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收藏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解读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21 09:36: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约翰·福尔斯在其处女作《收藏家》中批评了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主张男性统治女性的男性霸权主义,充分表达了他渴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男女性别平等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本文通过对《收藏家》的文本细读,从场景、人物塑造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探讨并肯定福尔斯热爱大自然,呼吁广大女性勇于追求自由、平等以及独立自我。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收藏家》;性别平等;伦理观

本文引用格式:林文杰等.《收藏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解读[J].教育现代化,2019,6(66):254-256.

约翰•福尔斯是战后20世纪西方文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为被评论界誉为最有才华,最严肃的小说家。1963年问世的小说处女作《收藏家》由四部分构成,用双重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凶残、暴虐、变态的人间悲剧。这部作品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米兰达与蝴蝶相似的命运,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彻底被物化、被禁锢的人性悲剧。生态女性主义结合了深层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的观点,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男女拥有平等权利的乌托邦。本文通过对《收藏家》的文本细读,试图从场景、人物塑造以及叙事技巧等多方面探讨并肯定福尔斯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否定以及呼吁女性应勇于追求自由,平等以及独立完整个性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一 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态女性主义通常把女性解放与自然解放等同起来,认为女性更接近自然,更能关注到环境污染,森林消失,动植物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等地球生态问题。自然世界与女性主义合二为一,人不应该是自然界的统治者或主宰者,而应该和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包括动植物以及山川河流等和谐共处,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健康、平衡、和谐的生态体系。作为一个生态女性主义作家,福尔斯对自然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他的作品总是以自然环保文本的形式出现,详细描述大自然的美丽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僻静的山谷,美丽的旷野,迷人的女性化,神秘的宇宙,以及乡村无忧无虑的自然主义景观,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

 
(一)向往自由

主人公米兰达在《收藏家》中是一只蝴蝶的化身,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被变态的收藏家克莱格像收藏蝴蝶标本一样监禁之前,她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热爱生活和阳光,与自然亲密接触。米兰达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她在日记中描述了她被绑架之前对自由的渴望,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她喜欢诚实,自由和奉献…我喜欢充实。[2]她渴望走出去开始新的生活,努力去追求自由生活,“这很疯狂,如果你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你不能让我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我很痛苦…我晚上无法呼吸空气…如果你把我留在这里,我会死的”。[2]她表明自己的主张“你只在乎你自己的爱。这不是爱,而是自私”。[2]最后终于明白,乞求男人,甚至祈祷上帝都是徒劳的,失败的,自救才使女性获得救赎的唯一途径,哪怕拼到精疲力竭甚至死亡。米兰达是福尔斯笔下的第一位女主角,虽然无助,最终也无法解脱自己,但她是福尔斯女性形象的缩影,她为自由和独立自我而奋斗。

(二)亲近自然

米兰达与大自然的亲近首先表现为她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当克莱格向她展示他的蝴蝶标本收藏时,她鄙视他:“如果你让他们活下去,我会想到所有可能来自这些标本的蝴蝶…你已经结束了所有的生活美”。[2]米兰达如此渴望接近大自然,她乞求克莱格“我准备接受你不会让我立刻离开…我想要日光和新鲜空气”。[2]花园是米兰达可以呼吸新鲜空气的唯一地方,她描述到:“我可以抬头看天空,灰白色的天空,天空中飞过的鸟儿,是鸽子…外面的声音…这是我两个月以来真正看到了日光…”。[2]米兰达一直关心外部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和谐,甚至让克莱格为裁军运动捐款一百英镑。她鄙视科学的艺术方法,“我讨厌科学家…我讨厌那些收集东西,对东西进行分类并给它们起名字,然后忘记它们的人…”。[2]所有这些都证明了米兰达的热情以及她对动物,大自然和人类的热爱。由此而见,米兰达既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也是一位生态主义者。

作品中对风景的精美描述也揭示了福尔斯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在小说中充分表达了对昆虫和绿叶有着不同寻常的温柔,对植物和风景的赞美。强大的女性角色的创造源自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融合,福尔斯为女性建立了独特的性别和文化身份,通过关注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来探索他们如何摆脱困惑,实现自我救赎的生态主义观点。

