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流行文化在当代社会广泛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亦盛行于大学校园。本文从对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流行文化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的一致性、与大众传播媒介共同发展以及与社会形态发展的同步性使得流行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对其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流行文化;传播机理
本文引用格式:潘亚兰.大学生为何青睐流行文化?——基于流行文化传播机理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2):316-318.
一 流行文化概述
流行文化一般是相对于高雅文化而存在,高雅文化一般是受到少数追求高雅艺术人士喜欢的文化作品,例如严肃文学、高雅舞蹈、高雅音乐等。流行文化一般是被人们普遍热爱,其主要的作用是娱乐大众,人们只是在短时间内喜欢,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热烈追随。流行文化的产生是建立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需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信息实施沟通和交流,信息的传播不是封闭的,只有交流才能够产生共鸣,人们才能够产生共同的喜好,并且相互之间追捧。例如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日韩剧,16世纪在日韩比较流行的中国服饰等。大学生的流行文化对文化具有很大的影响,对其他群体会逐渐产生影响。古代的流行文化主要通过书信、文字等进行传播,现代的流行文化主要通过网络、媒体等实施传播。现在更是出现了自媒体、网红、流行网络词汇等,流行文化的更新速度十分迅速,不断出现新的文化类型,流行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在短期内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流行文化主要是通过短语、短句来表达,例如:“稀饭”“淘宝体”“3Q”等。“粉丝”“哈日”“哈韩”等,还有一些选秀节目、恶俗文化、低俗语言等。
二 流行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
流行文化一般是在短时间内得到人们的认同或者模仿,需要建立在传播的基础上,对影响人们一段时间的生活习惯。这些流行文化主要是在一段时间内被亚文化群体作为讯息接受,人们之间进行相互的传播,并且将其作为流行的符号。例如流行歌曲在播出之后,并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会被人们传唱,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歌曲才会流行,流行文化需要接受人们的选择。流行文化反映的是不同群体生活状态的符号化,符号是人们发明及创造的,具备一定的指代含义,这些符号组成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人们观察及判断事物的参照系,人们接触到这些信息之后将其转变成自己的符号才可以更好地实施记忆。假设其他的亚文化人群并没有将这条信息符号化,则其无法变成流行的文化[1]。流行文化要求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人们只要有需求才会去实践某些事物。人们会受到自身需求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这类文化有需求就会产生流行文化。一件事物最开始只是被一小部分人接受,当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时候也会变成流行文化。流行文化要流行就必须实现高效的、广泛的传播,需要依赖一定的传播媒介。在古代由于信息传播不畅,信息一般是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还很易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与现代的流行文化有很大的差异。随着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现代流行文化传播更加快速,并且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传播。没有高效的传播工具,流行文化将会无法流行,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的传播[2]。人类生存的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真实反映,而是媒介对信息实施选择及加工之后,再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一些商品花巨资实施广告投资主要是为了起到比较好的宣传作用,让商品继续保持流行,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 高校流行文化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发展现状,本文在淮安选择了5所高校发放问卷调查表,一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56份,排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实际有效问卷是1323份,有效问卷占到总共发放问卷的比例是88.2%。对这些有效问卷实施分析,了解到高校流行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流行文化传播的内容
在大学中有很多的流行语,主要是学生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者情感,例如“囧”之类的词汇。并没有使用太多的政治流行语,例如“躲猫猫”等,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自己个人层面的感受,并不是特别关注社会层面的感受。大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人格,拥有自己的交友圈,他们有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形象,喜欢收看国外的影视剧作品。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能够与同龄人进行更好地交流,了解潮流知识。大学生还会使用很多的流行语,例如“火星文”、“微博体”、热点流行语等。大学生使用很多的社交软件,例如:即时通信工具、论坛、微博等,这些社交工具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目前,还存在山寨恶搞文化,例如《大话西游》中的大话风格,在微博上很火的“杜甫很忙”,恶搞文化受到很多年轻人的热爱和追捧,其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音频、视频、图片等,恶搞的选材十分丰富,经典名著、热点事件、网络红人都在其范围内。年轻人还关注选秀类节目,例如“中国达人秀”“非诚勿扰”“中国梦想秀”等节目,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年轻人都是追星一族,他们都有自己的偶像崇拜,“粉丝”一族因此诞生,反映的是对流行文化或者时尚文化的热爱,粉丝成为一类社会文化的象征。
(二)流行文化传播的载体
流行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实施传播,大学生在电视、广播、网络上看到这些信息,有些信息被很多人传播,成为流行的符号,就变成了流行的文化。移动网络逐渐获得了普及,更多的人习惯在手机上获得信息,手机能够更好地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媒、电视、广播等的作用正在减弱。更多大学生在一些社交网站上与人们实施交流,在此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很多流行文化在此出现,并且实现了大范围的交流和传播。调查显示,SNS社交类型的网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使用的人数也最多。博客的受欢迎程度次之,微博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使用的人数正在逐渐上升。“百度贴吧”等论坛网站在过去十分受欢迎,现在被人们关注的程度正在减少。比较多的大学生喜欢浏览门户网站,从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网站上还能够获得流行文化的信息。在使用媒体网络时,学生十分关注自己信息的保护,对网站存在一定的怀疑,很多人只会浏览网页,不会将信息发布在网页上。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最多的是浏览功能,不是很愿意在网络上泄露自己的信息。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信息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他们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有大学社团、学生之间的互动、广告、大屏幕等。
