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移动互联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9 16:18: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移动互联开发课程是在Android平台上讲授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一门课程。通过分析泛在学习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对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移动互联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教学模式;应用分析;移动互联开发课程;泛在学习理论

本文引用格式:邓思铭,等.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移动互联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7):158-161.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Course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 Theory

DENG Si-ming1,DAI Wei-hong2,DAI Xiao-peng1,ZHANG Xiang-ya1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2.Hunan Institute of Applied Technology,Changde Hunan)

Abstract:The course of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is a course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n Android platform.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biquitous learning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teaching mode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course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 theory.

Key words:Teaching mode;Application analysis;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course;Ubiquitous learning theory

一 引言

移动应用开发是小型、无线计算设备编写软件的流程和程序的集合。移动应用开发与Web应用开发类似,但它起源于比Web开发传统的软件开发。它主要涉及四大组件、Android基础知识、UI界面、数据存储、网络编程、高级编程、数据库等知识。一般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包括网站UI设计、Android界面设计、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JAVA等语言程序设计基础、Android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营销、移动互联应用开发综合实训等。移动互联开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在当前国内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移动互联开发课程多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并没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泛在学习理论是近些年提出来的新型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复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移动互联开发课程的知识。泛在学习的发展起源于“泛在计算”,随着“泛在计算”这一概念的提出,国外对泛在学习的研究不断深入:日本政府的泛在网络社会U-Japan;日本德岛大学开发的情境感知语言学习支持系统--JAMIOLAS;MIT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项目;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开发的U-语言学习系统等。国内关于泛在学习的研究也在逐步展开: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上把泛在计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与“无所不在教育”实践作为“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部分会议专题;第六届亚太城市信息化论坛中,提出了“泛在信息社会”的新理念;清华的集成了人机交互等多项研究成果的Smart Classroom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泛在学习不仅可以在自然与虚拟世界之间进行无缝连接,而且开始在个性化适应与情境感知上探究。

\

 
二 泛在学习理论概述

(一)泛在学习的概念


泛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学习[1]。泛在学习理论使得学习变得更为简单、普遍。学习再也不用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使零散时间充分得到了利用。

(二)泛在学习的特点

泛在学习具有五个特点。

(1)无固定的学习场所。泛在学习理论是指学习者在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学习的理论,强调了学习的持续性,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使学习能在任何地点进行。在泛在学习的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主要依托网络通信设备进行学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接触到网络,并从中获取知识,进行学习。所以学习场所对于泛在学习方式来说,是没有固定的。无固定的学习场所更强调了学习是无处不在的,得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2)融合多媒体的学习方法。这里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常规多媒体教学指的是课内教学模式[2],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教师会将授课内容制成PowerPoint课件,并且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使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第二类是网络自主学习。该学习方法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平时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短板和长处,进行相应的课程学习。网络上还有些资源可以进行测试,学生可利用此资源更好地认识自己。

(3)广泛多样的学习资料。网络上的学习资料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堂上讲授的课内的电子文档,有助于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此类学习资料由授课教师提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大有裨益。第二大类是学习者学习课外知识,通过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文字资料、学习视频等,学习课外知识,这一部分的学习能大大地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4)永久性:学习者的学习资料、学习成果等可以永久的保存,不用担心资料的丢失或毁坏。

(5)高互动性:通过移动社交网络,专家、教师、学生可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他们可以有学术的互动,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拉近了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三)泛在学习的学习模式

(1)正式学习。正式学习是指基于教师和学习资源的正式学习,如一个专业的课程学习或者一个证书教育的课程学习。专业教育机构要设置课程、编制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活动、进行学习测评,并不断改进整个过程;学习者则要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的课程、选择学习方式、参加学习活动、参加学习测评并达到测评成绩。

(2)非正式学习。非正式资源学习是指完全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非正式学习。一般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依据需求,查找合适的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果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学习者会重新查找更合适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学习者可能会在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后,撰写一些心得、体会,甚至编写一些新的资源,提供到资源系统中,形成生成性的共享资源。

(3)准正式学习。准正式主题学习是指基于学习资源和教师的、介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一种学习模式。它的学习目标、行为、过程、资源等均会受到教育机构的制约,但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没有严格的、强制性的规范或者规定性。

三泛在学习下移动互联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


移动开发课程具有知识新颖、知识面广、工程性强等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短时间内学生难以理解消化。[3]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工程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利于学生通过融入案例场景,分析问题涉及知识点并解决问题,助于知识消化。

现在生活网购是大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教师可通过分析淘宝、唯品会、美团等著名网站,引入相似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思考,利用相应知识点解决问题。以用HTML5制作网页为例,在HTML5中要学习三种列表,仿照美团网设计该案例被分为三大块:有序列表、无序列表、定义列表。[4]教师讲解这三大部分的编程代码,学生分好讨论小组,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分析讨论三种列表区别及各自的用法后选出小组长发言,展示该小组的讨论成果。


\

(二)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指采用来自现实工作中的案例,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塑造企业需要的人才。实训教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本院教师带学生做项目,另一种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训机构对学生做项目培训。学生需先分好小组并选好课题,前期集中培训,教师讲解实战技巧和经验,学生需要分阶段提交作业,教师对其给出自己指导意见;后期各小组对自己的项目修改完善,培训结束时小组答辩并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多态化网络教学

多态化网络教学是指学生利用老师发布在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过程。首先学生需要下载中国大学慕课、腾讯课堂等教育类app或者登陆其网站,登录注册后获得自己的一个学习身份。教师上传相关课程的录播视频、ppt、习题库等,学生根据需要在网上进行学习,并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相应课后习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地记录在视频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然后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课题内容的难点、疑点,从而更好地内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5]。每学习一段时间学生要进行自评以及同学评价,课程结束时进行线上测试。习题、评价、测试都是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多态化网络教学基于泛在学习理论,强调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四 泛在学习在移动互联开发课程的应用分析

