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公示语是一种通用流行词语,具备丰富的语义信息。英汉公示语存在部分对应情况,可以按照具体情境传递语义信息,通过图示法、反译法、借译法和文字标识,实现交际意图。此次研究主要是探索英汉公示语及其语义信息的传递,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英汉公示语;语义信息;传递
本文引用格式:达古拉.探索英汉公示语及其语义信息的传递[J].教育现代化,2020,7(40):152-156.
Explor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ublic Signs and Semant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A Gu-lah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Entrepreneurship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ABSTRACT:Public signs are a kind of general popular words with rich semantic information.There are som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ublic signs,which can transfer semantic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specific situations,and realize communication intention through graphic method,reverse translation method,borrowing translation method and text mark.The study explores English and Chinese public signs and transmission of semantic information,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English Chinese public signs;Semantic information;Transmission
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在《翻译入门》著作中,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等两种翻译方法。按照翻译方法的理解可知,语义翻译主要是翻译人员在满足译入语义和句法结构时,准确再现原著作的意义。交际翻译主要是译作对译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必须和原作对读者产生的效果相同。在语言翻译中,公示语所常用的英语形式包含“public signs、notices”等。我国多数期刊著作、网络译文比较常应用“public signs”。英汉公示语的文化气息浓厚,渗透出异域民族风情。但是多数地区的公示语翻译存在较多问题,相应降低翻译质量,对地区发展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必须注重公共区域公示语的英汉翻译问题。通过分析英汉公示语,传递语义信息,能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风采与风情,以此打造著名城市地区,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以此促进文化交融发展,使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1]。
一 英语公示语概述
(一)公示语的含义
公示语就是在公共场所中张贴的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文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这种特殊字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随处可见,比如说:上下台阶注意安全Steps with care;小卖部Small buy;请您带好随身物品Please take good personal luggage等等。学者杨全红(2005)把公示语定义为:为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场合下以文字语言形式提供的注意信息。学者左樱(2006)把公示语理解为:公示语是在公共场合内随处可见的特殊文字,既可以是简单文字,又可以是简要明晰的图示,还可以是图文并茂,总之,就是以提示或者引起人们注意的目的。我认为吕和发(2005)对公示语的含义理解与概述是最为全面的,即:公示语就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产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
(二)公示语的语言特点
1.语言风格特点。
(1)语言简洁。公示于属于应用文体,多应用于旅游景点、公共设施与公共交通等领域,由于会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因此整体语言比较简洁,多采用核心词汇、关键词和实词,尽量省略助动词、代词和冠词。英译时也应当遵循简洁原则,是观看者能够明确公示语含义。例如停车场P、正在营业Open。
(2)名词、动词以及动名词的广泛使用。公示语在起到指示、提示以及相关服务性质的目的时对名词的使用比较广泛,以其词语的静态意义来更加精准的表示既定信息。比如:易爆物品Explosive;旅行社Travel Agency;献血处Blood Donation等等;公示语具有限制性以及强制性作用时则主要使用动词、动名词,以表述词语的动态意义,其目的就是转移公众注意力,从公示语的指示信息转变为自身行动。比如说:凭票入场Ticket Only;小心碰头Mind Your Head;禁止吸烟No Smoking;保持畅通Keep Clear;顾客止步Staff Only等等。
