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创新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6:30: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开展创新项目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创新项目的执行效果离不开高校教师的付出,科学有效的指导能够促进项目的过程执行和成果输出。传统的以“线下指导”为重、指导形式灵活自由的创新项目指导模式,面临指导教师工作难以量化呈现、学校监管时效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校的工作效能。以数字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参考,本文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项目指导模式,解读了该模式的实质和内涵,并对其实施内容给出了方案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更好开展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新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王彩霞.高校创新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3):52-55.

Research on the"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Guidance Mode of Innovation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Cai-xia

(North Minzu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projec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nnovation project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ay of university teachers.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guidance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implementation and output of the project.The traditional innovative project guidance mode,which focuses on"offline guidance"and has flexible and free guidance form,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difficulty in quantifying the work of teachers and the poor timeliness of school supervision,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of schools.Taking the reform of digital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 as referen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innovation project guidance mode,interprets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the mode,and gives the scheme suggestion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content,hoping to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project gui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y innovation project;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Guidance mode

一 引言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构成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具体指出了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对策方案[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教育主管理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2],在高校本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创新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对学生创新项目的指导非常关键,科学有效的指导能够促进过程执行和成果输出,提升项目质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半功倍。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慕课、微课、在线直播翻转课堂等线上教学手段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手段。本课题研究以提升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创新项目质量为目标,以数字信息化时代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参考,分析和研究了传统创新项目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行数字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力图探究一种针对高校创新项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指导模式,以期能对高校创新项目工作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二 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创计划”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是参与创新项目开展的一线人员,从项目的立项申请、过程监督和管理、项目成果输出到最终撰写结项报告,都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建议和要求,科学有效的项目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当前有关高校创新项目的研究课题也较多,但聚焦创新项目指导的研究却很少。高校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由于受到教师工作量繁重、学校体制有待优化、学生自主性差等问题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指导工作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

 
(一)教师指导项目的形式灵活自由,缺乏专业指导和统一标准,指导效果参差不齐

大创项目从申请到结项的周期一般为两年,项目申请以后,教师对项目的指导都是自主进行,加之专业学科的不同,对项目的指导形式和方法也各不相同。由于教师自身的差异,年轻教师往往在专业素养和知识经验上有很多不足,在指导创新项目的初期阶段,需要一定的经验指导和方法介绍,此时,过于灵活自由的指导形式容易忽略这些特殊情况,长远来看,往往不利于教师对项目的指导成效和其自身的个人成长,从而导致创新项目的指导效果参差不齐。

(二)项目推进工作大多在线下进行,学校层面对项目执行的具体情况不可控,无法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督促

创新项目一般是团队申请,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提倡创新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焦点小组法等创新设计方法;鼓励学生多去向指导老师请教和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注重项目的过程性训练,不以结果为导向。但这些工作的推进和执行往往是线下自主组织和进行,在两年的项目执行周期内,这些工作是否得到贯彻和执行,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如何,学校往往不得而知,对项目的延期或执行不力的情况,无法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督促,从而导致一些项目的开展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

(三)教师工作难以量化和呈现,付出和回报难以成正比,指导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高校教师的职责包括正常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管理(班导师)等,压力较大。创新项目指导形式的灵活自由,使得指导教师的过程性输出往往被忽视,付出和回报难以成正比。在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下,出现很多教师不愿指导学生创新项目的情况,大多指导教师在项目指导的积极性上亟待加强。

(四)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学校多以结果为导向,缺乏过程性记录与考核,对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良性迭代不利

高校教师对创新项目指导的内涵和意义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促进学生创新成果转化,二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项目的评价机制中,大多高校侧重项目成果输出,以两年内发表论文、期刊等级数量或是否获得专利等作为评判标准,对项目实施实现预期目标无异于拔苗助长[3]。而教育主管理部门设置和普及大创项目的初衷绝不仅限于多出成果,更重要的是以大创项目为载体,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强化高校对创新项目指导的过程性记录和考核,重视高校教师对创新项目指导的过程性材料输出,才能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作做到实处,在扎扎实实的指导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进而促进高校创新培养工作的良性迭代。

三高校创新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法的内涵和意义

(一)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实施革新了传统教学活动,运用一系列先进教学手段、方式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4]。国家对数字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推广也大力支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明确指出,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如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