移动互联开发涉及三个方面的技术:UI设计负责界面的排版和美观,Java负责链接跳转等逻辑的实现,数据库负责信息的存储。

(一)泛在学习在UI设计的应用

UI设计,即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而设计的,是一种科学性的艺术设计方式[6]。视觉上的感官是最接近用户体验的,一个美好的界面能给人舒适感,拉近人与界面的距离。

在图形设计方面,网络上所提供的大量的资料可供翻阅查找,学习者可以查阅这些资料对国内外的新设计进行研究,在网上培养自己的美感。在交互设计方面,学习者利用泛在学习概念对身边的潜在用户进行需求分析、问卷调查。设计流程及编程代码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查看UI设计规范,规范自己的代码。

(二)泛在学习在Java逻辑的应用

Java是计算机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语言,是面向对象编程的语言,对Android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前端开发技术、JavaEE框架等后续课程的开设起到铺垫作用[7]。在Android设计开发中,Java负责程序之间的逻辑,跳转等。

Java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和开发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学习者可以借助的资料对java的基本语法进行了解,同时了解java封装、继承以及多态的特性。网络在此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于不熟悉的语法规则,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查阅,极大地提高了java理论学习的速度。在java开发阶段,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此时,要熟练地掌握java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Java的应用框架等的学习也十分重要,对于网络上框架,开发者可以借鉴和参考。最快的学习方法是理解他人的框架逻辑,学习者自己进行编程,提高自己的代码架构能力。

(三)Android数据库的信息存储

数据库在移动互联开发课程中负责数据的存储。在移动应用开发中,数据库的设计是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数据库的设计包括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8]。其中概念设计一般用实体关系图来表示,根据实体关系图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数据表。对于系统中存在的逻辑关系,通常还需要存储用户和管理员的登录注册信息。一般是用SQL语言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采取视频观看的方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入手,对于基本概念的巩固可以在网络上及书本上进行测试,有利于检测数据库知识掌握的学习效果。在数据的安装过程中,网络上对于不同的版本的软件安装有不同的指导教程,按照此教程来学习安装能很快地熟悉数据库的开发环境。

云计算是一种利用大规模低成本运算单元通过互联网连接,以提供各种计算和存储服务的IT技术。云计算依赖于数据库信息的存储,可以使学习者不依赖于移动终端便可访问学习资源。云端能提供无限的存储服务,用户在访问某学习资源时也可同时访问其他资源。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在使用iTunes U时,还能播放视频和音频。

五 泛在学习在移动互联开发中的优势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学习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网络学习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泛在学习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开放。对比以往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泛在学习模式在移动互联开发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方式,更是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展示方式,让抽象的意义变得更加具体。在移动互联开发课程中,涉及到多种语言知识,在编写程序中难免出现很多错误,可是单凭这学习者一个人的知识很难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此时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供人们交流,在贴吧论坛里,很快就能解决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就极大地缩短了编程的时间。

泛在学习让学习者不再局限于学校狭义的资源,而是拥有整个互联资源网,整个社会和自然界都是学习的资源,将益于人们的资源都纳入其中。这些资源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呈现给学习者,学习形式多样。例如慕课、Coursera等视频学习平台,学习者的眼光就不会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对于一些最新的内容也能从平台上即使获取。这也使得学习者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移动设备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行为不仅发生在课堂上、电脑手机等设备上,还能发生在生活和工作各项活动中,使学习、生活、工作成为一体,这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说,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找到更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增加。

不仅如此,泛在学习具有巨大的经济优势。传统学习者获得技能通常要通过技能培训,但一般培训费用昂贵且学习难度大,泛在学习不要求学生掌握众多的学习技能,只要想学,无论基础如何都能找到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况且不需要支付培训费,减少了学习者的学习开销。

泛在学习还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传统课堂教学只能通过学生作业记录和档案中获取学生学习信息,但是管理繁琐且易发生疏忽、偏颇等不可避免因素,管理方式死板等,但是泛在学习不同,它可以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并且有针对性为他们制定个性化服务,全面分析并实现分层次管理、分对象管理、分任务管理,实现人性化管理。

传统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有明显的界限,学生是“被学习者”,教师是“给予学习者”,但是泛在学习时代,教师和学生不再有明显界限,学生可以“给予学习”而成为教师,教师也可以“获取知识”而成为学生,实现角色的不断互换,即人人是教师,人人也是学生。

总体来说,泛在学习观念若被运用到学习中去,就是时时在学习,处处在学习。当然也需要学习者的自律,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使学习一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泛在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其学习模式,重点对基于泛在学习的移动互联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和移动开发课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移动互联开发课程进行了优略势分析。泛在学习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教学模式研究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更深入地利用泛在学习的特点,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教学特点及方法,泛在学习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优势,以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教育事业的发展[9,10]。

参考文献

[1]李慧娜,张泊平.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4(6):4-5.
[2]孟凡茂.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7):78-81.
[3]冯璐,陈威兵.“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案例教学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7):153-154.
[4]黄欢.案例教学法在基于HTML5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3):40-42.
[5]黄敏.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科技视界,2016(04):198-199.
[6]黄岩.UI设计的工作流程[J].上海艺术评论,2013(2):88-89.
[7]卢冶,张小立.基于Android的Java程序设计移动学习平台[J].计算机教育,2014(22):60-64.
[8]郑婷.基于Android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课程移动学习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5.
[9]钱娴.泛在学习理念下高职院校移动学习空间的建设与思考--以L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5):204-206.
[10]钱程.职业教育中推动泛在学习方式在教育新生态环境下的意义[J].教育现代化,2016,6(24):248-2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