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意识形态影响着翻译的实践活动。文章取意识形态“观念的学说”的本意,从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效果的影响出发,以苏童的小说《我的帝王生涯》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译者葛浩文在其译文中增加连词的使用这一现象造成的变异,尝试探索汉译英的新思路。
关键词:观念的学说;个体意识形态;《我的帝王生涯》;连词的增加
本文引用格式:宋紫珍.个体意识形态影响下文学文本翻译的变异研究——以《我的帝王生涯》英译本中连词的增加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3):242-245+249.
A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Literary Tex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Ideological Influence
——Taking the Conjunction Addition in My Life as Emperor as Example
SONG Zi-zhen
(Beijing Second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Beijing)
Abstract:Translation practice often is affected by ideology.Ideology there refers to the theory of idea,its original meaning,based on which the individual ideology’s effect on translation will be discussed.My life as an Emperor,written by SuTong and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is the specific study object.By analyzing the variation caused by the conjunction addition in this novel,new train of thought about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expected to be explored.
Key words:the theory of idea;the individual ideology;My life as an Emperor;the conjunction addition
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活动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活动往往会受到源语与译入语文化的影响,而这些文化信息背后是蕴藏着意识形态意图的。现在流行的意识形态内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取其“观念的学说”的本意,另一种则是狭义的政治内涵。意识形态的定义、性质、分类、类型被不同学者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里不断进行着扩充与发展。本文将以意识形态原意“观念的学说”为基础,从其社会意识形态与个人意识形态的分类出发,尝试探究个人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发挥的作用,分析其影响。为了使探究更具体可感,本文选择中国先锋派作家苏童的小说《我的帝王生涯》作为研究对象,对源语作品和葛浩文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葛浩文的译本中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连词的增加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增加的连词中,有的还原了源语文本来就隐含的逻辑关系,也有很大一部分增加的连词改变甚至重新创造了句间逻辑,这与葛浩文作为译者的个人意识形态即个人观念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正会对这种相关性及其具体表现展开具体分析。
一 文献综述
翻译过程涉及对语言的处理,常常需要打破源语的话语秩序,“进行文化碎片的重组”,而这些文化碎片里往往都隐藏着意识形态(孙艺风,2003:10)。意识形态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A.L.C.德斯特·图·特拉西在1796年首次提出的,字面意思既为观念的学说,特拉西最初是把它作为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的主体,用于对宗教的现代批判,其概念囊括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文化领域,是我们自己与世界之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王东风,2003:16)。
王友贵(2003)对意识形态的各家之言进行了总结,“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把意识形态解说为‘观念体系,它由指令我们行动的形式、习俗和信仰构成’(Hemrans,1999:126);勒弗菲尔起初把意识形态简单释为‘世观’(Ibid.);罗特曼(Yury Lotman)的解说有着直接意义,他把意识形态描述为‘框架性观念,它由某个社会在某个特定时期可以接受的思想观点和态度构成,读者和译者通过它接近文本’(Ibid.);赫曼斯(Theo Hermans)也把翻译解说为“操纵”,他认为所有的翻译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对原文实施某种程度的操纵。勒弗菲尔指出翻译是一种文化“改写”,也就是一种文化操纵(Hermans,1999:128)(12)。”而“后来的人使用“意识形态”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可表示任何一种注重实践的理论,或者根据一种观念系统从事政治的企图。狭义则具5个特点:(1)它包含一种关于人类经验和外部世界的解释性的综合理论;(2)它以概括、抽象的措辞提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的纲领;(3)它认定实现这个纲领需要斗争;(4)它不仅要说服,而且要吸收忠实的信徒,还要求人们承担义务;(5)它面向广大群众,但往往对知识分子授予某种特殊的领导任务”(王友贵2003:12)。
