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浅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6 11:04: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改革诸如《大学语文》之类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解决课程思政的现存问题,需要从时代要求、课程教学、教师学生等途径不断进行深入探讨,寻找切合时代特点、思政特点、师资特点和课程特点等各方面要求的新模式、新对策和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语文;思政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莫山昀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浅议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0):63-65,77.

O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Chinese Course

MO Shanyu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facing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t is  of  far-reaching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for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of basic courses such as College Chinese.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need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new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idea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college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一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教育事业规律性的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些方面不仅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凝练概括,也是面向未来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1]。为高等院校进行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目标和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同时,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思政、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都需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引进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巩固教学效果。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3]。”

作为一门公共课和基础课,如何深入发掘和利用其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是《大学语文》课程发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也是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途径和主要举措。根据调查,无论是理工类、文科类,还是综合类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不算少数,但是比较突出其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却比较少。如何全力发掘潜在元素,充分发挥人文科学自然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所有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
                         
二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意义


作为一门基础课,《大学语文》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紧扣思政脉搏,以科学的态度,历史的积淀, 人文的关怀,促进学生学习进行规范的汉语习得和运用,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了解语言文化的实用性、多态性和丰富性,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要完成这些课程任务,除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等要求外,还必需全面融入思政教育, 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推动专业教学的整体改革,促进本专业及关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 通过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及其专业学生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同时,获得审美品位的提升,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职业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现状和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4] 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语文》教学遵循“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综合教育理念,深入构建全员、合程、合课程育人格局,将语文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努力形成协同效应,极大地促进了课程自身和思政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培养的协同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越来越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思政功能进一步加强。第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更加明显。第三,《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逐渐深入,成效越来越来显著。但是,《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思政教育模式需要持续进行深入改革,具体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大学语文》思政教育没能完全跟上新时代的形势变化

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思政课程及其他方面的思政教育还没有形成合力。高校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功能还没有充分释放,专业思政理论课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各个方面建设与新时代思政要求结合不紧,少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摆正,没有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本身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等现实问题的关联度不高

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目前很多课程建设本身没有抓住现实生活变化,对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缺少关注,不能及时在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上给大学生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指导,解决不了部分大学生心理、思想和道德认知上的困惑 [5]。目前,大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着诸多的现实变化,例如, 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生价值观利益化导向问题, 思想道德认识偏差,不能完全辨别真善美,社会公德及其实践意识缺失,理想信念不强,等等。

(三)《大学语文》思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相较于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生事物, 其师资力量的欠缺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师资力量的薄弱首先体现在教师能力,课程思政需要思政与课程的创新和科学的结合,需要通过专业的师资培养和教学培训,让教师认识课程思政的全新模式,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另外,师资力量的薄弱还体现在教师知识培养和教学信息交流等各个方面。课程思政对师资力量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和过程, 除能力之外,还需要加强教师知识培训、学历培训、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信息交流等各个方面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12 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教学全过程 [6]。这不仅对思政专业教师,也对所有教师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要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和挑战,教师就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培养,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坚定信念追求、高尚思想情感、扎实知识技能和优秀职业素养的创新型社会人才。

(四)《大学语文》思政教育缺少实践实训教育

实践实训不仅是专业课程的必需环节,也应当是所有思政教育的必需环节。如果缺少这一环节, 就会使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要求认识淡薄,价值观念立场不够坚定,受不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很容易误入歧途。除了思想上对实践实训的忽略,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时分配不均,虽然每个学期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但是最后真正得到思想素质提升的学生却只占少数,大学生综合思想素养,以及《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也没有得到实质提高。

四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改革措施

(一) 强化学生主体,构建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平台

课程思政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就必须紧跟时代变化和时代要求,改变单一的“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得到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介得到各种信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辨良莠不齐的社会信息,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能力,就必须坚持和强化学生主体,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认知、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状况特点,在注重传统教育方法、教育平台现代化的同时,倡导构建并使用新时代特征的思政教育平台,如融媒体平台、微信公共号等,将《大学语文》等课程的传统优势与学生兴趣爱好、新兴技术等方面结合起来,不断拓宽课程思政的时空范围和内容载体,不断改革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内容与方式手段,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平台的时代化、主体化、新颖化、生动化建设。

(二) 注重因“材”施教,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立德树人, 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彼此不能等同,更不能相互代替。因此,必须紧紧把握《大学语文》在思政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特点等方面的独特内容, 根据《大学语文》这一课程的教学规律进行科学教学,有针对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进行改革。《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综合性较高,语文技能性较强,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将文史知识、语文修养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效能进行“靶向”式释放,在完成课程自身教学目标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具体方法建议如下,第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课时要求和学生基础等客观情况及教材特点,有针对性选取若主题或核心概念进行专题编排,选取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素质提升的内容,并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内容,整合专题式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体系构成,又能以专题促进审美熏陶, 提升学生道德情怀、思想素养。第二,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属性,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程内容规范、教师个人能力和学生成长发展等三方面的限制范围之内采取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课程、教师、学生的最大潜力及合力,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最佳效果。

(三) 加强师资培养,促进课程思政队伍科学化建设

良好的师资是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是师资队伍科学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首先,应当通过在岗培训、学历提升、访学交流、专题讲座等各种方式增强教师的理想信念,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自觉提高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争做学生合格的思想道德引路人。其次,应当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培养,深刻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精神实质, 浸润式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民族传统道德、“四个自信”等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既体现了课程教学的知识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又保证了思政教学的理论性、深刻性和制度性。

(四) 突出实践实训,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课程思政同其他教育教学一样,必须增强实践实训环节。实践是思政教育成果的最佳检验方式, 也是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最有效方式,课堂教学给大学生多是理论和准则,而真正的品质养成、道德认知需要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形成和表现。通过科学的实践实训,可以让大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课程知识的社会运用和能力形成过程,去判断真善美、假丑恶,去分辨西方世界的所谓“博爱”、所谓“ 普世价值”[7]。另外, 科学的实践实训, 有利于大学生将课程知识与思想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形成是非善恶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将课堂教学真正转化为内心和行动中的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在理论——实践——行动——理论的良性循环中, 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长为一代筑梦、追梦、圆梦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新人 [8]。

\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育人铸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直面问题和挑战,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思路和对策,才能开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求是》评论员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EB/OL].[2018-09-16].http://www.qstheory.cn/dukan/ qs/2018-09/16/c_1123429171.htm.
[2]《人民日报》评论员 .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EB/OL].[2019- 03-21]. https://www.ccps.gov.cn/llwx/201903/t20190321_130497.shtml.
[3]高天霞 . 大学语文课程应真正受到重视 [EB/OL].[2019-03-14]. https://www.sohu.com/a/301249926_162758.htm.
[4]韩宪洲 . 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EB/OL].[2019-08-18]. http://theory.gmw.cn/2019-08/18/content_33085212.htm.
[5]罗黎媚, 王馨.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与教育实践[J]. 法制博览 ,2020(21):60-61.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 [2018-09-16].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8-09/16/ c_1123429171.htm.
[7]白蓝 . 大学外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37(04):108-113.
[8]熊亮 . 培养时代新人的着力点 [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3(06):25-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9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