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 生,最终会逐渐掉队,对物理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  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特性进 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 境,注重情境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让学生在情境学习 的过程中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景当中,并进行自然 的衔接和过渡,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将物理学习 当成目标问题解决和探究的过程.

\

1 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物理是一 门与现 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其中很多物理知识和 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物理现象学 生可能都见过,而且在脑海中会保留一定的印象但 是却没有留意,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 候,一定要习惯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需要 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当下学 生的喜好和兴趣有一定的把握,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情境的创设. 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效结合个人的 实际生活进行探究,这既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学 生对知识进行应用的过程,在教学做合一 的过程中 进行物理学习,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进行《物体的沉与浮》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观察和探究,细致 观察物体在液体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了解漂浮、悬 浮的含义,并且需要应用二力平衡条件探究力的关 系,探究物体沉浮的条件. 首先,教师可以联系具体 的生活趣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可以这样 说 :“最近在网上听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在太湖边上 发生了一则有趣的事件,两个大瓶的空可乐罐,增大 了浮力,漂流八小时,救了小伙子一命. 在看到这个 新闻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它涉及到了沉浮条件 应用相关的知识. ”在教师为学生举例了这个生活 实例之后,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当中,处处有物理知 识,感受到了人身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这时教师再进 一步提问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是否可以运用悬浮 条件相关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解释呢?”紧接着学生 再探究过程中,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产生了探究兴趣,最终知道了其中的奥秘是因为增大了浮力.

2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性,作为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并且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既不能 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又需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学 习情况相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效运用及时进行 问题解答. 教师在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之后,设置 的问题才能够真正有温度,有态度,关注到学生的实 际情况和根本问题,学生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自 主知识和结构框架的构建.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了 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对此,教师一定要用更加有深度 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相比传统的游戏情景设 问,教师可以将其形式和内容组织再次升级,以魔术 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可以为学生表演 一个近景小魔术,让学生在好奇当中产生疑问. 在这 个近景小魔术当中,教师会将铁块先放入水中,学生 观察到铁块放入水中之后,迅速下沉,并沉入水底, 但是当学生发现当教师将铁片制作的小船放在水面 上时,却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教师再进一 步提 问 :“当不断增加小船中的重量之后,小船又会怎 样?”这时,学生自然而然会认为小船会下沉. 在学 生给进行假设之后,教师再通过实际的表演为学生 揭示最终的结果 :学生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铁皮船 逐渐在加重,之后会下沉,直到沉入水底. 紧接着教 师再进行提问 :“当把小船侧放进水中,小船会怎样 呢?”对此,有的学生做出合理的预测 :将铁皮船侧 着放入,让水进入到小船,那么此时此刻,小船将沉 入水底. 通过近景魔术的表演,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 的认知水平,在趣味性创设情景的同时,又能够提出 有效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在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之 后,得出影响物体漂浮与下沉的因素.

3 设置有延续性和整体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景的时候,要关注问题的延 续性的整体性,其体现在一堂课能否在教师所设置 的情景框架下有效进行. 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往往只将情景作为导入或某一环节插 入,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具有连贯性,学生在 进入了教学情景之后,又要跳脱出这个教学情景. 为 了提升情景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设置具有延 续性的问题,关注情景设置的整体,让学生在能够自 然而然地沉浸在学习过程中.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有整 体性的问题情景,如,教师在导入环节利用魔术进行 教学引入的时候,就可以为整节课奠定基础 :“今天 我们将走进一个神奇的魔术世界,首先我会为大家 表演一个魔术;其次,大家需要观察,在这个魔术当 中物体的浮与沉. 在观察到的结果之后,请大家大胆 的猜想并且思考,先尝试独立的解密该魔术当中所 出现的现象. 最后,教师将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 生进行物理现象的探索,并且用物理知识和原理解 开这一魔术的奥秘. ”在为学生表演魔术并且用物 理知识解答了实验现象之后,教师再用几个经典的 应用阐释沉浮条件,让学生在具体操练和输出的过 程中,逐渐解开魔术的奥秘. 教师可以将魔术更名为 “沉浮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小船到底是如何 浮在水面上和沉入水底的. 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潜 水艇的上升和下潜作为事例,让学生了解潜水艇通 过吸放水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沉与浮. 教师再为学 生解释同理魔术的奥秘,在于小瓶的吸放水改变了 重力,也实现了小船的沉与浮. 除此之外,孔明灯和 热气球同样也是通过气体的热胀冷缩,使重力减小, 让整个物体本身漂浮起来. 通过魔术的揭秘和生活 当中的实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具体和生动,而且 学生在魔术揭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增强了体验感.

