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审计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2 15:53: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审计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一传统模式,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这一模式,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基础上,极大提升了审计课程的趣味性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审计;教学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宋心.“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审计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81):343-344.

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审计这门课程是专业核心课与会计、财管、税法其他重要课程需要动笔计算不同,审计这门学科文字性较强,重在理解,需要学生形成审计特有的思维。

一审计教学设计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


审计这门学科文字性较强,重在理解,需要学生形成审计特有的思维。也正是因为这一不同,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重点就是审计相关核心概念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能让学生更直接的接收信息,采取的方式仍然是教师配合板书、PPT等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口头讲授。学生无法直观感受到相关概念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的运用,不能高效满足教学要求,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1]。

(二)教、学、做脱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是教,学是学,做是做,这三个概念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将教师上课所传授和学生课上所获得紧密联系,就回出现教师在教的时候学生会,但学生在做的时候想不起来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索然,直接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教师情况

传统的教学中,“双师型”教师还没有普及,难以保证所有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都具有实务经验,就会导致理论教师和实训导师不是同一个人。这样会导致理论教师和实训导师所教授的内容分离,联系不紧密。

\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和实习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紧密的联系了起来,融为一体,理论和实习相交替,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集教改成果优势为一体的先进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为同一教师,实现教师的一体化;教室和实训室成为一体,实现教室的一体化;理论教材和实习教材为同一本教材,实现教材的一体化[2]。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所需要的环境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硬件和教学资源的要求比较高。在校内实训中,要求学校购买事务所实务中所用的相同软件。不仅需要审计平台,还需要购买多家公司的完整多年度帐套,便于学生体验完整、真实的审计流程。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在校内进行仿真实训是完全不够的,学校还应当积极拓展校企合作,输送学生到校外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参与真实的审计项目,在理解审计专业知识、熟悉审计业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每个审计业务从开始到结束,除了需要扎实的审计知识外,与委托方的沟通也是必备的能力之一。

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审计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为更加具体的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审计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我就以课程中的两节课“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风险评估”为对象,开展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处理。本课是用的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审计》,由于教材难度较大,并且学生日后的就业取向是专业能力要求相对低的审计助理一职责。如果让学生面面俱到,了解透彻相关章节的全部知识点,不仅难实现的,反而会给学生一种重难点模糊的感觉,最终影响学生对审计的理解。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搭起审计的知识框架,掌握日后任职所需的审计知识,我对章节的内容做了相应的删减:“表明被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可能存在舞弊风险的迹象”这一内容不作讲解[3]。

2.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会计专业三年制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本章涉及的相关营业收入、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等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学习能力较强,课堂气氛活跃。虽热爱实践,但是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3.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结合教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销售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熟悉销售业务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掌握收入交易和余额存在的固有风险以及常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②能力目标:面对具体案例能够按照所学流程,梳理业务流程,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大体识出别主要账户交易和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会分工与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二)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完整实务的具体审计事项处理。因此,教师将采取任务驱动发、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本次课的教学。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本次课要求学生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组内互助、组间竞赛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我要求学生在教学平台回答几个问题:

①内部控制五要素有哪些?

②企业是如何梳理出业务流程中的内部控制节点的?

③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有哪些?

④销售业务的主要业务活动流程有哪些?

学生借助已学习的前八章审计基本原理和测试流程,回答上述问题。这四个问题代表这本节课利用到的“旧知识”我通过对学生作答成绩分析,按照学生对这四个问题的理解深度,均衡分组——即组内针对每个问题都有相对擅长的学生[4]。

分组完毕后,在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布置学生上网搜集有关“九好集团借壳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的财务造假案例,小组内分工,理清九好集团的财务舞弊动因、集团的业务范围以及舞弊手段,做成PPT。

2.课中实施。

环节一:分组汇报初步感知:学生展示做好的PPT,分组上讲台汇报成果。通过不同小组的案例的汇报,学生认识到舞弊动因的分析有GONE理论、舞弊动因三角理论等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小组汇报,给出了不同的舞弊分析视角,在补充与分享中逐渐完整了学生们的分析。由于舞弊的手段是已披露的,随着学生汇报的推进,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对常用的收入舞弊手段有了深入的理解。

环节二:知识点讲授消化重点:在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常用的收入舞弊手段的基础上,教师从梳理企业主要销售业务活动出发,给学生讲解在业务流程中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以及在面对这样一个经营风险时,我们应当如何设计控制活动,最后就销售与收款循环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给学生作相应讲解。在这个阶段,教师结合课前学生做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收入舞弊风险”,完善对于“常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的认知,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

 
环节三:问题导向击破难点:有学生在学习“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活动”这一部分内容过程中提出,为什么“按月寄出对账单”这一行为也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联系日常收到消费对账单这一经历,要求学生思考,如果对账单上列明的消费项目或金额有误时,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他会怎么做?这么做的意义有事什么?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如果销售方账上记录的内容与购买方实际支付的情况不一致,那么一定是有人“从中捣鬼”,而我们认为有利可图的无非有三类人:负责记账的人员、现金出纳以及销售人员。因此我们要求寄出对账单的人,一定是除了这三类人以外的人,为的就是能够有效的监督他们的工作。通过一连串的设问,让学生自己想通了问题,从而化解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5]。

3.课后拓展。

课后让学生重新选择“财务舞弊案例”,按照课堂所学,从舞弊动因着手,从风险评估六要素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并结合已披露的财务舞弊风险,为案例单位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形成案例分析报告上交。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审计课程中实施的效果

1.明确的任务导向,让学生在课前任务中,就已经初步感知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实现“做中学”。2.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发挥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工协作,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审计业务中团队的重要性。3.在审计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不论是作为会计人员还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操,更加敬畏审计这份工作。

参考文献

[1]康晓明,许冰冰.高职“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2):11-13.
[2]郑丙金.审计实务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的探究[J].商业会计,2014(21):112-114.
[3]夏赛莲.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在高职《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4(21):120-121.
[4]顾小龙,施燕平.新媒体视角下翻转课堂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10):129-130+136.
[5]张明三.创建“精细化”模式发挥审计“免疫功能”[J].中国审计,2009(02):70-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