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4 13:35: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就业需求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笔者所在院校自身特点,提出“532”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合理整合高校教师和企业员工资源,调整道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措施,以期获得“学生、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共赢,提高学生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陈玉洁,等.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59):132-134.
Polytechnic College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CHEN Yu-jie,SUN Jian-guo,WANG qiu-yun,ZHAN Wei-wei(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Chongqing)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fessional needs and teaching status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in Polytechnic College,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hor’s own colleges to propose the“532”mode of talent training.Through construc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base,integrating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staff resources of enterprises rationally,adjust the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major training program and other 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tripartite win-win situation of“student,enterprise and polytechnic College”,and to improve students’strength,enhance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and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Training base;Talent training mode

一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介绍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公路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等职业岗位,培养能够从事公路施工、测量、检测、造价、安全管理等建设一线工作,并达到一线基础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型技术技能人才。

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测量、路基构造与施工、路面构造与施工、桥梁构造与施工、隧道构造与施工、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等。

其中实训教学项目包括:道路材料实训、道路设计实训、工程测量实训、公路与桥梁检测实训、公路计量与计价实训、BIM软件实训和顶岗实习实训等各类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
 
二 道桥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技能服务,为企业培养人实用型才。这种职业化属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导向性地位。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现场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为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高等职业教育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1],同时,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在社会变革中,高职院校无疑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又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其中校内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2]。但目前全国范围内各高职院校的工程类施工与检测实训方面尚很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训基地资源紧缺

首先,校内工程类实训基地的建设需占用校园用地,一套完整的工程流程操作基地所需占地面积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模型化”实训基地进入部分院校,这种实训基地只能模拟参观,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其次,实训教学过程需体现工程施工及管理操作中“从无到有,从半成品到成品,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部分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覆盖面不完整,无法进行体系化教学导入,如有些学校专业实训设备明显不足,有些甚至几乎没有实训设备,设备配套不齐全导致其他仪器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仅为参观的摆设,利用率很低。

(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从建设方案到形成实体,再到物资采购完善,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及资金。同时,国家建设工程施工突飞猛进,施工技术不断更新,工程材料研发迅速,新型工程机械不断产生,这就导致高校内部的实训基地建设存在滞后性。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没有引入或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与市场隔绝、封闭运行,学生得不到真实职业岗位环境的感受和所需能力的培养,整个实训过程处于随意、甚至僵化状态,缺少生机和活力[3]。校内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普遍反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其实指的是学校的知识更新程度与社会工程建设发展需求不匹配。

\
 
三 改进及拓展方向

高职办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并不容易。面对动态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的价值追求,校企合作需稳固、深入、持续[4]。通过分析当前我校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拓展方向。

(一)实训基地实体建设方面

21世纪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应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变化,由传统“经院封闭式”向现代“开门办学式”转化,加快办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5]。高职院校可通过“合作”的方式与企业进行实训基地共建,或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赢”,充分整合资源。

在施工技术方面:学校提供技术攻坚人员和平台,企业提供实施场所。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提供实际操作岗位,学校提供施工操作管理人员。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6],这样的互利共赢模式既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又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质量。

(二)实训教学人员配置方面

实训项目师资质量直与实训教学活动的息息相关,其中,职业院校教师普遍是具有知识更新能力的高学历人才,在教学以及科研上有所建树。而施工企业员工具有一线实战经验,掌握体系化的施工操作流程,长期与实际工程接触,善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

1.将高校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互换,定期派送高校教师下企业,增加实际工程经验,更新理论认知,掌握工程技术发展前沿知识,同时,高校教师也可在企业做标准化培训,促进企业员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及施工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2.聘请企业员工入校授课,将企业先进文化、全面质量管理和市场经营理念引入实践教学[7],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带学生学习分析施工一线的案例,传授实际操作经验。让学生切实理解工程工作的流程,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实训管理规划方面