(3)词组、短语的大量使用使得公示语所要表述的信息非常简洁明了,比如说入住登记Check In;正在营业Open Now;今日特价Daily Special等等;另外,缩略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主要是用于设施和服务性的公示语,比如说:P停车场;旅游咨询I;基督教青年会YMCA等等。
(4)严格禁用生僻词汇。在公示语的词汇选择方面必须要建立在人民群众以及出游爱好者的文化水平的基础上,生僻词语、古语、俚语以及术语都要被禁止在公示语中使用,这样才能起到公众文化传播的效应,比如:绕行Detour;全自动门Automatic Door;失物招领Lost﹠Found等等。
(5)文字与图形标志共享。在人们出行的过程中总是能在特殊地点和特殊场合下看到公示语与通用标识共同使用的情况,并且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如图1所示。
(6)祈使句的使用。在伴有请求、命令或者是号召的情形下要求人们去做某一件事时,在公示语中就会大量使用祈使句。比如说:严谨进入、请走旁门No entry please enter at other end;请勿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请系好安全带Please wear the seatbelt provided等等。
(7)公示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化交往与交流也日益频繁,这就使得公示语越来越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且不管在哪个国家合和地区的公共领域内都是通用的,比如说:小心玻璃Glass;免税店Duty Free Shop等等。
2.静态与动态公示语。公示语的使用功能不同,信息呈现状态也不同,包括静态与动态。对于静态公示语来说,主要通过名词实现说明、指示、服务目的,可以准确显示特定信息。比如购物商场shopping mall、紧急出口Exit、餐饮部food等。为了表达出静态含义,需要在公示语中应用动词词组,通过强制或限制手段集中注意力,例如保持安静keep silence、小心碰头mind your hand等。
3.公示语具备功能性作用。提示性公示语无实际含义,只是起到注意和提醒作用,不存在强制和限制。比如油漆未干wet paint、易爆物品explosive。
指示性公示语可以提示信息服务,有效指示和引导公众,不存在强制和限制意义。例如吸烟smoking room、公共厕所toilet、派出所police station,通过上述指示牌能够解决公众实际问题。
限制性公示语主要通过委婉口气限制和约束公众行为,尽管语言直接,然而却不存在粗暴无理。比如慢行slow。值得一提的是,该类公示语在英译时,多使用only词组,例如残疾人通道handdicapped only。在了解该常识后,就不会将游客止步翻译为passenger stop here,而是翻译为Employers only。
强制性公示语要求公众必须按照指令行动,语言具有强制性含义。例如在公共场所可以看到禁止吸烟no smoking;公路上可见禁止超车No overtaking,禁止停车no parking。上述指令是驾驶员行驶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令,因此强制性公示语对于公众的行为约束力比较强。
(三)公示语的翻译原则
不同类型的文本所表现的功能不同,英译的内容也不同,为此需要运用不同的翻译原则来对其进行指导。笔者认为,要想对公示语进行更好的翻译,达到提示、警示等作用,首先要对公示语的功能性问题做出分析和探讨,并以相关理论为指导,然后借用良好的翻译模式,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比如说借用功能翻译理论,该理论是由德国翻译学家莱斯(Reiss)、佛米尔(Vermeer)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翻译目的为准则,根据不同文本的不同功能进行分类,从而使得翻译者对交际功能的语言标记和功能翻译组成单位感觉敏锐,继而实现翻译目的,同时还阐明翻译目的对翻译手段的选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传统的“等值”或者是“等效”的翻译观念相比较,该理论很好的解决了直译与意译、动态与静态、异化与归化的之间一直存在的二元对立给公示语翻译带来的困扰。另外,该理论还指出,只要能够促成翻译目的,那么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采用直译法,也可以采用与其完全不同的其他方法(如改写法),还可以采用介于二者时间的其他翻译策略。也正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后人提出了ABC翻译模式,即:模仿(Adapt)——借用(Borrow)——创新(Create),该模式也得到了翻译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实践应用。
其中,模仿(Adapt)就是对英语语言下的公示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其做出简单的锦上添花的改变,从而使得英语公示语的释义能够适合汉语的文化习惯,并兼具英语的简洁明了的表述风格,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感觉上都倍具亲切感。例如,“美味佳肴聚在此”的翻译,对比英语谚语“East or West,Home is Best”将其翻译为“East or West,Food is Best”。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与之对应的公示语译本又很难被找到,而这样的模仿策略无疑会给公示文本翻译增添些许特色。
