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弘扬狮山文化,培育雄狮精神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30 13:4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利用地处狮子山麓的位置优势,有意识地挖掘狮子文化内涵,研究和弘扬雄狮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雄狮先锋”教师团队的积极引领,建立配套的课程体系,鼓励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等,搭建学生主动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 独特的精神气质,达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 狮山文化   雄狮精神   课程建设   教师团队   学生社团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再坚固的校 舍也历存不过百年,再优秀的教职工 队伍也免不了新老更迭,最终能维持 一所学校教育生命传承不息、教育质 量持久不衰的,唯有其特色的校园文 化。因此,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独特的精神气质, 铸造师德校魂,从而达到以文化人、 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的应 然追求。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创办于 1994 年,坐落于狮子山麓,位于苏州高新 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域,1998 年通过 省重点中学验收,2000 年被评为国家 级示范高中,2004 年转评为江苏省首 批四星级高中。学校是江苏省内一流名校、苏州教育最优质的品牌之一。 2014 年学校又经同济大学专业团队设 计,进行了原地重建。2016 年起为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稳步推动 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积极推动集团化 办学,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科技城校 于 2017 年成立,位于苏州科技城核心 区域,2018 年 9 月新校区正式启用, 11 月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挂牌 成立。

苏州新区狮子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龙狮文化更是两千年中华精神的象征。狮子文化本身就包括了自信霸气、忠贞不渝、 敏锐开放、包容合作等精神元素。苏州狮子山自古就有“狮子回头望虎丘” 的悠久历史传说,这体现了传说中狮  子勇于驱恶匡正,佑护一方平安的正义感;1903 年 10 月朱梁任一行,出于一腔爱国热情,看到国势日衰,中国这头睡狮迟迟不醒,他们以狮山为喻, 登顶悲呼,鸣枪醒狮,泣招国魂,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志士招国魂处”的历史典故和传说又蕴含了敢立  潮头、勇担责任的家国情怀。

学校以狮山之麓为切入点,面对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狮子文化的精髓,研究和弘扬雄狮精神,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建设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彰显我 校多元开放、合作和谐、追求卓越的办学特色,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目前已形成了以“唯 真唯实”的校训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 “狮山文化”。

\

一、以狮山文化的物质环境浸润人

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 学校重建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  究院设计规划,着力打造浓郁的传统  文化式书院,采用“一轴双廊五区” 的整体布局,教学区、运动区、生活  区等多个功能区最大化地体现实用性、 舒适性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整体建  筑、道路、绿化、文化景点等设计中, 融入了狮山文化的内涵,体现了鲜明  的地域特色,强化了狮山文化环境对  师生的浸润熏陶。

在校外遥望,首先看到的是清晰 的雄狮图形——学校的徽标;进入校 园,迎面而来的标语“汇聚狮山之麓, 成就光荣与梦想”,深入每一位实验人 的内心,加深了师生对狮山文化核心 内容的认同。漫步教学楼的连通长廊, 是狮山胜境与狮山地域文化的集中介 绍,阅读了解相关的介绍后,再转身 向西眺望数百米外的狮山,对狮山文 化又会有更深的理解与领悟。在校园 的核心区域,是狮山文化与校训的石 刻。威风凛凛的雄狮山周围是用大理 石雕刻的多种字体变换的“真”与 “实”字,以形象的展示方式将校训铭 刻在实验人的心中。漫步校园其他地 方,每一处拐角都有狮山文化的精心布置;每一尊校友石都自成一个景点, 诉说着拼搏的励志故事;每一个校友 墙的名字都记载着一段跃动光鲜的青 春;每一处墙角的提示语都提醒着实 验人去争做雄狮先锋……在立德树人 的过程中校园环境所呈现出的教育功 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 熏陶功能是无需言说的。

二、以独具地域特色的雄狮精神 培育人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十分注重以  狮山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丰富  的人文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  狮山文化的德育价值,提炼“雄狮精  神”中的富有正能量的因子。学校把  雄狮精神提炼概括为:“独立性格、自  信果敢、勇于争先、王者风范”。学校  依托社会资源,以开放的心态创建育  人大环境,着力开发以“狮山文化” 为主题的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活动贯  穿了以下主题:弘扬雄狮精神,学习  雄狮自信勇敢、勇于争先、追求卓越  的精神;学习传说中的雄狮见义勇为、 为民除害、不怕牺牲的正义品格;学  习“志士招国魂”的壮士们心怀天下、 自尊自强、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品格; 像雄狮一样有大气魄、大情怀,敢于  争先,敢于成就王者风范。

