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形成适应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并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完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现状进行科学规划和设置,这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培养、就业及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创新建设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科学运行机制,是促进区域产业调整及产业升级,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与水平,扩大就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业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丁国颖 .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20,7(92):92-95.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justs the Mechanis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DING Guoying
(Shan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Jining Shandong)
Abstract: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onnect the upgrading of regional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explore and form a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to adapt to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erve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arry out continuous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planned and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enrollment, student training,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dynamic adjustment of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y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regional industr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and employ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y set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一 引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业提升步伐加快,区域经济正从传统工业主导型经济向科技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型,急需大量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产业提升、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 问题的重要途径, 到 2020 年, 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体制。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必须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柱产业的发展出发 , 考虑和研究专业建设 , 使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 ,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 , 在具体操作层面 , 职业院校的专业怎样才能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 , 仍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科学运行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二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升级及经济转型动态调整的意义
(一)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并形成适应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及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现状进行科学规划和设置,这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培养、就业及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科学运行机制,是促进区域产业调整及产业升级,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与水平,扩大就业的关键所在。
(二)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是产业提升的迫切需要
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急需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对接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努力构建与产业对接的合理的专业结构。由于经济转型升级速度加快,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还停留在依靠经验判断分析,进行定性的研究, 这就迫切需要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及经济转型的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区域产业提升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的腾飞。
(三)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与水平,扩大就业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是其中重要一环。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创新设计与实现一套行之有效的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化、品牌化、动态化、联动化及超前化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模式,设计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动态调整的计算机软件,普遍应用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与水平,扩大就业,解决地方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专业与产业不对接,专业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等诸多难题。
三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专业设置与产业不能很好地对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随着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及经济转型加快,急需大量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与产业提升经济转型相对接的人才,这就造成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相对短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跟不上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转型的需要,造成有些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招工难,急需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一些与区域产业不对接的专业,学生就业困难,造成教学资源与人才的浪费。
(二)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缺乏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整体综合规划
我国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多样齐全。但是,专业建设没有科学的预测和规划,盲目建设,大而全、小而全,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不突出,缺乏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及调整机制,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专业建设的整体科学规划研究不够,专业设置随意性强。一方面,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短缺,招聘不到专业对口的适用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些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造成一定的经济及社会问题。
(三) 高职院校缺乏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调研,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不对接
我国处在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提升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调研工作,仍然沿用过去的专业设置的体系,专业设置趋于同质化,有些专业盲目跟风, 低水平重复办专业的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不对接,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一些热门专业很多高职院校一哄而上,形成专业结构性矛盾和过剩,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失衡,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四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一) 创建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企业的调整动态机制
充分进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布局及职业院校发展规模专业建设的调研工作,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院校专业与区域经济产业、企业的调整动态机制,推出相关促进经济与教育、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融合的激励政策,形成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速度融合的职业教育联盟和集团,建设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与企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联动调整机制,使职业教育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状况发展相适应,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相对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职业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区域产业升级及经济转型服务,促使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产业专业技能要求相适应。
(二) 建设与区域重点、特色及品牌产业等产业种类与职业专业动态调整创新机制
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等产业类型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龙头产业,地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以地方职业院校为主体,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联合,产业协会及企业相对接进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共建专业建设与产业提升动态调整平台。
(三)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
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根据产业种类及新兴产业发展种类与产业技术技能要求的内容,建立与高职专业技能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及更新机制,将新兴产业、转型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各具特色的工艺技术技能引进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内容的动态更新调整机制。
(四)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规模的动态调整机制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规模相适应, 随着产业规模的发展及升级,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应进行建设和调整,使学校专业规模体系与区域产业规模发展相对接,促进内涵建设,使高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适应发展需求,使人才培养结构更加优化;创新管理制度,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使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及专业调整机制更具有灵活性,逐渐形成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融合互动的高职教育联盟,建立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宏观调控与区域产业规模的动态调整的新的机制。
(五)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相适应的专业为重点,高职院校要建立符合区域产业提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接的专业类型,建设与区域产业振兴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保证质量发展,特色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类型结构,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产业提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六) 设计与实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调整动态机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及职业院校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和数据的收集,与发改委及计算机老师同力合作,设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调整动态机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反馈及改善应用,不断完善动态调整机制。
五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的实践探究
(一) 产业发展与职业专业技术人才相对接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实践应用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应加强实践性应用,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及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加强高职院校自身的师资水平、硬件资源等条件充分了解和认识,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相对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扩大就业造成就业。当前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发展要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密切跟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结合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及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培养职业教育人才,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相协调,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与区域产业规模相匹配,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服务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职业技能型人才支撑。
(二)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及周边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济宁市相关职业院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主动对接服务互联网 +、一带一路等,主动适应新兴产业、数字化网络化经济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接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十三五期间,新上专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专业的布局与发展。逐步淘汰不能适应产业发展、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十三五期间, 优化专业办学水平,新上专业 8-10 个,培植一批应用型高职专业,将学院招生专业控制在 50 个左右。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特别是专业群集聚发展水平,打造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现代化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区域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
(三) 现实工作中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提升相匹配的动态调整机制,以实现学院专业与区域产业的深度融合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究行之有效的产业与专业的预警机制,对饱和专业与短缺专业进行适时调整。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升级。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创新设计与实现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化、品牌化、动态化、联动化及超前化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模式,普遍应用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计算机软件设计,实现经济产业发展及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管理。根据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及经济产业升级状况,结合济宁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发展规模,进行计算机软件设计,实现经济产业发展及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管理,建立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对应的科学运行机制,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与水平,扩大就业,解决地方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 专业与产业不对接,专业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等诸多难题。
(四) 积极推进相关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实践性应用,实现职业院校与政府经济部门及行业企业对接
在相关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与济宁市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类型及产业规模的动态调整机制的实践性应用,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的实践性应用,重点在商学院对学院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旅游产业及物流产业动态调整机制进行实践操作。学院机电学院与济宁市智能制造业相互对接,促进济宁市新兴产业的发展。新设置了中医康养专业适应康养产业的发展,设计开发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进行科学化操作及反馈实践。为济宁市政府产业规划、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依据,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合理、高效发展。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做到一个并肩齐驱的状态,高职教育的有效发展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高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职教育必须合理设置专业结构,找准办学定位、深入调研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把握行业和产业发展最新动态,掌握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对不同实现多样化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要在政府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下,实现与高职教育人才、科技、文化等方面共建共享,形成地方环境、经济、政治等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加大地方与高职教育的合作,建立地方高校联席会议制度等,本着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 加强联系, 实现学科共建、人才资源共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等, 真正达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的和谐共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有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国强 . 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的路径 [N]. 光明日报,2013-09-11.
[2]韩辉 . 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体系构建研究 [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5):147-149.
[3]盖馥 . 构建与区域经济互动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机制的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2012,28(03):148-150.
[4]陈齐苗 .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62-165.
[5]王鸿铭,张麦玲 . 高职院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 [J]. 时代教育 ( 教育教学 ),2012(4):236.
[6]曾福清,张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产业适应性差异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2):32-36.
[7]殷新红 . 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高职专业结构的思考 [J]. 职教论坛,2013,(33):64-66.
[8]陈齐苗 .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62-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