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作为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技术和建筑、文学、艺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本文通过重新梳理以思政目标为领衔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并整合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在课程中有效渗透,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同时以园林空间设计原理这一章节作为典型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实践探索,探讨了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路径与做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为当前高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实践和改革提供一定的案例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园林规划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唐燕 .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典型教学案例探析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5):141-144.
An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sign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and Typical Teaching CasestANG Yan(College of Agricultur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Abstract: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 core main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A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discipline that combines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and art, it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Reorganizing the teaching goals led b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this article deeplyexcavates and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exerts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and explores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Besides, it effectively infilt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and establishes a trinity teaching model of value shap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At the same time, choosing the principles of garden space design as a typ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se for practical exploration, it discusses the specific path and method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actically implements the teaching idea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which provides certain cas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and reform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s into the current college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iculum.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ypical teaching cases;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深入到每一门课程中去,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也应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本科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在园林本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
二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以往的本科教育过程中,专业课程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价值导向和职业道德培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 从而充分达到每一门专业课的教育目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构成要素、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园林的空间设计,要求学生能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从功能、行为、形式、环境等诸方面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类型园林绿地进行分析与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课,需要学会的不仅仅是设计的一套方法,更重要的是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体现出设计师如何看待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 人与场地的相互关系。有了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的思想意识,才能做出符合场地需求的精彩而有深度的设计。思政要素不是简单的政治教育,更不是附加的活动,而是一种教育观念,是一种思维工具,一种认知方法 [3]。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内容和认知工具,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设计观,还能让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有更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景观设计能够满足时代和中国特色的需求。通过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顺势而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自觉产生对中国文化与设计作品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空间想象力和空间组织能力以及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设计精神,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 [4]。
三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应坚持三大原则
(一) 创新性原则
无论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还是思想政治元素的引入,都要注重创新思维和方法。实际上,将思政元素融入园林专业课程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一种体现,在实际课程教授过程中,更要注意适应新式教学方法和内容带来的变化,时刻保持一种灵活求变的思维状态,适应教学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
(二) 时代性原则
时代就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和召唤,在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要求的就是要坚持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入学生内心深处,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时代在召唤他们,让高校学生在时代新风的引领下走向更大的进步发展。
(三) 渐进性原则
在将思政元素融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协同创新与教育研究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比例平衡, 刚开始不能一刀切地加入大量的思政内容,要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实践的平衡与完善,思想政治内容逐步增加。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列举有教育意义的景区景点、美丽乡村等等一些具有时代性典型的案例和图片,逐渐引导并激发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兴趣和信心。
四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与典型案例
(一) 思政教学开展的具体路径
1.挖掘贴切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浸润和专业知识传授同频共振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设计中,围绕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应在各教学单元中深入、充分挖掘和提炼,包含专业知识和教育的德育要素,使教育映射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发挥优势,有机渗透, 教学衔接巧妙融合,避免板式硬讲堂,开创正能量课堂新时代,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灵的洗礼,使专业课程和思想教育做到同频共振, 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5]。