二 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批判

(一)对女性的统治


绑架、囚禁米兰达最初源自对米兰达的热爱,他认为她是美的化身,小巧而美丽,甚至她走路的方式也吸引他,“她有一种轻松的走路方式…深绿色的格子尼长裙,搭配白色外套…头发整齐地扎成一条马尾辫,几乎落到她的腰部,有时在前面,有时在后面…像美人鱼一样美丽…美丽动人的脸庞”。[2]米兰达的美让他震惊、使他眼花缭乱。他最初也设想过他们之间美好幸福的生活,但他的设想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所有的一切都因他骨子里的统治欲望而消灭了,因为他将女性等同于自然、物质、他者,他能想到的就是粗暴的拥有,对蝴蝶标本的拥有,对女人的拥有。“拥有”就是男性霸权主义下“权力”和“统治”同义词,然而克莱格对米兰达的拥有是暴力的,扭曲的,病态的。因此,他的男性权力势必遭到质疑,抵抗,最终导致米兰达的死亡以及他希望的破灭。他将米兰达与他可能拥有的东西等同起来,将她视为一个物体,他对米兰达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体这一事实视而不见,考虑的只是自己的权利、拥有、控制、欲望:“拥有她就足够了,我不需要任何东西。我只想最终能够安全地拥有她”,[2]他声称对米兰达所做的事情充满热爱,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将女性视为满足其性欲的对象,操纵着米兰达情感、身体、生理来满足他的“快乐原则”,一个监禁者,一个拥有强烈占有欲的收藏家,[2]一个好色之徒,一个相信男性沙文主义或男权主义变态的恶棍。可见在二十世纪中期,女性仍然没有爱情和婚姻自由,只是男权社会男性的附属物和获得性满足的对象。[4]

(二)扭曲的性欲心理

克莱格生活完全处于孤立状态,他没有与同事在工作中建立任何友谊,而且他从未在性方面认识过女性,因而未能与女性建立真正的关系,这导致他企图通过将米兰达监禁而不能与米兰达建立和谐、理想的两性关系。克莱格对性的心理是扭曲和异常的,面对米兰达身体诱惑,他无法回应,只能生气、羞辱地离开。他的愤怒首先是因为米兰达打破了他对完美女性扭曲的认知,觉得米兰达和其他堕落的女人并无差异,并不是他想象中纯洁的公主。更因为他认为性爱中的主动性是男人的特权,而女性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5]他骨子里认为这是米兰达的主动是对他的嘲笑,对他男权主宰意识的挑衅。

他扭曲的性意识还体现在强制拍摄米兰达的色情照片,尤其喜欢那些脸部被剪掉的照片。正常的性生活在他笔下呈现出为“恶心的”、“可怕的”,“生病的”和“可耻的”的行为,他把自己描述为“不正常”,“软弱”,“傻瓜”,“所有内心扭曲。”他觉得男性权力受到威胁:“她鄙视我,我是一个怪人”。[2]这部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米兰达被描绘成一个对克莱格男性权力和统治的挑衅与威胁。克莱格扭曲的性意识体现在色情行为以及他对自然、和谐性关系的恐惧,这无非是要在被爱的温馨中克服自我的渺小感,分离焦虑,童年创伤和深层自卑。[3]

通过塑造克莱格这样一个扭曲的人物形象,福尔斯呼吁人们关注性别平等。女性应该被看作一个拥有人格、自由、人权、话语权的独立个体,而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两性关系。

三 被物化的他者

克莱格用他对昆虫的观察、收藏、记录的相同方式来对待米兰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米兰达只是克莱格所有收藏中最稀有的昆虫种类,作为人的品质被完全否定了。无论她被描述得多么美丽,克莱格的欣赏并不是因为他对一个心爱的女孩的深切感受,而是源于他对稀有物种的热情,正如米兰达自己在日记中所记录的“我知道我对他是什么…一直想抓住的一只蝴蝶…他不在乎我说的话,我的感受…我的感情对他来说毫无意义…[2]在某种程度上,他捕捉米兰达的方式几乎与捕捉蝴蝶的方式相同。用毒杀蝴蝶的麻醉剂以及新买的用来追踪蝴蝶的面包车来劫持米兰达,然后将她带到老房子里,像蝴蝶一样,她将被杀死并保存下来。米兰达和蝴蝶之间的惯常联系表明,克莱格只是将他对稀有蝴蝶的热情投射到米兰达身上,从本质上讲,他不是情人,而是蝴蝶收藏家。[2]米兰达死了,被固定住了,永远美丽。[2]由于克莱格认为米兰达是一种罕见的蝴蝶种类,是他所能拥有的“对象”,因此无法将她视为一个独特的人类,具有人类自身的心理和情感。克莱格对米兰达作为一个人的品质一无所知,缺乏对她人权的基本尊重,这最终导致他对米兰达实施了类似的蝴蝶杀戮,因为这是他保存藏品最方便,最安全的方式。[2]

