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程教学差异化需求与水电站课题式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4 09:2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提出不同课程的差异化教学发展需求。以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电站》课程为例,分析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课题式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途径。针对《水电站》课程和课题式教学特点探讨课题式课堂教学的具体模式。并从理论上分析课题式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差异化;课题式教学;水电站;专业课

本文引用格式:何卫平,等.课程教学差异化需求与水电站课题式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9):285-286.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发展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1]。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应用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等教育中存在众多教育教学模式,如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启发式教学[2]、注重工程实践的实践式教学[3]、注重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化教学[4]、注重课程阶段性目标设计的课题式教学[5]等。高校具有各自的培养目标,课程也具备独有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基础,针对不同课程探索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即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着差异化发展的需求。

专业课教学在工科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基础课偏重理论不同,专业课程更偏重实践。然而,受限于目前高校统一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专业课仍然采用与基础课程相同的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表现形式的课堂式授课模式。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须探索传统专业课程课堂授课模式的改进。

二高校水电站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水电站》是水利类专业的三大专业课之一,在水利类专业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6]。长久以来,《水电站》采用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实习、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我国水电站建设培养了大批工程人才。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水电站》课程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以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水电站》课程为例,对目前高校《水电站》课程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

 
(一)水电站课程教育教学现状

在大学生培养体系中,与《水电站》课程相关的内容主要包含课程教学、实验学习、实习认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五大部分。

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比例远高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和课程体系两方面的原因。学生方面主要原因为由于专业课主要在大三大四开课,学生面临的课外干扰因素增多,学习积极性下降。课程体系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专业课教学特点所决定。专业课偏重经验总结和应用,与基础课的偏重理解有较大差异。大学生在接触专业课初期,很难从基础理论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中转变出来,即便有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途径让学生认识到专业课程的特点,但由于实习时间有限等因素的限制,想在短时间内形成工程概念具有较大的难度。

《水电站》是水利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也是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课程。除学生本身原因和课程体系变化影响之外,《水电站》课程本身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难度。在课程特点方面,《水电站》专业课涉及到水、机、电和结构等的综合,具备专业性强,交叉性强的特点,其复杂性远大于其它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把握不到重点难点,出现学习效果较差的现象,而该现象的出现会进一步削减学生学习《水电站》专业课的积极性。

(二)水电站课程教学问题总结

依据作者所在《水电站》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可将大学生在学习《水电站》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短期学习效果较好,综合学习效果较差。教学过程中发现,关系紧密知识点的短期学习中,学生通常能够理解问题并做出相应回应。但一旦在考试中遇到综合性题目或开始课程/毕业设计,则遭遇难题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多。其原因主要是水电站课程各个环节难度均偏高,学生理解单个环节已颇为吃力,当遇到综合型题目或开始课程/毕业设计时,需要综合运用课程中所有知识,任何一个环节的理解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到课程整体的理解效果。

2.实习效果差。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及课程/毕业设计的效果看,很多学生并未达到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的效果。实习效果差,一方面原因在于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并未建立相应的工程概念,不懂工程设计应关注的问题。在实习时看不到问题导致无法提出疑问,只能抱着旅游参观的心态进行实习。想要解决该问题,首先必须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接触水电站的设计过程,建立水电站的专业知识系统。保证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参加实习,在参观的过程中带着疑问,才能达到实习目的。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存在问题较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检验《水电站》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然而,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和毕业设计中会遇到较多问题,一些小问题通过导师讲解或同学交流可以顺利解决,但存在部分学生由于专业知识储备较差,只能机械地完成设计内容,无法理解毕业设计的情况。究其原因,核心问题在于平时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并未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知识体系,对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掌握度不高。

三水电站课程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课题式教学是Marx在1997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5]。课题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水电站》专业课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将课题式课堂教学引入到《水电站》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是具备可行性的。结合《水电站》课程特点和课题式教学模式特点,可行的实现方案为:教师将《水电站》课程区分为多个专题,针对每个专题首先花一定课堂时间讲解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剩余时间交给学生完成专题的学习和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

引入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后,对教师和学生均会产生影响。从教师方面分析,采用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后,教师的主要工作由课堂讲学变为以课堂讲学为主,以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工作为辅的模式。工作时间要从课堂延伸到课余。但由于平时指导工作到位,在指导学生课程/毕业设计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有所减少。

从学生方面分析,引入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后,可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由于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区分为多个专题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每个专题开展学习,目的性更强。(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学习过程区分为多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完成均会给学生带来阶段性的成就感,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3)提高学生对专业问题的认知。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单个专题,即便课余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积累后可使学生储备一定的专业知识。(4)促进学生实习效果的提升。学生完成单个专题的学习和设计后,会对该部分内容具备较为深刻的印象,可带着疑问去参加实习,提升实习效果。(5)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储备增加不断提升的,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可提升学生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方面的能力。

\

 
四 结语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指引下,推动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水电站》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模式,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相吻合。积极探索课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对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柳友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文本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6):40-47.
[2]罗还敏.论法学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J].高教学刊,2019,(14):93-95.
[3]张勇.运筹学课程的实践式教学探索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205-206.
[4]曹熙.大学体育课堂差异化教学的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9(13):33.
[5]丁晶,周志尊,赵君嫦.课题式教学法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1):78-80.
[6]苏凯,石长征.《水电站》课程多媒体教学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5(16):9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