4 提供具有思考提问空间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的时候,一定要给 学生留白和思考的空间,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教 学方法,当下不少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采用 满堂灌的策略,这就导致学生只是被迫在跟随教师 的步伐,没有自己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 课堂学习的被动参与者,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将取决 于教师的指引和命令,宛如一个课堂的学习机器,只 会接收教师给的知识,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激发. 对此,教师一定 要关注课堂留白的情况,在适合的时机,放缓节奏和 脚步,给予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以此来完善问题 情景教学,提升学生自主构建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课时的教学 时,在为学生创设问题之后,还需要提供具有思考和 提问空间的环节. 如,教师在为学生演示完浮力与重 力关系的探究之后,学生初步猜想,影响浮力和重力 的因素可能有排水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密度等, 紧接着,教师请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实验 :怎 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什么改变了物体自身重力 实现下沉? 在学生经过讨论之后,通过体验发现,可 以通过增加物体的质量或者重力使物体实现下沉, 接下来,教师再为学生留有一定的启发和探究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这时候学生自主的提出了问 题,在有了教师上一步实验过程的铺垫之后,学生提 问 :“那么应该怎样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起来? 又要如何改变物体的力实现上浮呢?”在学生通过 迁移和总结之后发现,可以通过减少物体的质量或 者重力,增加排水体积,从而增加浮力. 在进一步的 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浮力和重力进行了更加细分的 探究 :学生发现浮力是竖直向上的,而重力竖直向 下,平衡的状态不变,非平衡力状态则会发生改变,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学以致用,体会到了用物 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

5 创设具有合作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之间 的合作性,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打破一直以来学生习惯单打独斗学 习的这种状态,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团队作战的好处.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相应的的教学内容,利用手头上 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出具有合作性和探究性的问 题情境,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 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要明白教 学中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性和探究性,更有助 于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的转换,当学生成为课 堂学习中的主体时,会比以往学习表现得更专注更上心,而这种上心和专注恰恰非常有助于学生进入 深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之中. 所以,物理教师需要在 课堂上提出一些合作性和探究性强的问题,让学生 意识到想要得出问题的答案,不仅要亲自动手进行 物理实验,还需要与同学组成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物 理实验,才能有效而正确的得出最终的问题答案,完 成相应的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在进行《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课时的 教学时,首先给学生明确提出这节课的任务 :利用现在 桌上已有的鸡蛋、乒乓球、小石子、塑料瓶、小铁块、铜 片、橡皮泥、食用盐、白色塑料泡沫、河沙等实验材料, 分别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 . 让塑料瓶在水中进行浮沉, 并探究塑料瓶浮沉的原因(从力的平衡角度思考);2.  实验中感受带线小铁块静止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并分 析起当时浮沉的状态(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实验中 感受浸没水中木块静止时的受力情况,并分析静止时 木块浮沉的状态(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

总之,当下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格外重 视,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自主构 建知识体系和提升知识水平的能力. 对此,教师需要 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进行一些革新和更加深入 的探究,将问题情景这一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 在细化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相结合,打 造出真正高效的物理学习课堂. 除此之外,初中物理 教师还需要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加强学生 的学习责任感,也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有效 的教学手段,实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从原来的 课堂参与者逐渐转变为课堂节奏的掌控者,真正意 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让学生更好 地的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

参考文献 :

[ 1 ] 王金玲. 语文阅读中自主构建真实问题情境的 策略[J ] . 精品,2017 ( 12 ) :58 -59 .
[2 ] 邵珠利. 优质问题情境 : 自主学习真正发生的引 擎— 以“数学跷跷板之获胜策略”为例[ J ] . 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2018 (07 ) :45 -46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27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