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长期以来,教学一直以教为主,再带动学生学习,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能唤醒学生自主反思 意识,主动参与学习,这将极大推动学生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自动化。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 学生的反思性学习现状,影响学生反思学习的因素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实现学习自动化等方面展开
论述。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 推动 初中数学 自动化
一、样本概况
此次调查以海沧实验中学学生为对象,根据学生的成绩水平、对数学的感兴趣程度、学习态度、反思习惯、反思意识、学习方法、反思方式及家长态度等方面进行问题设计,逐字分析,尽量避免暗示及歧义,使问卷符合全面性、目的性和适度规模 。海沧实验中学初中部有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段,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年段抽取 100 人发放问卷 。在各年段长和班主任的帮助下,完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 300 份, 回收率 100%。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以 300 名同学填写的有效问卷为最终统计量 。男生共160 名, 女生140 名,符合学校男女生比例情况。
二、学生反思学习现状
1.学生有一定的反思意识,但不够主动
从问卷中发现,在学习遇到问题时,60%~70%的 学生选择向他人请教,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不到 30% 。上课没听懂,不能尽快想办法解决的占到 1/3 多 。说明学生也知道自己学习存在问题时应该要解决,但主动意识不够,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反思能力差异很大
从问卷中可以看到:(1)每次完成习题后能自己独 立检查的只占 28.7%,考虑多种解答方法的只占 10.7%, 更多的学生是依赖其他人,通过对比才发现自己的错 误所在,这部分学生占了 44.7%,但这将导致其无法通 过反思检查自己错误所在 。(2)对待作业或试卷中的 错题,68.6%的学生会去订正错题,但至于错题的产生 原因及方法的总结,只有 26.8%的学生会去完成。对数学知识和方法, 经常性反思总结的学生也只有38.3%。 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反思意识,但是反思方法还不到 位,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进行反思和总结 。(3)解题过 程中能先认真审题,反思题意再解题的占 63.7%,这与 老师平时的强化训练有一定关系, 但仍有 37.3%的学 生解题不太会进行反思,题目只粗略地看过便凭印象 开始解题, 这将导致解题的过程中条件理解不够准 确,已知条件有所疏漏,解题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3.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还不够成熟
学生能经常性反思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仅占 38.3%,偶尔反思的占 52.3%,说明学生知道反思对学习是有帮助的,应该进行反思,但反思的习惯尚未养 成,六成左右的学生还处于随心所欲的状态,想起来了或有时间了才进行反思,还没有真正让反思形成一 种习惯,融进自己的学习生活。
4.学生了解较多的反思方法,但难以坚持落实
经调查,60%左右的学生了解、接触过思维导图和 错题本,说明学校和家庭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反思性 学习。 然而真正能坚持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总结的, 仅占 10%左右,认真完成错题本的订正与整理的也仅 有 50%左右。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存在缺漏时能积极 主动分析原因,但难以长期坚持,反思的毅力明显不足。
三、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因素
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老师的教 学引导、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等,但以下原因值得引起关注:1.学生本身能力培养的忽视
近来,大家对反思的重要性认识日渐深刻,知道 反思是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教师开始寻找有 效的反思方式,课后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 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反 思,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然而教学是教与 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的反思并不能取代学生学 的反思,而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十分薄弱,大部分学 生的学习局限于上课听课, 下课完成作业的层面,这 种意识极大地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是一个 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以进行反思应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部分。
2.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我反思的引导
在新课程的推进下, 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课堂教学中有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竞争机制、探究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故而课堂上看起来每个人都动起 来了,参与了,实质上有部分学生是被“牵着鼻子走”,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热闹的课堂之外是学生不会思 考解题,有需要思考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上述原因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思意识薄 弱、反思能力低下、反思学习习惯差、反思学习毅力不强等,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形成自 动化,真正做一个学习的主人?