各个不同领域的学者结合各自的学术背景不断扩大着“意识形态”的定义域,使其性质也不断变化,“也产生了不同的分类和类型”(吕俊,2008:43)。个人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正是其中的一种分类。在意识形态与翻译关系的研究中,“有必要区分个人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孙志祥,2009:19)。杨柳(2010)在所著的《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形态会对诗学产生影响,会体现在“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翻译活动中”。也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译者的个体翻译行为之中”(杨柳,2010:41)。这里的“个体意识形态是指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观,包括个人的审美、诗学形态、价值观和伦理观等。它可以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合,也可以与之相悖,从而影响着翻译诗学的建立(杨柳,2010:41)”。陈浪(2014)认为,“译者身处具体的文化空间,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对话时会在译文中不可避免带进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信仰等意识形态(陈浪,2014:67)”“出于某种信仰、身份认同、社会或政治议程”,译者会“主动利用翻译来实施干涉行为”(陈浪,2014:68)。因此,在译者的译作中,译者的观念即意识形态往往会展现出来,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对于吕俊来说,“文学创作或文学翻译活动之所以是一种表现意识形态冲突的领地,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虚构性”,因此作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既要有“较高的辨别能力”,又要有“较高的审美判断能力”,其拟议文本的艺术方式选择是对自身翻译能力的检验(吕俊,2008:45)。
当前针对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翻译研究,主要是取其狭义的政治内涵,从社会形态的角度对翻译家的翻译活动进行分析,而以意识形态“观念的学说”的本意为基础,从个体意识形态的角度挖掘译者翻译特色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正会从译者个人的观念出发,以小说《我的帝王生涯》为例,分析译者的个体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的影响。
《我的帝王生涯》是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苏童的作品,其英文版是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完成的。《我的帝王生涯》通过架空历史,描写了主人公端白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人生与人性的思考。这部小说是严肃的,对人性进行了挖掘与探索,这与译者葛浩文的个人喜好是相吻合的,并且,小说中有性爱和政治(虚拟宫廷政治)的因素,可以引起西方普通读者的兴趣(孙会军,2016:29)。因为葛浩文只译自己喜欢的小说(葛浩文,2013),所以在对《我的帝王生涯》进行翻译时,葛浩文致力于让译文表现的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去满足和启发国外的读者(葛浩文,2014:204)。因此葛浩文的译文是以原语文本为出发点来进行的,深受源语作者意识形态观念的影响,具体到译文中即表现为对成语、俗语、人物头衔的异化翻译选择。葛浩文的翻译作品总体上是忠实于原作的,但是也有很多出于译者自身观念即个人意识形态考虑的改动,造成了译文文本的变异。译文文本中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连词的增加、主观感受词的增删、故事细节的增补改变等等。其中,连词增加造成的逻辑关系改动占大多数,体现了葛浩文在自己的个体意识形态影响下对译本的处理。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从这一点入手,从比较独特的角度对葛浩文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翻译实践中的汉译英特供一种独特的思路与借鉴。
二 连词的增加与句间逻辑关系
葛浩文对《我的帝王生涯》的英译整体忠实于原文,未做太多明显的改动,其中较为显著、富有新意的便是译本中连词的增加。汉语讲究尽在不言中,逻辑特点不需要着意依附于连词,但是重形合的英语则更倾向于借助连词来表情达意,理清句子逻辑。葛浩文在翻译苏童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不仅根据小说中隐含的逻辑进行了连词的适当增加,更是根据自己对小说的整体把握和对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揣测,充分发挥了个人意识形态的作用,通过增加连词,增补或改变了句子逻辑,使译文文本产生了变异,从而展现了译者对小说的阅读体会和翻译观念。
(一)展现隐含逻辑
葛浩文在某些方面通过增加连词展现了文本的隐含逻辑,这一翻译策略对文本产生的变异较小,或是直接把省略的状语连接词添补了出来,或是通过对句子语序进行调整,用可以体现句间关系的连词把句子捋顺了。
译文中有很多添补连词以展现句子间隐性逻辑的例子,葛浩文通过增加表时间、原因、结果的连词,理清了句中动作的先后顺序。
增加表时间的连词(见例1)。
例1
汉:他朝河心追赶了几步,再次回首望了望岸上的镖旗兵和骑手手中的黑豹旌旗。
英:After taking a few more steps toward the boat,Duanwen turned again to look at the soldiers and at the Black Panther banner one of them held aloft.
增加表原因的连词(见例2)。
例2
汉:我在青鸾殿外忍俊不禁,我的不加节制的笑声无疑惊动了殿内的人,他们一齐朝窗上张望。
英:From my vantage point,I could not help laughing.That my uncontrolled laughter rocked the people inside was immediately apparent,since their
heads swivel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ow.
增加表结果的连词(见例3~例6)。
例3
汉:端文的婚典在侧宫的青鸾殿举行,按照大燮王祖训君王不可参加臣子的婚丧仪式。婚典之日我在清修堂回避。
英:The wedding took place in Blue Phoenix Hall,one of the palace side buildings.Duanwen was,of course,a prince of the Xie court,and as Emperor I was barred from attending weddings and funerals of those beneath me,in accordance with precepts passed down by our ancestors.So I withdrew to Cultivation Hall,where I planned to spend the day.
葛浩文还通过增加连词来消除原文本句子的歧义,体现在下面的例子中就是通过增加表原因的连词“since”,明确了“我”成为“旁观者”与“不干涉”之间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不是“我”并列的状态与想法。
例4
汉:我成了一名旁观者,我不想干涉也不能干涉皇甫夫人的决定。
英:I b e c a m e a m e re o bse rv e r,si n c e I wa s unwilling to countermand Madame Huangfu's order,and would have been powerless to do so even if I had tried.
