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高等数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31 10:58: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高等数学是 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延展和融合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 。本文把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思政教 育、德育培养和人格提升等方面有机结合并升华,达到“育才育人”一举两得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数学  思想政治教育  微积分基本公式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进展层出不穷,在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的推动下,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社会氛围逐渐呈现复杂性和多元化,对思政教育认同也逐渐产生了冲突性特征 。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与自由,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叛逆心理较强,缺乏集体意识,学习的功利性较强,不愿意被束缚,不盲目推崇权威,对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比较抵抗,喜欢通过个人实践来获取知识 。学生希望与教师平等,不愿意被单向管教,具有较强的自我选择性,不会盲目认可既定价值观 。2016 年教师节习近平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的讲话中谈到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

\

一、高等数学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理、工、农、经、管等各专业都开设的基础课,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在全校覆盖面很广,而且在大一开设,刚入校的大学生在思想及行为习惯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将课程中的一些概念、方法与知识进行挖掘和组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国内外高等数学相关人物生平和事迹,让学生感受数学家们认真、严谨、献身国家与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开发设计新的教学案例,尤其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且与所学专业息息相关的新鲜案例,增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获得感,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改造世 界的方法。  以此为基础,将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思政教育、品德教育和人格提升等方面有机结合并升华,结合教学实践将课程思政融入微积分基本公式的教学,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微积分基本公式:     f(x)dx=F(b)-F(a)

(二)能力目标通过微积分基本公式的学习可以解决物体的变速 直线运动路程问题,曲边梯形面积等实际问题。

(三)思政教育目标

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教会学生产生感恩和爱,教会学生用情感和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进而用自己优秀的品行、知识、智慧来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三、教学方法

1.进行启发式教学,从简单的案例入手,让学生对教 学内容产生一定兴趣,并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2.利用雨课堂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 如恰当的时候发送题目、开启弹幕 。  3.积极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引入数学家的生平、奋斗历 史;中国的科技知识强国梦,挖掘数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4.灵活运用多媒体、电子数位板板书,极大地提高教 材的表现力,使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刻板、枯燥变得更为直观、有趣 。5.设计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如恰当的时候 变声,加肢体语言等。

四、教学内容

1.课前。遵守课堂纪律是每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尊重和爱护课堂的每一位学生,所以我提前 10 分钟进课堂、着装整齐,课前准备完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等待上课。(敬业精神,通过老师的表率作用,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说话、不穿奇装异服等,这些都体现了对同学、师者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 。)[2]

通过认真批改作业发现个别抄袭现象,  利用课前 5 分钟和同学们聊聊作业抄袭现象。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 离,也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品质,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正逐渐进入成熟的诚信社会,  失信的人将受到各种影响, 比如出行、炒股、买房等一般社会活动,甚至将来子女上学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前苏联数学家辛钦说:“数学教学一定会慢慢地培养青年人树立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特性,这种特性中包括正直和诚实。”(诚信教育,帮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2.课中。讲授微积分基本公式[3]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进入雨课堂,为课堂互动做准备 。调用头脑风暴:上节课学过的用定义计算定积分的方法?  (抢答)

答案: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过程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必须寻求计算定积分的新方法。

引例:设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v=v(t),v(t)≥0,路 程函数为 s(t),则在时间间隔[T1,T2]内物体经过的路程

为 ∫ T 2    v(t)dt=s(T2)-s(T1)(1),因为 s ′(t)=v(t),即位置函数 s(t)是速度函数 v(t)的原函数,所以关系式(1)表示, 速度函数 v(t)在区间[T1,T2]上的定积分等于 v(t)的原函 数 s(t)在区间[T1,T2]上的增量。

说明:从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这个特殊问题中得出 来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性(从特殊到一般的 哲学思想),这就是重要的微积分基本公式。为了得到这 个结论,先介绍一个引理。
知识点 1:如果函数 f(x)在区间[a,b]上连续,则函数\

(1)展示 PPT,仔细讲解定理内容。

(2)通过引理的学习得到结论:闭区间上的连续函∫ a dt,这一点在下面的定理证明中要用到。

(3)知识拓展:

\
(4)雨课堂发送题目,师生互动。
知识点 2:若 F(x)是连续函数 f(x)在[a,b]上的一个 原函数,则

\


(1)对此知识点说明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揭示了定积分与不定积分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定 积分的计算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计算方法。

(2)通过文本和视频给学生分享公式背后的故事以 及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伟大数学家的历史,借助数学家 的事迹鼓励学生,借此端正学习态度,脚踏实地地学习。 尤其是在人生低谷时,数学家的奋斗历程可以鼓励学生 克服困难,继续前行。大学生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应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 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地做人做学问(科学精神、工匠精 神)。同时介绍当前中国科技知识强国梦正在路上,比如 2018 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 嫦娥四号升空探月工程“四战四捷”、国产航母完成三次 海试、中国北斗全球覆盖自主建设并独立运行、首颗 X 射线为天文卫星擦亮“慧眼”等等,通过介绍我国的科技 成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 爱国思想,树立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学习的精 神(使命感)[4]。

(3)讲解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证明;

(4)知识巩固:通过两个具体的例题, 让学生在实 际应用中理解和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具体过程如下:

●计算    x dx(与复杂的定义法作比较,体会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简单,更能说明牛顿和莱布尼兹的贡献之大)。

●             \

●计算     |x-1|dx(调用头脑风暴:提示学生绝对值函数的原函数不好找,怎么办?  )

(5)雨课堂发送题目,师生互动。

3.课后小结、课后思考及作业

小结:    \


课后思考:形如此类积分     \

\原函数直接得不到,我们怎么办?  为下节课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埋下伏笔。

●课外拓展作业:来到富饶的浙江,我们自然想到 美丽的西湖,那么西湖有多大呢?  试用所学知识给出方 案。

五、教学评价

1. 简单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两位科学家的生平和 奋斗历史,让同学们感受到他们的工匠精神,又结合现 在的高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正面引导, 在课堂上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数学知识,还可以开拓境界,熏陶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2.引入的问题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用”,告诉同学们,一路探索,一路发现,努力着,坚持
着,可以发现最美的风景。

3.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灵动的 PPT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枯燥的数学课增添了色彩;在课程的结尾,安排小结,用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课堂结构趋于完整 。此小结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

六、教学反思

1.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必须主动参与时代变化,学生也在变化,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尤其对于非常抽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填鸭式教学显然已经不适宜现在的学生,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此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细品课程思政资源,必定学有所获为提高情感体验,课程引用了大量的文本、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涉及数学发展、伟大数学家生平及成就等,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源能够让我们充分体会到数学大师们的个人魅力,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数学中的情感和作用。这是数学素质教育中最大的收获。

七、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内容涉及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以知识目标为主线,以思政教育为辅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让课堂发挥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全面实施课程思政,  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我们将进一步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努力把课程思政做好做精,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沁入学生的心里,把高等数学课程打造成思政示范课,以此带动其他课程思政建设[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吴慧卓.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9(10):40-43.
[3]谢厚桂,王传伟.高等数学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4]高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6(3):60-66.
[5]杨威,陈怀琛,刘三阳,高淑萍,李兵斌. 大学数学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线性代数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0(3):77-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6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