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国人民的抗疫防疫实践及其形成的抗疫精神本身其实就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活教材,将其有 效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对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 重要价值。
【关键词】爱国情怀 科学思维 守法意识 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上明确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 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的伟大抗疫精神”[1]。抗疫防疫实践及其精神是思想政治 教育教学活动的活教材,将其有效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 育教学,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育人方 式,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 与等学科核心素养[2],达到意想不到的育人作用。
一、培养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政治立场,践行“两个至上”的理念,以豁得出去的勇 气和决心, 迅速调集一切可以调动的医疗资源驰援湖 北,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每个人的生命得到 最大护佑和尊重 。各行各业人员或英勇请战,或自愿坚 守岗位,或慷慨解囊,或向险而行,或默默祈祷,为抗击 疫情尽心尽力 ……各地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后,国务院 联防联控办迅速派出督导组、技术指导组,统一指导,协 同配合 。各省(市、区)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 应、全力支援,派遣医疗队、流调队,捐赠抗疫物资、生活 用品,各行各业志愿者奔赴一线,用实际行动支援疫情 防控,打赢了一个又一个局部疫情防控歼灭战,最大程 度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了 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而西方国家面对新冠肺炎疫 情肆意蔓延扩散的态势,毫无应对之力,鼓吹群体免疫, 个别政客不顾公民生命安危,大搞政治诋毁,将病毒污 名化,甩锅中国,推卸责任,导致高感染率、高死亡率。我 国疫情可防可控与西方国家疫情失管失控形成鲜明对 比,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政治领导力、社会 组织力和群众号召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 的政治优势。
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是政治认同的核心内容,也是 中学生的基本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就要因时而进、 顺势而为,抓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属性,充分利用抗疫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成功做法,涌现出的英雄事 迹、感人故事等,感受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提 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让广大中学生深刻 理解党的宗旨立场、执政理念和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团 结伟力,厚植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情,从小 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培养学生是非辨别、价值判断 和道德选择等能力,坚定学生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
例如,在本人执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3 文化生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时,首先,教学目标设计,结合疫情防控的具体事例,从 “最美逆行者”的行为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力量,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力量, 从而在情感上、思想上、行动上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树牢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教学过程设 计,组织“三个探究活动”达成目标,活动一:中华民族精 神的作用 。 教师列举我们熟知的或身边的“最美逆行 者”,并设置探究问题: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在武汉封城、 只进不出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不顾生死、远赴武汉? 这 种力量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有何作用? 活动二:中华民 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让学生观看视频—抗疫原创歌曲 《中国必胜》,让学生说一说中华民族精神在这场新冠肺 炎疫情阻击战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活动三:爱国主义 的特点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创造 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什么?他 有什么特点? 有人说:只有对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 的人才算得上爱国。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怎样才算爱 国呢? 整节课以中国人民抗疫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厚 植爱国之情,树牢理想信念。
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态度终将是战胜疫情的最有效 武器”[3]。在我国抗击疫情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领 域无不体现科技的“硬核”, 如研制出快速核酸检测试 剂,筛选出“三药三方”,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等,为疑似 病例筛查和患者救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健康出 行码”等系统,实施精准管控 。落实分区分级管理,实行 中高低风险区,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这体现 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所秉持的科学态度和思 维,所坚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新时 代中学生必备的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运用这些科 技实例、成功范例以及取得成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 技术、创新创造对战胜疫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作用,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秉持科学态度、树牢科 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 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激励学生 从小树立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解 决问题,进而坚定科技报国的雄心壮志。
例如:在 12~17 岁在校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学生 和家长持怀疑和观望态度,不愿意接种疫苗 。学校组织 举行了《秉持科学态度,共建全民免疫屏障》主题班会, 首先,邀请疾控中心专家讲解和说明当前我国研制的灭 活、腺病毒载体、核酸等疫苗们的临床试验、药理作用和 不良反应,用科学数据向学生说明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其次,让已接种疫苗的学生或家长述说接种前后的 感受,说明接种疫苗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谈谈对接种 疫苗的想法,释疑解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态度,相信科 学,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三、培养中学生守法意识和法治思维
在疫情防控期间,“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 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措施,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4], 坚持依法抗疫、依法防控。在疫情防控中,人民群众严守 各地防疫规定,主动配合属地防疫工作,共同维护了正常 的社会生活秩序。面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破坏经济秩 序的犯罪行为和个别公民阻碍抗疫工作、传播不实信息、 隐瞒个人行程等违法行为,各级执法机关依法查处,从严 从快处理,让疫情防控在法治轨道有序开展。
守法意识和法治思维是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 也是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教 学应充分运用正反面的典型案例,通过辨析讨论、以案 释法等形式,向学生讲清说明法治道德是维护社会正常 秩序的根本途径,教育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 治道德意识,树立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益,严守道德底 线和法律红线,以行动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例如,在本人执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时,首先, 列举两个事例:1.国家将新冠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防 治法》, 按照乙类传染病管理, 采取甲类传染病管控措 施 。2.2020 年 2 月 1 日,广西玉林市新冠病毒肺炎病例 薛某某因隐瞒与确诊人员接触史,且拒不执行防疫管控措施,擅自与他人接触,造成病毒传播的严重危险,被公 安机关立案侦查 。其次,让学生分析讨论两则材料各说 明了什么?作为一名公民,应该怎么做?最后,教师总结, 法律与规则是维护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的压舱石,遵守 法律和防疫规定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四、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积极投身战“疫” 行动,“疫”往无前,用使命初心书写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 动护佑生命与健康。90 后、00 后医护人员说“非典的时候 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保护你们了! ”;公安民警 用忠诚和担当,坚守工作岗位,维护社会秩序;志愿者秉 承奉献、友爱、互助精神,“疫情不退,我不退”,默默坚守岗 位;…… 中国政府本着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 负责、对人类负责的态度, 携手开展抗疫国家合作与交 流,分享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提供救治方案、新冠病 毒疫苗, 派遣医疗救援队等人道主义援助,“充分展示了 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 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1]
责任担当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前提条件,也是中 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必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利用 抗疫斗争中现实案例、生动故事,教育学生深刻认识自 身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深刻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培育学生 勇于担当、敢于担责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有序参与社 会公共事务,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例如,在执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2 政治生活》第四 单元《综合探究: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时,在导入部分,通过微视频或 PPT 展示我 国抗疫国际合作的事例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的评价 材料,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中国政府的道义担当,激发学 生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机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 写.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赢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案例 [M].北 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 课程标准(200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20:4.
[3]曾汉君.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N].南方日报, 2020-09-28(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的中国行动(2020 年 6 月)[Z].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0: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