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媒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6 16:45: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舆论宣传及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校媒,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校媒媒体宣传工具逐渐增多,内容及传播形式日益多样化,丰富化。从校园广播、报纸到网络。电视。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已在校媒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在自媒体的影响下,校媒思政教育及文化传播工作效率及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校媒思政工作中依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结合传统校媒的功能及特征,对高校校媒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融媒体技术,提出优化高校校媒思政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刘聪.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媒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201-202.

        校园媒体是我国高校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文化建设、政策发布以及素质培养的重要工具,更是除高校课堂外,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国务院在《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注高度重视高校校园媒体的作用,将校媒的建设工作放到日程,使校媒发挥服务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作用。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过程中,应努力拓宽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积极结合互联网技术、自媒体模式,逐步开展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四增教育工作,实现思政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方针。融媒体技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为《意见》的思想及内涵指明了实施策略,更为校媒思政教育工作拓展了视域。

一 高校校园媒体的功能及特征

        高校校园媒体具有类别多样化的特点,从校媒创建主体上进行划分,校媒可分为学生媒体与高校机关媒体。学生媒体即高校学生通过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的形式,创办校园宣传媒体。在行政、运营级宣传主体主要为学生。在具体工作中,学生媒体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编辑、排版以及出版。宣传的内容涉及校园生活的多方面,诸如校园新闻、艺术、文学及校园文化等。此外在信息化时代,社会企业为占据高校市场,纷纷渗透到校园媒体中,通过合作的模式,宣传企业自身的产品及服务。可以说这是学生社团运营理念的不足,需要教师在实际指导工作中加以监督。至于高校机关媒体,即由高校主板,由高校姓曾部门、党委部门负责,以高校政策方针、新闻资讯及文娱活动为主要宣传范畴,在媒体宣传及运作方式上,通常采用广播、校园论坛及高校门户网站等。报道内容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及针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从严谨的时政评论到详细的时政新闻,机关媒体无不在舆论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政治导向。

二 高校校园媒体思政教育现状

(一)校媒思政内容滞后


       高校校园媒体主要以校园网站,校报为主继续思政教育工作。在形式上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在内容上思政信息较为停滞,相关板块更次频率较少。根据相关调查,我国高校校园网站,思政教育板块访问量不足学生媒体访问量的10%。宣传影响力明显不足。在抖音、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趋势下,高校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因获取信息不受地点。时间限制,自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受到广泛的推崇,也因此使机关校媒被置于尴尬的境地,调查显示,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浏览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47。3%的学生表示依旧选择计算机浏览网页,而52、7%的学生则认为智能移动设备已经具备了计算机阅览网站的功能,在上网方式上主要通过智能移动设备,很少甚至不用计算机。这表明高校校媒在思政宣传方式上并未作出改变,没有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

 
(二)媒体管理有待完善

         在多元媒体时代,特别是微信、贴吧、网络、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兴起,导致新闻讯息良莠不齐的问题出现。但高校基于技术困境及观念认识不足的问题,在校园媒体的监督管理上不能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形式纷繁复杂的媒体形式,监督难度很大。很多负面新闻及讯息已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因此,能够遵循道德,坚守信念,则取决于高校师生群体综合素质的高低。高校大学生在生理及行为上已进入成年,但思想及心理依旧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及内容的影响。特别在思政教育领域,不良信息在网络自媒体环境中的渗透,严重冲击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不利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更对高校学生已习得的思政理论体系造成影响,导致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出现心态上的迷惘,进而致使道德判断能力低下。价值观紊乱。最终限制了高校大学生思政体系的形成。

(三)校媒记者素质不足

       校园媒体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校媒记者专业素养的有无,决定这思政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地进行开展。一般来讲,校园媒体记者通常由各专业学生以各级学生组织的方式建立的,涵盖着计算机应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几物理专业等高校学科专业,因此在基本的播音技能。专业新闻文字处理上能力不足。特别是非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在同时进行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外,进行媒体新闻的采集、自作及宣传发行工作,精力上已经有限,无法继续专业性的理论学习。即便学生能够有时间进行学习,但由于缺乏专业性的人员指导,仅仅依靠教师,也同样无法提高高校校园媒体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素养。对思政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才能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发挥到极致。

(四)高校融媒体视域下思政教育

        融媒体的概念是近些年提出的,指在充分运用媒介的前提下,将电视、广播、报纸等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互补的不同形式的媒体,在内容及宣传等方面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宣传互溶、资源互通的目的。融媒体是中模式的创新,是对既有媒体的形式及内容的再利用,形成系统的、统一的媒体宣传形式。在高校校园媒体思政教学工作中,融媒体的概念被进一步的拓展,即将校园媒体中机关媒体与学生媒体进行整合,将广播媒体,校园网站、论坛以及校刊进行有机、而有目的的整合,从而在系统思政工作中,降低人力成本的自出,使宣传内容统一化,使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使信息宣传时效化,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关注校园媒体内容,促进校园媒体思政教育的发展。思政教育是多维度的教育体系,即包涵课堂教育,也包涵课外实践教育,更需要院校通过校园媒体营造思政教育及学习的环境[1-2]。

三 基于融媒体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重构媒体内容,引入融媒体


         校园媒体必须明确受众的定位,理清校园媒体的工作内容与受众的媒体需求。校园媒体是高校师生的瞭望塔,是高校信息的步话机。校园媒体担负专业媒体人应有的责任,将校园最新最具影响力的信息输送到教职工及学生的面前。因此校园媒体应在内容上,应从高校师生需求的角度出发,采集师生在学习、教学乃至生活上所需求的信息,提高高校师生对校园媒体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校园媒体的关注度及访问量。使高校师生对校媒有感情、感情趣、爱看、想看,强化媒体收众对校媒的归属感[3]。

(二)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实用性

        针对校园媒体学生专业性不足,经验有限等问题。院校提高重视程度。在校园媒体人的培养上,院校应加强与传媒企业、网站站长及广播媒体的合作,通过开展媒体运营培训,提高学生信息采集、内容编辑、演播播报等能力,从而在基础上提高了校园媒体的专业性。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院校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习并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模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媒体宣传内容中,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师生在获取所需的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三)优化思政思想,渗透自媒体

       针对校外网络不良信息侵蚀学生思想的问题,院校应积极观众学生课余生活,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并及时在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加以纠正,避免学生思政教育功败垂成。此外,校园媒体在宣传形式上,不应局限于以往的宣传媒介。应结合时代发展,将自媒体平台纳入校园媒体宣传的范畴中。例如在抖音及火山小视频等自媒体直播平台中,校园媒体可照搬新闻演播的形式播放高校的活动信息及文化建设工作。更可制定关于学生教师生活的新闻类型,以满足师生的心理需求。在微信微博中,校园媒体与可营建思政讨论组,高校学生可通过讨论组对校媒进行评价。更可加强思政工作有序进展[4]。

\

 
四 结语

        在融媒体视域下,校园媒体不仅要实现媒体结构的融合,更应地融媒体的意义进行深入的了解。融媒体模式的提出是为更好更有效地服务媒体的受众。因此在基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校园媒体应在满足师生需求的前提下,开展融媒体优化工作,从而提升校媒的传播效率质量以及关注度,更能深化思政的教育工作[5]。

参考文献

[1]翟晨肖.校园融媒体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8):294.
[2]颜缤.融媒体时代高校电视新闻媒体发展探究[J].艺术教育,2017(13):231-233.
[3]胡雪凤.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路径探析——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9,21(01):103-106.
[4]戴小红,吴军.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提升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1):143-144.
[5]罗倩.“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9(04):163-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