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教育模式的变化发展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文化冲突与较量的过程。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两种模式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诉求,进而着重探析两者在教学方式和教育形式方面表现出的相互区别和相互对立的性质和特征。然而,这两种模式也并非是完全排斥的,各有利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和融合性,正确掌握好这一尺度,有利于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推动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文化冲突
本文引用格式:刘浩.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文化冲突与较量[J].教育现代化,2020,7(101):1-4.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ntest Between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and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Mode
LIU Hao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ABSTRACT:To some certain extent, chang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ducation mode is shown as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ntest between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mode. The paper analyzes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mands of two mod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 and education form. However, both modes are not completely exclusive with eac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some certain complementarity and integration. Correctly grasp scale may be conducive to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mode; Cultural conflict
传统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是不同时代环境下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传统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以各自的模式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本文试图以分析两者的文化特征为切入点,重点探析两种不同教育模式的冲突性,并在对立中发现统一。
一不同的文化诉求与文化特征
研究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文化冲突与较量,首先有必要对“文化”作一个具体的定义。“文化”的含义较为复杂,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文化作出过定义,涉及历史性、规范性、心理性和结构性定义等多个层面。在关于文化定义上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出经典性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1]”后人对此观点褒贬不一,出现了许多新的定义,比如:用规范性的观点来解释文化定义的代表是美国人类学家威斯勒,他认为文化是社会或部落共同遵循的生活规则和生活方式;美国社会学家沃德则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结构或者是一个社会有机体,而观念则是它的起源,这一观点强调了文化中观念因素的重要性;美国新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怀特将文化视为一组由符号组成的文化现象。本文提到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具体到教育领域,则是指人类教育活动的模式;这种教育旨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人。
传统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都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传统教育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资源主要以课本为主,教学资源有限;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这种教育模式虽然有利于学校和教师进行管理,学习效率较高,但是却不利于培养新时代需求的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高素质人才。现代远程教育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展开教育活动,具有了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教育文化特性:将网络技术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学习媒体性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文化特征,学生在优质的资源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开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服务大众;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然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出现必然会对长久以来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在信息化的社会, 两种教育模式在教育对象、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冲突与较量。所谓文化冲突与较量,主要是指两种教育模式在文化方面展现出的矛盾性和差异性。但是,这种冲突也不是绝对的,要达到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发挥两种教育模式的各自优势,使其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可以说,教育文化冲突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教育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过程,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 文化视域下的冲突与较量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而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重要手段,传统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以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对立性。从定义上来说,两种教育模式本身就隐含着潜在的冲突性,传统教育模式是我国最主要的正规教育方式,主要是指以面授或者课堂讲授为主要特点,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则是以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为主要手段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交互式教学,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协作性、个性化、共享化等特点。本文着重从教学方式和教育形式两大方面来探讨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冲突和较量。
(一) 教学方式方面的冲突与较量
在教学方式上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开放性的教育本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非面对面的交互式教学等方面。
1.开放性的教育本质。开放性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本质[3]。这种开放性主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任何教学资源,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而传统教育则是封闭性的,教育资源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 忽视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同时学校对学习者的进入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使受教育者的数量受到一定限制。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这种局限性,它赋予受教育者极大自主权,使教育者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目的,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这是对受教育者的极大解放,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传统教育模式因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学任务的繁重性导致了教育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来展开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组织、安排和要求来进行学习,导致学生较少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虽然传统教育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兴趣爱好无法施展。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则完全不同,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学生可以通过光盘、网络、多媒体等途径来获取教育共享资源,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4]。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主动获取资源,发现学习疑点,不再过于依赖教师,由自己来掌握学习情况。
3.非面对面的交互式教学。传统教育模式实现的是面对面的真实交流,但是这种交流多数情况下是单向的、被动的,缺少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现代远程教育虽然在教与学上发生了分离,非面对面的真实交流,但却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实时交互式的双向交流,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向式交流的局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优势平台,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实时交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在同一空间内进行,利用因特网就可开展在线交流[5],学生可就自己的问题提出疑问,教师可就学生的询问及时给予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使学习者能够亲身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教师来说,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中,教师除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之外,也成为了学习者,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武装自己的头脑,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教育网络进行交流,减少孤独感,沟通学习心得,共同监督学习进度,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 教育形式方面的冲突与较量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传统教育模式构成冲突,两种教育模式都在各自的教育形式下展开教学活动。