(三)流行文化传播的受众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学生普遍表示他们对流行文化具备很好的接受度,他们都愿意参与到流行文化的传播中。他们都很好地认同流行文化,对流行文化一般都是正面的评价,并且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流行文化与同学交流,流行文化成为一类符号象征。流行文化被大量运用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缓和了人际交往的气氛,让人际交往显得更加有趣,体现了大学生年轻、时尚、充满活力的特征。流行文化之所以被普遍接受是因为其具备很多的功能,例如娱乐功能,人们在使用流行文化的时候会有愉悦、轻松的感觉,能够很好地缓和气氛。人们还能够获得分享信息的乐趣,通过使用共同的符号与人交流能够结识更多的好朋友。流行文化还具备实用性的特征,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流行文化更加关注其外在形式,并不在乎文化的真正内涵,学生在接受流行文化的时候更加在意的是自我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即时情绪接受流行文化,参与到流行文化的传播中。大学生在接受流行文化的时候,一般是自己的朋友在使用,或者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同寝室同学或者校友在使用。很多学生都愿意同自己的老师或者家长共享流行文化,主动分享流行文化。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接受有选择性,一般会接受自己亲朋好友使用比较多的流行语,体现的是普遍化思维。
四 高校流行文化传播的机理
(一)流行文化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一致
流行文化具备娱乐性特征,是一类即时性的情绪表达,不仅需要消费物质产品,还需要消费精神产品。大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流行的服装以及电子产品,这是对流行文化追求的体现,主要是对流行文化的物质追求。另外,他们喜欢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能够获得多样化的信息,增长自己的知识。使用社交媒体网站,通过媒介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与外界实施沟通和交流,使用流行文化的词汇表达思想和情绪,能够实现更加时尚的、有效的交流。学生通过流行文化能够获得很多的新知识、新信息,对知识不断实时更新。同时还有助于缓解他们在竞争中的压力,能够放松身心。流行文化具备非理性的特征,具有不规则性,主要体现的是人们的个人欲望和感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流行文化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被人们热爱和追捧,其通常不具备很深刻的内涵,没有传统文化的神圣感及敬畏感,其中具备鲜明的反叛意味。大学生一般具备求新存异的思想和变革的精神,流行文化正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流行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体现的是平民主义文化,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正符合大学生青年期的心理需求。
(二)流行文化与大众传播媒介共同发展
流行文化获得快速的发展是在大众化报纸出现之后,在大众传播时代到来之后才获得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文化的发展需要依赖大众传播的发展。大众传播所宣传的文化组成了社会文化的关键部分,其传播的有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其同时还是流行文化的主要宣传者,很多文化工作者都十分热衷于大众传播的研究。流行文化一般是在短时间内流行,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效应及推波助澜效应,在广告传播中就时常用到流行文化。大众传播的快速宣传致使流行文化被人们熟悉,其成为了不同文化快速传播的主要渠道,其不仅传播流行文化,还倡导流行文化,在流行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关键的作用。假设没有媒体的大力宣传,各类文化类型也不会有很大差异,也就不会有流行文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的信息更加多样化,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快速。大学生获取信息不是主要依赖校园媒体、社团、联谊会等。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传统的媒体以及新型的媒体实施信息的获取,对这些信息实施选择,将其变成自身的流行符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媒体传播的信息带有很多的随意性,每个人都能够参与信息的发布,人们对文化的选择有了很多障碍。
(三)保持与社会形态发展的同步性
流行文化需要同人们的生产方式及交往形式联系在一起,人们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方式需要同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当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流行文化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流行文化的内容应该与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流行文化的内容只有同社会形态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结构及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大众传播的中心也从传者转变到了受众,大众传播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只有被受众接受才能够获得发展。随着网络文化大众参与的发展,人们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接触到的文化很多,选择的范围也在扩大,人们的选择与其生活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大学生中也存在偶像崇拜现象,会对大学生的文化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意识正在减弱,很多大学生都在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和自我人格的完善。流行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正在逐渐变得世俗化,休闲文化、网络文化的迅速扩张,对人们的文化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 结语
流行文化的发展与大众传播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与传统文化相比较流行文化具备实效性、更新速度快、内容多样化等特征。流行文化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够获得快速的发展,更多反映的是人们的即时情绪,其传播的内容及传播的载体正在变得多样化。流行文化也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不仅能够提供全面的、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减轻竞争中的压力,营造轻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简予繁,周志民,周南.老字号品牌采用流行文化的合法性获得与影响[J/OL].华东经济管理:1-11[2019-08-22].https://doi.org/10.19629/j.cnki.34-1014/f.181006007.
[2]马玉贞.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文化因素的英译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9(12):38-39.
[3]尹国欣.网络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影响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38):147-1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