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巧用教辅保轻负 循路导航促高效 —基于减负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作业本》高效运用的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24 11:49: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堂作业本》紧扣学段单元目标,注重教学的知识点与能力训练,是省教研室主编的优秀教辅资料。 将其与语文课堂教学巧妙融合,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循路导航,实现高效。针对教学实 践中课堂练习课外化、整堂化、欠整合,《课堂作业本》利用缺失的问题,本文从梳理作业知识点、把准作业切入点、 找准作业弹性点、寻求最佳反馈点等几方面开展探究,旨在阐述如何高效运用《课堂作业本》,促进轻负高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作业本   高效运用

一、缘起

在一次学校青年教师的评优课中,关于课堂作业 和《课堂作业本》的运用,12 节课中作业时间在 5 分钟 以上的仅 3 节课,  作业有布置没时间写的有 4 节,甚 至有 2 节课作业没有布置 。再看作业来源,教师自行 设计的占了 8 节课,仅 2 节课使用《课堂作业本》。这 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课堂上,低年级要求完成书面作业时间累计不少 于 8 分钟,同时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这是 减负的要求,  必须遵循 。要求老师能精心设计课堂练 习,能将课堂练习有机渗透,科学穿插。从字词教学的 检查巩固,到阅读句段的感悟体会,再到小练笔的铺垫 指导,直至高效落实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课堂作业本》从阅读教学的知识点与能力训练入 手,紧扣学段、单元目标,是省教研室主编的优秀教辅 资料。笔者认为,巧用《课堂作业本》,使其与语文课堂 教学有机融合,既能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又能更好 地为课堂教学循路导航,从而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

二、透视:《课堂作业本》运用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课堂作业本》之 于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认识不足,不了解该书 编者的良苦用心,在该书的运用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课堂作业课外化

比如,有的教师过度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华丽,教学 节奏把握不当,整堂课疲于教学,等到下课铃声响起, 才匆匆布置课堂作业,  告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由此,所谓的“课堂作业”成了“课外作业”。

(二)课堂作业整堂化

比如,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课堂作业本》是纯粹的训练,  在教学中穿插课堂练习会使阅读讲解支离破碎, 因此,将《课堂作业本》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割裂,甚至专 门安排整堂课单讲《课堂作业本》。不仅呈现的时机不 当,且千篇一律,更别说与课文理解感悟发现相结合。

(三)课堂作业欠整合

《课堂作业本》练习有主次之分 。  而且,课与课之 间存在着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需要在课堂作业中加 以整合 。可是有的教师往往主次不分,且缺乏整体意 识,没有敏锐地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欠缺为新 旧知识架设整合的桥梁,从而使得本应逐步丰满完善 的知识体系支离破碎。

三、探寻:《课堂作业本》高效运用的策略

《课堂作业本》的习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作业本》的运用,合理安 排,逐一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教学活动,优化 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梳理作业知识点,为课堂教学目标循路导航

教师对《课堂作业本》要有总体把握,要进行系统梳 理,发现本课练习的知识点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 要看准整单元甚至整册的内在联系,使之紧密结合。1.立 足本课,高效融合 。  我们发现,《课堂作业本》上的练 习,体现着学生阅读文本的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怎么 教”的过程中,参考《课堂作业本》的作业设计,根据教 学目标选择一定的练习,使之高效融合,对于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2.立足全局,整体把握。《课堂作 业本》练习不仅仅体现着这一课的要求,有时也体现 的是整单元、整册甚至是整年段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主 题 。作为老师,要立足全局,整体把握。

(二)把准作业切入点,为课堂教学实践保驾护航

《课堂作业本》在课堂上的高效落实和利用,不是 简单地将作业分割在几个课时完成。它要求教师在课 堂上找准指导的最佳“切入点”,把握时机,在课堂中 适时而引,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让学生沿着最优化 的路线,在生动高效地学习语文的同时,真正吃透作 业本中的题目,做到灵活答题。

1.切在课前,让预习落到实处 。一篇课文未教之 前,教师都会布置学生预习 。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 “认一认,读一读”,可以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作 业本中的“看拼音,写词语”这类题型则是复习巩固旧 知环节的最好抓手 。学生翻开作业本进行自我检测, 完成后或翻书校对,或与同桌互相检查,自主订正。看 似简单的操作可以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养成自我学 习的能力。

2.切在课始,让感知贯穿其中。在处理感知类的题 目时,我们可以安排在学习课文的初始阶段,让学生 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贯穿学生初读课文的整个阶段, 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教师也可以此类题目作为检查 学生整体感知效果的重要手段。

3.切在课中,让阅读更丰厚。低段的阅读教学要守 住“低段”这个前提,设计教学时,老师可以凭借作业 题,寻找到我们教学中的各种训练感悟点,从而带着 学生进一步在阅读中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为学生 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让练习成为积累语言的训练点 。教师在阅读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作业本》中“照样子填一填” “读一读,说一说”“我会说”等积累性习题,融入课文  教学中,在阅读中实现语言的积累。

如《小小的船》中的“读读说说”题,练习用“看见” “像”说话并积累词组“怎样的什么”。

教学“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 蓝的天”时,可以这样进行:

师:小朋友,请你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看见了蓝蓝 的天空中有()的星星和()的月儿。
生说。
师:蓝蓝的天空中闪闪的星星和弯弯的月儿,那么, 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呢?
生: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生:蓝蓝的天空像海洋。
师:是啊,蓝蓝的天空像大海,那弯弯的月儿就像 什么了呀?
生: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师:小朋友真棒,那么,你看见过什么呢?  你能用 我看见()来说说吗?
生说。
师:那么谁能来说说这句:我看见清清的小河里
有()的鱼儿和()的虾。
… …

\

(2)让练习成为领悟方法的体验点。授之以鱼,不 如授之以渔。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习得方法,学会运 用语言 。  教师抓住《课堂作业本》中“用带点词语造 句”“照样子写一写”等练习,细化其过程,让学生在体 验中习得方法。
如《我为你骄傲》中的“我能行”一题,是“过程与 方法”目标的体现 。它先通过填空的方式渗透本体喻 体的概念和比喻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类似 的句子,即明白课文中哪些是比喻句,最后自己写一 句比喻句。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句子—我们看着石头 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课文把石头 比作什么了?
生:课文把石头比作子弹、流星。
师:子弹射出、流星划过,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很快的。
师:哦,像子弹射出,像流星划过,让我们能形象 地知道石头出去的速度。来,让我们来读读 。其实,像 这样的比喻句在课文中还有一句,你找到了吗?
出示: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 飞快地逃走了。
师:这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了?写出了什么?你还能 照样子来写一句吗?  并想想你写的这句写出了什么?

(3)让练习成为深化阅读的感悟点。《课堂作业本》 上有些练习带有提纲挈领性质的或感悟的问题,  把这 些练习融入阅读课堂中,可以不留痕迹地带领学生主 动走进文本,引发学生讨论,从而促使学生去体验文 本,感悟文本。
如《三个儿子》的“读一读,写一写”,是引领学生 感悟的一个过程性练习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这 道题目,展开环节,让学生深入感悟。

第一步:①轻声读第七自然段,完成填空:一桶水 可重了!水直(晃荡),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 腰也酸了 。②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水桶里 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③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第二步: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 么表现呢?

①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                              ②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 。(跑到、接过、提着走 。)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③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     第三步: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①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②学到 这里,你想对这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说一说呢?  指名 说 。③动笔写一写。

4.切在课末,让文本得以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 作业本》设计了这样的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从课内 走向课外。这类的练习,可出示在课末,让文本得以通 过拓展。
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的练习:我们四处寻 觅,啊,终于找到雷锋了 。他正();他正();他正()。
课末出示此练习,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填空。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词语回答前两空,  然后引导: 雷锋叔叔还在哪儿呢?

视频播放雷锋的故事片段,了解雷锋叔叔出差在 火车上帮忙端茶倒水,去医院途中去建筑工地帮忙拉 砖等等 。后一空就迎刃而解了。

生 1:他正在火车上,不顾劳累帮列车员端茶倒水。 生 2:他正在工地上,带病帮忙搬运砖头。
……
师总结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生:雷锋叔 叔就出现在哪里。
师:雷锋叔叔已离开了我们,可是雷锋精神一直 鼓舞着我们,看—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 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雷锋就在我们 身边 。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最后,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他向我们提 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 完成练习 6。

(三)找准作业的弹性点,为个性飞扬插上翅膀

《课堂作业本》“编写说明”中提到:作业本以课为 单位编制,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 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因此,教师在使用《语文作业本》中,还可以进行适 当的开发。

1.因人而异,让作业更有层次感。不同学生的认知 基础、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的掌握、应用速度也是有差 异的。根据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倾向不同,《课堂作业本》 上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可以适当分层。比如,有一些选 做题,可以设计成星级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 的机会。2.根据学情,让作业更具阶梯性。教学过程是师 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课堂上教师充分捕捉信息,及 时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调控,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益。  同样的,作业也要与学生的学情、能力相匹配,作业 的练习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日月潭》比喻句学 生已经掌握,但是学生写比喻句往往缺少修饰语,显得 干巴巴的。所以,教学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先出示 句子让学生比较体会有修饰语“圆圆的”“弯弯的”的句 子和没有修饰语句子的区别,体会修饰语的作用。然后 出示习题,让学生照样子完成练习,让作业更显阶梯性。 3.根据内容,让作业更具整合性。前面讲到看似简单的 课后练习,不仅仅体现着这一课的要求,有时也体现的 是整单元、整册甚至是整年段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主题。为 此,我们在对待《课堂作业本》也应从整体出发,小到一 个单元的知识点,大到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作业 内容和作业目标进行整合、优化。

(四)寻求最佳反馈点,为课堂教学减负提质

课堂作业当堂落实及时反馈是为了促进课堂教 学的“过程生成”,即通过教师的点拨和组织,使师生 向着高效、高质量的目标“互动深化”发展 。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又可能会动态生成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认 识等 。教师找到一个最佳的反馈点,会促使教学过程 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促进课堂的轻负高质。

1.及时反馈,令错误减少出现。低段大部分的作业 是抄抄写写,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记忆力、理解能力的 差异,时常会写错字。采用及时反馈,提醒学生错误的 关键所在,就能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减少错 误的出现。2.延时反馈,为思考留下余地。感悟类题目、 拓展类练习是学生进行思维创造的过程。难免出现不 完善、不规范,甚至犯错误的现象,教师适当延时反 馈,为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就 会得以蔓延。3.激励反馈,让学生信心倍增。反馈应注 重学生发展的进程,  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 较,通过反馈、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激 励基础较弱的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激励学有余力 的学生再攀高峰,学生的信心倍增。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5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