1.改变道桥专业群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真实的企业生产运行工作环境及考核管理制度,使实训教学成为岗位实训,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2.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顶岗实习作为道桥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拓展课程,给予学生6个月的充分时间到实际工程岗位进行实践锻炼。让学生与企业接触零距离,直接服务于工程施工企业,参与到实际工程中,进行建设,检测,维护与管理。使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并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更新所学知识。同时,通过顶岗实训,学生可以明确毕业后的择业喜好及意向,更清楚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能够明确的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的目标。

四 改进成果

为了更好地建设我校道桥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包含试验检测),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符合本校特点和道桥学科发展规律的新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532”模式。该模式在坚持校企共赢原则基础之上开展学生培养、科研活动、师资交流以及学生就业等多种渠道的深度合作,第一,坚持“五个对接”:以工作岗位与培养目标对接、工作内容与课程体系对接、工作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以及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对接。

第二,利用“三个共享”:生产平台与实训平台共享、办公场所与学习场所共享以及生产项目与实训项目共建共享。

第三,创新实行“双重身份”:企业员工与师生双重身份,不仅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管理与创新,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员工参与教学。此种模式的核心含义就是以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为基础,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订教学内容与计划、搭建多种课程模块和实训平台与场所、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考评标准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资源优势,利用民办学校办学体制和机制灵活等特点,依托校办企业建设专业群,创建以校办企业促进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最终以达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目的。

在“532”模式不断的深入落实的过程中,我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

(一)与企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

目前,我校已成立重庆锦鹏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交瑞通检测有限公司、重庆交院和瑞检测有限公司、重庆交职院隧道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后续还将建立重庆交职院测绘有限公司和重庆交职院BIM技术有限公司两个公司。利用校办企业优势,对接人才培养规格,调研分析道桥施工及试验检测核心岗位能力需求,开发基于核心岗位能力需求的实训项目。

(二)校企共同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共同承担学生实践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以“校办企业为主,校外企业为辅”,通过对道桥施工及试验检测相关工作核心岗位能力的分析,校企共同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制定基于核心岗位能力的实训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写详细的实训大纲及实习实训指导书。聘请企业员工担任实训教师等举措,为从事道桥施工及试验检测的学生实训奠定良好基础。

(三)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我校道桥学院依托校内企业重庆交院和瑞试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现有资源和专业优势,共同建设道桥综合实训基地(包括试验检测),分期建设,分期投入了实训。基地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按实训内容分为实训五大区域。分别为:

实训一区(沥青路面现场检测实训场地)实训内容包括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构造深度检测、摩擦力检测、钻芯取样测厚度压实度等,此区面积约1200平方,能同时够两个合班做不同检测参数使用。采用普通AC沥青混合料4cm厚铺筑;

实训二区(路基施工及现场检测场地)实训内容包括土工实验、压实度检测、弯沉检测、回弹检测等。此区面积约1000平方;

实训三区(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检测区)实训内容包括沥青三大指标检测、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沥青混合料密度检测等,此区位于重庆交院和瑞检测有限公司大楼内部,设施与重庆交院和瑞检测有限公司共享,此区面积约600平方;

实训四区(路面施工模拟现场)实训内容包括垫层、底基层、基层、上中下三面层、透层、粘层、封层等不同层及材料的施工模拟,此区面积约1000平方;

实训五区(桥隧施工模拟现场)包括地下隧道、三大主要桥梁施工进行场景等,此区面积(10*100)约1000平方。
在投入使用后,我们还对实习及毕业学生进行专项调研,用以反馈实训教学效果及完善我们的实训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实训基地产教结合功能的开发是专业及专业群成长壮大的基本保障[8]。建设完善实训基地,是我校道桥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我校“532”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企业和高校的三方共赢: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能够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人才;合理整合校企资源,推进高校培养人才、科研攻坚和服务社会的机能。希望“532”模式在接下来的运行和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成为成熟的职业院校道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雪菲.浅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中问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6(35):150.
[2]徐兴卫,任碧波.高职院校可持续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2(3):76-78.
[3]彭辉.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6(6):4-9.
[4]东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五位一体”办学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0):1.
[5]李立勇,郭萍.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6):91-93.
[6]马世猛,赵佳娜,宋万杰,等.校企深度融合问题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3):154-155.
[7]王长文,徐进.共享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6.
[8]夏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多样化的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3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8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