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结合方城县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对照南阳理工学院转型发展后的办学定位及专业集群建设,探讨如何在服务好地方经济的同时建设好与地方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发展的专业集群和学科集群,并对专业集群建设提出了若干措施。
关键词:契合;地方产业;专业集群;产业集聚区
本文引用格式:薛党勤,等.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南阳理工学院专业集群建设研究──以方城产业集聚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2):111-113.
按照国家提出《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要求,专业集群建设是国家政策规定,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意见提出的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全覆盖;如何“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持色专业集群[1,2]。”这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都面临着转型、建设、探索及改进,适应区域经济的模式,对接地方产业的发展,协同创新,互惠互利,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本文主要以方城县产业集聚区企业为主,研究南阳理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如何构建专业集群,对接企业需求,培养适合产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城县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特点及存在问题
方城县产业集聚区于200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是省级产业园区,目前已经有119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按照方城县委政府的长期规划,计划到2020年初分别建成重点装备制造业以轴承系列配套产业链条为主和以金刚石材料及工具为主的超硬材料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农产品加工和建筑建材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30亿元的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把方城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型产业集聚区。但是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创新品牌,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明显;集聚区缺乏科技、人才方面的投入,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缺少高科技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缺少校企及产学研合作。目前,国内大多地区产业集聚区都存在这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作为中原内部城市,方城县产业集聚区面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研究如何通过高校专业集群的建设契合方城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国内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二 南阳理工学院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的内涵特点及构建原则
(一)南阳理工学院专业集群的内涵
专业集群主要是指由学校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几个专业群。专业集群是以区域内的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围绕某一产业上下游供应发展链条,以服务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主干专业为主、以专业交叉互补和交融互促为形式,打造校内甚至校际间的若干专业群体[3,4]。南阳理工学院为地方财政支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自2015年国家正式实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之后,学校领导更加重视与关注专业集群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范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专业集群布局是按照“以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的“职业联系与学科联系的复合”作为基点和依据,构建过程中按照:一是区域性,能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二是适应性,能够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三是集约性,集约整合校内各类资源;四是引导性,具有带动、引领区域某一产业的作用进行了论证布局[5,6]。
(二)构建南阳理工学院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的原则
专业集群建设首先要根据学校转型发展的办学定位,并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为目标,聚焦地方需求,对接地方产业结构,引领和适应深度融合,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双重目的。南阳理工学院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学校进一步坚定了“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定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明确了满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定位,确定了市场导向、错位发展、符合定位的专业集群建设基本原则。一是明确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南阳理工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为已任,所以在专业设置与专业集群结构调整都是把地方需求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培养适应地方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二是坚持特色与错位发展原则。南阳理工学院根据历史发展及地域条件,从学校实际发展出发,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特色专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河南其它高校错位发展,探寻适应地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坚持符合定位原则。南阳理工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特色,取长补短,定好目标位置求发展,协同地方产业集群,办学定位都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基本战略,以“立本、立真、立特、立新”为办学理念,在豫西南地域及河南省本科高校范围内,形成了特定的专业集群定位特色,符合自身发展的学科专业,从而实现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
三南阳理工学院专业集群建设构建思路及模式分析
一是认真调研,统一认识。2015年9月学校组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开展产业调研,全面了解地方产业布局、规模、结构、主要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其发展趋势,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对高校人才和科技需求等,分析我校相关专业发展的前景及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协同适应地方产业布局及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以及学科专业改造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进一步理清了产业链条所对应和映射的学科专业集群,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度,从而确立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集群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建设层次与重点、路径与措施。
二是科学布局,分段实施。专业集群建设初期,广泛深入调研分析,学校结合地方产业链及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及时扩大学科专业集群规模,使一些专业从无到有并进入集群。专业集群逐步初具规模后,整合资源,深化集群改革,扩大优势或特色的专业集群,相互融合,交叉发展,不断提高专业集群的建设水平,使专业集群逐步由弱到强。到“十三五”初期,学校围绕南阳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集群,重点建设的6大应用专业群落布局已经形成,专业集群效应已经显现。
三是及时调整,保证质量。结合南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及时调整专业集群数量,根据人才需求的类别,来调整部分专业发展方向,新增部分专业,淘汰产业链关联度不高的专业,填平、补齐产业链的新需求,不断整合专业,使专业集群服务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契合度更加密切。
四是“大舰战略”,做大做强。围绕“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那设需要和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大舰战略”,着力构建区域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集群,进而做强做大,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四 与方城县专业集聚群相适应的专业集群建设案例分析
方城县产业集聚区采取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围绕配套产品上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壮链上项目。目前形成以超硬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加工和建筑建材产业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南阳理工学院先后围绕南阳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能源、超硬材料、天然碱、石油装备、冶金辅料等五大特色优势行业发展,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个应用型工科专业。以“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特色的豫西南经济发展大量需要机械、电气类人才,学校发展先进制造与控制专业群,设置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根据南阳光电产业发展形势,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外延拓展光电内容,将“电子工程”专业群重新表述为“信息与电子商务类”专业群,发展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专业[7]。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发,整体考虑学科、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对接,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导向,将现有本科专业整合为若干专业群,建立了产业群-专业群-专业间的对应关系,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着力构建地方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集群,逐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六大应用型专业集群,分别是: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核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专业集群;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为核心,建设服务南阳光电信息产业的专业集群;以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等专业为核心,建设服务南阳土木建筑业的专业集群;以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为核心,建设服务南阳生物医药产业的专业集群;以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为核心,建设服务南阳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业的专业集群;以动画、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为核心,建设服务南阳文化创意业的专业集群。
对比方城县产业集聚区五大主导产业,南阳理工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形成的六大应用型专业集群深度融合地方产业特色,支撑着南阳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凸显学校对区域及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行业科技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五 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经验体会
一是专业集群建设是高校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关键核心,是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国家产教融合决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做好顶层决策与设计,根据学校自身发展与定位要求,并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及时做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使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相互融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是专业集群建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专业集群的建设要广泛深入地调研分析,及时应对区域或地方产业结构变化,系统梳理学校已有专业的分类组合和核心专业,确定以产业链或产业链相关环节为主线而构建的专业集群。专业集群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内涵,与产业集群紧密对接,要根据产业结构、学科基础、专业现状与发展来决定哪些专业列入集群,更好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不要试图囊括学校所有专业。
三是专业集群建设需要持续发力。专业集群根据地方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情况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现状,不断地补链、延链、强链,需要通过“重点建设+逐步培育”的方法进行,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按照顶层设计制定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持续改进,坚持不懈强化专业集群建设,坚定不移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之路,契合地方产业发展及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孟韬.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探析[J].《经济师》,2012(4):102-104.
[2]顾永安.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35-38.
[3]王辉,左丽娜.构建专业集群,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职业教育》,2015(3):214-215.
[4]张晞,顾永安.地方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布局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27-34.
[5]周洪波.地方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设思路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32):72-73.
[6]梁梅.新建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高教论坛》,2017(1):4-6.
[7]罗新宇,王亚迪.应用型本科发展之路的探索样本[J].《中国教育报》,2014(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42.html