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探索插画大师诺尼·霍格罗金儿童绘本的插画艺术语言以及创作方法。这篇文章以《还能挤下一个人》为例,通过对诺尼·霍格罗金的儿童绘本作品插画艺术语言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绘本《还能挤下一个人》的主题表现形式、人物形态表现技法以及环境的处理办法,指出诺尼·霍格罗金对儿童绘绘本创作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诺尼·霍格罗金;插画艺术语言;技法表现
本文引用格式:程凯乐等.诺尼·霍格罗金插画艺术语言分析——以《还能挤下一个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5):284-286+292.
Analysis on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Illustration by Nonny Hogrogian
——Taking Always Room For One More as an example
CHENG Kai-le,ZHANG Kang-fu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School of Fashion Design&Engineering,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language and creative methods of illustration i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by master of illustrationby Nonny Hogrogian.Taking Always Room For One Mor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illustrations in the award-winning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by Nonny Hogrogian,including the theme expression form,character form expression techniques and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methods of the picture book Always Room For One More,and points ou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Nonny Hogrogian on the creation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Key words:Nonny·Hogrogian;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illustration;artistry expression
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大奖是凯迪克奖。这个绘本大奖主要授予“以最杰出的艺术表现及图像诠释完成的儿童图画书”的插画师。凯迪克奖被认为是图画书的“奥斯卡”奖。本文研究对象诺尼·霍格罗金是仅有的五名两次获得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凯迪克奖的美国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还能挤下一个人》《晴朗的一天》分别两次获得凯迪克金奖,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年度卓越童书”。诺尼·霍格罗金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画家。但是,目前国内研究这位插画艺术家的人并不多。本文以诺尼·霍格罗金获奖作品为《还能挤下一个人》基本案例,分析其创作过程中独有的绘画形式语言,主题表现形式、人物技法以环境的处理法方法的运用,从而带给大家一些关于儿童绘本创作中的思考和启迪。
一 绘本主题表现形式分析
诺尼·霍格罗金绘本题材大多选自民间故事。《还能挤下一个人》就是源于一首经典的苏格兰民歌,另一凯迪克金奖作品《晴朗的一天》也源于古老的亚美尼亚民间故事。她的绘本作品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她的作品除了图画生动以外,文字描述也朗朗上口,非常押韵适合儿童大声朗读。这能有效地培养儿童语调语感,增强儿童语言学习兴趣。