开发德育拓展性课程,实施开  放性主题活动,寓德育于综合实践活  动等拓展性课程之中;开辟“狮山讲  堂”,通过“讲堂”的系列活动丰富德  育教育;构建德育选修课程,增强学  生的德育体验。几年来,“狮山讲堂” 邀请了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以及许多社  会名流、杰出校友来校开设系列课程, 让“汇聚狮山之麓,成就光荣与梦想” 成为实验人的共识;让独立性格、自  信果敢、勇于争先、王者风范成为实  验学子共同的追求。为学生形成良好  的心理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狮山文化课程的创造性 挖掘与发展,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 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 素质,而且增长了学生知识、开阔了 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现在和未来 的生活空间,在奋发向上的氛围中锻 炼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随着校 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其狮山文化的 传播价值、美育价值、道德认同性价 值、知识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将会得 到越来越多的名校及有识之士认可与 肯定。

三、以“雄狮先锋”的好教师团 队引导人

教师团队的建设决定着学校的教 育质量。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才能 保证学生的利益。重视教师团队的培 养与发展也是保证教师的利益。叶圣 陶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 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是引导者,学 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好的教师 团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 助他们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启发他们 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把课 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从而最大限 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

我校现有区级名师工作室 6 个, 区兼职教研员 3 名,具有良好的团队 建设的领导力;有省特级教师 6 名, 正高级教师 8 名,苏州市名校长、市 名师、市拔尖人才 6 名,苏州市学校 带头人、大市学科带头人 20 余名,区 学科带头人 47 名,老中青教师梯队合 理,青年教师发展迅速。

(一)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实验中学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很早就启动了“三层九级”教师培养 机制。随着学校发展,青年教师培养 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目前采用教师 聘任制、以赛代训制、成长激励机制 等措施促进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层层 聘任机制,打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团队和以备课组长为中心 的学科教学团队。注重发挥名特优教 师引领作用、示范作用;成立学术委 员会,营造教育科研氛围,引导教师 专业成长。近两年,学校教师获省市 级大奖人数大幅增加,每个教师的获 奖背后都有一个团队的力量与智慧。 目前教师团队正呈现层次性、梯级性 的发展状态。

(二)精心打造“四有”好教师 团队

我校响应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号  召,精心打造“雄狮先锋四有好教师  团队”,相关项目已通过市级评审,成  为苏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 我校雄狮先锋教师团队以搭建名师引  领、梯队发展、结构合理的“四有” 好教师团队建设组织架构为指向,构  建基于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教师学习、 发展与管理的新模式。目的是建成学  科覆盖面广的优质骨干教师团队,形  成教师成长梯度。将四有好教师团队  建设成为“学科育人的先锋、创新发  展的榜样、团队引领的标兵”,以团  队的示范标杆和文化价值,推动全校  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  的指导者”,使团队在省外具有较大  影响。

雄狮先锋好教师团队建设以“狮 山文化”为团队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 点,以“雄狮精神”为教育教学实施 的文化切口,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 人理念,回归育人根本,实现知行合 一。在此基础上,建设过程中注重实 践效果,构建行之有效且适合我校校 情的育人模式,最终形成师生共长、 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团 队育人文化。团队将以我校现有的区 名师工作室和校内名师工作室两级名 师工作室为团队建设的主体,发挥其 在区域内引领的辐射性,先行、先试, 形成从团员到团队、从团队到全校、 从一校到他校的蝴蝶效应,引导和带动区域内的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 以德施教,从而发挥我校在区内的示 范带头作用。另外,进一步挖掘和提 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卓有成效的独有 经验和成功范式,在区域内进行推广 与实践。

四、以狮山校园文化的活动锻炼人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最适 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帮助 孩子找到适合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让 他们幸福地开启生活之路。学校十分 重视和支持学生自主组织的社团活动, 希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现学习的乐 趣,进而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锻炼 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社会责任感为自己的将来奠定人生的底色。

