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30 10:34: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事实上,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在早年间就已经开始实施,随着经济计划的发展,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步,但是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可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作一些参考意见,为我国农业生产水品得提高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应对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何耀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67-68.

一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社会的主体,大部分农民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做出了贡献。新型职业农民,它是一个基于农民的笼统概念,简单地说,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民为受体,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出一些高素质,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农业从事者[1]。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受教育程度高,他们会在一定区域内创新和创造新的生产链,并且可以经营的很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带动大多数劳动者发家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二 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大多数农民有潜在的意识,但是实际参训率却不高


农民都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农业知识的匮乏,渴望学习新技术,为发家致富谋取新的渠道。但是大多都以农户为单位的经营模式,如果只学习新技术的话,无疑会增加成本,由于农民的经济基础不高,增加成本会让多数农民承受不起,即使很愿意去学习新技术,但受条件限制,不得不放弃参训,这样就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难以正常运行,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训主体单一化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主要是由政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来担任,而其他的主体由于会考虑到经济效益和对社会影响等问题,一般会主动避免参与,这样农民就无法在竞争中选择优秀的培训机构去培养自己的能力,想要去接受培训教育,就要到指定的培训机构去,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因此这也是造成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农业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更不用说发家致富的后续问题[2]。

三 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一)培训机制不完善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不是靠单一的培训机制就可以顺利开展的,它需要多个机构部门共同协作[3]。在当前的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还没有完全实现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由于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使得许多农业问题相互交错到一起,分工不明确,因此,这是培训教育工作中很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尽快完善培训机制,加强与其它部门的配合,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作铺垫。

(二)培训内容难以满足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需求,如果培训内容不及时变更,就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社获得现实需求。当前,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多以生产技术为主,而高科技、高生产的内容相对较少,只有培训的内容能够及时跟进现实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才能让农民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创新和创造发家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会加快步伐。

(三)培训经费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是一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技术培训工作,它需要长期、专业的培训,在培训中就会产生大量费用,尤其是农民要学习生产技术,教育机制就需要有机器作示范,而大型的机器成本过高,由于农民参与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能众多农民只是围绕一台机器作参考,此外,农民还需要动手去实践,这样以来,产生的费用比我们预计的多很多。当前实际的情况是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市县的配套资金很少,有的偏远地区或许根本没有配备经费,使得培训教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四)农民素质参差不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对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年龄等要求相对较高,在培训教育工作实施之前应高进行系统的调查,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所从事的产业来分类,然而在当前的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现实情况是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化、文化水平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4]。有些农民的农舍生产能力有着老一辈的思想,并且根深蒂固,想要让其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几乎是对牛弹琴,这就给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

四 有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为目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工作机制,并通过政府部门与其他机构相联合,尽快建立健全教育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器材、教师、基地等制度,器材要保证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也需要具备相当的高素质,另外就是培训基地也需要有专门部门的负责,政府部门和其它机构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这样才能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质量[5]。

(二)培训内容多元化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育工作的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教育工作内容开展前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并且要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和资源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制定出真正符合农民需要的培训内容,从多方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由于内容与事实发展相符,势必会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接受和学习新型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链中摸索和创新出新的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现在代化,农民素质提高,物质生活提高,渐渐地,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就会相应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有希望。

(三)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

为了能够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部门就应该加大对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创办项目的信贷资金的投入支持力度,农民在参与培训教育中会产生大量的费用,包括机器设施、技术学习实践、种子培育过程需要施肥或者更多的新科技等都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的不断注入,简单的来说,政府部门应该调整资金的流动方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影响着中国新农村的建设,这必须要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加大培训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使得农民更主动的学习新科技,创造财富。

(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模式,调动农民积极性

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在新时代,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元化传媒手段,首先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从多方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利用模式的多元化,例如利用新媒体向农民多方面、多角度的介绍新科技和农业生产技术,还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培训基地中让农民真正去触摸、去感受,这样一来,满足了农民学院实时学习培训的需要,提高农民学员的素质和创造能力,从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要想彻底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新鲜血液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因此,新模式的变更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五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农村的主体就是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说,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力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理论基础,而新兴职业农民是市场的主体,他们都通过市场物流流通去从事农业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货币的流通做出了努力。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加工、销售、物流流通等产业链去参与整个农业生产。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可以减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还可以拓宽农民发家致富的渠道,农民集一身本领,就不愁不能致富,就可以早日实现农村现代化,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越变越好。

\

 
六 结语

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和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成为农业现代化成功实现的主要原因,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可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力。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是在经费还是培训机制,或者在培训内容上应该给予扶持,在共同的努力下,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早日实现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学红.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2,32(6):72-73.
[2]张佳,赵宝柱.职业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60-62.
[3]罗忆源.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供需矛盾分析[J].成人教育,2008(10):33-35.
[4]黄晓梅.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10):185-188.
[5]孙业兴,李万明,李立安,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乡村科技,2018,197(29):23-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