绘本《还能挤下一个人》主要描绘的是并不富裕的拉奇一家12口,在恶劣的雨天帮助风雨中赶路人,并得到赶路人爱的回馈的故事。绘本文字三次描述到这样一句话:我的房子大得很,还能挤下一个人!画面中两次冒起炊烟。第一次是补锅匠驱车赶来,第二次炊烟飘起是赶路人进入他的小屋。主人翁拉奇一直在房子外面招呼路人进他的房间避雨,路人挤满房间,孩子们站在窗台,路人堆在门口等待进入房间。这些细节暗示了拉奇一家即使身处社会底层经济不够富有,房屋不够宽敞,但只要有一丝可能、一点空间就愿意救济四方寒士的博爱精神。拉奇的性格以小见大的表现出苏格兰人民的热情和慷慨,也突出了博爱与感恩的故事主题。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出诺尼·霍格罗金本人的深入细腻的观察力。细腻严谨的画风和极具影响力的色调,造就了她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色调的情绪以及画面的艺术语言,都是从表象探究苏格兰深层次的社会情怀的一种方式,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
菲利普·斯蒂德(美国)所著绘本《阿莫的生病日》的主题也是互相帮助,彼此关爱的故事。不同的是,《还能挤下一个人》除了表达他困难之时伸出援手的主题之外,更多的在于引导儿童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儿童获得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把金钥匙。
二 绘画技法表现分析
(一)人物形态及技法表现
钢笔是一种把金属当笔尖,通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经过重力和毛细管的虹吸作用,用鸭嘴式的金属笔头来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传统工具。钢笔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同的运笔姿势描绘出来的效果也有差别。笔尖被立起来用,画出的线条便细密;假如笔尖被卧下来使用,画出的线条就宽厚。使用钢笔进行绘本创作的时候,能够很方便的处理画面的黑白灰关系,用它书写、描绘出的文字或图案,色泽可以保持得更为持久,画出来的线条也具高度的概括性。
《还能挤下一个人》是凯迪克金奖经典作品,纵观整个绘本,人物形象是由手绘的钢笔线条排布而成,轻松地线,紧张的线,交织的线,平行的线,经过巧妙地线条把音乐编织到故事里。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拉齐的房子均用墨水线条进行勾勒,背景与人物便被很好地区分开来,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立刻在水彩拓印的基础上被凸显出来。钢笔线条的艺术语言描绘出了绘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职业归属。她用钢笔交叉线条描绘苏格兰女性服装的同时,也用这种交叉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神态。紧凑重叠的线条刻画了在风雨中等待和欢迎避雨人的主人翁拉奇。该绘本第四页拉奇一家人风雨中站成一排,通过钢笔线条表达技法可以推测出画面右边戴围巾的是绘本的主人公拉奇,左边交叉线条穿苏格兰长裙的是拉奇的妻子。(如图一)
绘本文字部分提示人群最前面手舞足蹈赶路人身份是名小裁缝;其后背篓的人身后拖着一根像绳子一样的东西是水手,头部的交织的线条代表倦容;水手和裁缝间的高个子是军人的形象,同样水手后面线条重合的双臂向后紧紧抓着鱼篓的是打鱼姑娘。打鱼姑娘背后紧跟的是一名老妇人,线条根据身体结构进行创作,肥大的长裙也比较符合老夫人的年龄。(苏格兰男人的一大服装特色是短裙,在今天,苏格兰人通常是婚礼或者其他的正式场合才会身着苏格兰短裙。他们把苏格兰短裙当作是正装或者是参加庆典时才穿的礼服。但是,花格短裙在古老的苏格兰人那里被当作便装)。四个采煤的小伙紧跟其后,戴帽子,身上背包袱,右手拿风笛的男子名叫鲁里。细密交错的钢笔线条描绘出疲于奔波的辛酸。艺人鲁里和水手都是明显的花格短裙,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特色。(如图二)队伍最后拿着牧羊鞭的人身份也是劳苦大众的一员,他身后机灵的牧犬称为这个画面中轻快而自然地部分,灵活的萧条排列有机的调节了沉重的画面,也能吸引孩子们在阅读时候的兴趣,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苏格兰最著名的是风笛、格子花纹、苏格兰裙、畜牧业与威士。风笛艺人的出现正说明这一点,鲁里全身横竖交叉的线条体现的是格子花纹。风笛和花格短裙的集成又是艺人时尚潮流的体现。右侧小姑娘和老妇人匍匐在地,左侧一群男人东倒西歪。水手身着苏格兰短裙排除在外,雇佣军是长衣打扮也排除在外,只能在采泥煤小伙儿和小裁缝和补锅匠间取舍了。这个人应该和第九页仰躺在地的为同一人,和第十页中相同七分裤打扮的一群人为一类,这样此人应为采泥煤小伙儿中一人了(如图三、图四),短款打扮最适合其工作特点。这一页的人物线条简单描绘,形态各异,却也展现出其乐融融的欢乐场面。
钢笔线条的技法表现使人物神态、动作、性格、精神状态都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钢笔线条,或许交叉勾勒,或许平行创作,绘本中出现的每一个形象在插画师精心的安排之下慢慢清晰可辨。
(二)环境的处理方法分析