借用(Borrow)就是按照英语国家的公示语的习惯表达采取直接借用的方式,这种翻译方式不但简单而且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丁衡祁教授针对英译翻译问题曾说,“在英语中有与汉语公示语相对应的表达,我们就可以对其直接照搬。”在笔者旅游的过程中,在某一景区内所看到的“凭票入园”、“珍惜文物估计,勿乱刻乱涂”、“爱护草坪,足下留情”,在英语里就有相对应的公示语翻译“Ticket Only”、“No Graffiti”、“Keep off the grass”。
创新(Create)就是在上述两种翻译模式都不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公示语翻译。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有很多汉语公示语具有独特思维的文化特色,比如说,为了保护环境、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公园或者是景区内就会有“有您的参与垃圾不会无家可归”这样惟妙惟肖的汉语公示语。而在对其进行英语翻译时,如果把其翻译成“If you would to join us,rubbish will never be homeless.”虽然该翻译较为严谨、贴切,但是对英语公示语中简洁明了的特点是相违背的,为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创新来对其进行翻译。当然创新翻译的结果也不是惟一的,要通过不断的修改与斟酌,这样才能发现能够让广大民众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译文。
二 英汉公示语在语义信息上的差异及其关系
公示语是面向公众,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图形信息和文字信息,此类信息可以是民俗的、民族的,包含丰富的言外之意。英汉公示语存在部分对应情况,但是完全对应的情况比较少见。
(一)完全对应关系
英汉公示语的语义信息完全对等,直白传递内容含义。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One World,One Dream”英文主题,就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中文主体完全对应。奥运会能够体现出国家文化。采用英汉语言向国际传递中国的思想理念与世界和平的梦想。从本质上看,主题标语中的“梦想”与“世界”属于并列关系,参与奥运会的国家也处于平等位置,为了同一个梦想集聚北京。所以,不管是信息传递方式还是文化内涵,英汉公示语所传递的语义信息完全对应。
(二)不完全对应关系
英汉公示语完全对应的情况比较少见,多数为不完全对应。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Better City,Better Life”英文主题,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属于不完全对应关系。长期以来,“城市”与“生活”属于永恒关心的话题,将其作为世博会的主题关键词,不仅继承了世博会的传统,并且深入探索了发展根源,阐述出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景。
在明确该主题之后,上海世博会首先公布了英文主题,世博会是面向全球所有国家的,因此需要使用英文主题介绍活动的主题。之后公布了中文主题,从表面上看。中文主题与英文主题形式不对应,但是却传达出多维度选择性适应,转换与传递中英文文化内涵。在该主题中,“生活”与“城市”不属于并列关系,尽管英文主题的结构工整,但是“better”这一核心词汇存在发展与挑战的含义,没有进行具体阐释。通过语言维度选择性转换之后,通过城市能够提升生活水平与质量,能够同时表达出“生活”与“城市”的含义,并且满足汉语语言使用习惯,能够在国内起到明显的号召与宣传作用,能够在文化维度上实现双语主题的动态化对等。
(三)完全不对等关系
英汉公示语需要面对原语言和翻译语言进行互译,会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以及作者和译者,因此极易出现语义信息不对等情况。比如在多数公共场所都能够见到“严禁大小便”的中文公示语,所对应的英文公示语为“No Shitting”,难免会导致外国游客不满请于。不管是在语气还是表达意思上,都不对应原语信息,并且没有产生与中文公示语同等的效果。类似于该类的公示语比较多,所以多数人员认为不译最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外游客比较密集的景区,则可以按照规定情境对英文公示语进行转换,翻译为“Please Use the Toilets”,这样能够准确而又婉转地表达出汉语的意思。
三 英汉公示语语义信息传递
(一)直译法
此种翻译方法比较遵从原语言的语义信息,直接翻译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特别表现在说明公示语、指示公示语以及服务公示语的翻译中。比如,部分景区由于工程建设和修缮原因,暂时关闭部分景区,英文公示语直接翻译为“Buddhist Wonderland”,还有某公园在售票窗口上标注提示语,中文公示语内容为“请当面点清钱票”,英文公示语为“Please count your cash before leaving the counter”。
在翻译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表达习惯。比如,中国所称为的“地铁”,美国人使用“Subway”表示,英国人习惯称之为“Tube”,法国人习惯称之为“Metro”。语义信息相同时,直接翻译为英语也存在不同的传递方式。当传递方式不同时,就会表现在情感和语气上。情感和语气的选择,则选定于情景当中。比如,汉语当中表示“小心”意思时,按照不同语境可以将其翻译为不同形式,例如“小心轻放”,翻译为英语为“Handle with Care”,“小心地滑”,翻译为英语为“Caution:Wet Floor”。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公示语直接翻译时,应当注重对象和场合问题,按照不同语境作出相应的转换和筛选[2-4]。
