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当前国内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整体情况并不理想。本文针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 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面向全体师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采取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学习意 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中学英语 互动教学 合作学习问题 重要性 对策
一、当前中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 主要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 响,中学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互动、 合作以及交流性不强, 甚至整个课堂以 教师的教为主体, 较少有机会和时间安 排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调查发现, 一些教师教学实践中, 更多采用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将知识单方面地传 递给学生; 此种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相 对较短, 因此很多学生难以及时消化所 学的知识, 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一)形式相对比较单调,师生 之间互动相对较少
英语课堂有三种形式,即全体学 生、小组以及个体。目前中学英语课 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的是前两种互动 方式, 而师生小组以及学生个体之间 的互动相对较少。教育家约翰逊曾经 深刻地提出, 课堂上教师的意愿主要 体现在学生身上。基于此,在英语课 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增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有利于增 强课堂教学的活力。然而,就当前的 教学情况来看, 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 教师依然更多沿袭着传统的单一教学 形式, 而且教师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 交流与互动非常少。
(二)主观认知上频繁互动,但 真正的行为互动非常少
师生之间的互动作为一种人际互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其内容 应当具有多样性。中学英语教学中的 师生互动一般包括认知、行为等形式, 其中包括认知方式的影响以及情感和 价值观的形成。然而,当前英语课堂 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的掌握, 并 且将情感的形成等目标作为认知能力 提升的辅助性目标, 所以课堂教学过 程中与学生之间的内心沟通比较少, 情感上的交流匮乏。由于课时比较紧 张, 因此很多教师不会留出太多的时 间让学生交流和交换意见。基于此, 英语课堂上的互动多表现为认知矛盾 问题发生与解决,很少关注学生心灵、 情感以及人格等。
(三)浅层次的互动交流难以起 到教学效果
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 很多老师的提问犹如连珠炮一般, 学 生只能机械地反应, 实际上对学生的 启发意义并不大。实践中我们应当清 楚地认识到, 学生在回答某一个问题 时存在重复或者类似现象,缺乏辩论, 更没有反驳。上述现象表明,中学英 语课堂上的互动多浮于浅层,缺乏深 度的思维碰撞。虽然互动教学模式下 推行的合作学习方法理论上具有可行 性,但是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特别凸显的是合作不力现象。如果出 现合作不畅,则会导致小组成员之 间“虚假”合作, 即 pseudo-learninggroup,组员之间常阻碍其他学生的学 习,无法进行有效的协调与交流。整 体来看很多合作交流都是浅层次的, 缺乏深入开展合作学习的氛围以及小 组成员之间能够真正地联系起来,在 相互交流与帮助过程中共同进步和 成长。
二、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作 用和意义
(一)互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 升学生的智能
研究发现,人的智能主要起源于 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动作,尤其是早期学 习过程中人的智能形成是基于外部操作 转变成大脑内化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互 动性对人的智能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 作用。在诸多因素中,最为积极的因素 是师生。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双边统一 的过程,仅强调学生在此过程中的重 要性是不够的,很可能会对教师的威 信产生不利影响,以至于课堂上放任 自流;同时,只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 的重要性也不科学,不利于学生积极 主动性的激发与调动。由此可见,当 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统 一指导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到教学实践之中,通过课堂上的语言 环境师生共建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 效互动,进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智能。
(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和效率
教学互动作为师生之间交往的有 效形态, 同时也是在英语课程教学情 境创设过程中主体间相互作用的有效 方式, 在教学主体间可以实现行为与 信息的有效交换。英语课程教学实践 中, 教师是课程知识的施教者与引导 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启发、 督促以及引导和评价, 为学生认知以 及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从而使学生能 够明白应当学习、学习的内容以及如 何学习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因势 利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并且 培养他们自读、质疑以及思考和练习 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实现多元化 的信息交流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及 效率。
三、课堂互动背景下的中学英语 课程合作学习策略
(一)正确认知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若想达 到语言学习的效果, 就应当实现教学 中的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 并且 凸显出学生中心主义的理念, 密切关 注学生的长期发展。结合实践经验, 在中心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 互动具有切实可行性, 课堂关系中主 体是充满灵气的中学生与可拓展智能 的英语教师, 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以 及平等互动, 可以有效达到教学之目 的。从课程教学设计到整个教学过程 和最后的教学评价, 对师生间的互动 交流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应当重视 学生的主体性。