拓印是插画师表现作品肌理,表达主题常用的,不同于绘画传统绘画形式的一种绘画技法。《还能挤下一个人》除了钢笔线条组成的人与物的造型之外,其他的环境和背景均是通过加水稀释后的水彩在纸巾和木板上涂抹,通过不同的方向,距离,疏密关系以及位置的高低关系来进行创作。儿童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就是将加水后的水彩涂抹于实物才创作出绘本《小黑鱼》。相比于《还能挤下一个人》,《小黑鱼》浅绿色的背景和一条黑色的手绘小黑鱼在画面中略显单调。诺尼·霍格罗金在创作的《还能挤下一个人》使用黑色,绿色和玫红色这三种颜色营造出一个更具想象力的空间。全书石楠丛林构成的红绿背景是鲜红而朦胧的,这样对比显得人物更雅致清晰可辨,不再显得人物的单调和暗淡。就本绘本而言绚丽的色调,似乎是对绘本圆满结局的一种暗示和铺垫。另一方面,丰富的色彩可以增加儿童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在加深对剧情场景的认知之前,也能提高儿童的色彩认知能力。玫红色的石楠花肌理,黄绿色的树叶虽然失去了这些灌木植物原有的样子,但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相对于传统绘画艺术而言,也更加能够吸引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培养她们的感情认知,进而增加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被色彩的美感染,被多样的艺术形式熏陶。故事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拓印的肌理、明亮的色彩以及生动的线条更是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从而引导儿童独立思考,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三 绘画特征以及影响
诺尼·霍格罗金的个人创作多用木刻,更重要的是她不拘泥于木刻一种创作方式。《还能挤下一个人》钢笔线条加水彩拓印就是诺尼·霍格罗金进行绘本形式创新的一种方式。当然,无论是用木刻、传统绘画或钢笔线条拓印的方法,都带着一种积极乐观和崇高的精神。她的插画创作出来的绘本角色无论是哪个形象,都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她传达出来的主题情感不仅是培养儿童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一贯采用温和而饱含教育意义的手法劝诫儿童,引导儿童。如在绘本《晴朗的一天》当中贪吃的狐狸被老婆婆砍下尾巴,画面之内却没有血腥的场面。也正是这种委婉又不失教育意义的创作手法使得诺尼·霍格罗金的作品多次获奖,并且逐渐成为一个影响力颇深的插画师。
诺尼·霍格罗金所创作绘本故事朗朗上口,适合跟孩子一起大声读,这其中的句子带有韵律美,这是传统的民歌的继承和发扬,不管怎样,这个故事和传统仍然在继续,这样的绘本创作形式也给了传统的民歌或者故事一个新的生机,让这些文化的瑰宝得以传承。
钢笔手绘和拓印结合的手法是诺尼·霍格罗金绘本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她在创作时根据自己对画面的构思,对艺术的理解,对绘本主题的领悟,进行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这种艺术探索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传统儿童绘本的形式,而且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在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帮助儿童树立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四 结语
诺尼·霍格罗金所创造的生动趣味的艺术形式,既是对传统儿童绘本形式的丰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在潜移默化培养了儿童想象力的同时,帮助儿童树立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她用委婉温馨的绘画语言教导儿童,培养儿童去关爱他人,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能力。她的绘本更具有现代性,给读者更多的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力,这种做法对后来的绘本创作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是儿童绘本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美的创造,给传统的儿童绘本创作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肖瑶,张康夫.李欧·李奥尼儿童绘本中的拼贴艺术[J],设计,2018(17):26-28.
[2]范一腾,张康夫.儿童绘本设计要素[J],设计,2017(16):132-133.
[3]李爽,张康夫.罗伯特·英诺森提《大卫之星》绘本的隐喻研究[J].设计,2019,32(01):56-58.
[4]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8-25.
[5]张康夫.色彩文化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56-66.
[6]张康宁,张亚洁.论儿童绘本中的艺术表现风格[J].美术大观,2011(10):78.
[7]董瑾.国内外儿童绘本创作材质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