(二)意译法
当原文语义与翻译意图不同时,译意则追求“神似”,以此表达出交际意图,属于此种方式的应用精髓所在。比如在提示人们便后洗手时,主要是在如厕情境下表达出健康之语义,但是无法直接翻译出此种含义。
但是国外某市政厅在公厕中采用“Your health is in your hands”表达出便后洗手的含义,这样能够让观看者感受到英文的厕所文化。还有在多数男厕所所粘贴的公示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北京某动物园将其翻译为“A stepup closer helps keep it cleaner”。在该英文公示语中,不仅点出了文明的要义,并且前后押韵,可以激发公众的心灵认同感。
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译意应当首先满足交际的目的,能够准确传达原语句的含有,还能够忠于原文语境。所制定的公示语,应当确保一目了然,并且能够及时付诸行动。只有深入解读和理解公示语的文化信息,才能够从原语句逐渐转化为译入语,准确阐述语句语义[5]。
(三)借译法
此种方法只要是针对历史名称、社会演进所积淀的名称,并且在国际交往中凝练为固定的英译,已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在此种情景下,则可以直接沿用或者借鉴,能够准确传达出原语句的含义。比如当前关于道路交通的公示语,中文公示语为“XX路”,英译为“XX Road”,而不是采用“XX Lu”翻译法。
借译法需要遵循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定译,也可以直接应用国际惯用的译法。比如多数地区所应用的“严禁吸烟”公示语,尽管可以直接应用“No smoking”,但是在国外部分国家中,多应用“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公示语,更能够显示出文明程度。因此,部分图书馆等公共区域直接应用此英文公示语,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传递语义的效果,还可以确保语义表达的婉转性,更能被受众所接受。比如在欧洲的某些国家,按照规定要求驾驶员每行驶200公里,就需要到指定地点休息,违者将会面临处罚。因此在提示驾驶员疲劳驾驶方面,美国人习惯应用“Stay alert”,英国人习惯应用“Tiredness kills!Take a break”。因此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英文公示语[6]。
(四)仿译法
此种翻译方法是模仿译入语的固定结构,以此传达出原文交际目的,实现公示语互译。比如在翻译“桂林山水甲天下”时,英文翻译为“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best”,该翻译结果是仿照“East or west,home is best”。通过此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译入语读者思维模式,还能够传达出原语句的功能意义,所以被认为是公示语的交易翻译经典。
(五)图示法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图形标识是最易被识别的,表现力仅次于文字信息。按照国际惯例能够看出,公厕的通用标识为女性或者男性图案。从色彩搭配上看,图案符号多采用白色,但是配置黑色底色时,能够提升视觉感染力,能够产生思想冲击。尤其是针对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群来说,符号最易被公众所理解,因此通过女性和男性和惯用标识表示公厕的含义,不仅属于多个国家的通用方式,也比较满足公示语的全球性特点[7]。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示语主要是源于日常生活,能够真实反映出生活。公示语中包含丰富的语义信息,所应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不仅限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公示语属于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所传递的语义信息能够使异国人了解到当地的文化风貌,在多元化的交流中,能够使外国人了解到本国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也有助于提升社会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21-26.
[1]王雅梦,黎珂.国际体育赛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例[J].英语广场,2019,20(11):52-54.
[2]王雅梦,黎珂.国际体育赛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例[J].英语广场,2019,13(12):52-54.
[3]刘冰.公示语的翻译及其认知视角解读[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35(2):102-105.
[4]王蕾,黄睿,李俊婕.从英汉语言特点看公示语翻译[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85-86.
[5]唐祥金.公示语反译及其生态翻译学理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3(4):123-126.
[6]袁朝云.汉英公示语翻译原则及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14,14(7):68-72.
[7]舒进艳.文本分析与公示语翻译[J].教育现代化,2019,6(68):158-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