收藏家的主题之一就是父权制对妇女犯罪的揭露和压迫,其最残酷的形式是女性的客体化。[5]客体化即“物化”,表现为克莱格以收集蝴蝶的方式收集米兰达的野蛮行径。福尔斯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也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女性角色,他说他们统治着他的男性,他在作品中也表达了对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的同情。[1]

正如小说标题所暗示的那样,收藏家主要是拥有,拥有或简短收集的主题。然而,福尔斯对这个问题与更大的主题相提并论,即男性和女性思维方式之间的对比。福尔斯认为收集是男性的一种变态行径。对他而言,两性之间对立的一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存在与存在之间的对比[5]。他自己也把收藏家的心态视为一种主要的罪恶。收藏家寻求拥有有价值的东西;然而,他所寻求的东西的价值正是因为它是自由而活泼的。在收藏家喜欢的东西中,可以拥有的东西不是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是有价值的不能拥有。[5]

四 被封闭的圆圈

小说《收藏家》的叙事特征是由两个第一人称叙事交替出现的多种文本。小说的叙事结构,两个叙述者被构建为两个代理作者,在分别书写自己的文本,一个包含另一个,形象地突出小说的监禁主题。这种结构也体现了米兰达为获得自由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她拒绝克莱格的统治和自己角色的建构。[2]作品的主题与叙事模式的独特设计既展现出作者在小说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实验与探索,也表明作者反一元论,反男性中心主义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克莱格是叙事的主题,叙述者讲述了小说的三个部分,米兰达只叙述了一部分。尽管克莱格的叙述不到小说的一半,但它在另一半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它包含米兰达的简单事实。由于这种双重叙述,读者能够追踪从不同角度呈现相同事件背后的一些含义。米兰达和克莱格不仅代表彼此之间的冲突,而且代表不仅在思想之间,而且在思想之间。米兰达和克莱格都住在一个“封闭的圆圈”。[2]

文本结构通过圆形设计来阐述小说的主题:这种圆形性是由一种叙事封闭在另一种内容中的缩影。这部小说是一个监禁,镇压和包围的领域,其情节在悲惨的情况下发展。米兰达从郊区迁移到苏塞克斯乡村的一栋独立房屋,从房子到黑暗的地窖,从地窖到棺材。然而,不仅是米兰达而且克莱格本人也陷入了他自私和精神不稳定的狭隘范围内。这种连续的动作和遏制运动与重复循环叙事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如同重新画圈一样,小说的结尾类似于它的开始,如同最初克莱格计划捕捉米兰达一样,这次他捕捉的另一个受害者是玛丽安。小说的最后一部分说明了克莱格是如何体现圆形原则的。我们发现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相反,他计划埋葬米兰达的尸体并假装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情。我们在这里看到相同的模式重复自己。所有福尔斯小说中最黑暗的结局就是克莱格冷酷地承诺重复他的行为:“我今天只把炉子放在那里因为房间需要干燥”。[2]此外,这个循环叙事中最引人注目的表达重复出现在小说结尾:“我有幸见到她”,[2]在小说的开头也有完全相同的表达“我有幸见到她”。[2]

\

 
五 结语

生态女性主义者反对在传统的父权观和二元意识形态的统治下对妇女和自然的统治,主张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倡导建立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平等、和谐、共处的生态关系。在《收藏家》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女性被物化的人性悲剧,旨在向世人揭示男权社会的罪恶,警告人们要密切关注生态危机、两性关系,尤其是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性别角色,最终建立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循环,保护所有生命形态的生存观,这一切都蕴含了作家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参考文献

[1]Acheson,James.John Fowles.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shir e and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98.
[2]Fowles,John.The Collector[M].New York:Dell Publishing,1963.
[3]潘家云.如何存在?——论约翰·福尔斯对存在的领悟与刻画[J].外国文学,2013(02):75-81+158.
[4]赵建芬.约翰·福尔斯的自然权利和自由观——以《法国中尉的女人》和《收藏家》为例[J].小说评论,2010(S1):177-180.
[5]张峰.一曲女性物化的悲歌——评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收藏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5):82-85.
[6]李皓婵.《美国悲剧》女性主义解读[J].教育现代化,2016,3(26):187-188+3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670.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