还有一些连接词的增补只是同一逻辑关系下不同连词的转换,如。
例5
汉:他们的身上流着先祖燮国公的血脉,却无法登上燮国的王位。
英:But though my ancestors’blood f lowed through their veins,they were not in line to ascend the Xie throne.
例6
汉:我看见端文的脸在大婚之日仍然阴郁而苍白。
英:I noticed the customary look of gloom on Duanwen's ashen face,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was his wedding day.
(二)改变句间逻辑
在《我的帝王生涯》英译本中,还存在改变源语文本中句间逻辑关系的情况,这些改变都是译者基于自身对源语文本的理解和自身翻译策略的择定,从个人观念即个体意识形态角度做出的调整。
例7
汉:我出驾西巡已成定局,这是皇甫夫人的旨意,所以也是不可更改的。对于我来说,我视其为一次规模浩大的帝王出游,充满了许多朦胧的向往。
英:Once it was decided,on the orders of Madame Huangfu,I was powerless to avoid making the trip.So I decided to treat it as a grand imperial procession,contemplating many indescribable expectations.
这里葛浩文把源语文本的因果关系变为了条件关系,将因果关系后推到“我”对西巡的想法上。但原文中我对西巡的想法是一直如此,并不是皇甫夫人旨意的衍生物,所以英译本对此处的逻辑关系是进行了改动的。
例8
汉:以端文的年龄已过授室之年,但他却迟迟不婚,沉迷于刀枪弓箭和孙子兵法中。
英:At his age,Duanwen should have already taken a wife,but he refused to even think of marriage for the time being,for he was obsessed with his study of the martial arts,and was mesmerized by Sunzi’s treatises on war.
此处虽然保留了中文版的转折关系,但还是在后半部分作了改动。中文版中,端文迟迟不婚和沉迷于刀枪弓箭、孙子兵法都是对他已过授室之年状态的转折,但在英文译本中,葛浩文把端文沉迷于刀枪弓箭、孙子兵法单拿出来,充当了端文迟迟不婚的原因状语,看似只增加了一个“for”,文意逻辑却增加了一层。当然,葛浩文并不是一味地将行文逻辑复杂化,也会视情况简化句间逻辑关系。
例9
汉:端文不久就接受了光裕大将军的封印,率领三千骑兵和三千步卒开往焦州,他的使命是驻守边界以抵御彭国的扩张和侵犯。
英:Before many days had passed,Duanwen accepted an appointment as Guangyu Commanding General.With an army of three thousand cavalry troops
and three thousand foot soldiers,he was to leave for Jiaozhou,charged with the mission of sealing our northern border and stopping the Peng Empire from making further incursions into our territory.
中文原文中抵御彭国是驻守边界的目的,但英译本中抵御彭国和驻守边界成为并列关系。从英译本中此处复杂的句子结构来看,改为并列关系可以使句子更整顿简洁,同时也并没有信息的遗漏,是葛浩文的又一处精心设置。
例10
汉:无人真有赏花之心,都是三个两个地交头接耳,议论着园外的飞短流长。
英:None of the women had flower watching in mind,as they whispered in groups of two and three,spreading all sorts of gossip.
这里中英两个版本都安排了因果关系,但两个版本的因果是倒置的。中文源语中,众人正是因为无心赏花,才三个两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在译语文本中,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反而成了无心赏花的原因。这一逻辑的倒转是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关的,还是得归结于葛浩文自己的观念,他对源语文本的误解或有心改变使得他对译文逻辑关系进行了翻转,这是葛浩文个人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结果的影响。
(三)创造句间逻辑
葛浩文在对《我的帝王生涯》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原有语意间进行了逻辑增添,创造了原文没有的句子逻辑,葛浩文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便是连词的增加。
例11
汉:燮王似有出驾西巡的必要,冯敖欲言又止,他偷窥了我一眼,突然轻轻咳嗽起来。
英: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may be a need for the Emperor to make an appearance.Feng Ao paused,as if there were more he wanted to say,but he stole a look in my direction and coughed lightly.