社团涉及到法律、文学、艺术、 体育、劳动、社交、辩论等多个领域, 他们中有江枫文学社、模拟联合国、 “根与芽”、银石艺术团、动漫工作室、 行摄人生、cosplay 等社 团。 这些社 团经常举办大型活动,不仅在校内影 响广泛,还与兄弟学校有广泛的横向 联系,常常开展跨区社团活动,活动 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和开展。不同风 格的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丰富自我、 提升自我的舞台。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学 生忙碌着快乐的身影、积极地探究着 的姿态和幸福地活动着的神情。这些 社团活动的开展,也给学校文化建设 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形成了学校浓郁 的民主的人文环境、健康的文化气息、 蓬勃的创造朝气。

\

实验中学的江枫文学社先后获得第六届“新作文杯全国高中学生作文 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国优秀文学 社团”称号,《江枫文学》杂志被评为 “全国第四届优秀校办报刊一等奖”、 “银瑞杯”江苏省首届中学优秀校报校刊评选特等奖,该社已经成为华东地 区影响最大、最成功的文学社团之一。 分别获得 2013 年和 2015 年苏州市文 科状元的周缘、王刘琴同学就是该社 的骨干成员。

2016 年 8 月,由东吴模拟联合国 大会组委会主办、实验承办的东吴模 拟联合国大会上,来自全国 20 多个省 市的 200 多位代表怀着对国际政治的 热情相聚于此,参加了为期五天的会 议,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唯一 的一所中学代表团,实验中学高一学 生组成的中文代表队获得团体“最佳 表现奖”,英文代表队获个人“最佳立 场阐述奖”。2018 年 2 月我校又成功 承办了苏州市“长枫”模联大会。“根 与芽”“模联”和模拟政协社团获苏州 市“高中生十佳优秀社团”荣誉称号。 银石社每年 7 月 1 日都举办校园慈善 音乐会,助学西部学童;2017 年,在 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 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剧 目征集评选活动中,实验学生自编自 导自演的作品《岁月神偷》荣获省特 等奖,这是学校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 以上的奖项;2016 年、2017 年, 实验 辩论队参加苏州市“看我 72 辩”中学 生系列辩论赛,连获总决赛冠亚军。

2017 年文学社选送的经典诗文 朗诵节目《把栏杆拍遍》获得苏州市 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的特等奖第一名。 2018 年、2019 年模拟政协社团的提案 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提案,提交省两 会。2019 年 6 月,学生自主发起了社 团嘉年华活动,邀请了 30 多个社团现 场展示,不同风格的社团组织、丰富 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自我、 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扬子晚 报》的“扬眼新闻”进行了现场直播, 开播两小时点击量就超过 50 万。这些 活动帮学生更明确地辨清了自己的兴 趣与特长,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 践能力。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来,微 尘社第一时间筹款 76581 元,为武 汉 8 家医院购置了医护用品。在得知 德国友好学校急需口罩的消息后,国 际部联系本部的微尘社组织学生对德 国友好学校卡滕贝格高级文理中学进 行爱心捐赠,给友好学校的学生送去 2000 个口罩。很多学生活动被迫取 消或者转为线上,国际部在学校范围 内开展了高一学生英文配音大赛、高 一 学 生 mini 动 漫 展 分 享 ACGN 文 化、学生艺术节、高一学生 DIY 作品 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领导力、 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另外,国 际部学生成立橄榄石基金会,定期组 织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 社会责任感。比如,橄榄石基金会成 员在母亲节期间组织手工艺品义卖活动。

在各种活动中,社团成员感受到 肩负的社会责任,培养了勇于担当的 精神。而可喜的是,这些参加社团活动并获大奖的孩子们都是利用业余时 间来筹备活动的,他们非但没有耽误 学习的时间,反而在活动中提升了自信,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成绩,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五、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深知 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努力营造校园 文化就是要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 氛围里呼吸浸润、熏陶渐染,让狮山 文化在学生的血肉里慢慢积聚,使雄 狮精神在青春骨骼中渐渐成型,让实 验中学的印记深深烙在每一位实验人 的心上。

参考文献:

[1] 余清臣 , 卢元凯 . 学校文化学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程红兵 . 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9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