1.抓住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可见反思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必须从学生的反思意识开始培养。 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习惯于被动“跟学”,缺乏自身体验、反思感悟的过程, 为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从起始年段开始进行反思意识的渗透
当学生一踏入中学大门时, 要及时抓住时机,在 第一堂课的学习方法指导中就及时渗透反思意识,让 学生明白反思的重要性, 教会学生反思的相关方法, 如学会如何预习、记课堂笔记、及时联想反思等,并把 这些方法运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若这些反思意识 能从起始年级抓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典型题型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反 思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质疑是反思的基础, 反思是质疑的深化和目的,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在教 学过程中常遇到答案有多个解答时, 学生经常漏解, 对条件不确定时的分类讨论经常是学生理解的“重灾 区”,所以可以在遇到该典型题型时,“集中火力”引导 学生反思总结,相信经过专题反思过后,学生对该题 型就能得心应手了。
(3)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 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合作探究, 自觉建构的过程,让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经历讨论总结等。 不同的 思维方法,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分享中养成反思 的意识。
(4)加强课后复习引导,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课后环节加强复习反思方法的引导,如知识重现 后,联想记忆,看书补缺补漏等,对例题的再深入研 究,对解题方法的总结等,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巩 固形成系统化,从而内化为反思意识的动力。
2.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刚入学的学生普遍反思能力较低,需要在教师的 引导下逐步形成,且反思并不是简单的回顾和一般的 分析,而是从新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看到现实的不足, 这需要相关的反思技能,所以要求教师能采用各种不 同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从而达到 熟练应用的水平。
(1)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
课堂是知识呈现的主要场所,数学课堂教学不仅 要重视定义的理解,结论的推导和应用,还要重视各 个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探究与发现,让学生在摸索的过 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 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 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 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根据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为学生创设反思的机会:
①引导学生在“绊脚石”上做反思
学生在探究学习或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 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如果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绊脚 石”的问题,那么学生的能力将停滞不前。引导学生积 极面对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如“绊脚石”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 以前可曾遇见过? 它是哪些方面形成的障 碍,自己需要补充哪些相关知识,有没有相近的类似 的解决办法,如何跨过去或换一种思路绕过去? 让学生在“绊脚石”处进行反思,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让学生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能有效提高思维品质。
②引导学生在错题归因处反思
以前学生并不重视错题的订正和归因, 拿到作业 后,很多学生只是瞄一眼对错就放一边,只有少部分学 生会进行认真订正,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会追根到底进 行归因,所以错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我们引导学生重 视错题,把错题归因当作提升自己的法宝,引导学生思 考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导致错误?这个错误原因如何克 服? 下次再遇到可以采用什么策略避免再次出错?
③引导学生在课堂小结处反思
以往课堂上小结是由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 归纳,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属于被动接受,很快就忘 了 。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如这节课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包括方法、思 想、解题策略等)?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哪些困惑?怎 样解决问题? 由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补充,老师适时引 申、提高,让学生从课堂上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2)课堂外借助丰富多彩的反思形式,培养学生 的反思习惯和方法
课堂外的时间占学生学习时间的一大部分,狠抓 课堂外的时间,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所以 在课堂外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巩固、强化学生 的反思习惯,提升反思能力。
①认真整理错题本,及时补缺补漏
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各不相同,学生 的掌握程度会在练习中或考试中集中反馈出来,解题 过程中的错题便是知识的缺漏所在,指导学生对错题 进行反思整理,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点进行反思与 矫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刚开始对学生进行错 题整理指导时,主要从格式方面进行规范,要求学生 写出错题题目 、错题的解答,还有正确解答 、原因分 析、解题策略、拓展反思等 。 当然由于学生层次的不 同,所做错题分析也有不同的呈现效果,但只要认真去 做错题反思的学生,一定能从反思中取得收获。
②用思维导图串起知识点间的联系
初中所学知识点是逐一呈现的, 但又不完全独 立,知识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知识点之间又互相延 伸拓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间的联系? 应 用好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 对知识点之间的探究、考查有更深的理解。在章节复习时,让学生把本章知识内容和思维导图 画出来,理清各知识间存在的联系,既是对知识的一种 重温,又能理解各知识间的脉络,在思维导图中还能引 导学生把典型例题进行整理,明确知识的应用方式。
在中考总复习时,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把存在联系的知识进行串联,揭示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明确知识之间如何转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③考试后反思,助力调整学习方向
平时的练习有时还不足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 学习状态,但每次阶段考试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 学习状态,所以考试后及时反思,能让学生更好地认 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考试后的反思可以 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几方面 进行反思 。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会影响到学习的专注 度,同时也是较容易改进的,故学生若能端正学习态 度,积极面对学习,那么进步将是必然的;学习方法关 系到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将影响到成 绩的高低,我们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总结出好的学 习方法,学习将事半功倍;学习习惯在于个人品质,有 好的学习方法,还得有坚强的毅力支撑,坚持不懈方 能见成效, 所以反思学习习惯是要学生时刻不忘目 标,提醒自己努力坚持向前!
反思性学习就像打开学习“潘多拉”盒子的钥匙, 如果能坚持进行反思性学习,并把各种反思方法运用到位,让学习成为“自动化”绝非难事 。我们在教学的路上将致力于推动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之内化为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海勇.学生说题在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中的 实践[J].学周刊.2017(2):146-147.
[2]柳海涛.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有效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2):115-116.
[3]毕志山.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0):15-16.
[4]薛旭.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性学习的必要性及策 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4):22-23.
[5]谢碧秀.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J].名师在线.2020(6):32-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