1.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冲突。传统教育环境主要指校园教育环境。在学校中,教师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基本固定的,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所面对的教师也是基本不变的,因此,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层面就相对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而然,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对象发生了极大变化,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教师也不再是来自一所学校的教师,教师和学生的范围扩展到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6]。教与学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身份特征,也可以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可以说,现代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对象的变化不仅使学生选择教师的面扩大,也使教师选择学生的面扩大,学生学习效果的竞争性和教师教学效果的竞争性都在不断加强。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育模式侧重于应试教育,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更新速度很慢;现代远程教育则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更新速度较快,借用网络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现代远程教育所带来的教育内容上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具有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超媒体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有利于对文化知识的系统掌握;受教育者可以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学科的知识, 也可以选择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课程,学生可选择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现代远程教育所具有的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特点有利于开拓教师与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教育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的冲突。传统教育主要是教师以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媒体技术的依赖性并不强;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对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是其展开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在教学手段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数字压缩技术、超文本网络链接技术、电视广播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同时还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多种网络信息技术。这些教学手段的采用使教育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延伸,把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有效地向外传输和扩散,像专业课程的设置、作业的布置与提交、学籍的管理等都可以通过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递给每一个受教育者,有利于实现教育功能向整个社会延伸,也有利于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的实现。
3.教学组织形式的冲突。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冲突还表现在教学管理方面,具体表现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冲突与较量。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主要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的形式,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却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阻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则打破了这一单一的授课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实现了多元化。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组织和管理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分离,学生和教师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范围内, 学生没有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实现了个别化教学与集体化教学相结合,对学生来说,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或者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或者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了个别化教学、集中化教学和协作化教学有机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7],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使独立型和依赖型的学习者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单一化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
三 互惠共享,携手共进
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冲突性分析,可以发现,两种教育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且不构成绝对性的冲突。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强调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直接交流。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也存在许多的缺点,例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 不利于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固定,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思维方式落后,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之相对比,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化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多元化;自由化学习,自主学习、写作学习和集体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虽然现代远程教育克服了传统教育的缺点,但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以网络为中介,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逐渐淡薄,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8]。由此可见,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优缺点是互补的,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如果仅仅注意到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和对立性,是难以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的,只有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力量,才能为教育教学创造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首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上,两者要做到取长补短。传统教育模式要克服班级授制的单一形式,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网络教学形式,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来说,必须将网络教学与面授、函授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师生关系的处理方面,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要相互借鉴,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育中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还应该发挥传统教育中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优势,弥补师生分离的缺陷; 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方面,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较为丰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传统教育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备不够齐全,现代远程教育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素质的培养方面,传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意识,也通过开设一些政治课程来加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现代远程教育则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人的培养,忽略对道德的教育,网络技术极容易导致一些缺乏自控力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道德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需要借鉴的;在实践操作方面, 现代远程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实践教学,然而, 实践环节又是培养学生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借鉴传统教育中所进行的实习、社会实践、实验课教学等实践教学形式。
四 结 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尽管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冲突,但是这种矛盾和对立是教育发展的潜在动力。为更好地满足教育文化的时代诉求,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模式应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效,共同服务于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为教育教学创造更加广泛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莲.文化的定义与综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2):115.
[2]王建江,薛晓东.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5-8.
[3]毛祖桓.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性与趋同性[J].中国远程教育,2000(6):16-18.
[4]陈卉.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48-49.
[5]王环.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16-18,24.
[6]刘洁.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2):355-356.
[7]郭成贵.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6):85-86.
[8]王彬.传统校园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 2005(7):1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