(二)注重学生合作意识与技能培养
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意识。 意识是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其对 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 组员间建立信任关系, 彼此之间相互 依赖。目前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他 们的合作意识相对较弱, 在合作学习 过程中很少关注他人的意见和意愿, 更多体现的是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表达。 由于合作意识不强, 因此难以有效发 挥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在课堂教 学实践中, 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 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培养 和提高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合作意识与 能力,使他们能够真切地认识到加强 合作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从而使小 组成员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依赖共进的 关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学生 合作学习的技能是学习知识的关键, 实践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合作, 缺 乏交往合作的能力也无法实现教学之 目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包括几方 面的内容,比如,表达、倾听以及发 现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表达能 力相对较差的学生, 通常难以将个人 的观点阐述清楚, 甚至有些学生在表 达个人观点过程中说话不清、条理不 明, 其他小组成员根本听不清楚其想 要表达的意思,最终影响了学习效果。 为此,实践中应当教会学生倾听,使 他们能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互动合作教学 评价机制
首先,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 评价和管理机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应当一切从学生出发, 尊重学生的课 堂地位, 提高他们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的参与度。具体评价和操作过程中, 应当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并且使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评标确定、内容 选择和结果解释全过程之中。学生个 人评价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与其他同 学之间的合作获得感,通过加强合作、 互动来实现取长补短之目的。学生作 为及时评价的参与者, 也是教学评价 的对象, 自我评价过程中应当注意深 挖学生的潜能,健全个人评价意识, 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和提高个人反 思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
其次,组内互评机制。小组成员 之间互评是信息资料获取的有效途径 和方法,同学间相互比较了解,特别 是同小组的成员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 相互之间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因此学 生提供的评价信息更具客观性。通过 建立完善的组内成员互评制度, 可以 使学生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以及客观 公正的态度参与组内评价。在对组员 进行评价时, 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承 担的任务存在差异, 同时还要注重评 价的客观性以及科学公平性, 评价前 先对标准进行深入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评价标准和规范。成员互评过程中应当淡化等级,强调组员优点,鼓励组内合作意识以及能力相对差的学生。
最后, 教师评价机制。教师是互动合作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 同时也是合作教学目标、过程以及任务和评价制度的理解者与践行者。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评价时,不能只是评价小组成因的学习成绩,而要更多关注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评价后根据结果对组员进行适当的调整,若组间学生差距相对较大,可重新进行分组。虽然新课改倡导的是师生之间的公正平等, 但是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地位依然很高, 所以教师评价会极大地影响学生, 并且增强小组凝聚力。实践中教师应当进行慎重评价,对小组成员采用激励性评价方法, 同时客观地指出其缺点与不足, 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动理念下的中学英语合作教学是一种尝试性的教学模式,其不仅满足新课标实施的要求, 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应有之义。从教学效果来看,该种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 : 一方面开拓了中学英语教学新领域的研究和丰富了互动教学理论 ; 另一方面创新了组织教学模式, 凸显出情意功能以及师生的角色准确定位。未来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立足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等组织合作学习, 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以此来全面推进中学阶段英语教改,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 . 社会互动理论视野下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构建 [J].海外英语 ,2018(20):12-13.
[2] 李莎莉 . 基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的中学英语课堂互动研究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18(6):55-56+59+129.
[3] 高倩 . 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实践研究 [D]. 延吉:延边大学 ,20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