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化学语言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 一张化学试卷中设计到化学用语的题目占比在 40% 左右. 掌握规范的化学语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 科学理性思维,也能在答题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据此提出了规范化学语言表达的措施.
关键词 :化学语言;规范表达;应对措施;高中化学
化学语言是传递、表达化学思想的重要工具 ,伴 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 ,化学课程成为了加工、传承、 储存化学思想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 育活动中 ,化学语言能够划分成图表语言、文字语 言、化学用语(符号语言)等类型 ,无论何种化学语 言表达方式都会出现一些错误 ,如化学专用术语错 误、文字表达不清晰与不清楚等 ,这些都会成为学生 失分的地方. 以上问题都需要教师加以重视 ,在日常 化学课程教育中 ,强化对高中化学语言规范表达的 重视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1 学生化学语言表达存在问题
1 . 1 化学符号语言表述不规范、错误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育活动中 ,存在化学符号 语言表述不规范、错误的问题 ,如无法正确书写化学 方程式、化学式 ,或者是无法配平、条件有误等 ,在化 学方程式中不能分清需要用箭头、可逆号、等号等 , 这些都让学生无法清晰、正确、规范表达化学语言. 同时 ,在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 ,教师只让学生能够准 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化学式 ,但是学生表达、描述化 学方程式、化学式的机会比较少 ,导致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述能力有待提升.
1 . 2 化学文字语言中的文字表达不清晰
高中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很多化 学知识、化学现象都需要在实验中来呈现. 但是在当 前的化学实验题中 ,学生经营会出现无法用规范语 言来描述化学操作流程 ,或者是学生观察到的化学 现象 ,无法展开清晰叙述 ,最终出现化学现象分析不 到位、不全面的情况 ,无法借助于化学知识归纳来表 述化学问题. 同时 ,学生还会出现答非所问、审题不 清的问题 ,如在制取氯气化学实验过程中 ,“为何能 够用氢氯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这个问题 ,很多 学生会回答“由于氯气有毒污染空气”,可以发现学 生是把氯气性质错误理解为除氯气原因 ,导致学生 无法快速抓住解题的要点 ,不善于用化学原理、化学 用语 ,无法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逻辑性.
2 高中化学语言规范表达的应对措施
在日常教学中 ,即使教师反复提醒 ,学生常常也 不能掌握规范的化学语言 , 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 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应用 ,导致在考试中屡屡失分. 其 原因是 :学生答题要么丢三落四 ,遗漏某一要点;要么抓不到重心 ,写了一长串废话;要么答非所问. 例 如 ,有这样一道试题 :为了保证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 液体能顺利流下 ,所做的操作是 . 正确答案是 “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取下或使分液漏斗的小孔与 凹槽对齐”. 一讲答案学生都懂 ,但他们反应在卷面 上却是“打开瓶塞”、“使小孔与大气相通”、“取下分 液漏斗上方活塞”…… 又如 ,在计算配制一定物质 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所需固体质量时 ,学生能计 算出质量为 2g ,但在作答时却忽略了因为使用了托 盘天平 ,其称量数据有效数字应保留到小数点后一 位 ,即 0 . 1g ,应该答作 2 . 0g. 再如 ,如何检验溶液中 的 Fe3+ ? 学生回答的是“加 KSCN 看是否出现红色 溶液”、“加 KSCN 出现血红色沉淀”等等.
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种种情况 ,本文对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语言规范表达作了相应的研 究 ,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 ,供大家探讨.
2 . 1 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化学语言
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参考的标准 ,在教 学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语言表达规范与否 ,对学生有 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通过课堂调查发现 ,有相当一 部分教师 ,一心想要求学生怎么做 ,却忽略自己的示 范作用. 例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板书醋酸的化学式 时 ,为图方便 ,将其简写为“HAc ”. 这种表示方法在 大学教材中是很常见的 ,但在中学教材中并未出现. 可笑的是 ,教师一边担心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也写成 “HAc”,一边自己却在黑板上写“HAc”,还不忘嘱咐 “你 们 答 题 的 时 候 不 要 这 样 写 哦 , 一 定 要 写 成 ‘ CH3 COOH’的形式!”试想 , 如果自己 一 直都板书 的是“CH3 COOH”, 学生怎么又会写成“ HAc ”呢? 孔子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应该做到言行一致. 因 此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规范使用化学 语言 ,只有教师在表达上做到严谨规范 ,学生才可能 在试卷上使用规范化学语言.
2 . 2 强化记忆,理解化学语言
学生往往对化学学习反映得最多的一 点就是 “化学要记的东西好多哟 ,又散又乱 ,根本记不住!”确实 ,化学相对于物理和数学来说 ,有很多需要记忆 的知识 ,一部分是需要死记硬背的 ,但更多的其实可 以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 ,记忆好了又有助于学生理 清知识的内涵.
