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主题“走进外国文学名著”,编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师需要认真进行单元教材解读,充分运用教材并对教材进 行二次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主要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走进整本书 的阅读,汲取异域文化的营养。
【关键词】单元统整 紧扣要素 教学策略探究
一、纵观要素,全面解读单元教材内涵
(一)人文主题鲜明突出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既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又关心当代文化的了解,还注重多样文化的渗透, 精心编排了以“异域文化”为主题的课文共 13 篇,内容 包括有外国神话故事、外国故事、外国童话、外国民间 故事、异域风情、外国名著等,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 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品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表 1
异域文化内容在统编教材的分布 |
四上 |
四下 |
五上 |
五下 |
六上 |
六下 |
普罗米修斯 |
“诺曼底号” 遇难记 |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 |
威尼斯的小艇 |
穷人 |
鲁滨逊漂流记 |
|
巨人的花园 |
|
牧场之国 |
在柏林 |
骑鹅旅行记 |
|
海的女儿 |
|
金字塔 |
|
汤姆 ·索亚历险记 |
本单元选编的名著以“漫游”为主题,故事生动有趣,作品蕴含的“英雄主义”、“历险因素”很容易吸引着学生的目光 。《鲁滨逊漂流记》由“梗概”和“精彩片段” 两大部分组成,以日记、回忆等形式,记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 国”。“精彩片段”叙述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 面对现实的思考,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汤姆 ·索亚历险记》记叙了主人公汤姆 和哈克、贝琪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骑鹅旅行记》看似荒诞的故事却蕴育成长主题。片段描述了尼尔斯受到小妖精的惩罚变成拇指大的小人, 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
教材充分发挥外国名著在学生精神成长和语文学 习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 情感熏陶,养成良好品质。
(二)语文要素层层落地
1.了解梗概,把握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了“把握文章主要 内容”的目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 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 材给学生提供脚手架,引导通过提炼小标题梳理出文章 脉络,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或主线问题引领,整体把握 内容。
表 2
了 解 作 品 梗 概 , 把 握 主 要 内 容 |
《 鲁 滨 逊 漂 流 记 》 |
课 后 习 题 : 默 读 梗 概 , 说 说 这 部 小 说 写 了 鲁 滨 逊 流 落 荒 岛 的 哪 些 事 , 用 小 标 题 的 方 式 列 出 来 。 |
《 骑 鹅 旅 行 记 》 |
课 前 导 语 : 读 读 下 面 这 个 片 段 , 说 说 小 男 孩 尼 尔 斯 变 成 小 狐 仙 之 后 , 他 的 世 界 发 生 了 什 么 样 的 变 化 。 |
口 语 交 际 : 同 读 一 本 书 |
围 绕 话 题 交 流 : 这 本 书 讲 了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故 事 ? |
2.交流情节,评价人物
三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引人入胜,人 物不同的命运引人关注 。教材设置了一系列与之相呼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表 3
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 |
《鲁滨逊漂流记》 |
课后习题: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 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汤姆 ·索亚历险记》 |
课前导语: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 一个怎样的孩子? |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
围绕话题交流: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 什么?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
(三)推动整本书阅读
1.编排方式独具匠心
三部外国名著均是长篇小说,课文均是节选,《鲁 滨逊漂流记》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以“梗概+精彩片 断”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和赏析,这样的编排,进一步加强对读整本书的引领力度。阅读“梗概”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好奇心会激发小读者的阅读期待,进而推动整本书阅读。
2.阅读策略有机渗透
统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把课标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以及“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更加具体化,教材中处处渗透阅读策略的指导 。如“联结策略”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以儿童的视角去体验、感知、赏析,帮助学生在联结中获取信息、感悟情感、评价鉴赏、迁移运用,从而获得阅读素养的提升 。 围绕情节、角色、背景和主题等要素,通过预测、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不断了解、运用和形成学习方法与策略,培养阅读品质。
二、单元统整,紧扣要素,打开异域文化大门
基于上述单元教材解读,如何充分运用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引导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主要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走进整本书的阅读,汲取异域文化的营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落实。
(一)增强单元统整,凸显课程意识
统编教材要求教师要更具有课程意识, 创造性地 用好教材,基于单元主题阅读的特点及编者意图,建议 优化和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将“单元导语”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整合,将整 组课文作为切入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读外国名 著的要求和方法,并选择其中一本,制定两周的阅读计 划 。也可以根据文体特点,整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 台”,加强同一文体教学的统整意识,通过读一篇,学会 读一类 。还可以将课文与口语交际的内容整合,打通课 内外整本书阅读 。如学完《骑鹅旅行记》后出示原著片 段,引出另一个角色“雄鹅”,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中的 提问”,小组讨论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再进行思辨 性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后,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班级读 书会,进一步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二)紧扣语文要素,系统规划递进学习
1.围绕“作品梗概”,从读懂到学写
梗概虽说是首次出现, 但五年级时学生曾接触过 缩写,且日常阅读中也常接触到内容提要等,所以并不 感觉到陌生 。建议制作微课,引领学生立体感知这种应 用文体,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其明白阅读梗概的目的就是了解故事大意,再紧扣课后题提供的脚手架, 先列小标题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这给学生提供了一 个写梗概的范式,在习作中再指导学写梗概。
2.读情节品人物,从感悟到评价
比如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可引导学生关注细 节描写: 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 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 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 的心情与性格;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七个“怎样”五个 “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 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 。 学生从感悟语言中体会精彩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进而对 人物进行多元评价。
(三)增强策略意识,联动阅读能力
教材借助“梗概”与“精彩片段”作为一个高效的 “名著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并从中巩固习得的阅读策略 。 为达成这一目标,可以借鉴“读书会”的一些方式方法,把教与学的过程更多地处理成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根据梗概猜测具体的故 事情节,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在《骑鹅旅行记》中根据故 事情节猜测故事起因;在《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出示原 著目录浏览,猜测汤姆还会有哪些精彩的历险。在汤姆 的身上寻找自己或伙伴的影子;遇到困难时,像鲁滨逊 那样通过列表把坏处和好处列出来 。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解读,提升阅读力。
(四)主题项目式阅读,打开异域文化大门
统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旨在激发学生阅读 兴趣,指导习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 。建议在本单 元中挑选一本外国名著,围绕单元主题和目标,设计项 目式学习计划,完成班级《读“ 漫游小说”寻童年历险 梦》为主题的项目式阅读:导读课引航,激发阅读期待; 任务单驱动,助力自主阅读;阅读推进课,解读人物群 像;写漫游小说,制作推广海报。主题阅读活动中,学生 通过情节梳理、预测、精读、跳读、联结等阅读策略,把 握作品的主题,感受人物形象,赏析精彩情节,进一步 提升阅读品位,打开异域文化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
[2]林之晖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实施 方略 [J].新课程导学,2020(5).
[3]陈淑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策略[J].课程教育研 究,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