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网络数字媒体是互联网平台下的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目前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本文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面向岗位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求,构建了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岗位→能力→课程”的高职课程体系。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逆向设计法;岗位→能力→课程;课程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肖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6):220-222.
一专业背景
“网络数字媒体”也可称作“互联网媒体”,它是借助国际互联网信息平台,以电脑、电视等作为终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融为一体进行传播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媒体相对于早已诞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又称为“新媒体”。
据上海市人才交流中心统计分析,未来10年上海的CG(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形的英文缩写,核心意思为数码图形)人才缺口将达8万人。
通过网络及企业访谈方式,对网络科技/计算机信息技术、广告媒体、装饰、房地产、产品开发和设计、动画、影视多媒体制作等百余家公司调研获知,网络数字媒体行业主要从事三方面工作:一是CG游戏产品开发等,二是影视动漫产品开发等,三是基于Web的产品虚拟展示开发等。这个行业中需求最大的岗位是:三维建模师、虚拟现实设计师、WEB设计师等,这些岗位的技能要求主要与三维制作、虚拟产品实现、WEB产品开发等有关。
二 培养目标
根据本地区的行业需求及错位发展的思想,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侧重于基于Web的产品虚拟展示开发,主要面向模型构建师、虚拟现实设计师、WEB设计师、影视后期编辑等岗位,培养能在动画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公司、游戏公司、装饰装潢、多媒体制作公司、网络媒体等企业从事三维模型构建、虚拟互动媒体设计、网站建设、界面美工设计、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 专业课程开发
(一)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理念
专业课程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二)基于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由教育专家、企业实践专家和专业课程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深入CG游戏产品开发、影视动漫产品开发、基于Web的产品虚拟展示开发等企业调研,进行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职业成长规律与认识规律,运用逆向设计法,开发基于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相结合的、以素质和职业整体行动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创建以素质养成、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项目与课外项目“双线并行”的以“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流程见图1所示。
1.运用头脑风暴,分析工作任务
由企业实践专家通过开展“头脑风暴”,分解“虚拟现实设计师、模型构建师、WEB设计师、WEB程序员”等专业岗位工作任务,深入了解岗位及岗位群的名称、主要职责、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组织方式、与其它任务的关系、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等。
2凝炼典型任务,梳理职业能力
教育专家、企业专家、一线教师通过精选合适载体,凝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梳理职业行动能力, 归纳形成职业行动领域。
3.序化职业能力,开发专业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基于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开发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见下表1所示。
4.分担行动能力,设计课程项目
在专业课程中按封闭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开放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开放创新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三个层次设计课程项目,将项目按“入门项目、主导项目、自主项目”组成3个基本模块。各基本模块间的学习由易到难,能力培养由“领着做”到“独立做”递进,以达到学生能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来完成职业的某个完整工作任务的目的。最终以实际职业中的真实项目作为该课程的综合项目(或创新项目),学生以团队组织方式,独立地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课程项目要来自于职业实际且又高于职业实际,将理论知识、技能考核的结果性评价与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相结合。
(三)双证书课程
按照专业人才定位,对各专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和分类,根据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或服务,按照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分析得出岗位核心技能标准,并将其融入相应的专业课程标准中,使学生在获得学历文凭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的“界面美工设计”“三维模型构建”“三维全景虚拟漫游”“二维动态媒体设计与制作”“网站前台设计”“虚拟互动实现”等课程均属于双证书课程。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进行岗位任务分析时,尽量选择行业中的领头企业;二是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既要考虑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又要考虑教学成本与运行;三是行动导向的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四是一体化的项目教学与实施场所的建设;五是该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习结构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3]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2):70-75.
[4]石伟平,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01(10):10-12.
[5]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7):18-20.
[6]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原理与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王学东.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7):130-131.
[8]丁敬敏,陈炳和,王生雨.基于职教特征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9):16-21.
[9]丁敬敏,陈炳和,王生雨.基于职教等征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16-21.
[10]张丽香,崔英敏,何楚行.工作过程引导下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通讯世界,2016(04):204-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