在人教版必修 1 中 ,涉及到很多元素化合物的 知识 ,高一学生普遍觉得记不住化学方程式. 如果将 化学方程式单独列清单来记忆 ,效果当然不好 ,可能 今天记住 ,明天就忘记了.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是 呈现一个个化学方程式 ,而更要去分析 ,这个反应能 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有没有相似的反应原理. 例 如 ,在高一 上学期就会学到 CO2 、SiO2 、SO2 分别与 NaOH 溶液的反应. 假如对化学方程式只是强行记 忆 ,那么 ,当 NaOH 换成 Ba(OH)2 等其它碱时学生 是否还会写呢? 如果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效果当 然会不一样. 以 CO2 与 NaOH 反应为例 ,其实质为 :
CO2 +H2 O ——H2 CO3
H2 CO3 +2NaOH ——Na2 CO3 +2H2 O
总反应是 :
CO2 +2NaOH ——Na2 CO3 +H2 O
SO2 也会像 CO2 一样先与水反应生成 H2 SO3 ,再 与 NaOH 反应 ,进而得出规律—酸性氧化物与碱 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这样学生举一反三的结果 会好很多. 因此 ,在让学生学习一些抽象概念时 ,应 该多帮助学生分析过程、理解概念 ,进一 步总结规 律 ,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一个知识 ,而且能发散到一 类知识.
2 . 3 构建化学规范用语的模板
在化学试题中 ,有些题需要进行文字表述 ,而这 类题学生的得分率往往很低. 要么不知怎么答 ,要么 答了一大段文字却碰不到重点. 有些教师以为 ,只要 学生知道了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 例如 ,在讲解分液 漏斗的检漏操作时 ,教师就口述一次或两次就完成 了. 学生听完后 ,也就知道一个大概 ,但如果让他以 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则会出现各种不规范或是错误 的答案. 所以 ,这种类型的知识 ,教师就应该让学生 把规范的模板记录下来并反复诵读 ,加强记忆.
Cl -、SONH4+ 等离子的检验方法也属于常考内容 ,鉴于学生答题总是不规范 ,教师构建出相应的 模板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若试样为固体则先 溶解) ,加 …… (试剂) ,若 …… (现象) ,则 …… (结 论) . 例如溶液中 Cl - 检验的模板 :取少量待测液于 试管中 ,滴加稀 HNO3 酸化 ,再加入 AgNO3 溶液 ,若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待测液中有 Cl - ,反之则无. 洗 涤沉淀方法模板 : 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 ,待 水自然流干 ,重复操作 2 ~ 3 次. 判断沉淀是否洗涤 干净的模板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 ,加入 …… ,若 ……(现象) ,则 ……(结论) . 学生进行多次 记忆和练习后 ,就可以准确使用相应模板答题.
2 . 4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化学语言表达
学生规范化学语言习惯的养成 ,需要一个长期 训练的过程 ,不能强求学生能一次掌握 ,应该在不断 地训练中加深认识 ,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 要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 ,或下课与老师交流时 ,都 要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 如化学方程式 :
HCl +NaOH ——NaCl +H2 O
学生常常读作“盐酸加氢氧化钠等于氯化钠加水”, 而规范的表述应该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 化钠和水”,在多纠正几次后 ,他们都知道将“ +”读 作“和”,将“——”读作”反应生成”.
除此以外 ,教师还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 ,每 个小组 6 人左右 ,组内轮流安排一位学生出关于化 学语言方面的“考题”. 学生们在出题的过程中 ,会 查阅大量笔记 ,既可以对本周所学的化学知识有更 全面的认识 ,也可以对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有一定 的把握 ,而学生的“我不能被同组同学的问题难到” 的想法也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 , 同时又 对化学语言的规范使用加强了训练.
2 . 5 严格要求,尽可能减少化学语言表达失误率
在高中化学教育活动中 ,要想引导学生规范使 用化学语言 ,教师要严格要求 ,尽可能减少学生化学 语言表达的失误率. 在近年来的化学评卷规则中提 出 :“化学专用名词存在错误、化学方程式没有配 平、现象描述不关键等 ,这些都要扣分”, 由此 ,在化学教育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传 递 ,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让学生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详细、具体陈述答案 ,教师要结 合自身的经验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拓展. 比 如 ,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鉴别 SO2 与 CO2 气体?”学 生会回答“品红溶液”,这时候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 已经全面掌握用品红试液鉴别 SO2 与 CO2 气体 ,但 是实际上 ,教师需要让学生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来陈 述问题、答案 ,以此来减少化学语言表达的失误率. 再如 ,在氯气制取化学实验活动中 ,在正式开展实验 之前 ,需要检查气密性 ,把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关闭; 在检查完毕之后 ,把活塞打开 ,让浓盐酸滴入到圆底 烧瓶中. 假如学生缺乏化学实验经验 ,无法规范解答 何时关闭活塞、何时再打开 ,这些教师都需要加以重 视 ,降低学生的语言失误率.
总而言之 ,学生规范使用化学语言 ,不仅可以减 少他们在答题过程中的失分 ,也可以培养他们严谨 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化学用语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相 结合效果更佳;还可适当地横向联系、学科渗透 ,这 也会在化学语言规范教学中收获较好的效果. 现在 高考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已经不是很高 ,但是对 学生在规范语言作答上却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而真 正引导使用规范语言的过程其实就在教师自身的教 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
[ 1 ] 黄延旭. 规范化学用语 提高学科素质[J ] . 河北 理科教学研究,2006(03 ) :51 -52 .
[2 ] 朱雪莲. 初中化学用语学习现状调查及其教学 策略研究[ D ] . 西安 : 陕西师范大学,2009 .
[3 ] 江会照. 从“首因效应”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 性 [J ] . 化学教学,2006 (08 ) :14 -16 .
[4 ] 许应华. 西藏藏族高中理科教学语言现状的调 查— 以化学学科为例[ J ]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 教育科学版),2020,33 (01 ) :42-47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