2.唤醒学生的情感,创造“共情”的教学情境 通过调动学生的情绪,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课程中悄然开展。在课程教育中,教师应主动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行为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同时, 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的表达和分享,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巧妙地创造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中,给学生及时的赞扬和肯定 , 这是符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教育专家认为,教师的期望效应可以对学生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会有强烈的动力,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会越来越优秀 [6]。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 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使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3.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思政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多形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 让思政课堂活跃而有效。要擅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理论线上教学和设计线下辅导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建有关园林规划设计作品的思政案例库。教师在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和讲授中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收集类似相关案例,挖掘与思考专业知识背后的人文和社会价值等,自觉生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树立职业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同时通过资料共享,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对作品进行研讨,并尽可能与实际项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学习先进的行业新技术、工程做法,提升对案例的认知 [7]。
4.培养与提升个人师德,以德施教
自古以来,教师的定位便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便是最大的环境变量。实施课程思政,教师的言传身教也至关重要。教师应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知行合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 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进而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深入把握“课程思政”的大精髓,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教育的宗旨和理念,以德施教,探寻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来支持教学,成为一名合格的先进思想文化的“传道者”。
(二) 典型案例实例——园林空间艺术原理与设计
1.思政教学目标
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保证与其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专业素养的结合,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道德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8]。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深化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在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启发式、案例式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政治素养、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视野。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道德素养的融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通过引领学生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空间的设计精髓,让学生自觉生成对中国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
2.教学组织实施
在本章节教学中,通过课前先启动室外教学的测量与感知,让学生实地感知园林空间的尺度和构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无处不在的园林空间,完成空间构成的小作品后,回归课堂,通过教师多媒体讲授知识点,再引入案例,引导分析后,进行具体案例评析,最后通过模型制作,对接设计理论, 通过设计实践,掌握园林空间的具体设计。
思政教学组织的过程中,通过中国诗词、人物(老子、冯纪忠、陈从周)设计作品(方塔园、故宫、留园) 和学生亲身体验(模型制作、设计方案)四个点展开思政教学,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的全面认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3.教学方案具体设计
在本章节内容里,通过课程导入、课程讲授、模型制作和完成设计方案作品四个环节组织实施教学,同时将思政映射与融入点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在课程导入环节里,通过引入 2500 年前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有关“无”与“有”的精彩论述, 引出园林设计中对于“空间”的认识。让同学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课程讲授中,对空间概念的讲授中,通过引导同学观察和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空间,让学生们总结得出“空间无处不在,但可被感知的空间则需要布置和设计”的重要设计结论;对园林空间类型的讲授中,围绕中国古诗句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低视点下的开敞空间的真实写照,让同学们感受中国诗词的美与博大精深;同时,介绍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我国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冯纪忠老前辈的设计作品《方塔园》,让学生们领略中国设计大师的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和设计理念。
在讲授空间序列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对比中国皇家园林——故宫和私家园林——留园的空间轴线的处理,引出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对陈从周先生的求学经历和造园理论贡献总结,激发学生们对中国大师和中国作品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该理论课程配合的实践课程中,通过同学们的模型制作阶段,亲身感受园林空间的尺度、围合与造景手法。培养同学们脚踏实地、动手动脑的工匠精神。在最后完成相关设计作品的阶段,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精神。
4.推进教学评价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思政教学效果采用“思政心得体会表”进行评估,在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运用课程里所学的思政元素撰写“思政心得体会表”。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学评价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进一步加强今后的教学。
综上,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思政元素从理论课堂到实践课堂的过渡和转变,使思政元素在教学课堂与实践课堂中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五 结语
通过探寻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实施,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一堂堂立体丰满的课程思政课堂像是精心设计的旅途,带给了师生不断的惊喜与收获。教师在开发设计教学内容中洞察选择最有育人价值的设计项目,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断地预设、实践、反思中进行推敲; 学生则以不同形式和视角对课程及案例进行领会, 学会了有深度的选择、分析、对比、讨论、融合、创新设计,多维的、立体的思政教学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思政教育正在课堂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Z]. 新华社,2016-12-08(01).
[2]于璐,郝芸,景玉冰,等 . 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 [J]. 教改教研,2018(51):47.
[3]韩哲 . 浅谈中职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32):111.
[4]冯静 , 李侃侃 , 罗西子 .“园林艺术”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研究[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3):22-24.
[5]张天航 , 张鹏 , 郑元勋 , 等 . 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J]. 高教学刊 ,2020(19):172-174.
[6]鄢显俊 , 周伟 . 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 [M]. 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16.
[7]谢辉,秦武峰 .《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J]. 绿色科技,2019(12):17-18.
[8]匡江红,张云,顾莹 . 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J]. 管理观察,2018(1):119-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