(二)高校创新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法的实质内涵

通过分析总结高校创新项目指导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共性和核心问题体现在对工作的技术追踪和量化呈现方面。采用数字信息化教学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法,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而言,可以将创新项目指导的过程性输出材料进行实时的线上上传,采用在线直播讨论的方式实现随时随地的项目指导与讨论;对学校来讲,可以线上即时推送先进的创新项目指导方法和经验,对项目推进和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追踪和有效管理。这些方法和举措都将解决和完善现行创新项目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创新项目指导工作涉及的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大对象而言,都能够提供便利和提高效率。高校创新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法的提出,实质是用数字信息化的技术,将传统创新项目指导的部分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输出从幕后搬到台前,为学校创新项目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提供线上支持。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的实施意义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创新项目开展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一工作的执行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学校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离不开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创新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套管理模式,它能够辅助和督促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将创新项目工作做到实处,在创新项目开展的实际过程中,点滴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过程性输出,也将创新项目的考核公开化、透明化。从长远来看,每一个创新项目从申请立项到最后的成果输出都被记录在案,这些线上资料既是工作记录,也是经验总结,对学校乃至国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良性迭代,都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的内容建议

“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是对传统高校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线上建设,通过调研和总结,笔者提出的内容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资料上传、在线指导和信息推送”三大模块,这些内容的线上呈现弥补了传统创新项目指导方法中的空缺和不足,内容架构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的解读,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
 
(一)项目资料实时上传,辅助项目管理

大创项目的执行周期一般为两年,以笔者所在的北方民族大学为例,执行周期内围绕项目进行的三个重要节点是项目立项、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项,这些节点需要提交项目执行的结果资料。比如在项目立项时需要向学校提交项目申报书和项目评审的汇报PPT,中期检查时需要提交中期检查表、阶段成果资料和项目报销材料,项目结项时需要提交结项报告书、项目最终成果资料和所有的项目报销凭证材料。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要求学生在这些项目执行的重要节点上,及时主动上传项目检查资料,一方面有利于项目资料的线上管理,另一方面为学校对项目的检查和督促提供了便利。

(二)在线直播指导,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

采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建设在线指导模块,方便指导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项目的指导和讨论交流,使得创新项目的指导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在线指导模块包括指导间和讨论间,指导间的活动发起人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不方便组织线下“面对面”的项目辅导时,可以在线上指导间发起指导活动。讨论间的发起人是学生,也是方便项目团队成员在假期或课程冲突情况下随时随地开展项目交流和讨论。在线直播指导是线下“面对面指导”的延伸和补充,线上活动的开展会自动生成一条条记录,教师和学生也可以上传线下“面对面指导”活动中的成果和资料,使得创新项目指导的过程性输出自然而然的生成。这些点滴记录映射出项目的产生和结果、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的付出和经验。在线指导是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放大镜,学校在这个模块可以窥见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成熟,更有助于学校创新培养工作的扎实推进。

(三)指导规范和经验的推送共享,助力教师成长

信息推送模块包括方法推送、经验交流和案例学习三块内容,服务对象是创新项目指导教师。方法推送可以向教师投放国内外先进的项目指导方法,助力年轻教师的成长和经验积累;经验交流面向全校教师,以贴吧和博客的形式鼓励优秀教师分享个人经验;优秀案例模块会推送全国获奖和优秀项目,方便教师学习和交流。

(四)过程评价结合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公开透明

通过建设项目资料上传、在线指导和信息推送三大在线模块,借力数字信息化技术,不仅提高了高校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实效,方便了指导教师的工作开展,也使得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落到了实处,赢在了细节。创新项目的过程记录和结项成果的线上呈现,使得指导教师的工作考核公开化、透明化,营造了良性竞争的学术氛围,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对学校创新工作的良性迭代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 总结与展望

高校创新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模式的提出和推广,对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重线下”指导模式具有面对面更易促进深入交流和讨论的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法不是摒弃线下指导,而是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将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加以扩展,为指导教师提供便利和帮助,辅助和完善创新项目工作的考核机制,深化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内涵和意义。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在线建设,不是材料的数字化堆积,由此也为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考核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仍然需要实践应用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爱娟.基于“双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搭建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J].营销界,2019,(20):160-161.
[2]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3]申韬,谢珊蓉,郑穗林.提高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效果的思考——基于广西大学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21-127.
[4]陈刚.信息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03):38-39.
[5]王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外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9,(16):34-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6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