从中文文本来看,冯敖的欲言又止在主人公端白看来是肯定的、显而易见的,但英文译本用了表示方式的虚拟语气,使端白的这一推断更符合主观视角,没有那么客观,是留有余地的,符合英语中对逻辑关系的严要求。同样,中文版中冯敖的欲言又止、偷窥及轻咳是一系列一气呵成的动作,但在英文译本中冯敖的欲言又止与之后的偷窥与轻咳是转折关系。这种理解与改动有利于英语句子语意和语法上的连贯,是译者个人观念作用的结果。文中利用简单连词“but”来贯通英语句意表达和语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例12)。
例12
汉:皇甫夫人貌似慈爱睿智,其实她只是一个狗屁不通的老妇人。
英:To others,she may have appeared affectionate,wise,and farsighted,but I knew she was just a know-nothing old woman.
这里葛浩文增加了其他人的视角与“我”的视角,在不同视角的对比中自然地增添了“but”进行转折,改变了中文版中“我”一个人的主观视角,描述更为客观,把皇甫夫人的负面形象仅仅局限于“我”的视角,并没有像中文版那样有对皇甫夫人的为人完全下了论断的意味(如例13和例14)。
例13
汉:我说,蝗虫吞食青苗,县令吞食蝗虫,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可把我弄糊涂了。
英:I mumbled an assent.The locusts ate the vegetation,and the County Magistrate ate the locusts.
Nothing is too bizarre for this vast world,but this is bewildering.
例14
汉:李义芝领恩退殿时热泪盈眶,最后从怀中掏出一块布帕,打开了放在地上。
英:Li Yizhi backed out of the hall,tears of gratitude filling his eyes.But at the last moment,he took a tiny cloth bundle out from under his garment,unfolded it,and laid it on the floor.
葛浩文根据自我理解和翻译观念,还通过增加各类连词创造了各种逻辑关系,包括让步、时间、条件、因果等等,其中时间状语连接词的应用灵活多样。
创造让步关系(如例15)。
例15
汉:要知道大燮宫的八百宫女面容都娟秀较好,互相之间都很相似。
英:One must realize that besides being graceful and beautiful,the eight hundred palace girls were remarkably similar.
创造条件关系(如例16)。
例16
汉:现在没有名字了,奴婢盼望皇上给我赐名呢。英:I currently have no proper name,and would be
honored if Your Majesty were to give me one.
创造因果关系(如例17)。
例17
汉:我看见那些死尸就像断木一样横陈于雪后的莜麦地里,飘散一丝淡淡的血腥。
英:The corpses looked like wooden logs lying in the snow-covered wheat fields,though the rank smell of blood hovered above them.
创造时间关系(如例18~例20)。
例18
汉:燕郎拉着我的手挤进大钟亭的茫茫人群。
英:As we neared the bell tower,Swallow took my hand and led me into the crowd.创造
例19
汉:太医杨栋投毒于汤药的事是我后来听燕郎说的。英:Not until later,thanks to Swallow,did I learn
that one of them,Yang Dong,had laced the medication he gave me with poison.
例20
汉:事情的起因是燕郎讲的一个民间故事。
英:It all came about after Swallow related to me a popular tale.
三 结语
通过增加连接词,葛浩文展现了源语文本的隐含逻辑、适当改变了一些句间逻辑、甚至创造了新的句间逻辑,使得译本相对于源语文本而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通过增加连词来展现句意隐含逻辑达到的翻译效果变异较小,最多对句子语序进行调整,将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关系转变为时间、原因、结果等关系,有时还能起到消除歧义的效果。较大的变异表现在增加连词造成的句间逻辑改变与创造上。葛浩文通过改变、复杂化或简单化连词,改变了源语文本原来的句间逻辑关系,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即观念,通过增加连接词的方式创造了新的句间逻辑。增加连词是葛浩文翻译《我的帝王生涯》的一大特色,在自己作为读者兼译者的观念即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他匠心独用,即细致增补了文本的隐性逻辑关系,又大胆地改变和创造了句间逻辑关系,使得译本条理分明的同时也不显突兀。葛浩文对连词的处理为其他译者以后的翻译活动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对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适时大胆地发挥个人意识形态的作用也是一种鼓励。
参考文献
[1]葛浩文.葛浩文文集:论中国文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4.
[2]孙会军.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苏童.我的帝王生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4]杨柳.翻译诗学与意识形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陈浪.新世纪以来的意识形态翻译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7(06):65-73.
[6]吕俊.意识形态与翻译批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2):43-46+60.
[7]孙艺风.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中国翻译,2003(05):6-12.
[8]孙志祥.国内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研究回顾与展望[J].上海翻译,2009(02):18-22.
[9]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05):18-25.
[10]王友贵.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1899-1979)[J].中国翻译,2003(05):13-17.
[11]查明建.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J].中国比较文学,2004(02):89-105.
[12]Hermans,Theo.Translation in System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9.
[13]Su,Tong.My Life as Emperor[M].Trans.Howard Goldblatt.New York:Hyperion East.20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