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指向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低段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9 10:44: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多学科融合理念势在必行,STEM 教学理念就是将多种学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打 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是一门包容性强、实践性强的基础学科,将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能够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就从介绍 STEM 理念入手,分析 STEM 教育理念的应用意义和设 计原则,探讨 STEM 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低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研究。

【关键词】STEM 理念   小学科学  教学

一、STEM 教育理念的应用意义

(一)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STEM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更加新颖的教学 模式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更加强调趣味性、探索性和 艺术性 。对于学生来讲,将 STEM 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 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 生的学习效率,STEM 区别于传统教学,  能够充分地调 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 STEM 教学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学生能够更加自由 自信的进行发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考交流和创新的 欲望 。此外,教师会带领学生对课本中一个个的科学问 题展开讨论和实践探索,在学生合作讨论和实践的过程 中,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 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STEM 理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对于教师 来说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陌生和充满挑战的 。首先, 教师需要将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成一种多种 学科融合的全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多门学科的知 识储备,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 。  因此,STEM 教学理念的 实施有助于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督促小学科 学教师进行全面的知识学习 。其次,除了教学内容的改 变,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也需要配合 STEM 教育理念进 行改变,在 STEM 教学理念下,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 辅,教师需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将课堂交给学生,巧妙地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引导者的身份 。  因此,STEM 教学理 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 教师提升综合素养。

\

二、基于 STEM 理念的小学科学低段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一)综合性

STEM 教学理念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将多门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 生在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下能够简单的掌握 多种知识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见 STEM 教学 理念并不是将各种学科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而是将它们 综合在一起,强调学生知识的综合性,来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趣味性

低段学生天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对科学探 究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因此 低段的科学教学要以兴趣为导向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而在设计低段 STEM 教学活 动时,应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趣味性,从而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性

科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探究,  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加深对于科学的理解。在 STEM 教学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创设相应的探究情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活动中科学奥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基于 STEM 理念的小学科学低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STEM 理念落实缺乏真实性

STEM 是基于现实的生活,围绕真实的生活,发现真 实的问题,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式 。就现 在小学科学教学而言,STEM 理念在课堂中的落实过于 形式化,缺乏真实性,变成为了 STEM 而 STEM,对于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有限 。在学生进行学习时, 教学不能够结合基于学生现实生活中所需要能力,学生 能力锻炼有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过于僵化,没有发 挥学生的创新性和开放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够 运用综合化的知识进行解决,没有发挥跨学科的优势。由于学生在 STEM 理念下的小学课堂进行实践时,不能够 结合真实的问题,开展真实的问题解决,因此,学生在科 学课堂上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没能够运用科学、技术、 数学等知识工具来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二)STEM 理念落实缺乏内涵性

STEM 教育是颠覆传统教学的一种尝试,  是需要多 种学科资源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  STEM 教育等开展需 要相应的配套设备的支持才能够完成,但是教师在开展 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硬件设备,而忽视了该教 育理念的内涵。  部分学校配备了健全的豪华硬件设备, 使得 STEM 教育变成了机器人材料、3D 打印、激光切割 等为主的教学空间,但低段学生通常很难接触到这些硬 件设施,使得其无法在低段科学课程中发挥作用,没能 够对学校内已有的教学设备和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造 成了资源的浪费。  除此之外,就当前学校的 STEM 教学 空间有限,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使得 STEM 不能 常态化运行,造成该教育普世性低。

(三)STEM 理念落实缺乏系统性

目前 STEM 课程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没能够将该 教育理念与当今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存在开发内容 单一、形式单一、来源单一等情况,没能够发挥出该课程 应有的跨学科作用。  再者,一些学校开设相关 STEM 课 程往往集中于中高年级,在低段开展则非常缺乏,一些 商业机构通过构建产、学、研的教育产业开发 STEM 课 程,就目前开发的课程资源来看,只是简单做一些科技 实验或者小模型,  课程开发并没有基于当前教师素质、 学生需求的系统化的开发课程。

除此之外,由于 STEM 教育理念缺乏国家教育系统 的整体战略设计、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机制、缺少专业 的教师培训和学习等等,造成 STEM 教育还无法在各个 年级施行,尤其在低年级更显薄弱。

\

四、基于 STEM 理念的小学科学低段教学策略

(一)多学科联动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科学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 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在小学低段的 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教授学生科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看 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不能够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而 STEM 教育理念能够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  容纳 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的认识世界和多样化的 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根据 STEM 理念在教学中采用多样 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多学科有机融合,丰富小学科学的 教学内容,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效的整合起来,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 册《空气》一课中,让学生用塑料瓶、海绵、石头、圆珠笔 等工具来测试,这些物品中是否有空气,让学生以小组 合作的形式开展实验,  将这些不同的工具置入水中,看 看每个物品的变化,看看哪些物品可以沉入水中,哪些物品漂浮在水中,还要对沉入水中的物品的时间进行计 时,看看物品沉入水中最快 。  以直观化的形式让学生观 察哪些物品中有空气,哪些物品中没有空气 。并且学生 在小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 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计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 带领学生复习数学中的分秒概念,这样深化了学生对于 分秒的数学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时间概念 。教师积极带 领学生学习多种学科的知识,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创建 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于多学科知识的认识。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突出教学的探究性和创新 性

STEM 需要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重点探究与学 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到理论知 识,并且在生活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在苏教版一 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课中,需要学生善于观察 的眼睛去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植物,并且探究植物对于我 们生活的作用。  为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养殖一种植物,观察其植物的变 化,并且拍照记录,并写下植物的生长日记。在学生完成 观察日记之后,需要学生在课堂内进行展示,以学生真 实感受为基础的分享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和 植物的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分享有关种植植物的趣事,让学生们学习到 多种植物生长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的低段教学以实践为基础,需要通过实验 来解释科学知识,需要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在实践中通 过动手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二单元《水》中,不仅要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水,  水在生活中以哪些形式存在, 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水有哪些妙用。学生合作制作 小水轮,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让学生自己辨认哪些材 料能够制作小水轮,让学生通过调控快慢急缓的水流来 观察水的动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水的作用 。在 实验中,将 STEM 理念融入课堂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STEM 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科学低段教 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  需要学校和教师一同开发小学低段的 STEM 课 程,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健红.STEM 教育与小学科学融合的措施分析 [J].教书育人,2017(25).
[2]洪松.解放学生探究的空间[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2(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1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